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设计在线学习项目是教师关注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从在线学习中常见的学习支持不足、学习参与程度不高、学习层次有待提升三个问题入手,借鉴设计思维理念与方法,提出在在线学习中应用设计思维有助于教师创新学习设计、助力学生问题解决、推动知能应用、提升创造性水平,并从学习目标、学习路径、师生角色、学习任务、学习共同体、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活动设计七个方面总结了在线学习项目设计方法,以期为在线学习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在线学习;设计思维;学习项目;学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0)06-0033-05
收稿日期:2020-04-27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青年项目“新师范”背景下教师设计思维提升策略研究(GD19YJY01);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项目“设计思维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2020GZQN47)
作者简介:朱龙(1988— ),男,汉族,湖北黄冈人,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创新、教师教育信息化。
引言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借助网络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正成为一种共识和常见做法。但在开展在线学习时,常常面临学习质量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近年来,适应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一种源于设计领域的新理念——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逐渐受到关注,并在线上学习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教师设计和学生参与线上学习项目的重要理论依据。关于设计思维,可从能力、过程和方法三个角度进行解释。从能力视角来看,设计思维是一种“像设计师一样思考”的复杂思维能力,这一能力体现在设计者设计制品、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等过程,体现以人为中心(Human-centered)、协作(Collaboration)、乐观(Optimistic)、实验(Experimental)的特性[1]。从过程视角来看,拉祖克(Razzouk)等人认为设计思维是一系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人们运用设计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出产品[2]。从方法的视角来看,设计思维具有一系列显性化的问题解决方法,包括沉浸(Immersion)、头脑风暴(Brainstorm)、设想(Ideation)、快速原型(Prototyping)等[3],能为创造设计制品提供方法支架。设计思维为创造性解决教与学问题提供了一种实践框架[4],从设计思维视角设计在线学习项目,有助于推动线上学习由“教”向“学”的转变,为学习过程提供清晰的实现路径,同时丰富在线参与式学习活动,从而提升在线学习深度,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一、在线学习项目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一)在线学习支持不足
在线学习因时空分离,教师影响力削弱。教师在设计线上学习项目时,常常关注如何传递教学内容与知识,而忽略学习支持设计,包括提供学习路径指引、问题解决支架、有效学习工具等,从而导致线上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事实上,学习者才是在线学习的主体,有研究者提出,线上学习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模式[5],从“学”的角度设计学习,为学习者学习提供充分的支持条件,并赋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
(二)學习参与程度不高
在线学习参与度对学习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受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常常较低,具体体现在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讨论不积极、缺乏深度合作等。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一方面,清晰的目标、参与式的学习活动、明确的学习规则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另一方面,在学习中,学生既是知识的获取者,也可以是知识的创造者、学习的监督者与设计者,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激发学习者的不同角色引导其深度参与学习过程。
(三)学习层次有待提升
在线学习如果只是简单地将课件或课堂录像搬上网络,而缺乏面向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活动设计,学生仅仅停留在听、阅读层面,往往会导致学习程度不深,学习者高阶能力得不到提升。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通过听讲、阅读等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平均学习保持率不超过20%。也就是说,学生如果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学习,有80%的学习内容会在两周后忘记。而通过小组讨论、做中学、教别人学习,保持率可以达到50%以上。因此,如何有效设计在线学习,推动学习走向深度化,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习者高阶思维是在线学习十分值得探讨的议题。
二、设计思维赋能在线学习
设计思维融入在线学习项目,能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支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升在线学习质量。具体来看,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应用同理心,创新在线学习设计
