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学具优化生物教学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操作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既有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创新,通过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制作学具,并应用于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制教具 生物 教学应用
  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操作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既有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创新,通过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制作学具,并应用于实践,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它会比一般教具更有价值。本人就自制教具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自制教具在教育中的作用
  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的科学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目标。自制教具所取材料,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或一些废弃物,对这些物体的“再创造”, 培养了学生具有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爱护环境就在身边。
  1.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
  新课的导入有多种形式,其中“引导观察的直观式”是呈现的教具吸引学生目光,在观察中产生思考,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一上课,教师就从讲台下出人意料地取出一盘有红又大的山楂果,它立刻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目光,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它的酸的程度,并问学生:“大家有什么感觉?”学生笑着说:“口水正在增多。”“为什么你没有吃到山楂却流口水呢?”山楂果在此时起着迅速集中中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体验、引出疑惑的问题、激发求知欲得作用。
  2.用于突出教学重点
  在课堂上怎样突出教学重点?应该用时间来保证、用语言来强调、用板书来体现、用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用重复来强化、用练习来巩固。简约化、形象化和模式化的直观教具可以生动、形象和逼真地显示教学重点。
  3.用于突破难点
  教学难点指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强直观教学。例如:生物体的细胞分裂是瞬间即逝的生理活动,其中染色体的变化是教学难点。演示自制的细胞分裂动感模型能使这一知识难点迎刃而解。
  4.用于设置悬念
  生物教学中用教具设置悬念,能使学生产生猜想、期望的心理,悬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波动其思维之弦。适时用教具设置悬念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例如,在“根对水分的吸收”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两个装有水溶液的烧杯,里面分别浸泡这一棵带根的菠菜,其中一棵硬挺,另一棵略萎蔫。教师说:“这两个烧杯里分别装有清水和食盐水溶液,可我忘记是哪个装置是食盐水溶液了,请大家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后帮我分析一下。”悬念留给了学生,会大大提高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自制教具应具备的特点
  1.构思巧妙
  制作教具的出发在于“构思”。构思不仅体现出制作者的智慧和创造能力,还需平时做到“五留心”。留心学习任务,根据任务需要来构思教具形体。留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具能满足学生解决教学问题的需要。留心已有教具,从现有教具构造和性能中获得灵感,或从弥补现有教具的材料源。留心制作技巧,可以在对各种教具的仔细观察和使用中构思自制教具。
  2.设计新颖
  自制教具的核心问题是设计。新设计的教具要有独创性,前人所没有的,未曾出现的大胆设想。自制教具的设计,是将生物知识与教学经验结合起来的创造性活动,再取材和材料的剪裁、搭配、组合、装配和动感上都存在着设计新颖和实用问题,也是审视自制教具美学价值的一个方面。
  3.材料易取
  制作材料容易获取并造价低廉,是平常常见、常用的物品。把普通材料设计处理,就能解释生物学某些抽象的知识,不必讲求材料的高质量和专用性。
  4.种类多样
  由于取材的广泛性和制作工艺的不同,使得自制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表现同一内容的教具可用不同材料或不同工艺制成,并呈现出千姿百态。
  5.制作容易
  易学、易做,有了巧妙地构思后,师生都可以,容易推广。
  6.性能可靠
  应简而不陋,使用时安全可靠,不易损坏,可反复使用。
  7.操作便利
  教具制作后组合、拆卸很容易,操作起来方便,控制时很自如。
  三、自制教具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教具要客观、真实地反映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特征,根据生物体实际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比例制作,体现出实物的自然顺序和自然位置,不给学生造成错觉和误导。对重点特征的指示要强,不能用无关特征冲淡重点特征。色彩要协调,颜色搭配要符合生物惯例,如动脉用红色,静脉用蓝色,神经用黄色。
  2.启发性原则
  无启发性、无思考余地的教具无助于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心态,教具的操作演示应能启发学生去联想教具展示内容所反映出来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启发学生对某种现象的思考,达到释疑解疑的目的。
  3.实用性原则
  教具所展示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操作要方便,组装和拆卸要容易,并能反复使用。
  4.简易化原则
  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提倡利旧利废,变废为宝材料易找,易做,易用,易保存,省钱。
  5.艺术性原则
  自制教具虽然结构简单,但取材的美观性和形象性,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力。还要学习利用新科技、新方法和新材料,使自制教具有更好的效果。   四、自制教具:师生创新的源泉
  1.自制教具,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教师的教学独创性
  自制教具是教师在把握了深入理解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三者联系后的产物,是满足教学需要的工具,是教学效果的有效支撑和补充。例如在使该实验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更利于学生理解。自制教具中涵盖着很大创造因素,它在设计、取材、局部结构等方面都渗透着教师的心血,体现着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自制教具是引发学生直觉兴趣和创造动机的“导体”
  教师在构思和制作教具过程中,就体现着教具使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符合教学的需要。同时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生动有趣,有利于消除学生在探究中的神秘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学生的创作不再满足“欣赏”和“照搬”,而是“品头论足”甚至“百般挑剔”,想法创作,从而点燃了创新的欲望。学生在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都有了突破性的体现。
  五、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1.激趣——新课的导入
  好奇作为思维和兴趣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成功的起点。在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适时适度地进行演示,有意识的创设好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新课。
