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导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教学手段,已被中职教育界广泛地关注。本文对中职公共艺术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尝试在广州市中职《公共艺术》市级精品课程中应用微课导学,期望对课程教学和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微课导学;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8-0103-03
一、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现状
(一)课程开设情况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水平,国家教育部组织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目前,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笔者作为课程总负责人,参加广州市中职学校市级精品课程《公共艺术》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课程结构变化、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机制选择和师资结构建设等课程因素,以保障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现状分析和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现阶段的中职生综合素质严重下降,大部分学生中考成绩处于低分段,学习能力较差,存在厌学情绪,违纪现象不断发生。学生上课不认真,甚至全班一半人以上睡觉、玩手机。有不少学生连课本、纸笔都没有。
改变中职生的现状要从学生的心灵教育出发。
首先,美好善良的心灵、富有正能量的世界观是中职生转变的积极催化剂。在这方面,艺术审美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就指出:艺术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使人进入一个美好的境界,荡涤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在艺术美熏陶和感染下的中职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感受、鉴别和表达美的能力,使其能辨善恶、知美丑、分对错、识荣辱。最终使中职生在以往的学习挫折中站起来,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重新走上正轨,并学会受惠于人、回报社会,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
其次,中职教育是对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大部分是周而复始的技术动作,缺乏创造性。这种单一重复的技能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心理,而艺术教育恰恰可以弥补这点,使学生从枯燥单调的训练中释放出来,成为技能学习的有益补充。
二、选用微课导学的原因和意义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和规范要求,在10分钟以内的视频教学短片,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有完整的教学结构和步骤,具备短、小、精、全的特点,是典型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中职教育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是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当重,学校只能外聘具有教学资格的社会人员投入到课程教学,造成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易控制。因此,选用微课导学,能弥补这些缺陷,并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普通话水平等教学技能各有差异。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情境下发挥的水平也不一样。而且在中职课堂上,教师既要上课,也要在纪律管理上花不少时间,结果往往是两边不能兼顾。制作精美的微课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可以享受到同等的学习资源,也使教师能专心导学和管理课堂秩序。
其次,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大部分还处于低水平,单靠文字和图片是无法理解教材的深层内容。微课视频集教材、照片、教师讲解和导学影像为一体,还可以根据学习进度选择暂停、重播、快进等操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变得清晰易懂。
最后,现在中职生基本都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有的甚至有多台,学校也对学生免费开放宽带服务。但可惜的是,学生多用于玩游戏、看连续剧,手机反而成为了学习的障碍。如果能培养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在手机进行微课的复习,并养成习惯,使之成为终身继续学习的工具。
微课是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学习资源包”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包”除视频外还包括课程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在线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主题式的教学单元。“资源包”的总容量一般在100兆以内,方便在网络上传输。以现在中职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可流畅地在线观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并将其下载保存到本地设备中。学生在这种真实和具体的典型案例教学中实现隐性、默会的艺术高阶思维知识学习,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三、微课导学的实践
微课导学的实践流程图如下所示:
(一)微课的制作步骤
1视频内容的选定
(1)解读大纲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方案
笔者在精读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的同时,根据所在学校的教学硬件情况,考虑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特性,圈定课程视频内容。
(2)符合中职学生当前艺术认识水平
