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唯一与海相邻的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的群岛之间,与著名的沈家门海港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世间第一清净地”的美称。此次远涉普陀,只为在酷热的盛夏领略一些清爽的海风和绵绵禅音。这次出行,我做了很大的改变,独自一人轻装简行,连相机都只带了一台便携的DC。虽减少了结伴出游的热闹和兴致,但得到更多的是一个人面对自然、面对宗教的自省和思考,而且一个人的旅行更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与兴奋。
從杭州乘城际大巴到舟山,这一路高速通达,沿途景色怡人,特别过宁波进舟山之后,多座跨海大桥互相贯通,十分便捷。去往舟山的大巴一般停留两个港口,一个是朱家尖,另一个叫沈家门。朱家尖除了海岸风光以外,这里的沙滩最为著名,被国际沙雕组织WSSA确认为世界上沙质和风景最好的沙滩之一,甚至超过了避暑胜地——夏威夷群岛,因此国际沙雕节选址于此,舟山机场也建于朱家尖。
不过我到达的地点不是朱家尖,而是另一个著名的渔港——沈家门。素有“渔都”之称的沈家门是我国最大的渔港和海水产品集散地,它与秘鲁的卡亚俄港、挪威的卑尔根港并称为世界三大渔港。
从大巴车上跳下来,我舒展着筋骨,深深地呼吸着咸湿的空气,困倦之意顿无,精神为之一振。这时正是午后阳光最惬意的时候,漫无目的地游走,一人一包,一首恰如其分的《海角七号》陪伴,我被阳光和大海的味道指引,在阡陌小巷中辗转反复,直到拐过一个不知名的路口,整片海突夹着海风向我扑面而来,入眼的是我从没见过如此众多的渔船和巨轮。这感觉就像是婉转千回的丝竹之音,突然变得高亢激昂,人也跟着挺拔起来。
沿着海港,一侧是数不尽的宾馆饭店,另一侧是整齐列队的渔船小艇,整个港口洁净有序。有些生意便在岸边展开了,很多当地人熟极了似地登船上艇,挑选着最鲜美的海产品。也有渔民在岸边铺陈开鱼虾蟹贝,待价而沽。这条沿海马路的临近终点,有几十家装饰统一的海鲜大排档,橘红的外墙,窗明几净,海鲜、蔬菜就摆在店口招揽生意,听说每夜这里都家家爆满,不仅外地游客要来一贪口腹之欲,本地人也把这里当成邀朋聚友欢饮的场所。这条滨海马路的尽头,是沈家门港口,去往普陀山便应由此乘船。当天已晚,我在附近睡下,打算明天一早过海进山。
第二天依然是个好天气,早早就被渔港边的买卖吵醒,收拾一下行装,踏着晨晖出发了。将近20分钟的快艇,把我送到了海港的另一端。从踏上普陀岛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境马上变得沉静起来。穿过前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所题的“普陀圣境”的进山门,我拍下了普陀之行的第一张照片,接着便不可收拾,岛上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似乎都带有灵气,让人不自觉地停步凝视,并产生格致之心。
离进山门不远,就是有名的短姑道头景点,它位于慈云禅院的临海一隅。相传姑嫂二人渡莲花洋来普陀朝山,下船时小姑突然发现“天癸”来潮,自愧不洁,所以不敢下山朝拜。其嫂“短”(责备)其无福,留她一人独守船中。时至正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越来越远。正在小姑饥饿难忍时,一村妇拎着饭篮走到码头,朝水中投下一些石块,踩着这些石块来到小姑船上,说是嫂子托她送饭来的。谁知等嫂子回到船上,一问其嫂却茫然不知,嫂子仔细回忆,刚才拜佛时,见观音大士衣裙湿了一片,顿悟是观世音下凡来做善事了。因嫂在此“短”其姑,所以此地便叫做“短姑道头”,观音朝水中投掷的石块演变为“短姑圣迹”的巨石。与那些腾云驾雾的宗教典故不同,描写观世音的故事往往比较平实,就如这对姑嫂的遭遇,说它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误会”也未尝不可,看来观世音在普通百姓中总有一种亲和力,是一种“身边”的存在。
越过短姑道头,下一处景点在整个普陀岛的最南端,可能因此叫做“南天门”。这个海角除了有佛堂,所有的巨石上几乎都刻满了碑刻石雕,其中不乏名家的手笔。在南天门还有一景——远望观音跳山岗上的南海观世音巨像。这座总高33米的观音像成为来普陀游客的心理目标。
但要到达观音跳还有一段距离,踩金沙滩,穿紫竹林,观音圣迹越发显得高耸入云。真正来到巨像身前,却又不想马上一睹尊颜,宁愿退远凝视。在这里,我见到一位年老的画者,正在描摹一幅观音像,点彩技法,不拘形而取其意,画中观音右手托法轮,左手施无畏印,体现了观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
法身坐下是南海观音禅林,其内不仅详记了南海观音宝像的的功德碑,还有普陀妙善大和尚的坐像。从观音跳沿海而上有一座不肯去观音院。这个名称确实奇怪,相传唐咸通四年(公元863),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自此始。
