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班化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要充分运用“短板理论”原理,在关心、关爱、关怀每个孩子的同时,还需特别关注个别“后进生”,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多手并举,重视首次,关注短板;捕捉亮点,扬长避短;搭设平台,取长补短。
关键词:短板理论;小班化教育;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62-01
一、“短板理论”的提出
在班级的管理中,“短板理论”一样被广泛应用。一个班集体就是一只大水桶,学生个体是块块木板,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班集体中不可避免出现短板,而短板的存在决定着班集体这只“水桶”的存水量多少。短板越多,存水量就越少,班级的整体发展受到限制,反之,班级这只“水桶”存水量越大。
二、科学管理,“短板”变“长板”
在小班化教学中,随着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密度的增加,使每个孩子得到教师关怀、辅导的机率、时间比在扩大,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处于集体的中心地位,在班级中如何借“短板理论”,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呢?
1. 重视首次,关注“短板”。我们都知道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孩子,创设公平的学习情境,让每个孩子去体验成功。这样可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而且可以使孩子产生责任感、自觉努力、严格要求自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和新生初次接触,教师尤其注意做好第一次的工作:班级的教室布置舒适美观,犹如一个儿童乐园,一下子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陌生心理。在和孩子的第一次交流时,教师带着微笑,蹲下身子,进一步拉进和孩子的距离。这每一个第一次为我们今后许多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在充满生机的集体中,孩子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我们的班级真美!我们的老师真好!”从心里愿意成为班级的一份子。接下来的第一次班会,第一次扫除,第一次排座位,第一次大型活动也尽量做到出色,给人留的印象深刻,潜移默化的影响到集体今后的发展。
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在自己工作的实践中,我也有这样的体会,由于对个别学生认识不够,教育不得当,使得整个班级的工作也受到牵累。
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孩子的交流频率高,很容易看出谁“长” 谁“短”:如有的性情开朗,兴趣广泛;有的则沉默寡言,很少活动;有的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有的则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有的则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事怕苦畏难;有的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有的则懒于学习,虚度光阴等等,认识了孩子中的“长”与“短”,老师为他们建立一个个小档案,做到心中有数,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少走弯路,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里我们特别要关注那些处于“短板”位置的孩子,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即爱的效应),他们就会由“短板”逐渐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
2. 捕捉亮点,扬长避短。俗话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在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少数后进生,我们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不能仅看到“短”处而见不到“长”处,从而形成“晕轮效应”(即以偏概全)。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有的遵守纪律自觉性不够高,但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成绩不够理想,但文体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有的外表沉默寡言,却能独立思考,对有些问题常有独到的见解;有的虽然一时落后于人,但内心也有争上游、争荣誉的欲望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全面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面对班级中的短板如何发挥它的最大潜力?“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短板”的长处,鼓励每一个孩子确立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张海迪高位截瘫,却掌握四门外语、精通针灸,靠的是什么?是自信。只有自信心强的人才能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克服种种困难,迎来新的希望。然而,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的,尤其是班级中的“短板”,对其自信心进行培养十分重要。
同时要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要改变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孩子的做法,而应针对每个孩子原有基础,只要有进步就鼓励。让所有孩子在不同层次中体验自己的成功,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有用武之地,从而信心十足地面对下一次挑战。
3. 搭设平台,取长补短。在班集体中常常由班干部带领小组开展各项活动,小组合作活动频繁,但有时合作效率并不高,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有的小组组合中,优秀的孩子容易踌躇满志,看不起后进的孩子;后进的孩子一方面常有自卑感,不愿同优秀的孩子接近,另一方面,对优秀的孩子抱有戒备和嫉妒心理,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心理隔阂。即使是一个组中每一成员都是所谓“长板”,也会起内讧.。
为什么?孩子们忽略了“接缝效应”,即使木板都一样长,如果接缝不密实,木桶照样会漏水。班干部只知道控制人、指挥人是不行的,你再优秀,也要跟其他人协调配合,才能滴水不漏。组员间的密切配合就是“木板”间的“粘合剂”。
我们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在班级这个大群体中,面对这种情况,要善于在他们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了解双方的心理,抓住契机,消除他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要鼓励优秀的孩子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孩子,同时,引导后进的孩子主动地向优秀的孩子学习,向优秀的孩子看齐。
在班级管理中要想获取最佳的“短板效应”,需要老师能够摆正“短板效应”中的“长板” 和“短板”位置,及时弥补板间缝隙,在最适应的平台上发挥出最佳能力,班级这个“木桶”才会增大容量,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目标就会实现。
关键词:短板理论;小班化教育;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62-01
一、“短板理论”的提出
在班级的管理中,“短板理论”一样被广泛应用。一个班集体就是一只大水桶,学生个体是块块木板,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班集体中不可避免出现短板,而短板的存在决定着班集体这只“水桶”的存水量多少。短板越多,存水量就越少,班级的整体发展受到限制,反之,班级这只“水桶”存水量越大。
二、科学管理,“短板”变“长板”
在小班化教学中,随着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密度的增加,使每个孩子得到教师关怀、辅导的机率、时间比在扩大,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处于集体的中心地位,在班级中如何借“短板理论”,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呢?
