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成为了学科教学,特别是小学阶段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本文以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融合为切入点,探讨如何让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为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德育教育;学科教学;生根发芽
一、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的必要条件分析
(一)改变“轻德重教”的惯性教学思维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衡量德育教育水平的一项十分重要而且是首要标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任教时间长的资深教师,受长期“轻德重教”的惯性教学思维影响,在思想上对德育教育不是很看重。无法转变固有观念,无法适应新的课标要求。还有些老师把德育教育认作是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任务,从而忽视了德育教育,或者为应付上级,只把德育作为教学附属内容,只为完成任务,而不主动钻研,不认真备课,致使德育教育渗透流于形式。因此,要想真正让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就要让老师真正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自觉把德育融入到教学当中。
(二)寓“德”于教,形成一套完善的支撑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一套良好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会让德育教育事半功倍,在学科教学中自然的渗透德育教育。这需要当代的教师具备很优秀的教学设计及高超的教学技巧,形成一套完善的支撑学科教学课程和德育教育融合的教学体系。
例如在科学课堂上,学习“日、地、月”宇宙奥秘等相关课程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中国探索宇宙的世界成就,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学生励志将来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学好科学为国家做出贡献。
又比如在数学课堂上,将应用题题目与国家重要工程建设、国家体育竞技联系起来。比如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就可以设置成:某体育项目的国际锦标赛上,规则总共20个评分项,每一项达标得5分,每项不达标扣1分,中国队员以总分64分的成绩夺得冠军,问中国队员在几个评分项上拿到了分数。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既锻炼了学生的解题思维,又融合了爱国教育。
二、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的实践探索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教师是“德高望重”的代言人,人们常用“为人师表”等形容品德高尚的词语赞美老师。“师德”一词便是来源于此,好的有德行的老师会以自己的德行为表率,从而将德行传递给学生。
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守时守矩,言行相一,用自身行动影响学生的行为。还可以适时告诫学生: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好的品德的重要标准是“讲规矩、守言行”,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行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自然让德育教育深入人心。
(二)加强学科的共通性研究,强化德育教育与课程的自然融合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寻找德育与学科之间的契合点的方法,探寻更优的融合模式,让德育教育能充分渗透到教学之中。
比如,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鉴别能力,帮助学生认知什么是德,什么是品格,认知正确的世界观。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世界的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以信息为媒介,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通过构建信息模型的方式,认知客观世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影音、图文、多媒体等形式,將更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自主探索、大胆猜想,提高学生探索和认知世界的能力。
(三)通过美德故事引导,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及对美好德行的向往
德育教育中,有一基本属性就是追求美。德育教育其实都是围绕交给孩子追求美而展开的。只有心中向往美好,才能守住德行。中华词汇中,也经常将“美”与“德”联用,“美德”一词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引出西方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事,他为了证明“美学就是数的和谐”理论,最终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勾股定理”——a2+b2=c2。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故事,强化了对直角三角形的理解与认识,也强化了学生对“数”的美感培养,同时也在中西方数学理论研究历史的对比中,提高了学生对“美”追求的热情以及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的建议
(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教师已经成为了现代学科教学的中心,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德育教学的质量。一方面,引导教师建立“德教并举”的教学理念,充分认知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自觉的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另一方面,加强德育方法教学培训,让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相融合的方法,直接套用于自己的课程教学之中,让德育渗透快捷有效。
(二)加强院校、教师之间的交流
开展校级之间、年级之间或班级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教师交换教学经验和理念,共同学习,共同提高。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织教师到德育教育开展较好的先进地区进行听课学习,掌握新方法,新模式,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帮助教师提高德育教育教学质量。
(三)既要因材施教,又要因材授德
德育教育是人的教育,必须注重以人为本,也就是“因材授德”。要树立“功夫应在教材之外”的教学理念,不能仅为了教学大纲而教学,而是要充分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的特点与专长,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德育教育方案,尽量让德育教育在各个学科教学课堂上得到充分普及。
四、结 语
德育教育成为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被不断融入渗透到教学之中。当代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思路与教学要求,主动寻求德育教学学科教学的契合点和相通点,启发性的开展德育教育,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德行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素清.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J].学周刊,2015(06):63.
[2]马兰,马富宝.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29):141.
[3]姚集文.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2017:3.