面对“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实践中教师该如何做呢?借鉴设计思维理念,同理心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方法。所谓“同理心(empathy)”是指设身处地地深入理解他人处境、情绪和感受,并做出符合该情境的反馈。在教学中应用同理心,正是设计思维以人为中心核心理念的体现。第一,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兴趣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难题,学习主题可通过学生推荐、头脑风暴等方式获得;第二,关注学习中的学习支持设计,包括学习路径、学习支架、学习工具设计,为学习提供无处不在的学习支持,减轻学习负担,帮助学生将学习精力聚焦核心任务;第三,重视学习项目的反思,并强调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对学生而言,在在线学习中,面对学习任务,学生大多只是进行简单的网上探究,缺乏对问题展开深度的调查与分析,而深入的问题调查与分析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基础。设计思维倡导应用同理心解决问题,在识别与分析问题阶段,应用同理心深入问题所在情境,从问题情境中的人(用户)的视角去深入理解、体验问题,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洞悉问题的本质,从而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可借助同理心地图、现场探索、5W+2H法等方法实现。 (二)融合全脑思维,助力问题解决
人的大脑分为两个半球,左脑负责逻辑推理,擅长分析和文字处理;右脑负责模式识别、情绪以及非语言类表达。一直以来左脑思维获得关注,而右脑思维却常常被忽视。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在《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中提出,人类正在从信息时代迈向概念时代(Conceptual Age),左脑思维从业者将会被取代,右脑思维将会是成功的关键。[6]这一观点或有失偏颇,但说明未来右脑思维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是一种全脑思维活动,既需要逻辑推理,也需要创意想象,这一过程融合了逻辑性的左脑思维与非线性的右脑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作用,催生设计者产生大量创意,借助归纳、组合、分解等方法整合形成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设计思维分析教学,学生借助设计思维创新问题解决方法。实践中SWOT分析、Scamper分析、世界咖啡等是常见的方法。
(三)设计原型,推动知能迁移应用
设计原型是设计过程(问题解决)的重要环节,是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大脑中模糊的、不确定的创意想法,是创意想法的理性、系统的表达。祝智庭等提出设计思维有助于破解设计过程中的模糊属性[7],以可操作、可视化的形式帮助学生将知能迁移到问题解决之中,推动知能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设计原型综合体现了问题解决者对问题表征、学习者背景经验、问题理解、学习迁移等诸要素的安排与处理。此外,借助设计原型,问题解决者能检验解决方案在实际情境中的效果,从而获得反馈,校正解决方案。设计原型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快速原型、草图绘制、创建小样等。
(四)设计中反思,提升创造性水平
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沃拉斯(Wallas)通过分析建筑师、艺术家创造性思维过程提出了创造力认知过程四阶段模型,其包括准备、孕育、启发和验证[8]。反思是创意形成的基础。反思性教学倡导人唐纳德·舍恩认为,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设计中反思有助于提升创造性水平。反思贯穿于设计全过程,设计者通过多次的阐释分享、情境模拟将创意呈现、讲解出来,结合对知识联想组合、同伴反馈、教师建议,迭代完善先前创意,并最终提升创造性水平。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作品展览会、场景模拟、互问互疑、调查等方式助力学生在设计中反思。
三、基于设计思维的在线学习项目设计方法
(一)目标导向,建立从记忆到创造的目标连续统
线上学习项目整体设计应以目标为导向,在目标设计时遵循“由易到难”设置原则。实践中,可采用翻转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开展线上教学。在课前学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看微课、完成学习小测试等,达成记忆、理解、应用等低层次的目标。在课中阶段,教师可通过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达成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课前、课中面向不同学习目标并且有效衔接,有助于减少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提升在线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依据设计思维流程规划线上学习路径
根据IDEO设计思维模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发现(Discovery)、解释(Interpretation)、设想(Ideation)、实验(Experimentation)、改进(Evolution)。在设计线上学习时,可据此建立线上学习路径,引导学生有序参与线上学习。其中发现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调查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解释阶段则针对前一阶段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出、合并,找出有用信息并建构解决挑战的知识或方向;设想阶段则是在解释的基础上快速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实验阶段则是将解决方案可视化,并获取反馈;改进阶段则是在反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方案,实现学习成果最优化[9]。通过上述学习路径,能为线上学习提供清晰的指引,各阶段循序渐进,共同支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激活师生不同角色,助力师生全员参与学习
麦克萨克(Mclsaac)等人提出在在线学习中,教师应该扮演指导者或引导者的角色,以提升学习者社会性参与体验度[10]。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又常常承担着多重角色,包括资源的开发者、活动的管理者、任务的组织者、学习者的学习伙伴等,教师应根据需要灵活切换不同角色。从学生来看,萨蒙(Salmon)发现在在线学习中某些学生会成为意见领袖,对学习具有助学作用,并提出了在线助学教师这一概念[11]。实践中,教师可发挥这类学生的特点,给予这类学生助学教师的角色,引导他们为在线学习提供支持。在小组学习中,可给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如“提问者”“反驳者”“支持者”等,能进一步增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交互度和满意度。
(四)设计多层次学习任务,提供及時的评价与反馈
