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血鸣唱的夜莺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新一代浪漫诗人济慈,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他认为诗人应具备一种特殊的素质——那就是“消极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他提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歌创作原则。他追求灵肉合一的理想爱情,他如一只泣血鸣唱的夜莺,高高翱翔于华兹华斯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橡树的顶空。
  关键词:济慈;浪漫诗人;悲剧人生
  
   资质纤柔、细腻而又优美的济慈(John Keats,1795-1821)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罕见的天才,虽然他不满26岁就英年早逝了,青春之花凋萎在含苞未放之际,但他在英国浪漫主义诗史上却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的许多诗篇至今仍被众人传唱。
  一、美即是真,真即是美
  济慈在《希腊古瓮颂》中说得非常明白:“‘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1] (P322) 他反对在诗中掺杂空洞的说教,也反对把诗歌作为宣传鼓动的工具,他主张真与美统一。他公开宣称:“我宁要充满感受的生活,而不要充满思索的生活。”[2] (P228) “对一位大诗人来说,在一切的思考中,美占压倒的优势,或者进一步说,美扫除一切的考虑。”[2] (P228) 济慈“只确信想象是真实的——想象所把握的美同时就是真。”[2] (P229)
  济慈认为,一个从事文学的人,要想取得成就,必须具备一种特殊的素质——那就是“消极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
  I mean Negative Capability,that is,when man is capable of being in uncertainties,mysteries,doubts,without any irritable reaching after fact and reason.[3] (P306)
  (“即有能力经得起不安、迷惘、怀疑而不是烦躁地要去弄清事实,找出道理。”[1] (P314)
  在谈到诗人的性格时,济慈指出:
  It is not itself-It has no self-it is every thing and nothing-It has no character-it enjoys light and shade; it lives in gusto,be it foul or fair,hight or low,rich or poor,mean or elevated……[3] (P307)
  “它不是本身——它无自我——它是一切事物,又什么都不是——它没有性格——它既欣赏光明,又欣赏阴影,它尽情地享受生活,无论清浊、高低、贫富、贵贱……”[4] (P327)
  对此伍蠡甫先生有段精辟的分析:“浪漫主义诗人强调热情和想象,突出自我和个性,而济慈也不例外,但他重视感觉对想象的作用。他之所以主张诗人把心里掏空,使自己没有本性,让思考、哲理在诗人心中无容身之地,正是为了使精神能保持消极被动的状态,方能大开感觉、感受之门,给想象提供大量素材,进而丰富诗的想象,来捉取并表现无关理智或说教的纯美,以达成诗的目的。”[2] (P228-229)这段话也可看作是对文学创作者虚静心境的描述。中国古代的庄子认为,为了实现对“道”的观照,创作者必须排除对贫富得失、毁誉成败、生死祸福的思虑,即“外天下”“外物”“外生”,自己的心境有如初升的太阳那样清明洞彻,才能达到“朝彻”“见独”的境界。如果创作者处于“无己”“无功”“无名”的虚静空灵境界,那么世间万象奇思妙想就会象天光云影,映照澄潭,然后妙笔生花,展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如闻妙香、如听仙乐,或击节赞赏,或闭目沉醉。
