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的是自由还是伤害?

来源 :家家乐·中优宝贝(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子电视剧《虎妈猫爸》里,虎妈主张孩子的教育应该是自由的,快乐最重要,之后却又奔赴在女儿的求学之路上,屡屡碰壁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的想法与现下教育的冲突。多少家长持有类似的观念,尤其是80、90的年轻父母,因为自己承受过灌输式教育的阴影,所以经常表示“以后绝对不让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样”。这种想法的初衷是要给孩子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但这种类似放任的自由是从一个极端步入另一个极端,家长通常会教育出一个野蛮小霸王,无礼无规则无秩序。
  80后的贝贝妈妈一直秉承“自由教育”,她说西方教育就是这么重视自由的,所以平时对儿子的管束很少,什么都是随着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吃饭、作息、玩耍,几乎都没有任何约束,她表示这是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由。
  但是有时儿子的过激行为会让贝贝妈妈感到苦恼。比如家里来客人或是老师进行家访的时候,儿子在房间里大喊大叫,乱扔玩具,甚至对客人动手动脚,这样的场面难免不令人尴尬。贝贝妈妈也有脾气爆发的时候,但是严厉制止和干预并不能收到成效,因为很多次贝贝妈妈都是雷霆在先,然后还会照着“自由原则”对孩子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儿子似乎摸透了妈妈的脾气,越发肆无忌惮,不受管束。
  与传统的严厉管教相反,大多数年轻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随意放纵,缺乏规范,结果好孩子养成“熊孩子”,这与家长的“放任”有很大关系。自由也要有边界,过了头就是放任,孩子没有适当的引导,没有规则意识,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只会更难适应社会环境。
  自由是尊重孩子个人情感意愿的表达,但不等于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所有的行为和情绪。一些无理取闹的撒娇耍赖不能时时包容,孩子早晚要融入社会,必要的行为习惯是适应现实社会的前提,当孩子情绪失控时,追究原因给予理解,还要教会孩子如何排解情绪,教会遇到同样问题时正确的处理方式。
  保证孩子的自由无可厚非,家长需要在自由与放任之间维持平衡。放开手让孩子去玩,去创造,还要科学陪伴和引导。漫无目的地疯玩只是虚度光阴,只要孩子感兴趣,家长应给孩子提供促进认知的素材和空间,适当的引导和刺激能够让孩子在自由快乐中得到知识的滋养。
  六岁前的孩子存在教育敏感期,在成长的某段时间会对某种知识或事物特别感兴趣,如果能够顺着孩子的兴趣来进行引导,孩子很容易掌握这类知识或特性。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过程,2~4是孩子规则意识和秩序意识的敏感期,错过这个敏感期再想建立规则意识,往往只会事倍功半。所以在孩子的敏感期内,有必要给孩子树立规范意识。
  家长可以制定家规,家规一定要合情合理让孩子能够接受,这是培养孩子自制力和是非观的有效举措。在执行过程中,为保证家规的公正性,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遵守。一旦有人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惩罚,家长一定要言出必行、态度端正,不能有所谓的“特殊原因”而松懈对待。
  孩子的规范意识形成,家长要给予尊重,不能强迫孩子去做违背他自身规则的事情,否则会造成孩子的规则意识混乱。
  年轻妈妈推崇西方教育,殊不知在西方家庭也会注重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美国总统奥巴马就给女儿们制定了九条家规:
  第一条 避免无理的抱怨、争吵或取笑。
  第二条 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第三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倒牛奶,
  自己叠被子,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第四条 保持玩具房的整洁。
  第五条 帮父母做家务,每周获得一美元报酬。
  第六条 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没有豪华的礼物
  和华丽的聚会。
  第七条 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
  第八条 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跳舞、排戏、弹
  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跳踢踏舞等。
  第九条 不准追星。
  这九条家规,看起来简单普通,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仔细琢磨会发现它包含生活、社交、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这是对孩子底线的要求,可以让孩子自由成长,但是不能够越线。
  对于六岁以内的孩子而言,他们所要遵守的规则很简单,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性格情况量身定制,比较调皮的孩子就多加约束,比较内向的孩子就可以省去过多的框架。随着孩子的长大,家规的内容也要适当修改变动,增加新的内容,也要剔除孩子已经形成习惯的内容,要保证家规与时俱进,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让孩子回到自然的状态成长,给予绝对自由,尊重他们的选择,没有管束没有逼迫。这些都是年轻父母曾经的愿景。承受过学业的压力,自我的迷失,以及就业的失落,好像所有的怨念都归结在这些不曾实现的愿景上。我们不该将逆反心理投射在孩子身上,给他们自由但不要给他们伤害。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不要一味极端害了孩子,要自由也要适当约束,收放自如才是最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因为这种病早期症状比较轻微,孩子和大人容易忽略,而这个时候传染性比较强,孩子如果仍然正常去幼儿园,就容易传染给其他孩子,而手足口又可以通过呼吸道、接触、消化道三种途径传播,所以在幼托机构特别容易出现爆发流行。这也是幼托机构特别关注的原因,一旦出现,就要停课消毒环境。  而家长关注手足口病,主要是担心脑炎。不管是坊间传说,还是官方报道,都会提到脑炎、突然死亡等字眼。很多手足口危重病例,从诊断到死亡,