任务种类划分方法多样,有一种观点将学习任务分为概念学习任务(Conceptlearning tasks)和设计任务(Design tasks)[12]。所谓概念学习任务,即任务的完成只需应用少量规则并且结果只有一种正确的解决方法;设计任务则指完成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规则并且没有确定解决方法的任务。在面向中小学生学习任务设计时,应关注上述两类学习任务的有效融合,因为这两类任务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在具体实施时,可将概念学习任务设置于异步学习阶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而在同步学习阶段则可开展设计任务,并通过在线研讨、释疑、分享提出解决方法。此外,无论何种任务,都应该关注任务的时效性,并及时给出评价与反馈。
(五)构建学习共同体,提供持续的学习支持服务
数据表明,在2011年至2016年全球范围内有数千万人参与MOOC学习,但课程的整体完成率仅为10%左右,而缺乏持续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影响学习者完成率的重要因素。实践中,可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为在线学习提供持续的学习支持服务。教师共同体在课程准备阶段发挥作用,通过教师间协同备课、课件设计等,制订在线学习方案,为开课提供支撑;师生共同体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服务团队,面向全体学生,为学习提供答疑、信息推送、技术支持等服务,发挥师生引导、实施、监控作用;学生共同体则由学习者构成,并强调学习角色的分配。上述三类共同体在在线学习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为在线学习提供持续的支持服务,保障在线学习顺利开展。 (六)学前、学中、学后多激励,激发在线学习动机
在在线学习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13]。根据ARCS动机模型,动机要素包括“注意” “相关” “信心” “满意”。在线学习“学前、学中、学后”应通过有效的策略引起学生注意,提升学习相关性,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满意度。在学前,教师可通过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构建清晰的学习导航、开发多类型的学习资源、设立清晰的学习规则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学习反馈、建立小组学习文化、依据规则进行及时的奖励与惩罚,提升学习参与信息和学习满意度。在学后,开展多元学习评价、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学习建议、鼓励开展学习反思,以提升学习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七)融合创新设计思维活动,助力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
鲁百年在《创新设计思维》一书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设计思维活动;闫寒冰等人从问题解决过程出发,提出了包含“发现问题、集思广益、设计方案、快速原型、评估修订、演进发展”的设计思维实践环节,并探索了实现各个环节的具体使能方法。综合已有实践和研究者的发现,结合在线学习的特点,研究者梳理了如下的创新设计思维活动,以更好帮助学生创造性解决在线学习任务与问题,如表1。
四、结语
本文从在线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入手,结合设计思维内涵分析,提出设计思维融入在线学习有助于创新在线学习设计、助力学生问题解决、推动知能迁移应用、提高创新能力这一观点,并发挥设计思维“以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及使能特性,总结了面向在线学习项目设计的有效方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设计思维在促进在线学习参与、提升学习深度等方面。
[1]IDEO.Design Thinking for Educators [EB/OL].(2011-01-01) [2020-03-24].https://f.hubspotusercontent30.net/hubfs/6474038/Design%20for%20Learning/IDEO_DTEdu_v2_toolkit+workbook.pdf.
[2]RAZZOUK R,SHUTE V.What Is Design Thinking and Why Is It Important?[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S0034-6543), 2012,82(3):330-348.
[3]林琳,沈书生.设计思维的概念内涵与培养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6):18-25.
[4]朱龙.设计思维:一种面向21世纪教育创新的实践框架[J].数字教育,2020(1):32-35.
[5]匡永锋.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学生参加在线学习的调查报告[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5-7.
[6]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7]祝智庭,李锋.面向学科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5(1):83-8 8.
[8]SMITH E S.Wallas’Four-stage Model of the Creative Process:More than Meets the Eye?[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S1040-0419), 2015(27):342-352.
[9]胡小勇,朱龙.面向创造力培养的设计思维模型与案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 (3):75-82.
[10]MCLSAAC M S.Online Learning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S0952-3987),2002,39(1):17-21.
[11]SALMON G.E-tivities:the Key to Active Online Learn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S0158-7919),2002,5(4):179-181.
[12]CORDER B F,CORDER R F.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of Iq and Cognitive and Personality Rigidity to Performance on Concept Learning Tasks[J].Educational &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S0013-1644), 1974,34(1):83-90.
