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文化思维”之我见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ntha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高山教授多年前曾在我门下一起研习伦理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在互学中,我发现他有独特的学术视野和致思方法,于是推荐他到万俊人先生门下攻读博士学位,他目前已成为政治哲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了。当他把《敌人论》书稿送到我手上并嘱我作序时,我有几许犹豫。虽然我也从事政治哲学研究,但对敌人问题没有专门涉猎过,不敢“妄议”;与此同时,我看到“敌人”这样的字眼会心生凉意,思维会“冻化”,没有写作激情,因为我目睹过因历史的误判而成为“敌人”的好人的悲惨命运。我花了一些时日通读他的书稿之后,开始有了一些感觉,仅为杂感而已,不成其为“序”,希望不要误导读者。
  高山君真正走上政治哲学的研究道路自然是万俊人先生的指引,后来他选择“政治暴力”作为博士论文研究课题,继而研究“战争”、“敌人”等政治哲学中的“另类”或负面问题,多多少少受了我所在的中南大学“负面文化研究”的学术影响。学术界的朋友也许知道,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曾钊新先生主编过一套《负面文化研究丛书》,出版了十多本著作专门研究“罪恶”、“失败”、“虚假”、“丑陋”、“错误”、“衰落”、“自私”、“越轨”、“腐败”、“欺骗”等负面文化现象,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有人为之叫好,认为他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学术思路;另一方面,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和责难,他们质疑“为什么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而看不到大好形势”?以至于这套丛书在参加省级社会科学成果奖的评审时,专家推荐为一等奖,而在终审会上因有人提出“为什么要研究这些负面的东西”而对我们的学术动机提出质疑,差点被扣上“抹黑论”的帽子,最终被降为二等奖。我对高山君能够传承中南大学“负面文化研究”这种学术传统而倍感欣慰。
  为了不曾和不该忘却的学术记忆,我想重新介绍一下曾钊新先生关于“负面文化”研究的主要想法,也许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负面文化研究的真实起点是来自于生活的辩证法。没有“恶”就没有“善”,没有“假”就没有“真”,没有“敌人”也就没有“朋友”,等等,这些都是生活的辩证法。但是,辩证法一旦接近生活世界,人们并不是都有勇气去迎接辩证法的,对于习惯于所谓“正面思维”的人来说尤其如此。正如曾钊新先生所言:“辩证法就难免成为书斋里的观念而走不出书斋,哲学的解放终归只是哲学家谈论解放的哲学。”文化按其性质可以分为正面文化和负面文化。曾钊新先生认为:“负面文化是与积极的、正确的、光亮的社会意识相抗衡和相否定的观念形态或精神现象,是社会经验的背向积累和腐蚀性变异,是影响社会进步、健康与和谐的消极力量和病毒。”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产生了诸如真、善、美等正面价值的文化,同时伴随着假、恶、丑等负面文化,如果我们对假、恶、丑等负面文化现象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不加以削除,真、善、美等正面价值的文化也自然得不到张扬。问题是如何来消除假、恶、丑,首先要研究它们,发现它们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才能削除它们。可以说,负面文化思维,就是以正面文化为导向,通过对负面文化的探究,发现其规律性特征,找到削除的根本办法,来实现对正面文化的弘扬与建设的目的。这就是文化研究中的辩证法,从反面看正面,从负面求正道的思维方法。把假、恶、丑认识越透,对真、善、美就认识越深,这是人类把握文化现象的科学态度和正确方法。不知何故,这种方法经常被人遗忘或误解,甚至遭到反对和限制。大凡人都爱听好话、唱赞歌、喊正调,这或许是人性弱点所致,也无可非议。但是,如果学术研究只当睁眼瞎、传声筒、吹鼓手,那人类的理性力量何以彰显?学术的生命何以承续?
