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练”的数学课堂教学探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xu200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学、练”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经验,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内容、探究内容与实践内容,精心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为导学问题和练习,通过问题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侧重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学问题和练习的设计,通过问题和练习“以导促学、以练导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自我诊断、自我修正、自我评价,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在巧导中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导新知引入,创思维情境。教师通过外在因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可巧妙利用旧知的差异和矛盾,启发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认识矛盾。如在学习“环形面积”计算时,我先拿出一个剪好的圆,接着再从内部剪去一个小的同心圆,然后提问学生:剩余部分是一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如何计算?这样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较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导新知过渡,创认知情境。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引新,设问引疑,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来达到对新知的了解、过渡,适时加强引导。
  3.导思维程序,创目标情境。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首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在需要的动机——目标引导下达到最佳状态,使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在学生思维中“内化”和“活化”,学生便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出了不同的解法。这样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二、在巧导中设计问题,提高认知水平
  1.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旨在启迪思维。问题的设计应在启迪思维、解决困惑上多挖掘,为顺利理解和掌握知识创造条件。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之所以产生一些思维的困惑和理解的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现有认知水平还不能同化和顺应教学内容,因而形成了思维障碍,造成了知识运用上的脱节现象,而这些恰恰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矛盾。所以教师要善于寻找矛盾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选择设计好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学生顺利地理解知识、消除困惑、掌握基本解题技能创造条件。
  2.问题设计应注重知识衔接,为提升探究服务。数学课本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教材中每章节的内容都处于特定的知识结构中。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表述方式犹如一条链,环环相扣,任何一节的松动都会造成链子的脱节。因而知识之间的关联处是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形成数学能力的关键,因此要努力探究教材中潜在的思维题材,加以诱导联想,探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理顺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从而达到既深化知识,又发展能力的目的。
  3.问题设计应有利于建构知识网络,为改善认知结构导航。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发展水平是指“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接受新知的原有认知结构;第二发展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最易被学生同化和顺应的认知结构。问题设计不应停留在第一发展水平,而要定向在“最近发展区”,在那里寻找思维的生长点,利用现有的知识构建网络,为学生架设探索未知的桥梁。这样做才能最有效地诱发思维,以现有的知识去吸纳和同化新的知识,用新的经验去修正和顺应原有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培养创新意识。
  三、在乐学中勤于思考,体验知识生成
  1.学例题方法,思尝试感知。如在教学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我选择通过多种形式的基本功复习后,再出示这样一道尝试题:“某工厂由于改进新工艺后,每件新产品的成本是85元,比原计划降低了15%,原来每件成本多少元?”让学生按照嘗试题根据提纲自学例题。通过比较,学生较容易地由“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很快就找出了用除法和列方程这两种解法。
  2.学操作技能,思抽象验证。针对几何初步知识较为抽象的特点和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通过观察、类比、演示等方法,创造生动活泼的操作情境。
  3.学语言表达,思逻辑推理。数学语言的概括性相当强,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在精练中巩固新知,培养学习能力
  1.以旧知为铺垫,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数学系统性很强,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开拓学生思维,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配合。
  2.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针对新知的疑难,系统设计练习程序,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充分掌握,反复巩固新知。通过一题多问的训练不仅能反馈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内在联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掌握知识的类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为达到扩展和深化例题的教学目的,我便在原题中增添或改变条件或问题的形式进行纵横延伸教学。通过这样的引申、扩展、变式的练习,绝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简单、复杂的应用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新知并能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我在设计课堂练习时特别注重这样两个方面。一是题目具有阶梯性:第一部分是直接应用知识解答的题目;第二部分是变式训练题目,应灵活应用知识;第三部分是探究性、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二是重视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精心设计变式分层练习,特别有助于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迁移与创新的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盆腔内囊性为主占位病变( main cystic occupying lesions, MCOLs)的3. 0T DCE-MRI 误诊原因及不同影像特征.方法连续收集我院成人女性盆腔内MCOLs中 MRI影像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启蒙小学生科学基础知识、普及生活常识的自然学科,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科学观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保证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本文就笔者多年从事小学科学教育的经验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做简要分析。  在小学阶段普及科学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树立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养、形成科学观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小学生群体来说,知识学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南麻幼儿园 江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我们农村的教育工作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幼儿园幼儿入园率也逐年递增。但是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幼儿园出现了很多由爷爷、奶奶或个别亲戚进行照顾的留守幼儿。以我们大一班为例,留守幼儿以占近一大半达到25人,随之而来便是这些孩子的隔代教育问题日渐突出,在此我们共同探讨与交流。  一、班级中留守幼儿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足以说明读在一切语文学习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唯有读,才能使学生正确地的把握作品的情感,走进作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读不仅仅是用嘴巴发声,更是用心感受。恰如其分的指导读,对于培养语感,发展孩子们的语言,陶冶情操,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活跃思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有着至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很多学生积极性不高,在写作时无材料可写,无处下手;有些学生就算写出了,也是“无血无肉”,内容干瘪。那学生写作为何总感觉困难重重呢?通过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观察,我总结原因如下: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缺乏一定的写作方法,不知如何下笔;对写作的主题和对象缺乏直观的认识,感觉无话可说;缺乏阅读和积累,词汇量少,表达方式单一;想象不丰富,视角狭窄。 
目的观察核素介导生长抑素类似物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核素介导生长抑素类似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SPC-A1增殖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常常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因而有必要在教学过程融入趣味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文章从制作有趣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模拟实践情境,再现实际生活情景;运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结合游戏教学,激活儿童活泼天性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小学生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初学者,初期学习兴趣较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觉得英语这种语言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只有在教学中融入趣味才能切实地调动小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