[13]謝幼如,张惠颜,吴利红,等.基于ARCS 的在线开放课程自组织学习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7):43-50.
(责任编辑 王策 孙志莉)
关键词:在线学习;设计思维;学习项目;学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0)06-0033-05
收稿日期:2020-04-27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青年项目“新师范”背景下教师设计思维提升策略研究(GD19YJY01);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项目“设计思维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2020GZQN47)
作者简介:朱龙(1988— ),男,汉族,湖北黄冈人,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创新、教师教育信息化。
引言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借助网络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正成为一种共识和常见做法。但在开展在线学习时,常常面临学习质量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近年来,适应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一种源于设计领域的新理念——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逐渐受到关注,并在线上学习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教师设计和学生参与线上学习项目的重要理论依据。关于设计思维,可从能力、过程和方法三个角度进行解释。从能力视角来看,设计思维是一种“像设计师一样思考”的复杂思维能力,这一能力体现在设计者设计制品、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等过程,体现以人为中心(Human-centered)、协作(Collaboration)、乐观(Optimistic)、实验(Experimental)的特性[1]。从过程视角来看,拉祖克(Razzouk)等人认为设计思维是一系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人们运用设计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出产品[2]。从方法的视角来看,设计思维具有一系列显性化的问题解决方法,包括沉浸(Immersion)、头脑风暴(Brainstorm)、设想(Ideation)、快速原型(Prototyping)等[3],能为创造设计制品提供方法支架。设计思维为创造性解决教与学问题提供了一种实践框架[4],从设计思维视角设计在线学习项目,有助于推动线上学习由“教”向“学”的转变,为学习过程提供清晰的实现路径,同时丰富在线参与式学习活动,从而提升在线学习深度,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一、在线学习项目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一)在线学习支持不足
在线学习因时空分离,教师影响力削弱。教师在设计线上学习项目时,常常关注如何传递教学内容与知识,而忽略学习支持设计,包括提供学习路径指引、问题解决支架、有效学习工具等,从而导致线上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事实上,学习者才是在线学习的主体,有研究者提出,线上学习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模式[5],从“学”的角度设计学习,为学习者学习提供充分的支持条件,并赋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
(二)學习参与程度不高
在线学习参与度对学习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受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常常较低,具体体现在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讨论不积极、缺乏深度合作等。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一方面,清晰的目标、参与式的学习活动、明确的学习规则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另一方面,在学习中,学生既是知识的获取者,也可以是知识的创造者、学习的监督者与设计者,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激发学习者的不同角色引导其深度参与学习过程。
(三)学习层次有待提升
在线学习如果只是简单地将课件或课堂录像搬上网络,而缺乏面向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活动设计,学生仅仅停留在听、阅读层面,往往会导致学习程度不深,学习者高阶能力得不到提升。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通过听讲、阅读等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平均学习保持率不超过20%。也就是说,学生如果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学习,有80%的学习内容会在两周后忘记。而通过小组讨论、做中学、教别人学习,保持率可以达到50%以上。因此,如何有效设计在线学习,推动学习走向深度化,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习者高阶思维是在线学习十分值得探讨的议题。
二、设计思维赋能在线学习
设计思维融入在线学习项目,能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支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升在线学习质量。具体来看,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应用同理心,创新在线学习设计
面对“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实践中教师该如何做呢?借鉴设计思维理念,同理心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方法。所谓“同理心(empathy)”是指设身处地地深入理解他人处境、情绪和感受,并做出符合该情境的反馈。在教学中应用同理心,正是设计思维以人为中心核心理念的体现。第一,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兴趣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难题,学习主题可通过学生推荐、头脑风暴等方式获得;第二,关注学习中的学习支持设计,包括学习路径、学习支架、学习工具设计,为学习提供无处不在的学习支持,减轻学习负担,帮助学生将学习精力聚焦核心任务;第三,重视学习项目的反思,并强调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对学生而言,在在线学习中,面对学习任务,学生大多只是进行简单的网上探究,缺乏对问题展开深度的调查与分析,而深入的问题调查与分析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基础。设计思维倡导应用同理心解决问题,在识别与分析问题阶段,应用同理心深入问题所在情境,从问题情境中的人(用户)的视角去深入理解、体验问题,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洞悉问题的本质,从而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可借助同理心地图、现场探索、5W+2H法等方法实现。 (二)融合全脑思维,助力问题解决