1. 重视首次,关注“短板”。我们都知道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孩子,创设公平的学习情境,让每个孩子去体验成功。这样可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而且可以使孩子产生责任感、自觉努力、严格要求自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和新生初次接触,教师尤其注意做好第一次的工作:班级的教室布置舒适美观,犹如一个儿童乐园,一下子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陌生心理。在和孩子的第一次交流时,教师带着微笑,蹲下身子,进一步拉进和孩子的距离。这每一个第一次为我们今后许多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在充满生机的集体中,孩子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我们的班级真美!我们的老师真好!”从心里愿意成为班级的一份子。接下来的第一次班会,第一次扫除,第一次排座位,第一次大型活动也尽量做到出色,给人留的印象深刻,潜移默化的影响到集体今后的发展。
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在自己工作的实践中,我也有这样的体会,由于对个别学生认识不够,教育不得当,使得整个班级的工作也受到牵累。
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孩子的交流频率高,很容易看出谁“长” 谁“短”:如有的性情开朗,兴趣广泛;有的则沉默寡言,很少活动;有的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有的则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有的则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事怕苦畏难;有的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有的则懒于学习,虚度光阴等等,认识了孩子中的“长”与“短”,老师为他们建立一个个小档案,做到心中有数,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少走弯路,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里我们特别要关注那些处于“短板”位置的孩子,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即爱的效应),他们就会由“短板”逐渐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
2. 捕捉亮点,扬长避短。俗话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在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少数后进生,我们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不能仅看到“短”处而见不到“长”处,从而形成“晕轮效应”(即以偏概全)。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有的遵守纪律自觉性不够高,但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成绩不够理想,但文体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有的外表沉默寡言,却能独立思考,对有些问题常有独到的见解;有的虽然一时落后于人,但内心也有争上游、争荣誉的欲望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全面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面对班级中的短板如何发挥它的最大潜力?“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短板”的长处,鼓励每一个孩子确立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张海迪高位截瘫,却掌握四门外语、精通针灸,靠的是什么?是自信。只有自信心强的人才能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克服种种困难,迎来新的希望。然而,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的,尤其是班级中的“短板”,对其自信心进行培养十分重要。
同时要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要改变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孩子的做法,而应针对每个孩子原有基础,只要有进步就鼓励。让所有孩子在不同层次中体验自己的成功,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有用武之地,从而信心十足地面对下一次挑战。
3. 搭设平台,取长补短。在班集体中常常由班干部带领小组开展各项活动,小组合作活动频繁,但有时合作效率并不高,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有的小组组合中,优秀的孩子容易踌躇满志,看不起后进的孩子;后进的孩子一方面常有自卑感,不愿同优秀的孩子接近,另一方面,对优秀的孩子抱有戒备和嫉妒心理,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心理隔阂。即使是一个组中每一成员都是所谓“长板”,也会起内讧.。
为什么?孩子们忽略了“接缝效应”,即使木板都一样长,如果接缝不密实,木桶照样会漏水。班干部只知道控制人、指挥人是不行的,你再优秀,也要跟其他人协调配合,才能滴水不漏。组员间的密切配合就是“木板”间的“粘合剂”。
我们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在班级这个大群体中,面对这种情况,要善于在他们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了解双方的心理,抓住契机,消除他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要鼓励优秀的孩子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孩子,同时,引导后进的孩子主动地向优秀的孩子学习,向优秀的孩子看齐。
在班级管理中要想获取最佳的“短板效应”,需要老师能够摆正“短板效应”中的“长板” 和“短板”位置,及时弥补板间缝隙,在最适应的平台上发挥出最佳能力,班级这个“木桶”才会增大容量,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目标就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