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秋季,笔者有幸担任了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江城西小学校长一职。学校是一所省级羽毛球传统学校,曾培养了世界冠军周金灿、余立志,著名教練陈伟华等一大批羽毛球人才。刚踏入这所学校,笔者就感受到了她的朝气蓬勃:年轻的教师,专业的教练,一群爱学习、爱运动的孩子。笔者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笔者想,学校有这么优良的传统,这么好的羽毛球“基因”,我一定要将这个“接力棒”好好传下去。
笔者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球迷: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各种球类运动笔者都有所涉猎,尤其对羽毛球,情有独钟。正是对羽毛球的这份热爱,增强了笔者将学校办好的信心。时值新课程改革之际,每所学校都在探索素质教育强校之路。如何突破“千校一面”办学模式,把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呢?笔者立足于学校传统,结合个人兴趣,提出“经典启智、羽球育人”的办学思想,以期通过文化引领、课程驱动、内涵助推等多维政策,实现“学校发展素质全面 羽球特长”的办学目标。
经过集思广益,学校由传承和发展羽毛球传统特色出发,从基础做起。全校师生从“人手一拍”开始,逐步实现了“十有”:有球馆、有教材、有教练、有课程、有培训、有比赛、有文化、有成效、有开放、有交流。在此过程中,全校上下群策群力,共谋发展。其中羽毛球馆的筹建可谓是一项最为艰巨的“硬件”工程,钱从何来?球馆在哪里建?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经过笔者努力,以及在多方努力下,学校终于建起了一座占地近1000平方米,包含6片羽毛球场地,投资180多万元的标准羽毛球馆。此外,学校还建有8块露天羽毛球场,供教学和学生训练用,这些设施的完善为学校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硬件设施已达标,可是如何将体育运动的精神及其他内涵渗透于教育之中,让特色办学健康有序发展呢?经过反复研讨,学校认为,学校的羽毛球活动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运动员,而应是一项普遍性、大范围的全校运动,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羽毛球技能,同时学习羽毛球竞技活动那种坚韧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据此,学校提出“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的学校特色办学目标,以“编写教材,专业引领——形成计划,有效实施——师资到位,有力保障——外练技巧,内育精神——以赛激趣,提高水平——筹建校队,体验快乐”为内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建拼搏、力争一流”的精神。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并编写了《羽毛球》校本教材,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进行羽毛球知识讲解和专业训练。学校还在全校推广羽毛球综合实践活动,确定各年级活动主题,对羽毛球精神进行探索。在资源积累、整合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推出“羽毛球文化节”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有序开展,让孩子们学羽毛球、爱羽毛球、懂羽毛球,积极参加羽毛球运动,进而实现“羽球育人”。
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城区唯一一所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开放的小学,所以,生源大部分是随迁子女。他们有的行为习惯较差,有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有的性格比较自卑……但是,他们同样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到了学校之后,羽毛球增强了他们的体魄,带给了他们乐趣,也给了他们自信。如今,在学校大课间活动时,常常可以看到操场上白球穿梭,孩子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赛得酣畅淋漓……
实践证明,“羽球育人”这条路走对了。学生喜爱羽毛球运动,每天积极地参加锻炼,不仅身体变得更加强壮,而且在精神层面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羽毛球特色活动要健康持续发展,教师是关键。因此,学校还积极开展面向教师的羽毛球培训,为羽毛球特色活动的长效发展奠定基础。起初,老师们都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参与这项活动,甚至有些教师还颇有怨言,觉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然而,一年之后,不少教师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巧,渐渐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享受着其中的乐趣。全校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师生共打羽毛球的气氛。如今,学校教师基本都会打羽毛球。大家一般会选择傍晚或是晚上在球馆锻炼一小时,并形成了一种习惯,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工作一辈子”。羽毛球运动不仅促进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使其工作更有热情,而且促进了教师之间的默契。偌大的一所学校,平日里跨年段、跨学科的教师难得在一起沟通、交流。然而,正是羽毛球运动,以一种非正式交流的形式拉近了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大家常在一起打球,一起交流工作、学习情况,表达对各种事物的看法……球馆里,经常可见师生同享羽毛球乐趣的美好场景。与此同时,一批技术较好的教师也加入到羽毛球教练队伍中来,为羽毛球活动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
秉持“羽球育人,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摸索前行。通过不懈努力,学校赢得了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共同授予的“国家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称号。这既是一份对于付出的嘉许,也是激励学校继续向前的强大动力。