  济慈认为:“任何一种艺术的高超之处就在于强烈动人”[5] (P162),因此他不仅注重在诗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也特别注重词句的优美,他说:“我视优美的词句如情人”。[5] (P162)他提出了三个作诗信条:“首先,我认为诗应当写得有点恰到好处的过分,以此来使读者惊讶,而不是靠标新立异。要使读者觉得是说出了他自己最崇高的思想,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其次,诗的美要写到十分,要使读者心满意足而不是屏息瞠目:形象的产生、发展、结束应当自然得和太阳一样,先是照耀着读者,然后肃穆庄严地降落了,使读者沐浴于灿烂的夕照之中。当然,想想怎样写诗要比动手写诗容易得多,这就引到了我的第三个信条:如果诗来得不像树长叶子那么自然,那还不如干脆不来。”[1] (P315)在此他强调诗歌不能为了追求奇巧而矫揉造作,更要避免虚浮浅薄。诗人不仅要认真观察自然风物,同时还要善于吸取前人的精华:“每一个精神的胚芽自灵妙的沃土中吸取汁液,那么任何人都有可能变得不凡。人文精神不会成为一片宽阔的、荆棘丛生的、稀疏地长着橡树或松树的荒地,而会成为伟大的民主之林。”[4] (P326)
  ……it seems to me that we should rather be the flower than the Bee - for it is a false notion that more is gained by receiving than giving - no,the receiver and the giver are equal in their benefits. The flower,I doubt not,receives a fair guerdon from the Bee - its leaves blush deeper in the next spring……let us not therefore go hurrying about and collecting honey,bee-like buzzing here and there impatiently from a knowledge of what is to be aimed at; but let us open our leaves like a flower and be passive and receptive - budding patiently under the eye of Apollo and taking hints from every noble insect that favours us with a visit - sap will be given us for meat and dew for drink.[3] (P306)
  “在我看来,我们更应该是花儿而不是蜜蜂——因为接受比施与获得更多是一个错误观念——不,接受者和施与者收益均等。我相信花儿收到蜜蜂丰厚的奖赏——翌年春天花瓣开得更红……因此,我们不要急匆匆四下里采花蜜,因不知道目标是什么而像蜜蜂一样心浮气躁地到处嗡嗡乱叫;让我们像花儿一样张开花瓣消极地等待、接受吧——在阿波罗的看顾下耐心地绽放,接受每一只高贵的昆虫对我们的惠顾和青睐——我们将被赐予汁液以食用、甘露以啜饮。”[4] (P326-327)
  二、甜蜜的激荡与夜莺的鸣唱
  对济慈来说,甜蜜而令人忧愁的爱情,对他的诗歌刨作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济慈刚认识范妮时,范妮才十八岁,比济慈小五岁,青春的风采令济慈沉迷。在早期的情书中济慈写道:“我要用一个比‘光彩照人’更光彩照人的字眼,比‘美丽’更美丽的形容词来赞美你。”[6] (P161)起初济慈觉得他们的爱情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和鲜艳夺目,是那样的完美和富有魅力。被誉为辉煌奇迹的六大颂歌(《惰颂》、《心灵颂》、《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忧郁颂》和《秋颂》),就是济慈于1819年3月至9月在范妮的住所花园里写成的。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以及自己病情的加剧,济慈的心情逐渐变得焦躁不安和充满嫉妒,他对这位天性中有几分爱卖弄风情的少女既充满怨恨而难以割舍。1820年他在致情人范妮的信中写道:“今天早上我手里拿着一本书在散步,但是象平素一样,心里想的只有你;我真希望能说得更动听一点。我日日夜夜都在受折磨。他们在谈论我去意大利的事。要和你分离这么久,我是绝对康复不了的;然而尽管我这样全心全意地爱你,却无法使自己信任你。”