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难度较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或者是对学习内容毫无兴趣而产生厌倦,这样的状态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针对这样的现象,结合课堂实际探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升语文课堂活力的目的。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些原理和概念时,不仅仅只是老师对其进行强行灌输学习,而是老师在列举一些问题或实例后,学生通过自己去观察、阅读、实验,或者和他人进行讨论,得出相应的解答,这样的过程需要的是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的学习中去,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辅助的引导,能够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探索,体会到求知的乐趣,这便是探究式教学的真谛。
二、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如何让学生能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根本,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上,运用好探究式教学法是提升语文课堂活力的关键所在。
(一)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各种学习活动萦绕在探究式教学方法中,老师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给学生创造出探究问题的环境,营造适当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的规律,开展适合于他们年龄和知识基础的问题,让学生以足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去探索。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木兰诗》一文时,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感兴趣的学习情境,由于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离现在比较久远,我们可以通过观看《花木兰》对应的影片进行大致的介绍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影片播放完以后可以请学生来大致描述花木兰的故事的内容,深入学生自己对文章的了解,由影片带来的观影体验,可以让学生带有一定的兴趣从而想去了解《花木兰》一文中的更具体的内容。
(二)自主合作,互相促进进步
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探索,除独立思考学习的形式外,也可与他人共同开展讨论。在这里与他人的交流不仅只局限于学生,也可以与老师进行探讨,这种无关乎年龄和职业的探索过程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探究式教学法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设置成若干小组,让其进行分组讨论,在五年级课文《伟大的友谊》时,老师可以提问:《资本论》最后几卷是由恩格斯完成的,但是署名为什么却仅仅只是马克思?围绕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也许每个学生的答案各有不同,但是他們在进行讨论时不仅独立思考,还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彼此分享自己的想法,更有助于发散性思维,通过合作,各自的知识又在进一步的加深,探讨的同时整个课堂活力展现无遗。
(三)鼓励创新,实现自我发现
学生在学习时的思想状态相对较为活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有些学生在对问题的问答上可能会很有个性,这个时候老师一定不能扼杀学生独特的观点,有些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等等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或有不同,但老师也应该尊重并保护学生的独特的观念,他们那些不被书本所束缚,不被同学发言所限制的可贵思想应该被珍视。例如,在学习初中一年级语文《皇帝的新装》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其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安排分组辩论赛,就《皇帝的新装》这一篇寓言展开讨论,寻找多个辩题,比如可以让学生辩论百姓的做法是否是恰当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以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任由学生对这个寓言进行自己的观点的阐述,鼓励学生勇于发言,以活跃课堂气氛。
(四)及时点拨,诱导正确学习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对问题的理解和探索的方向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在众多的方向和选择中可能也会有过于偏差的理解,在尊重学生的个性观点的同时,作为对学生的引导,老师还应该适时的进行相应的点拨,诱导探究的正确轨道,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探究,也不是所有的探究问题都有其对应的价值。及时的点拨是高效的学习、正确的学习不可缺少的关键点。在学生进行《伟大的友谊》小组讨论或《皇帝的新装》辩论赛后,可以让其进行自我观念阐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必要总结和点拨,因为有些学生的思想观念可能会偏离正常的价值观念,老师便需要对其进行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学生在对没有过分价值探索方向或内容的事物进行过多的讨论分析时,老师应引导学生更换思考的目标。
探究性教学法,就是让学生产生独立的脑力劳动,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的一种个人的认知过程,操作过程和表达的过程,是对探讨的事物精心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简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加有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丰富的创造精神和健康的社会情感,以达到探究式教学法对提升语文课堂活力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茂林,谢晖.探究式教学法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187-189.
[2]梁盛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探究式教学[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3):5-6.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些原理和概念时,不仅仅只是老师对其进行强行灌输学习,而是老师在列举一些问题或实例后,学生通过自己去观察、阅读、实验,或者和他人进行讨论,得出相应的解答,这样的过程需要的是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的学习中去,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辅助的引导,能够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探索,体会到求知的乐趣,这便是探究式教学的真谛。
二、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如何让学生能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根本,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上,运用好探究式教学法是提升语文课堂活力的关键所在。
(一)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各种学习活动萦绕在探究式教学方法中,老师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给学生创造出探究问题的环境,营造适当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的规律,开展适合于他们年龄和知识基础的问题,让学生以足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去探索。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木兰诗》一文时,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感兴趣的学习情境,由于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离现在比较久远,我们可以通过观看《花木兰》对应的影片进行大致的介绍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影片播放完以后可以请学生来大致描述花木兰的故事的内容,深入学生自己对文章的了解,由影片带来的观影体验,可以让学生带有一定的兴趣从而想去了解《花木兰》一文中的更具体的内容。
(二)自主合作,互相促进进步
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探索,除独立思考学习的形式外,也可与他人共同开展讨论。在这里与他人的交流不仅只局限于学生,也可以与老师进行探讨,这种无关乎年龄和职业的探索过程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探究式教学法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设置成若干小组,让其进行分组讨论,在五年级课文《伟大的友谊》时,老师可以提问:《资本论》最后几卷是由恩格斯完成的,但是署名为什么却仅仅只是马克思?围绕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也许每个学生的答案各有不同,但是他們在进行讨论时不仅独立思考,还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彼此分享自己的想法,更有助于发散性思维,通过合作,各自的知识又在进一步的加深,探讨的同时整个课堂活力展现无遗。
(三)鼓励创新,实现自我发现
学生在学习时的思想状态相对较为活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有些学生在对问题的问答上可能会很有个性,这个时候老师一定不能扼杀学生独特的观点,有些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等等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或有不同,但老师也应该尊重并保护学生的独特的观念,他们那些不被书本所束缚,不被同学发言所限制的可贵思想应该被珍视。例如,在学习初中一年级语文《皇帝的新装》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其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安排分组辩论赛,就《皇帝的新装》这一篇寓言展开讨论,寻找多个辩题,比如可以让学生辩论百姓的做法是否是恰当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以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任由学生对这个寓言进行自己的观点的阐述,鼓励学生勇于发言,以活跃课堂气氛。
(四)及时点拨,诱导正确学习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对问题的理解和探索的方向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在众多的方向和选择中可能也会有过于偏差的理解,在尊重学生的个性观点的同时,作为对学生的引导,老师还应该适时的进行相应的点拨,诱导探究的正确轨道,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探究,也不是所有的探究问题都有其对应的价值。及时的点拨是高效的学习、正确的学习不可缺少的关键点。在学生进行《伟大的友谊》小组讨论或《皇帝的新装》辩论赛后,可以让其进行自我观念阐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必要总结和点拨,因为有些学生的思想观念可能会偏离正常的价值观念,老师便需要对其进行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学生在对没有过分价值探索方向或内容的事物进行过多的讨论分析时,老师应引导学生更换思考的目标。
探究性教学法,就是让学生产生独立的脑力劳动,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的一种个人的认知过程,操作过程和表达的过程,是对探讨的事物精心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简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加有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丰富的创造精神和健康的社会情感,以达到探究式教学法对提升语文课堂活力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茂林,谢晖.探究式教学法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187-189.
[2]梁盛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探究式教学[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