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在于运动”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名言,他不仅为人类指明了防病健体、养生益寿的重要途径,同时也道出了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但是,运动必须适时适度才有利于健康长寿。如果不顺应天时地利,急功近利,超过个人身体承受能力,不仅无益于健康,反而会给机体带来损伤。有鉴于此,WHO于1969年依据当代人们身心健康的需求,提出了运动处方,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现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一种健身方式。“生命在于科学运动”已成为新世纪人们遵循的养生健身基本原则。
所谓科学运动,即是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和锻炼目的性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锻炼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依据个人的锻炼目的,科学地决定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度和最佳的运动时间。
★运动形式:
(即运动方式)
一般认为有氧运动最适合中老年人的养生健身,或患病康复强体的体育锻炼的方式,它是运动方式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锻炼方式。对增强心血管系统运氧能力,消除体内代谢产物,调节做功肌肉的摄氧能力等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持之以恒进行锻炼后,会促使心率减慢、血压平稳、心脏输出量增加,有益于防病、治疗、健康长寿。常用项目很多,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在诸多方法中,最安全、方便、容易坚持的运动方式,是步行(即快步走)。
步行:不是散步。慢吞吞、懒洋洋背着手边走边闲谈,以谈为主的步行运动也有益于身体,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锻炼目的。标准步行运动姿势,应该是仰首阔步,目视前方,双手的摆动频度及幅度加快和扩大,大步流星地快走。正如美国史基摩尔学院心理学家莎拉·史诺拉斯指出:“人们只要昂首阔步一会儿,便可以使精神获得兴奋。”美国心脏病专家怀特博士曾告诉人们:“临睡前进行一次快步走,对睡眠的帮助不亚于口服一片镇静药。”
奥地利科学家发现,每天快速步行三四次,每次15分钟,可以有效地防治下肢静脉曲张。因为快步行走时,腓肠肌不断地活动,从而将滞留在曲张状态静脉内的血液往心脏方向输送,可有效减轻血液对静脉壁的压力。科学研究表明:快步走有利于提高氧消耗,增加心脏的工作量,促进血液循环。当人们走步时,肌肉系统犹如一台辅助泵在不断运转,帮助将全身的末梢血液输送往心脏,对延缓骨质疏松进程大有好处。
研究证明:快步走能降血脂。据《美国医学协会之刊》报道,每个月大步流星走上6次,每次30分钟,可以大大降低过早死亡的危险,这正如人们常说的大步流星走出“寿数”。总之,有氧代谢运动有益于延缓紧张、改善睡眠、促进健康长寿。
★运动强度:
因运动强度太小达不到锻炼目的,太大容易造成机体损害。而其强度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致。如何掌握适合不同人的运动强度呢?向大家推荐一种简易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即“靶心率”判定法。
何为“靶心率”?即“最大心率”(心脏功能的发挥已达到极限的心率)的60~70%时的心率称为“靶心率”,或“运动中适宜心率”。研究认为,当人体在靶心率范围内进行运动时,一般都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最简单确定“靶心率”的方法,即为170与年龄之差,如年龄为70岁,其“靶心率”即为100次/分钟。
★运动频度:
健身运动,是一种耐力性体育运动,是慢功夫,开始是每周一次,每次以30分钟为限,以后量力逐渐增频。国内有人提出:坚持有氧代谢运动的要点,是一、三、五。一,即一天至少一次;三,每天运动不少于30分钟,最好一次完成。如体力不佳,可分为2~3次,每次10~15分钟;五,每周至少运动五次。日本有位体育科学家推荐三种中等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的组合,可供大家参考。
1,为15分钟的70%靶心率运动;
2,为30分钟的60%靶心率的运动;
3,为60分钟的50%靶心率的运动。总之他的主张是运动强度越大,则应持续时间越短为佳。我认为每个人的运动量,以自觉身热无倦怠感为度。
★最佳锻炼时间:
有人说:“竞技场上出英雄,晨练场上出寿星”,是鼓励人们晨练,认为早晨空气清新,是人们健身运动最佳时间。