人的大脑分为两个半球,左脑负责逻辑推理,擅长分析和文字处理;右脑负责模式识别、情绪以及非语言类表达。一直以来左脑思维获得关注,而右脑思维却常常被忽视。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在《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中提出,人类正在从信息时代迈向概念时代(Conceptual Age),左脑思维从业者将会被取代,右脑思维将会是成功的关键。[6]这一观点或有失偏颇,但说明未来右脑思维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是一种全脑思维活动,既需要逻辑推理,也需要创意想象,这一过程融合了逻辑性的左脑思维与非线性的右脑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作用,催生设计者产生大量创意,借助归纳、组合、分解等方法整合形成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设计思维分析教学,学生借助设计思维创新问题解决方法。实践中SWOT分析、Scamper分析、世界咖啡等是常见的方法。
(三)设计原型,推动知能迁移应用
设计原型是设计过程(问题解决)的重要环节,是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大脑中模糊的、不确定的创意想法,是创意想法的理性、系统的表达。祝智庭等提出设计思维有助于破解设计过程中的模糊属性[7],以可操作、可视化的形式帮助学生将知能迁移到问题解决之中,推动知能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设计原型综合体现了问题解决者对问题表征、学习者背景经验、问题理解、学习迁移等诸要素的安排与处理。此外,借助设计原型,问题解决者能检验解决方案在实际情境中的效果,从而获得反馈,校正解决方案。设计原型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快速原型、草图绘制、创建小样等。
(四)设计中反思,提升创造性水平
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沃拉斯(Wallas)通过分析建筑师、艺术家创造性思维过程提出了创造力认知过程四阶段模型,其包括准备、孕育、启发和验证[8]。反思是创意形成的基础。反思性教学倡导人唐纳德·舍恩认为,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设计中反思有助于提升创造性水平。反思贯穿于设计全过程,设计者通过多次的阐释分享、情境模拟将创意呈现、讲解出来,结合对知识联想组合、同伴反馈、教师建议,迭代完善先前创意,并最终提升创造性水平。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作品展览会、场景模拟、互问互疑、调查等方式助力学生在设计中反思。
三、基于设计思维的在线学习项目设计方法
(一)目标导向,建立从记忆到创造的目标连续统
线上学习项目整体设计应以目标为导向,在目标设计时遵循“由易到难”设置原则。实践中,可采用翻转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开展线上教学。在课前学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看微课、完成学习小测试等,达成记忆、理解、应用等低层次的目标。在课中阶段,教师可通过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达成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课前、课中面向不同学习目标并且有效衔接,有助于减少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提升在线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依据设计思维流程规划线上学习路径
根据IDEO设计思维模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发现(Discovery)、解释(Interpretation)、设想(Ideation)、实验(Experimentation)、改进(Evolution)。在设计线上学习时,可据此建立线上学习路径,引导学生有序参与线上学习。其中发现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调查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解释阶段则针对前一阶段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出、合并,找出有用信息并建构解决挑战的知识或方向;设想阶段则是在解释的基础上快速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实验阶段则是将解决方案可视化,并获取反馈;改进阶段则是在反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方案,实现学习成果最优化[9]。通过上述学习路径,能为线上学习提供清晰的指引,各阶段循序渐进,共同支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激活师生不同角色,助力师生全员参与学习
麦克萨克(Mclsaac)等人提出在在线学习中,教师应该扮演指导者或引导者的角色,以提升学习者社会性参与体验度[10]。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又常常承担着多重角色,包括资源的开发者、活动的管理者、任务的组织者、学习者的学习伙伴等,教师应根据需要灵活切换不同角色。从学生来看,萨蒙(Salmon)发现在在线学习中某些学生会成为意见领袖,对学习具有助学作用,并提出了在线助学教师这一概念[11]。实践中,教师可发挥这类学生的特点,给予这类学生助学教师的角色,引导他们为在线学习提供支持。在小组学习中,可给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如“提问者”“反驳者”“支持者”等,能进一步增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交互度和满意度。
(四)设计多层次学习任务,提供及時的评价与反馈
