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成都医学院实际情况,分析了学科建设在学院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阐明了学科建设的原则;指出了学科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学科建设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凝炼方向,凸显优势;要加强科研基地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科建设
成都医学院前身为1947年创建的豫皖苏军区卫生学校,上世纪90年代,学校并入第三军医大学,成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2004年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整体从军队移交四川省,更名为成都医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由于移交地方时间不长,学院学科发展相对滞后,学科特色优势不明显、学科建设意识薄弱,有必要通过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加快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步伐,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
一、提高对学科建设的认识
1.学科建设是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成都医学院是四川省重要省属医学本科院校,学院的定位基本是:大力发展本科教育,力争发展研究生教育。办学目标为把成都医学院建设成为“省属一流、国内知名”的大学。用10~15年的时间使我院由教学型大学逐步转变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因此,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办学层次,建立起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在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体系,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促进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是学院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没有学科建设,就无法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无法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提高,无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学术水平,无法实现人、财、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学院的建设就很难形成特色和优势。学院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充分说明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但进一步的发展要靠更强的实力,而实力要靠建设。因此,如何科学地进行学院学科的规划和建设,直接关系着我院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2.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坚实基础
我院今年招生的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4个,涉及到二级学科有29个。如果一个相关学科建设的好,也就是说,在科学研究上有自己的特色、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一支高水平的队伍,在研究基地建设上有一流的实验室,那么,办好相应的专业就具备了基本条件,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就有了可靠保证,通过本科评估就有了充分准备。因此,可以说学科是专业的支撑,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石。根据专业之间的相关联系和方向,以学科建设这条主线,可以统筹考虑、全面规划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3.学科建设是凸显办学特色的根本保障
学科建设重在建设,要使我院真正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医学本科院校,必须要从学科建设入手。所谓特色是一种比较优势,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同一类型和层次上的比较优势,人无我有是特色、人有我强是特色、人强我新也是特色。因此,我院在学科建设规划时要集中有限的人力和财力,突出特色,选好突破口,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精选重点项目,突出特色发展,,并且在1~2个方向上形成优势。那么,我院必将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医学本科院校,也必将成为同类型和同层次大学中的一所一流的学院。因此说学科建设是凸现学院办学特色的根本保障。
二、学科建设原则
1.从全局出发,整体规划,实现学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学校所处总体环境和办学定位出发,对学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学科发展需求的无限性和学科资源的有限性矛盾,需要在编制学科规划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思想,统筹处理好学科体系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实现学科总体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统筹规划、突出特色、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学校办学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作为学校必须统筹考虑各个学科发展的先后次序,统筹兼顾,集中有限的人力和财力,突出特色,选好突破口,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各个系部制定的学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项目,突出特色发展,确保通过5年的建设达到省内一流水平。
同样,各院(系)的人力和财力也是有限的,各院(系)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统筹规划、突出特色、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选好突破口,有所为,有所不为,将特色学科建成优势学科。各院(系)或一级学科要明确1-2个今后5年拟重点发展的学科和学科方向,在人才引进、仪器设备、建设经费等各个环节实行政策倾斜,力争在5年内有一个较大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真正发挥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知识创新等方面的辐射、带动和影响作用。
3.打造品牌,系统推进
举全校之力,以少数竞争力强的学科为基础,打造品牌学科,使之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品牌学科,在此基础上系统推进学科建设,进而建设成一批省内、国内先进的名牌学科。
4.实事求是,分步实施
学科建设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长期任务,要统一筹划,实事求是,精心设计。既要制定长远规划,又要制定中期和近期规划;按计划、分步骤、协调有序地推进学科建设工作。
三、学科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已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教育部也提出了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需要人才,学校的发展也需要人才,“校以人兴,学以才治”。学科发展水平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大量的实例可以说明这样一个简单道理:“创建一流的学科就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作为学校整体建设核心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至理名言。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反之,有了一流的人才,就可以创造一流的学科。我们与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水平上。因此,学院的人事部门、各个系部的领导,都要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倾注超常规的精力,采取超常规的措施,不惜超常规的代价,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各个系部应该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和专业的发展,制定好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引进规划。我们的学科和专业是否有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是否有特色。学院要办出特色、系部要办出特色、专业要办出特色,必须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有两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引进,二是学术梯队的建设。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领军人物,是学科建设上水平、出成果的关键。因此,在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中,对其综合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学科带头人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要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有快捷高速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学术梯队的建设可以看成是学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它是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现在重大研究课题,通常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面宽、工作量大,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单一的课题组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多个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因此,把从事相同学术领域、有时甚至是几个相关的学术领域研究的教师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研究整体,是现代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在学术梯队的建设中,要尽可能地体现合理的年龄结构、合理的职称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合理的学缘结构。