银球飞舞,划出一道优美弧线:笑声震天,撒下一片欢歌笑语。结合“羽球育人”的目标,学校深挖羽毛球运动的内涵,拓展其外延,为孩子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
笔者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球迷: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各种球类运动笔者都有所涉猎,尤其对羽毛球,情有独钟。正是对羽毛球的这份热爱,增强了笔者将学校办好的信心。时值新课程改革之际,每所学校都在探索素质教育强校之路。如何突破“千校一面”办学模式,把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呢?笔者立足于学校传统,结合个人兴趣,提出“经典启智、羽球育人”的办学思想,以期通过文化引领、课程驱动、内涵助推等多维政策,实现“学校发展素质全面 羽球特长”的办学目标。
经过集思广益,学校由传承和发展羽毛球传统特色出发,从基础做起。全校师生从“人手一拍”开始,逐步实现了“十有”:有球馆、有教材、有教练、有课程、有培训、有比赛、有文化、有成效、有开放、有交流。在此过程中,全校上下群策群力,共谋发展。其中羽毛球馆的筹建可谓是一项最为艰巨的“硬件”工程,钱从何来?球馆在哪里建?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经过笔者努力,以及在多方努力下,学校终于建起了一座占地近1000平方米,包含6片羽毛球场地,投资180多万元的标准羽毛球馆。此外,学校还建有8块露天羽毛球场,供教学和学生训练用,这些设施的完善为学校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硬件设施已达标,可是如何将体育运动的精神及其他内涵渗透于教育之中,让特色办学健康有序发展呢?经过反复研讨,学校认为,学校的羽毛球活动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运动员,而应是一项普遍性、大范围的全校运动,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羽毛球技能,同时学习羽毛球竞技活动那种坚韧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据此,学校提出“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的学校特色办学目标,以“编写教材,专业引领——形成计划,有效实施——师资到位,有力保障——外练技巧,内育精神——以赛激趣,提高水平——筹建校队,体验快乐”为内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建拼搏、力争一流”的精神。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并编写了《羽毛球》校本教材,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进行羽毛球知识讲解和专业训练。学校还在全校推广羽毛球综合实践活动,确定各年级活动主题,对羽毛球精神进行探索。在资源积累、整合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推出“羽毛球文化节”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有序开展,让孩子们学羽毛球、爱羽毛球、懂羽毛球,积极参加羽毛球运动,进而实现“羽球育人”。
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城区唯一一所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开放的小学,所以,生源大部分是随迁子女。他们有的行为习惯较差,有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有的性格比较自卑……但是,他们同样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到了学校之后,羽毛球增强了他们的体魄,带给了他们乐趣,也给了他们自信。如今,在学校大课间活动时,常常可以看到操场上白球穿梭,孩子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赛得酣畅淋漓……
实践证明,“羽球育人”这条路走对了。学生喜爱羽毛球运动,每天积极地参加锻炼,不仅身体变得更加强壮,而且在精神层面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羽毛球特色活动要健康持续发展,教师是关键。因此,学校还积极开展面向教师的羽毛球培训,为羽毛球特色活动的长效发展奠定基础。起初,老师们都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参与这项活动,甚至有些教师还颇有怨言,觉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然而,一年之后,不少教师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巧,渐渐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享受着其中的乐趣。全校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师生共打羽毛球的气氛。如今,学校教师基本都会打羽毛球。大家一般会选择傍晚或是晚上在球馆锻炼一小时,并形成了一种习惯,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工作一辈子”。羽毛球运动不仅促进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使其工作更有热情,而且促进了教师之间的默契。偌大的一所学校,平日里跨年段、跨学科的教师难得在一起沟通、交流。然而,正是羽毛球运动,以一种非正式交流的形式拉近了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大家常在一起打球,一起交流工作、学习情况,表达对各种事物的看法……球馆里,经常可见师生同享羽毛球乐趣的美好场景。与此同时,一批技术较好的教师也加入到羽毛球教练队伍中来,为羽毛球活动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
秉持“羽球育人,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摸索前行。通过不懈努力,学校赢得了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共同授予的“国家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称号。这既是一份对于付出的嘉许,也是激励学校继续向前的强大动力。
银球飞舞,划出一道优美弧线:笑声震天,撒下一片欢歌笑语。结合“羽球育人”的目标,学校深挖羽毛球运动的内涵,拓展其外延,为孩子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