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深化《实施教学反思校本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校本科研,以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为研究对象,经科学方法取得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研究,找出三个主要影响因素:教师反思理论与实践知识不全面、教研方式传统、低效和教学评价制度体系不完善;采取了三项有效改进措施:编制并学习校本教材《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拓展新型高效教研方式和建立激发教师教学反思积极性的教学反思评价制度;实施后取得了预期效果。
[关 键 词] 教学反思;校本研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074-02
我校积极践行新时代下技工教育的“三教”改革,自2017年秋季开学以来,全校范围内实行《实施教学反思校本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的科研,要求每一位上课教师在课后写教学反思记录,并统一配发了反思记录本,构建了以教学反思校本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校本研究模式,教师在一种“学习、教学、科研合一”的职业工作状态中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实践探究模式,营造教学反思的教研氛围,逐步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研究活动,提升专业化发展能力。我校在教学反思校本研究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现实困难,为进一步完善该项研究,我们以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校本研究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推动教学反思校本研究,实施后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研究背景
(一)新时代下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2017年11月,《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实践过程中主动反思教育行为,反思教学实践,使自己从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说明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化发展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相融合,教师在每天教学的真实环境中,发现教学行为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寻求解决方法。教师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循环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促使其专业发展,提升专业能力。
二、研究现状
我们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结合相关教学反思理论,从教学反思的意识与类型、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方法、教学反思的水平与评价标准、教学反思校本教研制度四个方面编制了调查問卷与访谈提纲。我们对我校39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部分教师、教研组组长、教科室主任和分管校长进行了访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教学反思校本研究现状中的存在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意识不够深刻,反思类型较单一,教学反思理论知识不系统、不完整
学校已实行教学反思校本教研,大部分教师能主动进行教学反思,但主要进行的是课后反思。大多数教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课后记录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缺少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没有进行课前、课中反思,对教学反思的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思考是否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学生是否学会课堂教学内容。课前的备课、课前的课堂设计及课中的实时教学调整不属于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内容单一,教学反思处于技术性层次的阶段,没有深层次教学反思理论的支撑
学校教学反思方法采用统一记录本,格式一致,写作形式较单一,基本相同,没有个性。教学反思内容中教师的个人总结经验多,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主要集中在教师行为的反思,集中在教师教的相关内容,如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与设计、教学策略、班级管理、合作学习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极少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
(三)教学反思水平与评价标准单一,没有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师需求进行分层次评价
学校中的青年教师(教龄5年内)、骨干教师(教龄20年内)和教育家型教师(教龄20年以上)没有体现出反思水平的明显差异,教师的教学反思多数只进行技术性反思,主要教学手段和反思课堂管理,缺乏高水平的实践性及批判性的教学反思。
三、影响因素
反思校本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内因、外因两方面着手,找出教学反思校本研究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本身的内因
1.教学反思理论知识和反思实践不全面。教师在职前与职后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反思理论学习与实践,对教学反思的理解不够全面,对教学反思理论掌握不全面。
2.教师的态度不端正。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仅仅是应付学校的检查,表现在形式上,比较肤浅。
(二)学校本身的外因
1.学校的教学评价制度不完善,没有激发教师的教学反思主动性。学校现在的教师评价体系中没有教学反思的比重,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起不到激励作用,客观上导致教师教学反思积极性不高。 2.学校教学反思教研活动方式多采用传统方式,有效性较低。学校教研室的讨论氛围比较宽松,在集体讨论过程中发言的教师当“老好人”的居多,只谈论教学中显现的长处、优点,不说缺点,真正点评到位的几乎没有,失去了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改进措施
针对教师在教学反思校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我们采取以下改进措施推动教学反思校本研究,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力。
(一)根据本校教师的需求,编制校本研究教材《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通过教师自己学习与教研组共同学习,完善教师教学反思理论框架,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理论水平,为校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学校组织有关教师在广泛查阅、学习国内外相关教学反思研究性教学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编制了适合本校的校本研究教材《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书中主要内容有:
1.教学反思基础理论:杜威的反省思维、建构主义理论、思维型教学理论。
2.教学反思案例实训:通过案例进行反思内容、反思方法、反思形式、反思类型的训练。