2.凝炼方向,凸显优势
确定学科合理的研究方向,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的水平。选择正确的学科发展研究方向;集中优势的学科人才力量;重点突破具有特色的几个方向,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就可能后来居上,实现超常规发展。学校现有学科,要注重学科方向的凝炼,努力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体现自身的特色,打造学科的整体实力,形成学科优势。强调学科团队(含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与研究方向的相对应,研究成果与研究方向相一致。以学科研究方向为纽带,加强学科群的建设,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学科群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使师资、仪器设备、科研场所、资料等教育科研资源实现共享。
研究方向的设计应体现以下基本要求:首先,应在总体上对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一定范围的覆盖面,既不宜过窄,又要避免重复;其次,研究方向的调整在力求相对稳定的同时,注意开拓新的研究方向;第三,研究方向要从本校、本省的实际出发,要能够展示自身优势、特色鲜明;最后,应鼓励设置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方向,以促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3.科研基地建设
科研基地(研究型实验室)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能否取得一流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流的研究手段。研究型实验室不仅是学科水平的标志,而且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更是学校吸引、凝聚优秀人才的重要根据地。真正优秀的人才首先关注的是学术的发展,因为他们的学术青春是有限的。学校要成为高水平的大学,必须拥有高水平的研究基地和大师。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研究型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特色学科和学院重点学科的实验室建设中,要打破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要加大力度建设2~3个具有一流设备仪器的高水平的实验室,为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一流的试验基地。
学科建设涉及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方向、条件设施等多个要素,是高校的一项具有综合性、长远性的基础工作,需要若干部门通力合作,需要大批学者辛勤耕耘。学校必须将学科建设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协调好各个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冲突,形成一致的合力,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和效益。学科建设规划也必须突出重点,坚持重点建设的原则,应选择基础好、实力强,在同一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和竞争力的学科,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争取在5~10年的时间里,学校在1~2个学科方向上抢占到制高点,实现学院新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志斌,马尚权.提高学科建设认识做好学科建设规划[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1).
[2] 彭宗德.科学编制学科规划的基本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3] 仇静莉.学科建设: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抓手[J].湖北社会科学,2009,(8).
关键词:高校;学科建设
成都医学院前身为1947年创建的豫皖苏军区卫生学校,上世纪90年代,学校并入第三军医大学,成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2004年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整体从军队移交四川省,更名为成都医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由于移交地方时间不长,学院学科发展相对滞后,学科特色优势不明显、学科建设意识薄弱,有必要通过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加快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步伐,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
一、提高对学科建设的认识
1.学科建设是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成都医学院是四川省重要省属医学本科院校,学院的定位基本是:大力发展本科教育,力争发展研究生教育。办学目标为把成都医学院建设成为“省属一流、国内知名”的大学。用10~15年的时间使我院由教学型大学逐步转变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因此,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办学层次,建立起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在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体系,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促进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是学院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没有学科建设,就无法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无法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提高,无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学术水平,无法实现人、财、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学院的建设就很难形成特色和优势。学院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充分说明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但进一步的发展要靠更强的实力,而实力要靠建设。因此,如何科学地进行学院学科的规划和建设,直接关系着我院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2.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坚实基础
我院今年招生的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4个,涉及到二级学科有29个。如果一个相关学科建设的好,也就是说,在科学研究上有自己的特色、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一支高水平的队伍,在研究基地建设上有一流的实验室,那么,办好相应的专业就具备了基本条件,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就有了可靠保证,通过本科评估就有了充分准备。因此,可以说学科是专业的支撑,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石。根据专业之间的相关联系和方向,以学科建设这条主线,可以统筹考虑、全面规划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3.学科建设是凸显办学特色的根本保障
学科建设重在建设,要使我院真正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医学本科院校,必须要从学科建设入手。所谓特色是一种比较优势,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同一类型和层次上的比较优势,人无我有是特色、人有我强是特色、人强我新也是特色。因此,我院在学科建设规划时要集中有限的人力和财力,突出特色,选好突破口,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精选重点项目,突出特色发展,,并且在1~2个方向上形成优势。那么,我院必将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医学本科院校,也必将成为同类型和同层次大学中的一所一流的学院。因此说学科建设是凸现学院办学特色的根本保障。
二、学科建设原则
