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测算指标和测算方法
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信息化水测算方法有波拉特法、日本信息化指数法、我国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及IDC公司的指标体系。但是,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最好的信息化水平测算方法。笔者认为,波拉特法较难定量使用,因为我国的社会统计口径与国际上不尽相同,行业分类也不一致,统计数据的获取比较困难。而我国的测算方法与IDC方法在统计数据的获取上难度较大。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法无论从数据收集还是分析评估都相对简单,且便于运用,更适合中国现有统计数据现状,但不够精确,仍需完善。因此,本文根据广州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结合可以获取的数据,在日本信息化指标的基础上做一些修改,制定出测算广州信息化水平的指标,见表1。
在测算广州2000年和2003年的信息化水平时,以2000年度的数据为基数,即2000年各项指标的指数和最终的信息化指数都为100(见表2)。在测算2003年广州与珠三角不同地区和北京、上海信息化水平时,以广东2003年度的数据为基数,即广东2003年各项指标的指数和最终信息化指数为100(见表3、4)。
1.“信息量”指标中的“人均年使用函件数”指标的指数计算:广州2000年的绝对数为30,2003年的绝对数为41,则广州2003年的“人均年使用函件数”指数:(41/30)·100=136.7。
2.信息量指数=(人均年使用函件数指数+人均年邮电业务总量指数+每百人每年拥有图书指数+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指数)/4,其他类同。如,广州2003年的信息量指数=(136.7+159.2+95.4+103.5)/4;123.7。
3.最终信息化指数=(信息量指数+信息装备率指数+通信主体水平指数)/3。如,广州2003年的最终信息化指数:(123.7+142.1+223.1)/3=1630
二、测算结果及纵向比较
表2是广州2000年和2003年的信息化数据。表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从最终信息化指数看,2003年比2000年提高了63%,平均每年增长17.69%,说明近几年来广州信息化水平发展速度较快。
2.在构成信息化指数的4个因子中,对信息化指数增加贡献最大的是通信主体水平指数,3年间,每年增长30.67%。增长速度居第二位的信息装备率指数,年均增长12.42%,而信息量指数年均增长只有7.34%。
3.通信水平的3个指标,对通信主体水平指数的贡献不尽相同。“每万人互联网户数”增长最迅速,从表2可以看出,从2000年的每万人1179户到2003年的4340户,提高了3.681倍,说明广州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上网的用户越来越多。“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3年间几乎提高了2倍。“第三产业人口百分比”变化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州第三产业发展趋势较慢。
4.信息装备率指数相对于通信水平指数,增长不算迅速。在信息装备率的各项指标中,“每百人电话机拥有量”贡献最大,几乎提高了2倍,这是由于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2000年每百户拥有54.2台,2003年是76.7台,增长较为迅速,电脑的普及率将会进一步提高。至于“每百户电视机拥有量”,增长相当低,年均增长只有1.51%,说明广州的电视机普及率已经相对饱和。
5.信息量指数增长缓慢。尽管“人均年邮电业务总量”依然有较好的增长趋势,但“每百人每年拥有图书”下降了4.6%,说明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人们通过函件、书籍等媒体获得的信息量相对萎缩。
三、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的信息化水平比较
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是广东省信息化水平较高的4大城市,下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
1.在珠江三角洲的发达地区中,广州的信息化指数最高,比深圳高出27.1%,比东莞高出65.4%,比珠海高出74%。
2.在广州信息化高指数中,贡献最大的是通信主体水平指数,广州是382.7%,比深圳、东莞、珠海分别高出212.1%、315%、182.1%。在构成通信主体水平的3个因子中,广州“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指数相当高,达到699.6%,而深圳和东莞分别只有77.9%和15.55%,这是由于广州聚集了多所高校,且近年来各高校都实施了扩招,致使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占广州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广州的“每万人互联网户数”指数,略高于深圳,远高于东莞和珠海。至于“第三产业人口百分比”,4个城市都差不多。
3.在信息装备率指数中,4个城市差距不大,从高到低的排名是东莞、深圳、广州、珠海。这说明了东莞和深圳在移动电话、电视机、电脑的普及率上,比广州略高些。
4.在信息量指数中,深圳的指数最高,比广州高出了127.5%。4个城市从高到低的排名是深圳350%,东莞312.4%,广州222.5%,珠海188.6%。深圳和东莞城市人口密度相当高,分别是广州的2.93倍和2.49倍,而广州的“人均年使用函件数”在4个城市中位居第一。
四、广州、北京、上海的信息化水平比较
广州、北京、上海都是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下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1.广州的信息化水平不但在珠三角位居第一,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2.广州与北京相比,在构成信息化指数的各个指标中,除了“人均年使用函件数”和“第三产业人口百分比”比北京低,其他的指数都高于北京,相差最大的是“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176.6%,其次是“每万人互联网户数”110.3%。在信息装备率的各项指标中,广州只是略高于北京。
3.广州与上海相比,在构成信息化指数的各项指标中,除了“人口密度”、“每百户电视机拥有量”和“第三产业百分比”比上海低,其他指数都高于上海,其中相差最大的是“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318%,其次是“每万人互联网户数”122.6%。在信息装备率的各项指标中,广州只是略高于上海。
参考文献
1 卜新民.广东统计年鉴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8
2 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6
3 谭应华.广州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4 邓平.深圳统计年鉴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8
5 吕琦元.东莞统计年鉴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9
6 李银好.珠海市统计局.《珠海统计年鉴2004》.珠海:珠海统计局,2004,6
7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6
8 潘建新.上海统计年鉴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6
9 广州年鉴编纂委员会.广州年鉴2004.广州:广州年鉴社,2004,8
10 宋玲.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理论与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0:218-223
11 许晶华.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120-121、127-128
12 阎小培.80年代中期以来广州信息化水平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分析.城市问题,1999(2):1-2
13 平欣光.2001~2003年广州市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3)
14 沈超,王学力.广州信息化发展概况与水平分析.改革与发展,2002(12):11-3
15 王学力,沈超.广州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与分析.创新与产业化,2002
16 符少玲.珠三角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