微課内容必须符合中职生的当前艺术认识水平。这是因为:一方面,课程内容不可能脱离学生的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的社会生活,也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微课导学旨在服务于学生的课程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艺术认识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以及差异性的特点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地方(地区)差异、学校所在地的公共艺术资源和学校的艺术教育传统等各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开发、组合和利用微课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了解学生的艺术认识状况,依靠细致的观察,同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获得。如:A教师座谈会。集中本年级、本专业的各科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座谈,听取老师们的意见,了解学生的艺术认识情况及需要。以座谈会的形式获取咨询,有利于学生各方面情况的有效整合。B学生艺术水平测量。在视频制作之前,笔者设计了一套测量艺术水平的问卷,对学生艺术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估。这不仅是为微课的制作提供依据,而且作为学生课程学习完成后的对比参考。 微课的制作并非教师的单边活动,特别是学生对课程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参与者的作用,为微课的制作,提出积极的建议。
2微课的制作
(1)课件讲解的录制
笔者的授课课件一般使用Microsoft公司的Office PowerPoint软件制作,内容精简,围绕一至两个知识点讲解,时间5分钟以内,配合适量的动画效果,可增加阅读的趣味性。除了黑、白、灰外,主要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可使用Wink、屏幕录像专家、Camtasia Studio、Snagit、录屏大师等软件用于PPT课件的播放录制。分辩率设置为大部分投影仪(显示器)通用的1024×768像素,单个文件大小不要超过 20M,如果容量太大可以分多个视频文件完成。在录制过程中,笔者可以一边操作课件一边讲解,录制内容包括声音解说、视频、操作声音和鼠标移动过程等。
(2)微课视频的后期美化
笔者利用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Microsoft Movie Maker视频编辑软件可以把录制完成的课件讲解视频进行后期加工处理。在这些软件的时间轴界面上可对视频进行剪辑、增加标题(文字说明等)、添加特效(变焦、斜插、画中画等)和转场效果。除了教师讲课的声音外,为了营造气氛,还可以适当地添加音乐和音效,使视频的教学效果更出色。编辑完成后,笔者根据学校教学硬件的需要输出为AVI 、FLV 、WMV、MP4、RMVB、SWF、RM等多种通用格式的视频文件。
(二)微课导学
笔者开展微课导学主要在三个方面:
1微课引导新知识点的学习
公共艺术课程的新知识点如能吸引学生眼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因此,课程教师必须形成视频制作团队,根据教学新知识点制作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内容精炼、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微课视频,并使之成为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课程的重要手段。
2微课引导难点教学的突破
中职生的艺术基础不高,有的甚至是严重缺失,当遇教学难点或逻辑关系复杂的理论体系时,单凭教师的口述,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此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再以片段、图示、列表等方式,分段或分节从旁讲解,让学生看得真切、听得明白、理解清晰,实现课程教学难点的最终突破。
3让微课成为课后学习的拓展
除了供课堂教学用的微课视频外,还可以制作一些课后学习的拓展视频,主要是教学知识点的延伸、巩固练习。视频内容或是相关艺术表演活动的资讯,也可以是藝术作品图集与介绍、优秀影片或戏曲、戏剧的片段等,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微课导学的组织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在课程开始时,笔者首先向全班学生展示微课。播放结束后,学生可利用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通过网络共享打开微课视频,对不懂的知识点可进行循环学习,同时学生需要人机互动操作,回答课程引导问题。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学生答疑和课堂管理上,从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转变为以解惑为主的教学方式,令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微课导学的意义
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应用微课导学初探
微课导学应用于中职公共艺术课堂,改变了传统中职公共艺术教育的概念。微课的基本特征是教育思想的“开放性”,它改变中职教育相对封闭的状况,使课堂的教育范围由校内扩大至校外,实现了公共艺术课程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和泛在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融合。同时,微课导学引发了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师角色的转变,它把教师变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提供者,微课的开发和制作必须依靠一线教师制作团队,从课程设计到视频制作,从素材准备到后期美化,都是教师制作团队合作的结果。
微课导学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中,开展微课视频资源的制作和应用属于较新的研究领域,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成熟案例相对较少。这对于微课导学的实践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正因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特色与创新共进,微课导学才充满生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手持移动数码设备和无线高速网络的普及、制作软件的操作简化,微课视频制作的技术门槛将进一步降低,高质量的微课视频以导学的模式将进一步提高中职公共艺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2013(05)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3]杨孝堂微课的产生、开发和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22)
[4]范福生微课的制作及应用浅探[J]教学与管理,2014(16)
[5]罗春钻微课实例制作[J]教学与管理,2014(19)
[6]潘丽琴走近音乐“微课视频”[J]中国音乐教育,2013(07)
[7]张鹏基于微课视频案例的教学研究[J]速读(上旬),2014(11)
[8]洪雪飞,苏刚微课视频的单机位拍摄与后期制作技巧漫谈[J]科技资讯,2014(34)