期刊
你们知道吗?宝宝记忆力的好坏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提高的。但是,提高宝宝记忆力并不等于单纯的让他死记硬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记忆力。  婴幼儿的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运动记忆——运动记忆出现最早,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的两周内开始出现。比如妈妈横抱宝宝,宝宝就会主动去探寻乳头;妈妈抬起宝宝的双腿,宝宝就停止哭闹,知道要换尿布了。这其实就是宝宝
期刊
孩子的健康,营养供给是基础。然而,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让孩子吃好吃饱却成了很多家长的烦心事。面对孩子厌食、挑食、偏食现象,家长们可是想尽了办法!如“哄骗”、“威胁”、“强迫”、用玩具、电视分散注意力等种种喂养行为,总也“撬”不开孩子的嘴,反而会引起更严重的拒食和亲子之间的冲突。想让孩子好好吃饭,先要明确孩子有哪些饮食行为问题。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分类  1.胃口差  1 对食物没有兴趣,很少有饥饿
期刊
时下,有些孩子都上小学三四年级了,不但上学要父母送,父母还要给背着书包,回到家里,吃饭要父母一口一口地喂,睡觉要父母给脱衣服,其他大事小情就不用说了,全是由父母帮着打理。在这样生活环境中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用办,什么都不用干,不但自理能力极差,毫无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还会导致意志力薄弱,不能刻苦认真学习,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此,有人进行反
期刊
我们经常这样形容秋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秋天也是个收获的季节,更多蔬菜、水果都会成熟,宝宝的食物选择会非常多样化;但是秋季的空气比较干燥,气温也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急剧,宝宝很容易生病。除了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外,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对宝宝的成长和防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少吃寒凉食物  夏季为了解暑,西瓜、葡萄、香瓜一定没有少给宝宝吃吧,这些解暑食物都是偏寒性的,到立秋后就
期刊
宝宝生病,无疑是家长身心倍受煎熬的时刻,而带宝宝去医院看病更是家长痛苦又无奈的事情。选择医院、排队挂号、排队候诊、就诊检查、描述病情、排队拿药……怎样才能使混乱的就医状况变得从容有序,其实,带孩子去医院看病也是一门学问。  一、选择医院  1.判断宝宝病情——就近原则  不是说宝宝一生病就一定要去医院,家长可先观察宝宝的病情,当宝宝出现以下症状时,请立即就医,如高热惊厥、抽搐、咳喘不已、摔伤失血较
期刊
中秋将至,各式各样的月饼礼盒充斥在各大商场超市,宝宝对中秋的认识可能就只有圆圆甜甜的月饼了。其实中秋节不光是吃月饼看月亮,家长可以跟宝宝分享中秋的传统故事,比如神话传说,诗词童谣等。热闹的中秋节要过得有中国味儿,借机让宝宝了解传统文化,送给宝宝一个有知识有趣味的中秋节,家长需要提前“充电”了!  “中秋”哪里来?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帝王举
期刊
每年到了春夏季节交替,门诊上都能遇到一些小患者,他们的指甲发白、发灰,有些还会脱落。家长们也都会有各种猜测:手指被夹了?细菌感染?还是人们常说的得了灰指甲?医学上一般认为这是“甲营养不良”的一种。  这些小患者80%以上都得过手足口病,而且指甲变化多发在痊愈后的半个月到两个月之间,所以称之为手足口病“后遗症”。手足口病后造成脱甲病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考虑与病毒在指甲内的复制以及在甲基质内引起的炎症
期刊
春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同时,春季也是多种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比如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随着气温不断升高,病毒也在不断滋生,给手足口病创造了条件。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常发生在3~11月份,4~7月份为高峰期。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常易在托幼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其典型表现有口痛、
期刊
点点今年5岁,幼儿园中班。下午3点半左右,点点妈接到老师电话,说点点不舒服,校医怀疑点点得了手足口病。点点妈赶紧丢下手头工作,飞快赶到学校,老师将点点送到校门口。点点妈发现点点口腔里有一大块溃疡,手心有几个小红点点,体温正常不发热。因为对手足口病了解不多,点点妈没耽搁直接带点点去医院。到医院化验血象,医生检查口腔和手脚之后,确诊为手足口病。本以为点点体质不错,免疫力够强,没想到点点还是“中标”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