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英出版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m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第十八届北京图书贸易博览会召开之机,由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国际出版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协办的首届“中英出版论坛”也在北京大学拉开帷幕。
  来自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国际出版研究中心的Angus Phillips主任、Adrian Bullock副教授,以及著名的英国版权代理人Toby Eddy先生来到北大,与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的学者及业界精英共聚一堂,以“版权贸易及出版新趋势”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英国一直是世界出版强国,无论是在出版历史、出版理念,还是出版物质量和影响力方面,都是世界出版业中的翘楚。以牛津布鲁克斯为代表的出版专业教育,历史悠久,与出版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为英国出版界输送了大量高质量的人才。Angus Phillips主任代表英国培生教育集团版权总监Lynette Owen女士发表了题为《版权的购买与输出》的主题演讲。演讲详细地介绍了版权贸易的整体流程,以及中国出版商在输出版权、购买版权中应注意的一些主要事项,例如,中国的出版商应当更注重挖掘哪些书能引起最广泛的国际兴趣,同时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市场调查,来确定不同市场的优先级。而各地的书展,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了解市场、与版权代理见面和沟通、拓展关系网络的重要渠道。
  出席论坛的Toby Eady先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英国版权代理人。近年来,中国市场也逐渐引起他的注意。他为将中国作品带向世界作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将《于丹〈论语〉心得》成功推向世界,可谓是中西方版权贸易的优秀实践者。Toby在会上,也分享了他同中国的作者及出版社合作过程中的心得。中国的作品要想更多地走向世界,不仅要有更多的好作品,也应当有更多的符合世界兴趣的作品;不仅要有好的作者,也要有好的出版社和好的版权代理人。
  Adrian Bullock先生则分享了一项关于英国及西方出版商对于与中国进行版权贸易态度方面的报告。这项报告以开放式的问题,通过对多家中英出版商及代理人的访谈,了解了中西方出版商对于中外版权贸易的态度。通过报告,我们看到,中英版权贸易总的态度走向在变好,双方都更加熟悉,并更加务实。外国出版商对中国出版社的疑虑在渐渐减少,而中国出版社对外国作品的甄别力也在逐渐增强。但是,文化差异和壁垒仍然存在,中国作品与世界需求的脱节也导致版权贸易的困难,中国出版社对众多细节问题的忽略,也会影响双方的合作。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市场正在渐渐开放,中国出版社也开始逐渐关注自己在国际上的认知度,以及考虑在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
  与会的中国学者也就出版新趋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聂震宁在讲话里提到:文化产业一定要以文化为主,不要以多元化经营为借口,过多地搞其他产业;要大中小企业并举,关注民营书业;作者稿费的起征点800元也是几十年不变,应该提高才适合国情,也可鼓励作者创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谢新洲就我国数字出版业的问题与未来发展展开讨论,他认为,数字出版是信息传播中的一个环节,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出版中的技术描述,进行数字出版的主体也不仅仅是出版社,数字出版业是指数字内容产业。在数字出版业面临的问题方面他指出,真正的以出版社为生产主体的电子出版物规模相当有限,并且出现了萎缩趋势;以封装型介质(如CD-ROM)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产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小;电子书一类的电子出版物生存空间面临激烈挤压;电子出版物成为了出版社的鸡肋;版权问题越来越凸显;政府部门对数字出版的产业政策不明晰,主管部门职能不明。他呼吁建立专门从事数字出版的网络出版社,并预言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的趋势为:1.E-book等传统电子出版物市场将进一步萎缩;2.传播渠道成为制胜的关键;3.移动数字出版业会获得快速发展;4.数字出版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
  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黄家坤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亲身经历,回顾了中国版权贸易从加入伯尔尼公约至今筚路蓝缕从小到大的艰难历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肖东发最后发表了《版权贸易与文化软实力》的总结发言,在讲到未来出版的趋势是数字化、市场化、集团化、立体化 (跨媒体发展)、国际化的同时,他强调不能忘了文化。他还强调一个观点:不要仅盯着统计数字,还要看内容,也不必在短期内急于消灭逆差,我们与发达国家的版权贸易急于持平是不符合实际的,科学、技术、学术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差距要正视,还是要讲“拿来主义”,这也是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具体表现。
  此次中英论坛,是中英两国出版界高校的对话,也是两国出版学术界再次伸出的友谊之手。英国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版权贸易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国。双方约定第二届中英出版国际论坛将于2012年4月伦敦书展期间在英国举办,并将长期办下去。
  (姚雪 玉沛 彩天等整理)
其他文献