[9]魏晓玲微课视频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10]李培林微课视频制作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5(21)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关键词:信息化;微课导学;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8-0103-03
一、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现状
(一)课程开设情况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水平,国家教育部组织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目前,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笔者作为课程总负责人,参加广州市中职学校市级精品课程《公共艺术》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课程结构变化、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机制选择和师资结构建设等课程因素,以保障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现状分析和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现阶段的中职生综合素质严重下降,大部分学生中考成绩处于低分段,学习能力较差,存在厌学情绪,违纪现象不断发生。学生上课不认真,甚至全班一半人以上睡觉、玩手机。有不少学生连课本、纸笔都没有。
改变中职生的现状要从学生的心灵教育出发。
首先,美好善良的心灵、富有正能量的世界观是中职生转变的积极催化剂。在这方面,艺术审美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就指出:艺术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使人进入一个美好的境界,荡涤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在艺术美熏陶和感染下的中职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感受、鉴别和表达美的能力,使其能辨善恶、知美丑、分对错、识荣辱。最终使中职生在以往的学习挫折中站起来,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重新走上正轨,并学会受惠于人、回报社会,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
其次,中职教育是对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大部分是周而复始的技术动作,缺乏创造性。这种单一重复的技能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心理,而艺术教育恰恰可以弥补这点,使学生从枯燥单调的训练中释放出来,成为技能学习的有益补充。
二、选用微课导学的原因和意义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和规范要求,在10分钟以内的视频教学短片,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有完整的教学结构和步骤,具备短、小、精、全的特点,是典型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中职教育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是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当重,学校只能外聘具有教学资格的社会人员投入到课程教学,造成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易控制。因此,选用微课导学,能弥补这些缺陷,并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普通话水平等教学技能各有差异。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情境下发挥的水平也不一样。而且在中职课堂上,教师既要上课,也要在纪律管理上花不少时间,结果往往是两边不能兼顾。制作精美的微课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可以享受到同等的学习资源,也使教师能专心导学和管理课堂秩序。
其次,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大部分还处于低水平,单靠文字和图片是无法理解教材的深层内容。微课视频集教材、照片、教师讲解和导学影像为一体,还可以根据学习进度选择暂停、重播、快进等操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变得清晰易懂。
最后,现在中职生基本都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有的甚至有多台,学校也对学生免费开放宽带服务。但可惜的是,学生多用于玩游戏、看连续剧,手机反而成为了学习的障碍。如果能培养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在手机进行微课的复习,并养成习惯,使之成为终身继续学习的工具。
微课是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学习资源包”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包”除视频外还包括课程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在线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主题式的教学单元。“资源包”的总容量一般在100兆以内,方便在网络上传输。以现在中职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可流畅地在线观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并将其下载保存到本地设备中。学生在这种真实和具体的典型案例教学中实现隐性、默会的艺术高阶思维知识学习,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三、微课导学的实践
微课导学的实践流程图如下所示:
(一)微课的制作步骤
1视频内容的选定
(1)解读大纲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方案
笔者在精读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的同时,根据所在学校的教学硬件情况,考虑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特性,圈定课程视频内容。
(2)符合中职学生当前艺术认识水平
