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改革理念先行,教师须先透析“让学引思”的内涵,形成全新理念;教学改革措施要得当,需要校本化推行“让学引思”,让学生真实、满满地受益;教学改革旨在创新,教师要紧扣“让学引思”的关键,创新性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继而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学生;地位;让学;引思;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16-1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基本形成一致看法: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但是,就如何突出学生地位方面,却表现出不平衡的一面。有的仅将其停留在口号层面,少有实质性的实践;有的虽有众多尝试,但教学效益始终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实为尴尬!
近来,新一轮教学改革在盐城地区拉开帷幕。毫无疑问,这场改革出发点与众相同,都旨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但是,从近阶段对“让学引思”教学改革的学习和践行情况来看,笔者必须为之点赞。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思与行。
首先,教师得明晰“让学引思”的内涵,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让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教学理念,大意是把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幸福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自得而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习积极主动,而不是被牵引着开展应付式的教学活动。
“引思”是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诱导”学生思考,继而达到“引学”之目的。其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换言之,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理解知识,提升能力。
“让”与“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一体。“引”是为了“让”,“让”才能实现“引”。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学引思、引思激学”,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爱思,会学善思”的理想境界。
为了切实推进“让学引思”教学改革,教师应从观念上实现“涅槃”,从思想根源上作出转变,将学生主体地位牢固地放在内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白重讲轻学,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教学效益始终难以得到现实性的提升。为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切实转变观念,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我们开展教学的初心,并且始终不忘初心,在“让学引思”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助推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当然的主演。
其次,教师得细化“让学引思”的措施,切实开展实践活动。
在“让学引思”教学活动中,“让学”与“引思”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只“让”不“引”会低效,只“引”不“让”会落空。教师要“让”得有度,“让”得到位,“引”得得法,“引”得充分,确保“让”与“引”并重。
如何做到能“让”会”引”?笔者的思考是:课前会引导学生预习,课堂巧于调动学生活动,课后能指导学生总结。
下面就以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课前,引导学生主动学。教师应教会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可引导他们自主阅读课文,积累字词,记录不会的词语有待交流;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与文章有关的背景事件,有助于课堂的深层讨论。
课中,引领学生互动学。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将课本中静止的知识转变成为灵活化知识的一种手段,会大大提高学习内容的形象性。有了好的情境,学生就会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感,成为语文学习的追求者。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了,课堂互动的效率就自然会提高。
可巧设疑问,开展启发式教学。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优质的问题,就像一块磁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抛出一个主问题,以此引导学生提出像磁铁一样的课堂生成问题。教学中有了好的提问,学生自然会产生质疑之情,随之而来的就会是学生间的讨论,课堂自然就成了学生的阵地。
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事先分好小组,将讨论的内容分为几块,引导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选择内容讨论,小组间交流、点评。以组组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愉快而轻松地完成课堂教学。
课后,引发学生灵动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总结,整理好笔记,积累所学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将知识进行迁移阅读。还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每一篇课文学习的收获,存在的疑问。
最后,教师得紧扣“让学引思”的关键,切實走向教学创新。
在“让学引思”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关键。因为如果课前对学生的知能、个性等诊断错误,一切教学活动都会成为虚妄。为此,教师应善于从学生出发,要创新性地关注与发现学生的差异。
例如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建立学生发展档案,针对每一位学生,分设个性品质、个人喜好、学习品质等栏目,通过自身评价、同学印象、教师厘定等措施,形成基础性的数据。继而,教师可以综合全班同学品质,确定教学的起点,明确“让学引思”的层级,继而细化适合本班特色的基本措施。具体到语文学科教学的各个板块,教师可以分语言基礎知识、阅读、作文教学等层面,分析出适合本班学生特质的类别化的教学起点。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关注他们思的品质,并及时、适度地予以指导、矫正等。
在“让学引思”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水平,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分析各自学习能力,引导他们思考不同难度的问题,在思考过后获取学习的成就感,着实提高教学终极效益。“让学引思”不是简单的教学模式,而是指向性明确的教学改革,其效果值得期待。
关键词:学生;地位;让学;引思;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16-1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基本形成一致看法: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但是,就如何突出学生地位方面,却表现出不平衡的一面。有的仅将其停留在口号层面,少有实质性的实践;有的虽有众多尝试,但教学效益始终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实为尴尬!