从紫竹林景区一直北行,是普陀岛风景最为秀美的地点之一,百步沙、千步沙尽显海岸风情,面对大海,北靠禅院,听惊涛拍岸,看巨石耸立,禅意顿生。何况临海而建的普济寺、大乘庵、法雨寺,无不梵音重重,香烟袅袅,往来香客肃穆恭敬,僧侣金沙黄袍,步履雍容。普陀就是这样值得慢慢品味的佛教圣地,在苍天古树下,有林鸟的争鸣,也有入定的思想,一花一木皆洞明,无我无求是梵音。
從杭州乘城际大巴到舟山,这一路高速通达,沿途景色怡人,特别过宁波进舟山之后,多座跨海大桥互相贯通,十分便捷。去往舟山的大巴一般停留两个港口,一个是朱家尖,另一个叫沈家门。朱家尖除了海岸风光以外,这里的沙滩最为著名,被国际沙雕组织WSSA确认为世界上沙质和风景最好的沙滩之一,甚至超过了避暑胜地——夏威夷群岛,因此国际沙雕节选址于此,舟山机场也建于朱家尖。
不过我到达的地点不是朱家尖,而是另一个著名的渔港——沈家门。素有“渔都”之称的沈家门是我国最大的渔港和海水产品集散地,它与秘鲁的卡亚俄港、挪威的卑尔根港并称为世界三大渔港。
从大巴车上跳下来,我舒展着筋骨,深深地呼吸着咸湿的空气,困倦之意顿无,精神为之一振。这时正是午后阳光最惬意的时候,漫无目的地游走,一人一包,一首恰如其分的《海角七号》陪伴,我被阳光和大海的味道指引,在阡陌小巷中辗转反复,直到拐过一个不知名的路口,整片海突夹着海风向我扑面而来,入眼的是我从没见过如此众多的渔船和巨轮。这感觉就像是婉转千回的丝竹之音,突然变得高亢激昂,人也跟着挺拔起来。
沿着海港,一侧是数不尽的宾馆饭店,另一侧是整齐列队的渔船小艇,整个港口洁净有序。有些生意便在岸边展开了,很多当地人熟极了似地登船上艇,挑选着最鲜美的海产品。也有渔民在岸边铺陈开鱼虾蟹贝,待价而沽。这条沿海马路的临近终点,有几十家装饰统一的海鲜大排档,橘红的外墙,窗明几净,海鲜、蔬菜就摆在店口招揽生意,听说每夜这里都家家爆满,不仅外地游客要来一贪口腹之欲,本地人也把这里当成邀朋聚友欢饮的场所。这条滨海马路的尽头,是沈家门港口,去往普陀山便应由此乘船。当天已晚,我在附近睡下,打算明天一早过海进山。
第二天依然是个好天气,早早就被渔港边的买卖吵醒,收拾一下行装,踏着晨晖出发了。将近20分钟的快艇,把我送到了海港的另一端。从踏上普陀岛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境马上变得沉静起来。穿过前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所题的“普陀圣境”的进山门,我拍下了普陀之行的第一张照片,接着便不可收拾,岛上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似乎都带有灵气,让人不自觉地停步凝视,并产生格致之心。
离进山门不远,就是有名的短姑道头景点,它位于慈云禅院的临海一隅。相传姑嫂二人渡莲花洋来普陀朝山,下船时小姑突然发现“天癸”来潮,自愧不洁,所以不敢下山朝拜。其嫂“短”(责备)其无福,留她一人独守船中。时至正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越来越远。正在小姑饥饿难忍时,一村妇拎着饭篮走到码头,朝水中投下一些石块,踩着这些石块来到小姑船上,说是嫂子托她送饭来的。谁知等嫂子回到船上,一问其嫂却茫然不知,嫂子仔细回忆,刚才拜佛时,见观音大士衣裙湿了一片,顿悟是观世音下凡来做善事了。因嫂在此“短”其姑,所以此地便叫做“短姑道头”,观音朝水中投掷的石块演变为“短姑圣迹”的巨石。与那些腾云驾雾的宗教典故不同,描写观世音的故事往往比较平实,就如这对姑嫂的遭遇,说它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误会”也未尝不可,看来观世音在普通百姓中总有一种亲和力,是一种“身边”的存在。
越过短姑道头,下一处景点在整个普陀岛的最南端,可能因此叫做“南天门”。这个海角除了有佛堂,所有的巨石上几乎都刻满了碑刻石雕,其中不乏名家的手笔。在南天门还有一景——远望观音跳山岗上的南海观世音巨像。这座总高33米的观音像成为来普陀游客的心理目标。
但要到达观音跳还有一段距离,踩金沙滩,穿紫竹林,观音圣迹越发显得高耸入云。真正来到巨像身前,却又不想马上一睹尊颜,宁愿退远凝视。在这里,我见到一位年老的画者,正在描摹一幅观音像,点彩技法,不拘形而取其意,画中观音右手托法轮,左手施无畏印,体现了观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
法身坐下是南海观音禅林,其内不仅详记了南海观音宝像的的功德碑,还有普陀妙善大和尚的坐像。从观音跳沿海而上有一座不肯去观音院。这个名称确实奇怪,相传唐咸通四年(公元863),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自此始。
从紫竹林景区一直北行,是普陀岛风景最为秀美的地点之一,百步沙、千步沙尽显海岸风情,面对大海,北靠禅院,听惊涛拍岸,看巨石耸立,禅意顿生。何况临海而建的普济寺、大乘庵、法雨寺,无不梵音重重,香烟袅袅,往来香客肃穆恭敬,僧侣金沙黄袍,步履雍容。普陀就是这样值得慢慢品味的佛教圣地,在苍天古树下,有林鸟的争鸣,也有入定的思想,一花一木皆洞明,无我无求是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