随着体育运动科学的进步,人们改变了上述观念。虽然早晨空气中的尘埃比其他时间少些,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较其他时间多,氧却比其他时间少得很多,加上早晨气温较白天其他时间寒冷,尤其早春、深秋和冬季。故晨练使易患有心脏脑血管疾病的人在突然受到寒冷空气刺激后,机体外周血管收缩,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据医学统计表明:清晨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也是猝死最多的时刻。故晨练会增加心脏负担,还能使人体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荷。
尤其在大雪天气更不适宜户外运动,因雾中的小水珠中往往吸附或溶解一些地表的有害物质,如酸、碱、胺、盐、苯、酚以及尘埃、病原微生物等。雾的形成,使这些有害物质滞留积聚,得不到扩散、稀释,污染相应加剧。人如果在雾中锻炼,由于加大呼吸量,会把这些有害物质吸入体内,可引起呼吸系统和过敏性疾病。另外晨练者在运动时,由于肌肉和骨骼的活动加剧,体内必然产热量增加,为了维持机体热平衡,需要借助排汗来散发体热。但是因雾天,气压高,空气湿度大,汗液不易蒸发,不利于皮肤的散热,有碍肺的气体交换,致使锻炼者感到胸闷、憋气、疲倦、周身不适闷热感等供氧不足之症状,极易诱发伤风、感冒疾病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危险。
同时晨起锻炼,会消耗体力、精力,给白天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负影响。那么锻炼最佳时刻是什么时间较好呢?根据人体生物钟运转规律特征和空气新鲜度来说,午后4~6点为锻炼的最佳时间。因这段时间绿色植物经阳光照射吸收了空气中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氧,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较为有益,也有利于解除一天繁忙工作中的疲劳,通过有氧运动能有力地调节体力和精力,更有益于改善夜间的睡眠。英国医学家曾对一些志愿者作过研究,这些志愿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在每天上、下午分别进行相同种类和等量的运动,运动后的疲劳程度相同。两组成员都按规定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并用电脑记录仪监测他们的睡眠状况。结果发现,早晨和上午运动的人,晚间睡眠的情形与平日差不多,而下午运动组,晚间入睡情形比平日好得多。
据科学家对人体生物钟运转规律特征的研究表明:早晨是肝脏含糖量最低时间,此时锻炼易出现低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此时锻炼主要依靠脂肪分解运动的能源——糖,而脂肪作为能源物质源进入血流后,可导致血液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几率增加一倍。所以大家应积极在午后4~6时参加健身运动。此时不会产生能源代谢紊乱和器官机能运转的超负荷现象,也会避免或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
所谓科学运动,即是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和锻炼目的性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锻炼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依据个人的锻炼目的,科学地决定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度和最佳的运动时间。
★运动形式:
(即运动方式)
一般认为有氧运动最适合中老年人的养生健身,或患病康复强体的体育锻炼的方式,它是运动方式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锻炼方式。对增强心血管系统运氧能力,消除体内代谢产物,调节做功肌肉的摄氧能力等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持之以恒进行锻炼后,会促使心率减慢、血压平稳、心脏输出量增加,有益于防病、治疗、健康长寿。常用项目很多,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在诸多方法中,最安全、方便、容易坚持的运动方式,是步行(即快步走)。
步行:不是散步。慢吞吞、懒洋洋背着手边走边闲谈,以谈为主的步行运动也有益于身体,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锻炼目的。标准步行运动姿势,应该是仰首阔步,目视前方,双手的摆动频度及幅度加快和扩大,大步流星地快走。正如美国史基摩尔学院心理学家莎拉·史诺拉斯指出:“人们只要昂首阔步一会儿,便可以使精神获得兴奋。”美国心脏病专家怀特博士曾告诉人们:“临睡前进行一次快步走,对睡眠的帮助不亚于口服一片镇静药。”
奥地利科学家发现,每天快速步行三四次,每次15分钟,可以有效地防治下肢静脉曲张。因为快步行走时,腓肠肌不断地活动,从而将滞留在曲张状态静脉内的血液往心脏方向输送,可有效减轻血液对静脉壁的压力。科学研究表明:快步走有利于提高氧消耗,增加心脏的工作量,促进血液循环。当人们走步时,肌肉系统犹如一台辅助泵在不断运转,帮助将全身的末梢血液输送往心脏,对延缓骨质疏松进程大有好处。