3.教学反思的水平等级与评价标准,根据教师教龄的年限,分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育家型教师,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反思水平与评价标准为一、二、三级。
(二)借助新技术,探索多元化高效的教学反思教研方式,增强学校教学反思氛围,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1.借助校园网,开发教学反思校本研究网络平台,营造良好的教学反思氛围。一是学校在平台上提供优秀的教学反思共享案例,引领教学反思的前沿理论,要求教师每周至少登录学习五小时。二是教师在平台上及时分享教学反思的心得与困惑,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要求教师每周完成一篇教学反思心得。
2.借助学校的监控网络与录像设备,適时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录像视频,教师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反思自己的课堂,找出自己课堂的成功点与不足点,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要求教师每周至少完成一节课堂教学反思录像。
3.借助教育叙事的教研方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有代表性的课堂事件,以叙事的方式及时记录下来,以还原课堂真实情境,重现课堂中的反思问题与内容,在课后教师结合自己的体验先自我反思,再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探讨,提高自身的反思深度,有效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要求教师每周完成一篇教学反思叙事。
(三)制订教学反思制度,健全校本研究体系,为校本研究顺利实施作保障
在学校已有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新增教学反思制度:每学期评选10篇优秀教学反思案例,每学年评选10项优秀教学反思研究课题,获奖教师在学年度考核、评先树优、职称评聘中加分,激发教师参与教学反思校本研究的积极性。在教学评价体系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率的考核占比,提高教师参入校本研究的主动性。
五、研究效果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调动了教师参入教学反思校本研究的积极性,推动教学反思校本研究,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教学反思校本研究完善了教学反思相关理论,提升了教师专业化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具体表现为:(1)教学反思意识深刻。(2)教学反思内容更全面。(3)教学反思反思方法多样化。(4)教学反思方式更丰富。(5)教学反思水平高层次化。
(二)教学反思校本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反思校本研究既关注教师自身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通过校本研究,即使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又使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学生的努力,学生在个体主动化学习和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了应学的知识、提升了多方面的能力,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素质,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反思校本研究提高了学校办学质量
通过教学反思校本研究的实施,提升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六、存在的问题
(一)参入校本研究人员仅包含上课教师,教辅人员没有参与,参与人员不全面,没有形成全员进行校本研究的氛围,影响校本研究的学校文化尚需做进一步的探索
(二)校本研究过程中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互动不足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实施教学反思校本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主持人:韩加增,编号:RSJY2019-Y022)。
作者简介:尹宗洪(1970—),男,山东青岛人,工学学士,青岛市第二技术学校高级讲师,从事建筑施工技术教学。
韩加增(1962—),男,山东青岛人,青岛市第二技术学校高级讲师,从事数学教学。
郎咸雷(1977—),男,山东青岛人,青岛市第二技术学校讲师,从事体育教学。
[关 键 词] 教学反思;校本研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074-02
我校积极践行新时代下技工教育的“三教”改革,自2017年秋季开学以来,全校范围内实行《实施教学反思校本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的科研,要求每一位上课教师在课后写教学反思记录,并统一配发了反思记录本,构建了以教学反思校本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校本研究模式,教师在一种“学习、教学、科研合一”的职业工作状态中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实践探究模式,营造教学反思的教研氛围,逐步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研究活动,提升专业化发展能力。我校在教学反思校本研究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现实困难,为进一步完善该项研究,我们以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校本研究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推动教学反思校本研究,实施后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研究背景
(一)新时代下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2017年11月,《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实践过程中主动反思教育行为,反思教学实践,使自己从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说明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化发展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相融合,教师在每天教学的真实环境中,发现教学行为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寻求解决方法。教师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循环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促使其专业发展,提升专业能力。
二、研究现状
我们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结合相关教学反思理论,从教学反思的意识与类型、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方法、教学反思的水平与评价标准、教学反思校本教研制度四个方面编制了调查問卷与访谈提纲。我们对我校39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部分教师、教研组组长、教科室主任和分管校长进行了访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教学反思校本研究现状中的存在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意识不够深刻,反思类型较单一,教学反思理论知识不系统、不完整
学校已实行教学反思校本教研,大部分教师能主动进行教学反思,但主要进行的是课后反思。大多数教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课后记录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缺少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没有进行课前、课中反思,对教学反思的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思考是否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学生是否学会课堂教学内容。课前的备课、课前的课堂设计及课中的实时教学调整不属于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内容单一,教学反思处于技术性层次的阶段,没有深层次教学反思理论的支撑
