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显著增加,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急需治理。文章详细介绍了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及特点,同时研究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措施。期望能进一步改善和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发挥。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对策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污染防治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其中,农村污水治理是巩固脱贫成效、实施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并且又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攻方向之一。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产生量大、范围广、处理率低、氮磷排放负荷高等特点,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农村饮用水源安全及环境质量。在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为70亿吨,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50%以上。然而,与城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1.97%)相比,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仅为13%~34%。这是由于在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路线上,现阶段未有较大突破,大多仍然沿用城市污水处理的思路,其不适用于相对分散的村庄和农户。因此,亟需因地制宜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的进行,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及其特征
1.1农村生活污水来源
在农村环境中,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污水。其主要来源为4个:城市污水和厨房废水,厨房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洗涤剂、香料,动物脂肪中的氯、钠、碘等微量元素。生活污水包括洗浴、洗涤和清洗用水,其污染源主要是洗涤剂中含有磷的化学成分。三是马桶废水,污染来源包括人畜粪便中的氮、磷、BOD、钾。第四,其他混合废水,包括无法通过畜牧和农村农产品加工进行分类的废水。
1.2农村生活污水特征
为分析农村生活垃圾的特性,对X村的生活污水现状进行了现场调查,该村经济状况良好,自来水渗透率为100%,生活污水混排。通过对农村生活垃圾来源的分析,得出其来源特征。农村废水产生量大约为61L/人,不通明渠,土壤直接散开,自然蒸发废水。排放量参差不齐,每天变化巨大。一天有三个污水处理高峰,最大的是早晚两个。夜间几乎没有排放,而且三个高峰期的废水供应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上午主要来自洗衣、做饭、洗衣服;下午主要来自厨房用水;晚上主要来自厨房和洗浴用品。随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污水供应的特点将发生变化。随着污水供应程度的日益严重,必须加大农村污水处理投资力度,解决农村污水问题,为今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打下基础。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治理主体单一化态势较为突出
一是“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长期存在。部分地方政府仍沿用“从上而下、包揽建设”的工作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包大揽”“政府干、百姓看”等现象;还有一些地方尚未建立项目信息公开监督制度,在项目规划、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营等环节缺乏与社会公众的有效互动。二是市场机制不完善。与城镇污水处理相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具有量大、面广、不稳定等特征,现阶段处理技术和市场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稳定的投资回报机制尚不健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整体不高。三是农民参与生活污水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大多数农民对改善村庄环境、解决污水问题表示支持,但也有一些村民对该项工作存在误解,担心处理后的污水会影响身体健康。部分地区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加之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观需求不高,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对农村生活污水源头治理造成压力。
2.2技术类型比较单一
农村和城市废水处理更加统一是一个问题典型的由于经济环境、地理特征等因素,有10种废水处理技术模式,在农村建设中应用这一技术。相对地简单例如,中央湿地是一种处理日常污水的方式,但在北部的一些山区,那里没有生态结构。与北方環境相比,强迫性开采不仅仅是过度的,而且与其对系统的影响不相称。此外,生物气浓度具有减少氮和处理地区废水的作用。农村问题符合性等。
2.3基建工程质量偏低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废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废水处理的效率。但是从目前农村污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来看,工程质量不高,不利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当前,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项目的招标工作多流于形式,主要由村承包人来完成。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存在着许多隐患影响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比如,在村支部的领导下,大部分建筑工人都是村里的劳动力,缺乏专业的工程质量,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湿地植物层过大,卵石填料不规范等,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地基工程的效果。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研究
3.1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多方共治的内生动力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国家和地区重大科研项目要聚焦农村欠发达地区现有技术和设备适应性差的瓶颈,研发并推广适合不同类型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和装备。农村自然环境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尊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创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模式,充分利用坑塘沟渠、湿地、农田等自然处理系统,让污水自然净化、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形成一批生态化、资源化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和技术方案。
3.2健全监管体系
按照“行业监管、分类监测、购买服务、村民监督”的基本思路,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管制度。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推动环境监测和执法向农村延伸。采取自动监测与手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分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对规模较大、环境敏感的地区,要安装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设施;对规模较小或分散处理的地区,要定期开展手动监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监测工作。建立村民和社会监督机制,设立群众举报平台和举报电
3.3推进体制改革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理体制。建议将农村改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供水等职能统一由一个部门负责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建议整合现有农村改厕、农村环境整治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新增设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资金;开展农村环境监测执法机构和队伍调研,研究出台加强农村环境监测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对于符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持范围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要积极协助争取支持。在税收方面,能提供污水治理劳务合同且符合规定技术标准和相关条件的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在降成本方面,要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电、用地支持政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管理策略,既能有效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管理效率,又能改善农村环境影响,充分发挥生活污水处理的作用。在分析农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相关责任人必须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进行生活污水处理。为此,必须加强农村排水工程运行维护的质量和监督投入,建立专门的管理小组,进行日常检查和维修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项目,以保证其在污水处理中发挥有效作用,为农村今后环境保护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洪鲲.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5):110—111.
[2]徐夷,喻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环境整治的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6):263—264.
[3]谈伟强,潘国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计与应用.中国环保产业,2018(1):49—51
[4]周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对策[J].华东科技,2017(3):324—325.