近来,新一轮教学改革在盐城地区拉开帷幕。毫无疑问,这场改革出发点与众相同,都旨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但是,从近阶段对“让学引思”教学改革的学习和践行情况来看,笔者必须为之点赞。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思与行。
首先,教师得明晰“让学引思”的内涵,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让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教学理念,大意是把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幸福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自得而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习积极主动,而不是被牵引着开展应付式的教学活动。
“引思”是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诱导”学生思考,继而达到“引学”之目的。其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换言之,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理解知识,提升能力。
“让”与“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一体。“引”是为了“让”,“让”才能实现“引”。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学引思、引思激学”,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爱思,会学善思”的理想境界。
为了切实推进“让学引思”教学改革,教师应从观念上实现“涅槃”,从思想根源上作出转变,将学生主体地位牢固地放在内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白重讲轻学,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教学效益始终难以得到现实性的提升。为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切实转变观念,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我们开展教学的初心,并且始终不忘初心,在“让学引思”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助推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当然的主演。
其次,教师得细化“让学引思”的措施,切实开展实践活动。
在“让学引思”教学活动中,“让学”与“引思”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只“让”不“引”会低效,只“引”不“让”会落空。教师要“让”得有度,“让”得到位,“引”得得法,“引”得充分,确保“让”与“引”并重。
如何做到能“让”会”引”?笔者的思考是:课前会引导学生预习,课堂巧于调动学生活动,课后能指导学生总结。
下面就以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课前,引导学生主动学。教师应教会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可引导他们自主阅读课文,积累字词,记录不会的词语有待交流;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与文章有关的背景事件,有助于课堂的深层讨论。
课中,引领学生互动学。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将课本中静止的知识转变成为灵活化知识的一种手段,会大大提高学习内容的形象性。有了好的情境,学生就会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感,成为语文学习的追求者。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了,课堂互动的效率就自然会提高。
可巧设疑问,开展启发式教学。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优质的问题,就像一块磁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抛出一个主问题,以此引导学生提出像磁铁一样的课堂生成问题。教学中有了好的提问,学生自然会产生质疑之情,随之而来的就会是学生间的讨论,课堂自然就成了学生的阵地。
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事先分好小组,将讨论的内容分为几块,引导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选择内容讨论,小组间交流、点评。以组组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愉快而轻松地完成课堂教学。
课后,引发学生灵动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总结,整理好笔记,积累所学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将知识进行迁移阅读。还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每一篇课文学习的收获,存在的疑问。
最后,教师得紧扣“让学引思”的关键,切實走向教学创新。
在“让学引思”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关键。因为如果课前对学生的知能、个性等诊断错误,一切教学活动都会成为虚妄。为此,教师应善于从学生出发,要创新性地关注与发现学生的差异。
例如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建立学生发展档案,针对每一位学生,分设个性品质、个人喜好、学习品质等栏目,通过自身评价、同学印象、教师厘定等措施,形成基础性的数据。继而,教师可以综合全班同学品质,确定教学的起点,明确“让学引思”的层级,继而细化适合本班特色的基本措施。具体到语文学科教学的各个板块,教师可以分语言基礎知识、阅读、作文教学等层面,分析出适合本班学生特质的类别化的教学起点。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关注他们思的品质,并及时、适度地予以指导、矫正等。
在“让学引思”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水平,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分析各自学习能力,引导他们思考不同难度的问题,在思考过后获取学习的成就感,着实提高教学终极效益。“让学引思”不是简单的教学模式,而是指向性明确的教学改革,其效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