研究证明:快步走能降血脂。据《美国医学协会之刊》报道,每个月大步流星走上6次,每次30分钟,可以大大降低过早死亡的危险,这正如人们常说的大步流星走出“寿数”。总之,有氧代谢运动有益于延缓紧张、改善睡眠、促进健康长寿。
★运动强度:
因运动强度太小达不到锻炼目的,太大容易造成机体损害。而其强度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致。如何掌握适合不同人的运动强度呢?向大家推荐一种简易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即“靶心率”判定法。
何为“靶心率”?即“最大心率”(心脏功能的发挥已达到极限的心率)的60~70%时的心率称为“靶心率”,或“运动中适宜心率”。研究认为,当人体在靶心率范围内进行运动时,一般都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最简单确定“靶心率”的方法,即为170与年龄之差,如年龄为70岁,其“靶心率”即为100次/分钟。
★运动频度:
健身运动,是一种耐力性体育运动,是慢功夫,开始是每周一次,每次以30分钟为限,以后量力逐渐增频。国内有人提出:坚持有氧代谢运动的要点,是一、三、五。一,即一天至少一次;三,每天运动不少于30分钟,最好一次完成。如体力不佳,可分为2~3次,每次10~15分钟;五,每周至少运动五次。日本有位体育科学家推荐三种中等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的组合,可供大家参考。
1,为15分钟的70%靶心率运动;
2,为30分钟的60%靶心率的运动;
3,为60分钟的50%靶心率的运动。总之他的主张是运动强度越大,则应持续时间越短为佳。我认为每个人的运动量,以自觉身热无倦怠感为度。
★最佳锻炼时间:
有人说:“竞技场上出英雄,晨练场上出寿星”,是鼓励人们晨练,认为早晨空气清新,是人们健身运动最佳时间。
随着体育运动科学的进步,人们改变了上述观念。虽然早晨空气中的尘埃比其他时间少些,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较其他时间多,氧却比其他时间少得很多,加上早晨气温较白天其他时间寒冷,尤其早春、深秋和冬季。故晨练使易患有心脏脑血管疾病的人在突然受到寒冷空气刺激后,机体外周血管收缩,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据医学统计表明:清晨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也是猝死最多的时刻。故晨练会增加心脏负担,还能使人体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荷。
尤其在大雪天气更不适宜户外运动,因雾中的小水珠中往往吸附或溶解一些地表的有害物质,如酸、碱、胺、盐、苯、酚以及尘埃、病原微生物等。雾的形成,使这些有害物质滞留积聚,得不到扩散、稀释,污染相应加剧。人如果在雾中锻炼,由于加大呼吸量,会把这些有害物质吸入体内,可引起呼吸系统和过敏性疾病。另外晨练者在运动时,由于肌肉和骨骼的活动加剧,体内必然产热量增加,为了维持机体热平衡,需要借助排汗来散发体热。但是因雾天,气压高,空气湿度大,汗液不易蒸发,不利于皮肤的散热,有碍肺的气体交换,致使锻炼者感到胸闷、憋气、疲倦、周身不适闷热感等供氧不足之症状,极易诱发伤风、感冒疾病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危险。
同时晨起锻炼,会消耗体力、精力,给白天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负影响。那么锻炼最佳时刻是什么时间较好呢?根据人体生物钟运转规律特征和空气新鲜度来说,午后4~6点为锻炼的最佳时间。因这段时间绿色植物经阳光照射吸收了空气中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氧,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较为有益,也有利于解除一天繁忙工作中的疲劳,通过有氧运动能有力地调节体力和精力,更有益于改善夜间的睡眠。英国医学家曾对一些志愿者作过研究,这些志愿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在每天上、下午分别进行相同种类和等量的运动,运动后的疲劳程度相同。两组成员都按规定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并用电脑记录仪监测他们的睡眠状况。结果发现,早晨和上午运动的人,晚间睡眠的情形与平日差不多,而下午运动组,晚间入睡情形比平日好得多。
据科学家对人体生物钟运转规律特征的研究表明:早晨是肝脏含糖量最低时间,此时锻炼易出现低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此时锻炼主要依靠脂肪分解运动的能源——糖,而脂肪作为能源物质源进入血流后,可导致血液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几率增加一倍。所以大家应积极在午后4~6时参加健身运动。此时不会产生能源代谢紊乱和器官机能运转的超负荷现象,也会避免或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