1.从全局出发,整体规划,实现学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学校所处总体环境和办学定位出发,对学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学科发展需求的无限性和学科资源的有限性矛盾,需要在编制学科规划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思想,统筹处理好学科体系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实现学科总体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统筹规划、突出特色、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学校办学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作为学校必须统筹考虑各个学科发展的先后次序,统筹兼顾,集中有限的人力和财力,突出特色,选好突破口,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各个系部制定的学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项目,突出特色发展,确保通过5年的建设达到省内一流水平。
同样,各院(系)的人力和财力也是有限的,各院(系)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统筹规划、突出特色、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选好突破口,有所为,有所不为,将特色学科建成优势学科。各院(系)或一级学科要明确1-2个今后5年拟重点发展的学科和学科方向,在人才引进、仪器设备、建设经费等各个环节实行政策倾斜,力争在5年内有一个较大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真正发挥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知识创新等方面的辐射、带动和影响作用。
3.打造品牌,系统推进
举全校之力,以少数竞争力强的学科为基础,打造品牌学科,使之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品牌学科,在此基础上系统推进学科建设,进而建设成一批省内、国内先进的名牌学科。
4.实事求是,分步实施
学科建设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长期任务,要统一筹划,实事求是,精心设计。既要制定长远规划,又要制定中期和近期规划;按计划、分步骤、协调有序地推进学科建设工作。
三、学科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已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教育部也提出了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需要人才,学校的发展也需要人才,“校以人兴,学以才治”。学科发展水平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大量的实例可以说明这样一个简单道理:“创建一流的学科就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作为学校整体建设核心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至理名言。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反之,有了一流的人才,就可以创造一流的学科。我们与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水平上。因此,学院的人事部门、各个系部的领导,都要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倾注超常规的精力,采取超常规的措施,不惜超常规的代价,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各个系部应该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和专业的发展,制定好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引进规划。我们的学科和专业是否有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是否有特色。学院要办出特色、系部要办出特色、专业要办出特色,必须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有两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引进,二是学术梯队的建设。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领军人物,是学科建设上水平、出成果的关键。因此,在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中,对其综合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学科带头人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要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有快捷高速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学术梯队的建设可以看成是学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它是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现在重大研究课题,通常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面宽、工作量大,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单一的课题组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多个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因此,把从事相同学术领域、有时甚至是几个相关的学术领域研究的教师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研究整体,是现代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在学术梯队的建设中,要尽可能地体现合理的年龄结构、合理的职称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合理的学缘结构。
2.凝炼方向,凸显优势
确定学科合理的研究方向,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的水平。选择正确的学科发展研究方向;集中优势的学科人才力量;重点突破具有特色的几个方向,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就可能后来居上,实现超常规发展。学校现有学科,要注重学科方向的凝炼,努力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体现自身的特色,打造学科的整体实力,形成学科优势。强调学科团队(含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与研究方向的相对应,研究成果与研究方向相一致。以学科研究方向为纽带,加强学科群的建设,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学科群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使师资、仪器设备、科研场所、资料等教育科研资源实现共享。
研究方向的设计应体现以下基本要求:首先,应在总体上对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一定范围的覆盖面,既不宜过窄,又要避免重复;其次,研究方向的调整在力求相对稳定的同时,注意开拓新的研究方向;第三,研究方向要从本校、本省的实际出发,要能够展示自身优势、特色鲜明;最后,应鼓励设置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方向,以促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3.科研基地建设
科研基地(研究型实验室)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能否取得一流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流的研究手段。研究型实验室不仅是学科水平的标志,而且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更是学校吸引、凝聚优秀人才的重要根据地。真正优秀的人才首先关注的是学术的发展,因为他们的学术青春是有限的。学校要成为高水平的大学,必须拥有高水平的研究基地和大师。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研究型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特色学科和学院重点学科的实验室建设中,要打破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要加大力度建设2~3个具有一流设备仪器的高水平的实验室,为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一流的试验基地。
学科建设涉及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方向、条件设施等多个要素,是高校的一项具有综合性、长远性的基础工作,需要若干部门通力合作,需要大批学者辛勤耕耘。学校必须将学科建设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协调好各个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冲突,形成一致的合力,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和效益。学科建设规划也必须突出重点,坚持重点建设的原则,应选择基础好、实力强,在同一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和竞争力的学科,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争取在5~10年的时间里,学校在1~2个学科方向上抢占到制高点,实现学院新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志斌,马尚权.提高学科建设认识做好学科建设规划[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1).
[2] 彭宗德.科学编制学科规划的基本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3] 仇静莉.学科建设: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抓手[J].湖北社会科学,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