[4]蒋雨宏.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德育教育;学科教学;生根发芽
一、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的必要条件分析
(一)改变“轻德重教”的惯性教学思维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衡量德育教育水平的一项十分重要而且是首要标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任教时间长的资深教师,受长期“轻德重教”的惯性教学思维影响,在思想上对德育教育不是很看重。无法转变固有观念,无法适应新的课标要求。还有些老师把德育教育认作是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任务,从而忽视了德育教育,或者为应付上级,只把德育作为教学附属内容,只为完成任务,而不主动钻研,不认真备课,致使德育教育渗透流于形式。因此,要想真正让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就要让老师真正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自觉把德育融入到教学当中。
(二)寓“德”于教,形成一套完善的支撑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一套良好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会让德育教育事半功倍,在学科教学中自然的渗透德育教育。这需要当代的教师具备很优秀的教学设计及高超的教学技巧,形成一套完善的支撑学科教学课程和德育教育融合的教学体系。
例如在科学课堂上,学习“日、地、月”宇宙奥秘等相关课程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中国探索宇宙的世界成就,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学生励志将来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学好科学为国家做出贡献。
又比如在数学课堂上,将应用题题目与国家重要工程建设、国家体育竞技联系起来。比如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就可以设置成:某体育项目的国际锦标赛上,规则总共20个评分项,每一项达标得5分,每项不达标扣1分,中国队员以总分64分的成绩夺得冠军,问中国队员在几个评分项上拿到了分数。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既锻炼了学生的解题思维,又融合了爱国教育。
二、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的实践探索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教师是“德高望重”的代言人,人们常用“为人师表”等形容品德高尚的词语赞美老师。“师德”一词便是来源于此,好的有德行的老师会以自己的德行为表率,从而将德行传递给学生。
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守时守矩,言行相一,用自身行动影响学生的行为。还可以适时告诫学生: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好的品德的重要标准是“讲规矩、守言行”,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行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自然让德育教育深入人心。
(二)加强学科的共通性研究,强化德育教育与课程的自然融合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寻找德育与学科之间的契合点的方法,探寻更优的融合模式,让德育教育能充分渗透到教学之中。
比如,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鉴别能力,帮助学生认知什么是德,什么是品格,认知正确的世界观。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世界的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以信息为媒介,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通过构建信息模型的方式,认知客观世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影音、图文、多媒体等形式,將更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自主探索、大胆猜想,提高学生探索和认知世界的能力。
(三)通过美德故事引导,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及对美好德行的向往
德育教育中,有一基本属性就是追求美。德育教育其实都是围绕交给孩子追求美而展开的。只有心中向往美好,才能守住德行。中华词汇中,也经常将“美”与“德”联用,“美德”一词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引出西方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事,他为了证明“美学就是数的和谐”理论,最终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勾股定理”——a2+b2=c2。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故事,强化了对直角三角形的理解与认识,也强化了学生对“数”的美感培养,同时也在中西方数学理论研究历史的对比中,提高了学生对“美”追求的热情以及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的建议
(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教师已经成为了现代学科教学的中心,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德育教学的质量。一方面,引导教师建立“德教并举”的教学理念,充分认知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自觉的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另一方面,加强德育方法教学培训,让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相融合的方法,直接套用于自己的课程教学之中,让德育渗透快捷有效。
(二)加强院校、教师之间的交流
开展校级之间、年级之间或班级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教师交换教学经验和理念,共同学习,共同提高。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织教师到德育教育开展较好的先进地区进行听课学习,掌握新方法,新模式,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帮助教师提高德育教育教学质量。
(三)既要因材施教,又要因材授德
德育教育是人的教育,必须注重以人为本,也就是“因材授德”。要树立“功夫应在教材之外”的教学理念,不能仅为了教学大纲而教学,而是要充分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的特点与专长,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德育教育方案,尽量让德育教育在各个学科教学课堂上得到充分普及。
四、结 语
德育教育成为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被不断融入渗透到教学之中。当代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思路与教学要求,主动寻求德育教学学科教学的契合点和相通点,启发性的开展德育教育,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德行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素清.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J].学周刊,2015(06):63.
[2]马兰,马富宝.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29):141.
[3]姚集文.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2017:3.
[4]蒋雨宏.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