学校教学反思方法采用统一记录本,格式一致,写作形式较单一,基本相同,没有个性。教学反思内容中教师的个人总结经验多,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主要集中在教师行为的反思,集中在教师教的相关内容,如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与设计、教学策略、班级管理、合作学习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极少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
(三)教学反思水平与评价标准单一,没有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师需求进行分层次评价
学校中的青年教师(教龄5年内)、骨干教师(教龄20年内)和教育家型教师(教龄20年以上)没有体现出反思水平的明显差异,教师的教学反思多数只进行技术性反思,主要教学手段和反思课堂管理,缺乏高水平的实践性及批判性的教学反思。
三、影响因素
反思校本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内因、外因两方面着手,找出教学反思校本研究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本身的内因
1.教学反思理论知识和反思实践不全面。教师在职前与职后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反思理论学习与实践,对教学反思的理解不够全面,对教学反思理论掌握不全面。
2.教师的态度不端正。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仅仅是应付学校的检查,表现在形式上,比较肤浅。
(二)学校本身的外因
1.学校的教学评价制度不完善,没有激发教师的教学反思主动性。学校现在的教师评价体系中没有教学反思的比重,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起不到激励作用,客观上导致教师教学反思积极性不高。 2.学校教学反思教研活动方式多采用传统方式,有效性较低。学校教研室的讨论氛围比较宽松,在集体讨论过程中发言的教师当“老好人”的居多,只谈论教学中显现的长处、优点,不说缺点,真正点评到位的几乎没有,失去了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改进措施
针对教师在教学反思校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我们采取以下改进措施推动教学反思校本研究,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力。
(一)根据本校教师的需求,编制校本研究教材《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通过教师自己学习与教研组共同学习,完善教师教学反思理论框架,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理论水平,为校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学校组织有关教师在广泛查阅、学习国内外相关教学反思研究性教学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编制了适合本校的校本研究教材《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书中主要内容有:
1.教学反思基础理论:杜威的反省思维、建构主义理论、思维型教学理论。
2.教学反思案例实训:通过案例进行反思内容、反思方法、反思形式、反思类型的训练。
3.教学反思的水平等级与评价标准,根据教师教龄的年限,分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育家型教师,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反思水平与评价标准为一、二、三级。
(二)借助新技术,探索多元化高效的教学反思教研方式,增强学校教学反思氛围,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1.借助校园网,开发教学反思校本研究网络平台,营造良好的教学反思氛围。一是学校在平台上提供优秀的教学反思共享案例,引领教学反思的前沿理论,要求教师每周至少登录学习五小时。二是教师在平台上及时分享教学反思的心得与困惑,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要求教师每周完成一篇教学反思心得。
2.借助学校的监控网络与录像设备,適时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录像视频,教师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反思自己的课堂,找出自己课堂的成功点与不足点,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要求教师每周至少完成一节课堂教学反思录像。
3.借助教育叙事的教研方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有代表性的课堂事件,以叙事的方式及时记录下来,以还原课堂真实情境,重现课堂中的反思问题与内容,在课后教师结合自己的体验先自我反思,再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探讨,提高自身的反思深度,有效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要求教师每周完成一篇教学反思叙事。
(三)制订教学反思制度,健全校本研究体系,为校本研究顺利实施作保障
在学校已有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新增教学反思制度:每学期评选10篇优秀教学反思案例,每学年评选10项优秀教学反思研究课题,获奖教师在学年度考核、评先树优、职称评聘中加分,激发教师参与教学反思校本研究的积极性。在教学评价体系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率的考核占比,提高教师参入校本研究的主动性。
五、研究效果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调动了教师参入教学反思校本研究的积极性,推动教学反思校本研究,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教学反思校本研究完善了教学反思相关理论,提升了教师专业化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具体表现为:(1)教学反思意识深刻。(2)教学反思内容更全面。(3)教学反思反思方法多样化。(4)教学反思方式更丰富。(5)教学反思水平高层次化。
(二)教学反思校本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反思校本研究既关注教师自身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通过校本研究,即使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又使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学生的努力,学生在个体主动化学习和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了应学的知识、提升了多方面的能力,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素质,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反思校本研究提高了学校办学质量
通过教学反思校本研究的实施,提升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六、存在的问题
(一)参入校本研究人员仅包含上课教师,教辅人员没有参与,参与人员不全面,没有形成全员进行校本研究的氛围,影响校本研究的学校文化尚需做进一步的探索
(二)校本研究过程中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互动不足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实施教学反思校本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主持人:韩加增,编号:RSJY2019-Y022)。
作者简介:尹宗洪(1970—),男,山东青岛人,工学学士,青岛市第二技术学校高级讲师,从事建筑施工技术教学。
韩加增(1962—),男,山东青岛人,青岛市第二技术学校高级讲师,从事数学教学。
郎咸雷(1977—),男,山东青岛人,青岛市第二技术学校讲师,从事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