本刊讯 经过近半年的酝酿、组织和评审,2011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于11月19日在上海正式产生,来自北京、江苏、河南等地各出版单位出版的20种图书荣获本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并将参加2012年度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在新闻出版总署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本着“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工作要求,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于2003年开始每年举办“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并将荣获“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图
期刊
本刊讯 11月15日,由好莱坞名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担任制片的真人3D大片《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正式登陆中国大陆。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独家引进的7种电影版图书也同步上市。  这部3D电影《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内容取材自《丁丁历险记》连环画第八集《金钳螃蟹贩毒集团》、第十集《独角兽号的秘密》及其姐妹篇第十一集《红色拉克姆的宝藏》。连环画原作中,丁
期刊
本刊讯11月19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山水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举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25周年暨理想国文化沙龙”活动,为期3天。一场论坛,七场主题沙龙,章诒和、贺卫方、张信刚、小宝、熊培云、张铁志、陈丹青、梁文道八位文化、思想、艺术达人走进校园,谈大学、谈理想,在漓江之滨、独秀峰下的王城大礼堂再造一场文化盛宴。  在地方大学举办这样一个声势浩大的文化沙龙在国内属首例,八位文化达人齐聚一堂,
期刊
近年来美国开始从经济危机中缓慢复苏。虽然2011年GDP的增长额会低于1%,但总体来说,自2007年以来经济的第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因此,目前美国出版传媒业基本上处于后经济危机时代。与之前的情形相比,后经济危机时代的美国出版传媒业从一个低谷出发,表现出诸多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本文试图根据最新资料,分析最近几年来美国后经济危机时代出版业整体的发展趋势。  行业整体复苏 资本集中加快  出版业整体复苏是
期刊
本刊讯 11月26日,三联书店在京举办《中国简帛书籍史》出版座谈会。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从出版人的视角来结撰的独立的中国书籍史。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子今等专家学者,原新闻出版署署长、中国出版协会原会长于友先,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杨牧之等领导同志以及出版传媒界知名人士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中国简帛书籍史》的研究对象及范围是关于书的全部活动。它既包括文字形态、复制工具、技术手段以及物
期刊
一直固执地以为理论书籍是十分枯燥的,但在看过这本《电视剧艺术论》(刘晔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方知此书视野之广大,不惟聚散于艺术。笔墨情趣间,平实里透出精致,将史论从容结合,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一道鲜活的电视剧理论大餐。  众所周知,中国的电视剧发展史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但其发展速度和影响却与之大相径庭。在短短几十年的历史发展中,电视剧出现了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它们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走入了寻
期刊
今年夏天的一个清晨,我如平时一样七点多来到办公室,惊奇地发现我们公司的总经理王竞也在办公室,她竟然比我来得还要早!她注意到了我那副惊讶的表情,和蔼地对着我微笑,然后低声说:“早上好啊,今天我有个东西想给你看。”我感到有些疑惑,有些好奇,跟着王竞走进她的办公室。此时晨光已洒在这间办公室的每个角落,我注意到总经理的电脑旁放着一个大牛皮纸袋。这个稍显破旧的大纸袋子与崭新洁净的办公室、一尘不染的书桌、超薄
期刊
打开童趣出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童趣)的网页,米老鼠、唐老鸭、小熊维尼、小公主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可爱形象跃入眼帘,各种五颜六色的童书将网站装饰得童趣盎然。从《米老鼠》到《玩具总动员》,从《哪吒传奇》到《喜羊羊与灰太狼》,本本都是市场热点,童趣出版如何将“成为中国‘寓教于乐’的首选出版品牌”这句具有使命感与进取心的口号变为现实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一步一脚印走出来的童话王国。  《出版参考》:童趣
期刊
讲家族的荣盛与衰落的故事,在中国有很深的渊源,远的不说,有清以来的鸿著《红楼梦》就演绎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浮沉;而在二十世纪前后,巴金的小说《家》就讲述了高老太爷以及高觉新、高觉民等人物所组成的传统中国家族的分崩离析;到了当代,从红色经典《红旗谱》的朱、严两个家庭的彷徨与重建,到80、90年代莫言的“红高梁家族”的地缘书写与辈分互较,可以说,中国文学周旋于纪实与虚构之间,演绎出了与不同时
期刊
在咸阳机场的宾馆里,看着读完的《中国简帛书籍史》(三联书店2011年6月版),不禁有许多话想说。  该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作者鲜明的主体意识。该书主体意识最突出的一点是其出版家的意识。作者在代序“从作者到读者”中开宗明义:“最重要的是书籍史要叩问书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也就是要将作者群体与读者群体纳入研究范围”。正是因为作者鲜明的主体意识,使该书在整体上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区别于此前出版的或大或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