  2.放大情景——更形象直观
  演示实验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师生、生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它是一种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自制教具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对其研究的情景现象起着放大、直观的作用。
  3.扩大视野——变演示实验、小实验为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有资料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乐于接受老师采用实验的方法上课,并且 “也想做老师做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器材,只好作罢。”可见中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这需要的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4.补充实验课程资源
  通过实验能再现人类探索的漫长历程,认识人类探索的途径、方法和结果。研究表明: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常常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作为自然学科的探究更是如此。可是,在现今中学理科实验配备中,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教育理论的仪器设备并不多。新课程的综合性和生活化、整体化、情景化的特点为老师专研教材教法、潜心实验教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有用心探索,悉心教研,制作更多、更精良、更实用的教具,以弥补现有教材和教具的不足,才能体现新教材、新课程的优势。
  英国物科学家麦克斯韦就主张:物理教学在系统讲授的同时,还应辅以表演实验,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这里的表演实验其实就是科学探究活动。“这些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程度成反比。”如今,在新课程理念下,自制教具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的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科技等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更显现出特有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8
  [3]徐作英,王重力.《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校是否能成功。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质量是最能体现教师是否是好老师的因素。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
期刊
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青睐。但许多老师在语文阅读课上,过多或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以图像视听代替学生的朗读、分析、感悟,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仔细品味,课堂上学生看看图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开起来很热闹,但过后却犹如昙花一现,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花了很大工夫,教学效果反而事倍功半。如何在语文阅读课堂中
期刊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渎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看出,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一般包括认读力、理解力、记忆力以及阅读的速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承担着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具备了独
期刊
问题解决是指利用某些方法和策略,使个人从初始状态的情境达到目标状态的情境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数学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应该成为问题解决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不再将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而将问题解决贯穿于各个学习领域,从而加强了问题解决的教学。因此,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激疑、质疑,让学生在问题中学数学,体验问题解决历程,引发深度思考,形成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不断
期刊
传统教学,重在教师的讲授与结果的呈现,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学的从属者,这种模式的教学,可以说是把学生物化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了工厂里加工的产品。基于这种教学,学生缺乏思想,创新就更无从谈起。所以,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实施课程改革,就是要注重学生“人”的因素,“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四条)。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要培养
期刊
以新课标为标志,我国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各方面素质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以及未来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教学中建构优质课堂教学、开放性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建构优质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是我们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有效教学 积极性  有效教学的概念范畴、特点及其意义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尽
期刊
摘要:质疑是每一名学生都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这种本领,教师大多采用照本宣科的讲解方法对知识进行教授,学生也不会对此产生任何想法,仅单纯记录、背诵。本文以当前的教学模式为出发点,简要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为未来夯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质疑能力 分析与思考  陈宪章先生曾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精神理念下,课堂教学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角度出发,不仅教师教的相对轻松,而且学生学得也十分快乐。自主性学习让语文课堂真正意义上焕发异彩,何不试一试。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性学习 积极性 自主学习能力  实现自主性学习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学习,自己做学习的旁观者即可。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通过对课标和高考方向的研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防止学生在自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提高,怎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成为课程改革中令人关注的话题。只有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现代教育技术为学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自由、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正日益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