微課内容必须符合中职生的当前艺术认识水平。这是因为:一方面,课程内容不可能脱离学生的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的社会生活,也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微课导学旨在服务于学生的课程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艺术认识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以及差异性的特点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地方(地区)差异、学校所在地的公共艺术资源和学校的艺术教育传统等各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开发、组合和利用微课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了解学生的艺术认识状况,依靠细致的观察,同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获得。如:A教师座谈会。集中本年级、本专业的各科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座谈,听取老师们的意见,了解学生的艺术认识情况及需要。以座谈会的形式获取咨询,有利于学生各方面情况的有效整合。B学生艺术水平测量。在视频制作之前,笔者设计了一套测量艺术水平的问卷,对学生艺术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估。这不仅是为微课的制作提供依据,而且作为学生课程学习完成后的对比参考。 微课的制作并非教师的单边活动,特别是学生对课程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参与者的作用,为微课的制作,提出积极的建议。
2微课的制作
(1)课件讲解的录制
笔者的授课课件一般使用Microsoft公司的Office PowerPoint软件制作,内容精简,围绕一至两个知识点讲解,时间5分钟以内,配合适量的动画效果,可增加阅读的趣味性。除了黑、白、灰外,主要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可使用Wink、屏幕录像专家、Camtasia Studio、Snagit、录屏大师等软件用于PPT课件的播放录制。分辩率设置为大部分投影仪(显示器)通用的1024×768像素,单个文件大小不要超过 20M,如果容量太大可以分多个视频文件完成。在录制过程中,笔者可以一边操作课件一边讲解,录制内容包括声音解说、视频、操作声音和鼠标移动过程等。
(2)微课视频的后期美化
笔者利用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Microsoft Movie Maker视频编辑软件可以把录制完成的课件讲解视频进行后期加工处理。在这些软件的时间轴界面上可对视频进行剪辑、增加标题(文字说明等)、添加特效(变焦、斜插、画中画等)和转场效果。除了教师讲课的声音外,为了营造气氛,还可以适当地添加音乐和音效,使视频的教学效果更出色。编辑完成后,笔者根据学校教学硬件的需要输出为AVI 、FLV 、WMV、MP4、RMVB、SWF、RM等多种通用格式的视频文件。
(二)微课导学
笔者开展微课导学主要在三个方面:
1微课引导新知识点的学习
公共艺术课程的新知识点如能吸引学生眼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因此,课程教师必须形成视频制作团队,根据教学新知识点制作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内容精炼、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微课视频,并使之成为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课程的重要手段。
2微课引导难点教学的突破
中职生的艺术基础不高,有的甚至是严重缺失,当遇教学难点或逻辑关系复杂的理论体系时,单凭教师的口述,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此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再以片段、图示、列表等方式,分段或分节从旁讲解,让学生看得真切、听得明白、理解清晰,实现课程教学难点的最终突破。
3让微课成为课后学习的拓展
除了供课堂教学用的微课视频外,还可以制作一些课后学习的拓展视频,主要是教学知识点的延伸、巩固练习。视频内容或是相关艺术表演活动的资讯,也可以是藝术作品图集与介绍、优秀影片或戏曲、戏剧的片段等,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微课导学的组织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在课程开始时,笔者首先向全班学生展示微课。播放结束后,学生可利用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通过网络共享打开微课视频,对不懂的知识点可进行循环学习,同时学生需要人机互动操作,回答课程引导问题。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学生答疑和课堂管理上,从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转变为以解惑为主的教学方式,令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微课导学的意义
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应用微课导学初探
微课导学应用于中职公共艺术课堂,改变了传统中职公共艺术教育的概念。微课的基本特征是教育思想的“开放性”,它改变中职教育相对封闭的状况,使课堂的教育范围由校内扩大至校外,实现了公共艺术课程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和泛在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融合。同时,微课导学引发了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师角色的转变,它把教师变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提供者,微课的开发和制作必须依靠一线教师制作团队,从课程设计到视频制作,从素材准备到后期美化,都是教师制作团队合作的结果。
微课导学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中,开展微课视频资源的制作和应用属于较新的研究领域,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成熟案例相对较少。这对于微课导学的实践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正因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特色与创新共进,微课导学才充满生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手持移动数码设备和无线高速网络的普及、制作软件的操作简化,微课视频制作的技术门槛将进一步降低,高质量的微课视频以导学的模式将进一步提高中职公共艺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2013(05)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3]杨孝堂微课的产生、开发和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22)
[4]范福生微课的制作及应用浅探[J]教学与管理,2014(16)
[5]罗春钻微课实例制作[J]教学与管理,2014(19)
[6]潘丽琴走近音乐“微课视频”[J]中国音乐教育,2013(07)
[7]张鹏基于微课视频案例的教学研究[J]速读(上旬),2014(11)
[8]洪雪飞,苏刚微课视频的单机位拍摄与后期制作技巧漫谈[J]科技资讯,2014(34)
[9]魏晓玲微课视频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10]李培林微课视频制作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5(21)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