[7](P280)在济慈心中“你是我倾心爱慕的意中人”,而范妮对济慈却并非如此:“没有我你也会快活的。只要每天有社交活动,只要能消磨掉这一天的时间就行。”[7] (P280-281)除了跳舞,济慈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她与别的男人(勃朗)打情骂俏。他对范妮说:“如果你能体会我的痛苦于万一,就不会这么做。勃朗这个人并不坏——他没有意识到他是在一刀一刀剐我。”[7] (P280)济慈觉得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受折磨,他希望范妮以后最好不要参加社交活动,“如果你还是这样,我恨不得今天晚上就一命归西。”[7] (P281)济慈最后向范妮坦诚地表露了自己爱恨交加的痛苦心情:“没有你我实活不了,但不仅仅是你,而是贞洁的你,有德性的你。日复一日,岁月消逝,你放浪形迹,为所欲为——我每天心中忍受着多少痛苦,你却一无所知——严肃点!爱情不是开玩笑——再说一遍,除非你的心象冰雪一般皎洁,否则就不要给我来信。我宁可没有你而死去,也不愿——永远是你的J·济慈”[7] (P281)虽然范妮当时对于这个崇拜着她同时又折磨着她的患有肺病的穷青年所具有的天才和力量,还难以觉察,但范妮在济慈病重期间曾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
  济慈对爱情异常渴慕,同时爱情又给他带来痛苦的折磨,为了弥补精神的创伤,他笔下的爱情诗显现出牧歌式的甜蜜情调,如传世名篇《灿烂的星》:灿烂的星!我祈求像你那样坚定——/但我不愿意高悬夜空,独自/辉映,并且永恒地睁着眼睛,像自然间耐心的、不眠的隐士,/不断望着海涛,那大地的神父,用圣水冲洗人所卜居的岸沿,/或者注视飘飞的白雪,像面幕,灿烂、轻盈、覆盖着洼地和高山——/呵,不,——我只愿坚定不移地/以头枕在爱人酥软的胸脯上,/永远感到它舒缓的降落、升起;/而醒来,心里充满甜蜜的激荡,/不断、不断听着她细腻的呼吸,/就这样永生——或昏迷地死去。[1] (P302-303)
  这首诗既描写了隐士、圣水、白雪这些景象从而营构出一个冰清玉洁的理想人生境界,同时又透过酥软的胸脯、细腻的呼吸、甜蜜的激荡,为我们展示了作者对灵肉合一的爱情的追求。
  济慈在《夜莺颂》中写道:“这唱歌的,唱这样神妙的歌的,决不是一只平常的鸟;她一定是一个树林里美丽的女神,有翅膀会得飞翔的。”[8] (P447)尽管春光是挽不住的,美景也会转瞬即逝,爱美的人也不会常驻人间,但夜莺仍在尽情地歌唱:“你在歌声中倾吐了你的内蕴的灵性,放胆的尽性的狂歌,好像你在这黑暗里看出比光明更光明的光明,在你的叶荫中实现了比快乐更快乐的快乐:——我即使死了,你还是继续的唱着,直唱到我听不着,变成了土,你还是永远的唱着。”[8] (P450)此时,我的心中涌现出一个庄周梦蝶式的幻想,或许济慈的英灵早已化作一只夜莺,跨越时间的长河,在此岸在彼岸,永恒地鸣唱……
  济慈还写了一首气魄宏大的长诗《海披里翁》(未完成),在诗中被战败的海神奥西安努斯最后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而今天,正如我们曾光荣地压倒过那古老的黑暗世界,/在我们身后又崛起了完美无缺的新的一代,/一股更美的力量,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虽然由我们所生,却注定要胜过我们而继往开来;”他认为“这是一条永恒的法则:最美的应该最有力量!”[6] (p154)的确如此,以华兹华斯、司各特和骚塞为代表的诗坛巨灵逐渐黯然无光。新一代浪漫诗人拜伦、雪莱、济慈等正在崛起。年轻一代诗星正发出耀眼的光芒,使众人抬头瞻望。拜伦如新的海神“目光炯炯,神采飞扬”,乘着生有“双翼的骏马乘风破浪”[6] (p155);雪莱如旭日初升的阿波罗,他的诗歌“犹如成串的珍珠突然洒落在地上,一颗颗地滚动着,/晶莹闪光”,“旋律是那样迷人而悠扬”[6] (p156);而“济慈本人正是那只羽毛金光灿烂的雄鹰,它振翅直上云霄,高高翱翔于华兹华斯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橡树的顶空。”[6] (p157)
  三、一个辉煌的名字闪耀:阿多尼