  毫无疑问,“敌人”是负面文化研究的重要范畴,是“朋友”或“我们”的对立面。我对“敌人”的理解最初是源于毛泽东“语录”——“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当然,区分敌友是革命的首要前提,也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在解释什么是政治时也曾讲过,政治就是把敌人弄得少少的,把朋友弄得多多的。其实,敌人作为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和政治生活的客观存在,不是简单的主体外化或异化的结果,而是与“人民”相对应的概念。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大多数、进步性、广泛性的一个表征,谁与人民作对,谁就是敌人。人民与敌人的分水岭是看谁代表了先进阶级的利益,谁代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人民的力量也正是在战胜敌人中显现,战胜的敌人越多,人民的力量就越大。我相信化敌为友的可能性和技术性,但不认为有“没有敌人的世界”。只要有政治,就会有敌人,想有超越敌人的政治,只能是政治乌托邦。政治本身是一种两极存在,其间不乏多因素参与和博弈,但终究是两极对立的,诸如:权力与权利、民主与专制、清廉与腐败、战争与和平、仁政与暴政、忠诚与背叛、公正与偏私,等等。或者说,正是因为这种正反相依,才构成了政治生活的生动性和残酷性。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虽然偏执地揭示了政治生活的残酷性,但也从反面告诉了人们什么样的政治才是正义的,才是优良的。李宗吾的《厚黑学》在告知人们如何玩弄权术的同时,其实是在告诫什么样的政治手段是“黑”的,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政治生活中的“罪恶”。如果我们不能全面地认识政治生活,不认真研究政治中的负面文化,就不可能完整地认识政治和政治的完整性。
  应该说,高山君是怀着极大的学术勇气,用“负面文化思维”来开展他的政治哲学系列研究的,为之欣喜,为之点赞。也许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责难,但我坚信,真正源于学术真诚的研究是不朽的。正如曾钊新先生所言:“看清阴影,是为了追求光明。”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部在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题活动;探析  [作者简介] 黄 楠(1981—),女,四川宜宾人,法学硕士,西南科
摘要:高職高专营销类专业与非营销类专业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差异性的模块选择,并且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高职高专;营销类专业;非营销类专业;市场营销课程;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228-02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设市场营销课程的专业
“我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曾经这样一首经典的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歌词中所表达出的似乎只是一个蒙住眼睛的游戏,或者说是感情的一种表现方式,甚至有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一个动作很浪漫。但是如果真的将双眼长时间蒙住,故意剥夺视觉,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实验中,几只小猫双眼被蒙上布,使其难以产生视觉。几个小时后,被蒙住眼的小猫都不同程度地开始出现紧张、恐慌等表现。再过一段时间,出现迟钝
海外赤子 爱撒康平    前不久由国际友人组成的“你好中国会”的会长在沈阳市人口计生委的领导及市红十字会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康平县,为计生家庭的贫困女孩捐助。启动仪式上,由市人口计生委邹宏军副主任、市红十字会领导分别向“你好中国会”马铁会长赠送了“爱心杯”,两位领导在发言中感谢“你好中国会”给予贫困女孩的关爱,希望被捐助的女孩们“立志、成才、报国”,做合格的建设者,振兴中华的贡献者。马铁会长在会上说:
辽宁大连读者崔某来电说:我平时比较喜好野菊花较浓郁的香味。前不久在市场上买了一些野菊花回家泡水喝。可是喝了两三天,我就发现胃难受想吐。朋友说,野菊花水是不能喝的,请问是这样吗?  答崔某读者:  入秋后,很多人都喜欢泡一杯菊花水喝,以此清肝明目。但此菊花非彼菊花,市民在挑选菊花时,一定先弄清自己是用来保健还是当药材食用,以便知道自己要买菊花还是野菊花。  菊花和野菊花是有区别的。首先是生长环境不同
我经常接触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初中毕业甚至只上过小学,其中一些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自卑心理。有的说:“我的孩子天生不是念书的料,因为家长就不行。”有的说:“人家知识分子,辅导孩子学习什么功课都行,我们连小学高年级的功课也辅导不了。”还有的说:“人家知识分子天天看书,家里的书报也多,天天熏也把孩子熏出来了。我们整天忙干活,忙挣钱,拿什么熏孩子。”这些说法和想法是带有片面性的。一个孩子能不能培养成才,
摘要:地方普通高校,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基于这一指导思想,以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验课程模式改革、科研兴趣小组的建立和校外实践平台的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地方高校应用型化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地方高校;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
摘要:铁路运输工作中调车作业是一项技术性强、要求较高又复杂的工作,在铁路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调车过程要完成列车移动过程中的编组、解体、甩挂等工作,要保证运输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在实际作业中,片面追求作业进度,求快图省事,滋生出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对安全运输等造成很大威胁。本文就列车调车时习惯性违章作业的现状、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培训解决对策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减少调车过程违章作业的情况,保证调车过
喜欢在晃动中寻找灵感的员工这回有福了,它可以根据人的身高和桌子的高度进行调节,底座能使人在保持平衡的同时自然倾斜,提供了一种更健康的办公姿势,非常适合喜欢耍酷的创业公司。
一  梁遇春小品文处女作《讲演》1926年11月19日写毕于北京大学西斋。同年12月4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一百零八期“闲话集成第十五篇”上,署名驭聪。其笔名现在知道的有秋心、驭聪、春、蔼一,这篇文章后来收入《春醪集》。  台湾学者秦贤次在《梁遇春的文学生涯》中写道:“在同班中,他(指梁遇春)开始发表作品的时间,比冯文炳(十二年四月,《诗》月刊)、夏葵如(十四年二月,《语丝》)、张友松(十四年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