任务种类划分方法多样,有一种观点将学习任务分为概念学习任务(Conceptlearning tasks)和设计任务(Design tasks)[12]。所谓概念学习任务,即任务的完成只需应用少量规则并且结果只有一种正确的解决方法;设计任务则指完成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规则并且没有确定解决方法的任务。在面向中小学生学习任务设计时,应关注上述两类学习任务的有效融合,因为这两类任务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在具体实施时,可将概念学习任务设置于异步学习阶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而在同步学习阶段则可开展设计任务,并通过在线研讨、释疑、分享提出解决方法。此外,无论何种任务,都应该关注任务的时效性,并及时给出评价与反馈。
(五)构建学习共同体,提供持续的学习支持服务
数据表明,在2011年至2016年全球范围内有数千万人参与MOOC学习,但课程的整体完成率仅为10%左右,而缺乏持续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影响学习者完成率的重要因素。实践中,可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为在线学习提供持续的学习支持服务。教师共同体在课程准备阶段发挥作用,通过教师间协同备课、课件设计等,制订在线学习方案,为开课提供支撑;师生共同体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服务团队,面向全体学生,为学习提供答疑、信息推送、技术支持等服务,发挥师生引导、实施、监控作用;学生共同体则由学习者构成,并强调学习角色的分配。上述三类共同体在在线学习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为在线学习提供持续的支持服务,保障在线学习顺利开展。 (六)学前、学中、学后多激励,激发在线学习动机
在在线学习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13]。根据ARCS动机模型,动机要素包括“注意” “相关” “信心” “满意”。在线学习“学前、学中、学后”应通过有效的策略引起学生注意,提升学习相关性,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满意度。在学前,教师可通过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构建清晰的学习导航、开发多类型的学习资源、设立清晰的学习规则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学习反馈、建立小组学习文化、依据规则进行及时的奖励与惩罚,提升学习参与信息和学习满意度。在学后,开展多元学习评价、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学习建议、鼓励开展学习反思,以提升学习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七)融合创新设计思维活动,助力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
鲁百年在《创新设计思维》一书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设计思维活动;闫寒冰等人从问题解决过程出发,提出了包含“发现问题、集思广益、设计方案、快速原型、评估修订、演进发展”的设计思维实践环节,并探索了实现各个环节的具体使能方法。综合已有实践和研究者的发现,结合在线学习的特点,研究者梳理了如下的创新设计思维活动,以更好帮助学生创造性解决在线学习任务与问题,如表1。
四、结语
本文从在线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入手,结合设计思维内涵分析,提出设计思维融入在线学习有助于创新在线学习设计、助力学生问题解决、推动知能迁移应用、提高创新能力这一观点,并发挥设计思维“以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及使能特性,总结了面向在线学习项目设计的有效方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设计思维在促进在线学习参与、提升学习深度等方面。
[1]IDEO.Design Thinking for Educators [EB/OL].(2011-01-01) [2020-03-24].https://f.hubspotusercontent30.net/hubfs/6474038/Design%20for%20Learning/IDEO_DTEdu_v2_toolkit+workbook.pdf.
[2]RAZZOUK R,SHUTE V.What Is Design Thinking and Why Is It Important?[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S0034-6543), 2012,82(3):330-348.
[3]林琳,沈书生.设计思维的概念内涵与培养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6):18-25.
[4]朱龙.设计思维:一种面向21世纪教育创新的实践框架[J].数字教育,2020(1):32-35.
[5]匡永锋.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学生参加在线学习的调查报告[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5-7.
[6]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7]祝智庭,李锋.面向学科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5(1):83-8 8.
[8]SMITH E S.Wallas’Four-stage Model of the Creative Process:More than Meets the Eye?[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S1040-0419), 2015(27):342-352.
[9]胡小勇,朱龙.面向创造力培养的设计思维模型与案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 (3):75-82.
[10]MCLSAAC M S.Online Learning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S0952-3987),2002,39(1):17-21.
[11]SALMON G.E-tivities:the Key to Active Online Learn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S0158-7919),2002,5(4):179-181.
[12]CORDER B F,CORDER R F.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of Iq and Cognitive and Personality Rigidity to Performance on Concept Learning Tasks[J].Educational &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S0013-1644), 1974,34(1):83-90.
[13]謝幼如,张惠颜,吴利红,等.基于ARCS 的在线开放课程自组织学习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7):43-50.
(责任编辑 王策 孙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