  尽管济慈死后倍享哀荣,但在生前却历尽磨难,遭受他人的蔑视和诋毁。他的《恩狄米翁》发表后,《评论季刊》于1818年9月发表了一篇评论,认为这首长诗一无所取,不知所云,甚至文理不通。有位评论家甚至刻薄地对济慈说:“做一个挨饿的药剂师要比做一个捱饿的诗人强一些,也更明智一些”,劝他“还是回去守着自己的药罐吧”![6] (P159)面对这些粗暴的批评和对他人格的诋毁,济慈表面上似乎不放在心上,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济慈一向有极高的抱负,同时又极其敏感,而且他的肌体内部还隐藏着不治之症的病根;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已经为内部过分灼热的爱情和啮噬器官的痨瘵所摧残的肌体来说,假如来自外部的如此恶毒的攻击不会对他产生有害影响的话,那倒是一件怪事了。”[6] (P159)这些粗暴攻击、恶意中伤,象毒箭一样,“对他那敏感的心灵产生了极其有害的影响,由此而引起的烦恼导致了一次肺部大出血,接踵而至的是突发性的高烧。此后一些比较正直的评论家对他真实的伟大才华的承认,已不足以治愈如此猖狂的打击所造成的创伤。”[9] (P244)
  雪莱当时居住在意大利比萨,后来他听说才华横溢的济慈得了在当时被视为不治之症的肺结核,于1820年7月27日给济慈写了一封非常诚恳的信,开头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我以非常痛苦的心情听说你经历了一次意外的危险”[7] (P276)。雪莱觉得老天对这位天才不公,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肺结核这种病特别喜欢找象你这样出色的诗人。”[7] (P276)雪莱觉得意大利这里的山川原野、阳光空气有助于济慈的康复,于是热情邀请济慈前来意大利养病,并竭力敦促济慈早日光临自己的寒舍。济慈接到信后,非常乐意地接受了雪莱的盛情邀清,于1820年8月给雪莱写了封回信:“我亲爱的雪莱:你身在异国,思绪万千,竟给我写来这封关切备至的信(现在就在我身旁),令人深感欣慰。万一我不能应邀而来的话,阻止我成行的必然是令人极度伤心却又是意料之中的那件事。再在英国过冬势必会使我一命呜呼,而且还会使我辗转病榻,死得很不痛快。因此,无论走水路也好,陆路也好,我一定得到意大利来,就象一名战士奔赴疆场那样。”[7] (P278)
  在朋友的陪伴下,济慈回信不久便起身前往意大利,但由于途中病情恶化,来不及与雪莱见面便英年早逝了。雪莱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得知济慈病逝,于是满含悲痛写了一首长诗《阿多尼》(这首诗的副题是:挽《恩狄米翁》、《海披里翁》等诗的已故作者约翰·济慈),来哀悼济慈,并表达自己的惋惜和同情:“一朵鲜花含苞未放便为寒霜侵袭,/丰硕的果实可期,竟溘然长逝以去,/暴风骤雨是过去了——百合花已零落委地。”[9] (P250)济慈的死令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为之痛苦:“他曾爱过,曾熔铸成为思想的一切,/都从形状、色彩、芳香和甜美的声音/前来哀悼阿多尼。黎明摸索着攀登/东方的瞭望高塔,纷披的发丝湿润,/浸透应该落下去使大地生色的泪水,/遮暗了天上召唤着白昼的启明星辰;/忧郁的滚滚沉雷,从远方发出呻吟,/白茫茫的海洋,在睡梦中也不安宁,/犷野的风回旋飞舞,惊惶失措,泣不成声。”[9] (P254)雪莱希望济慈的英灵在九泉之下能够得到安宁:“趁他躺着,象进入露水般的梦境,/不要把他惊醒!他一定是在尽情/享受深沉而明净的休息,忘却了一切酸辛。”[9] (P250)雪莱在《哀济慈》(残稿)中写道:他曾希望他的墓碑上镌有这样的铭文:/“这里安息着一个姓名写在水上的人。”/但是不等那能够把它擦去的轻风吹,/死亡已经在为那一次凶杀感到后悔,/死亡——使得一切不死的寒冬,飞越/时间的长河,湍急的川流立刻化为/一幅水晶卷页,一个辉煌的名字闪耀:/阿多尼!“[9] (P205)雪莱相信,那些恶意诽谤和伤害济慈的人会象虫豸一样消逝,而济慈却如天上明亮的星辰永照人间:时间之天的任何发光体,有可能/被阴影侵蚀,但是绝不会被扑灭;/他们象是升上指定高度的明星/死亡是低处的雾,无法抹去可以/遮蔽一时的光辉;当一颗年轻的心/被崇高的思想升起,脱离凡间巢穴,/爱和生命还在其中为它的尘世命运/争论不歇,死者却已生气蓬勃地/在雨暴风狂的黑暗气氛之上象光一样流动。[9] (P270-271)
  雪莱对济慈的深厚情谊,使我想到了摔琴谢知音的俞伯牙,在我看来,这首诗可算得上是英国版的《高山流水》。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对此诗作了高度的评价:“我们翻遍了整个文学史,都找不出一篇能与这首挽歌相比的作品。它使被哀悼者刚一死去便羽化为神而获得永生。“[6] (p180)
  参考文献:
  [1]王佐良.英国诗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322.