泸西县农业环保农村能源监测站 云南泸西 652499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对策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污染防治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其中,农村污水治理是巩固脱贫成效、实施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并且又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攻方向之一。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产生量大、范围广、处理率低、氮磷排放负荷高等特点,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农村饮用水源安全及环境质量。在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为70亿吨,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50%以上。然而,与城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1.97%)相比,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仅为13%~34%。这是由于在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路线上,现阶段未有较大突破,大多仍然沿用城市污水处理的思路,其不适用于相对分散的村庄和农户。因此,亟需因地制宜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的进行,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及其特征
1.1农村生活污水来源
在农村环境中,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污水。其主要来源为4个:城市污水和厨房废水,厨房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洗涤剂、香料,动物脂肪中的氯、钠、碘等微量元素。生活污水包括洗浴、洗涤和清洗用水,其污染源主要是洗涤剂中含有磷的化学成分。三是马桶废水,污染来源包括人畜粪便中的氮、磷、BOD、钾。第四,其他混合废水,包括无法通过畜牧和农村农产品加工进行分类的废水。
1.2农村生活污水特征
为分析农村生活垃圾的特性,对X村的生活污水现状进行了现场调查,该村经济状况良好,自来水渗透率为100%,生活污水混排。通过对农村生活垃圾来源的分析,得出其来源特征。农村废水产生量大约为61L/人,不通明渠,土壤直接散开,自然蒸发废水。排放量参差不齐,每天变化巨大。一天有三个污水处理高峰,最大的是早晚两个。夜间几乎没有排放,而且三个高峰期的废水供应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上午主要来自洗衣、做饭、洗衣服;下午主要来自厨房用水;晚上主要来自厨房和洗浴用品。随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污水供应的特点将发生变化。随着污水供应程度的日益严重,必须加大农村污水处理投资力度,解决农村污水问题,为今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打下基础。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治理主体单一化态势较为突出
一是“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长期存在。部分地方政府仍沿用“从上而下、包揽建设”的工作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包大揽”“政府干、百姓看”等现象;还有一些地方尚未建立项目信息公开监督制度,在项目规划、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营等环节缺乏与社会公众的有效互动。二是市场机制不完善。与城镇污水处理相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具有量大、面广、不稳定等特征,现阶段处理技术和市场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稳定的投资回报机制尚不健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整体不高。三是农民参与生活污水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大多数农民对改善村庄环境、解决污水问题表示支持,但也有一些村民对该项工作存在误解,担心处理后的污水会影响身体健康。部分地区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加之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观需求不高,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对农村生活污水源头治理造成压力。
2.2技术类型比较单一
农村和城市废水处理更加统一是一个问题典型的由于经济环境、地理特征等因素,有10种废水处理技术模式,在农村建设中应用这一技术。相对地简单例如,中央湿地是一种处理日常污水的方式,但在北部的一些山区,那里没有生态结构。与北方環境相比,强迫性开采不仅仅是过度的,而且与其对系统的影响不相称。此外,生物气浓度具有减少氮和处理地区废水的作用。农村问题符合性等。
2.3基建工程质量偏低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废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废水处理的效率。但是从目前农村污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来看,工程质量不高,不利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当前,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项目的招标工作多流于形式,主要由村承包人来完成。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存在着许多隐患影响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比如,在村支部的领导下,大部分建筑工人都是村里的劳动力,缺乏专业的工程质量,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湿地植物层过大,卵石填料不规范等,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地基工程的效果。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研究
3.1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多方共治的内生动力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国家和地区重大科研项目要聚焦农村欠发达地区现有技术和设备适应性差的瓶颈,研发并推广适合不同类型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和装备。农村自然环境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尊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创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模式,充分利用坑塘沟渠、湿地、农田等自然处理系统,让污水自然净化、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形成一批生态化、资源化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和技术方案。
3.2健全监管体系
按照“行业监管、分类监测、购买服务、村民监督”的基本思路,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管制度。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推动环境监测和执法向农村延伸。采取自动监测与手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分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对规模较大、环境敏感的地区,要安装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设施;对规模较小或分散处理的地区,要定期开展手动监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监测工作。建立村民和社会监督机制,设立群众举报平台和举报电
3.3推进体制改革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理体制。建议将农村改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供水等职能统一由一个部门负责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建议整合现有农村改厕、农村环境整治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新增设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资金;开展农村环境监测执法机构和队伍调研,研究出台加强农村环境监测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对于符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持范围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要积极协助争取支持。在税收方面,能提供污水治理劳务合同且符合规定技术标准和相关条件的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在降成本方面,要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电、用地支持政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管理策略,既能有效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管理效率,又能改善农村环境影响,充分发挥生活污水处理的作用。在分析农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相关责任人必须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进行生活污水处理。为此,必须加强农村排水工程运行维护的质量和监督投入,建立专门的管理小组,进行日常检查和维修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项目,以保证其在污水处理中发挥有效作用,为农村今后环境保护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洪鲲.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5):110—111.
[2]徐夷,喻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环境整治的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6):263—264.
[3]谈伟强,潘国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计与应用.中国环保产业,2018(1):49—51
[4]周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对策[J].华东科技,2017(3):324—325.
泸西县农业环保农村能源监测站 云南泸西 652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