  [2]伍蠡甫.欧洲文论简史(古希腊罗马至十九世纪末)[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228,229.
  [3] Raman,Selden. 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M].London: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88:306-307.
  [4][英]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M].刘象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美]MoHo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四分册英国的自然主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7]冯川,薛慧.致永恒的恋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8]梁仁.徐志摩诗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
  [9]雪莱诗选[M].江枫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柏晶(1975.08-),女,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面对属于田野的农村的孩子进行了室外音乐课的模式的研究。在室外上音乐课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优越的自然环境,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表现歌曲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室外音乐课;弥补不足;激发兴趣;表现歌曲;利于创新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对音乐课程资源要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面对属于田野的农村孩子,我认为让孩子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在地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被不同程度地予以应用。但从执行效果来看,差异很大。要提高互动式教学的效果,需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安排。本文以城市地理学为例,对互动式教学的组织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地理类专业课程;城市地理学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与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地理科学应用性很
期刊
摘要:语文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是一门精彩纷呈的学科。然而在当今中职学生中,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令人堪忧。本文通过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的现状,分析了中职生不愿学习语文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结果只能是扼杀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原因很多,
期刊
摘要:考核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也是教学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设计了全过程、多形式的考核方案,对方案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对教学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全过程;多形式;考核方案;启示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是期末考试一考定音,虽然教师们在考题的广度、深度等方面均会有所考虑,但这种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
期刊
摘要:本课教学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力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方面的重点词句,运用“读、画、品、悟”的方法潜心学文,让每个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领会人物精神品质,进而体验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并适时地进行读写
期刊
摘要:我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幼教工作中我们始终将文明礼貌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小班的孩子正处于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这也为礼貌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俗话说得好:“要想孩子成人就先教会他如何
期刊
摘要:洪昇是清初的戏剧家,《长生殿》是他的代表作。《长生殿》的主题一直存在着争论,以爱国、爱情、双重主题为主。本文将对其创作中的“爱国主题”进行重点论述。  关键词:洪昇;《长生殿》;爱国主题;民族意识     清初剧作家洪昇广泛参考了前代的文艺作品,花了十余年的时间,三易其稿,于1688年写成了剧本《长生殿》。似乎注定了不平凡,从它诞生于世开始,就引起了人们不断的争论,尤以主题说让人难以定论。
期刊
摘要: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感同身受。我深深地知道,我肩上挑着的不只是分数、成绩,更多的是学生的将来、前途甚至命运。我爱我的职业,我为我是一名老师而感到自豪!  关键词:教学相长;充实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John Wayne Schlatter在名为《我是老师》的文章中写道:“我是老师。我诞生于一个问题从孩子的嘴里蹦出的那一刻。我曾经是许许多多地方的许许多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相对于语文和历史等文科性的课程,需要更多的理解、思考、推理和计算,这需要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更加活跃开阔的思维,加之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性,客观上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有所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畏惧心理;自信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和肯定的结果反馈,会收到积极和肯定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然而在学习之中不可能总是肯定的反馈,
期刊
摘要:酒吧课程是各大高职旅游高校必修的一门专业课,而各高校在此课程内容与形式的讲授上却大同小异。本文以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高职酒店专业的《酒吧服务与管理》为例,提出了对其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酒吧;教学改革;创新    《酒吧服务与管理》是辽东学院的旅游管理学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以前课程的名字为《酒吧服务技能综合实训》。该课程是一门培养酒吧行业管理与应用性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