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在小学阶段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传统的“国学”教材,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语文素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学经典 小学生 思想品质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此阶段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国学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成为他一生的文化根基。为补充当前小学语文教材和近现代白话读物之不足,我班系统地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从故事、情境、事理、生活中领悟内涵,获得心灵启示与道德勇气,从而内化为自我的道德行为。根据我班的情况,我谈谈如何借助国学经典文化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一、借助国学经典文化,实现养成教育系统化、常态化、持久化。“以传统文化育世纪新人”开展养成教育, 把“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养成教育突破口,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以《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养成教育校本教材为载体,使学生知道要养成哪些好习惯;以“红领巾好习惯银行”为评价手段,以评选校园“十佳”为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知、情、意、行相统一,实现养成教育系统化、常态化、持久化,探索出“抓好养成教育,夯实做人基础”的特色办学之路。2006年,我校启动了“经典诵读国学启蒙教育工程”,并以“国学启蒙为载体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这一科研课题为切入点,在小学一二年级开设了国学课,把《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国传统文化引进课堂。为保证诵读效果,我们坚持“四有四结合”的原则,“四有”即有专业教师指导、有时间保证、有创新方法、有奖励机制;“四结合”即: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家庭和社会相结合、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与做人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从《大学》《孟子》《论语》《中庸》中选取名篇名句编成《四书》“经典”导读教材,分为中、高两册,供中高年级学生使用。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注重明理导行,学一句,做一句,通过古圣先贤的故事感染学生,用传统文化的圣贤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修心修志,明事理知礼仪,从点滴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内化、传承和创造。
二、借助国学经典文化,制定出教师文明用语和文明教态规范。师生之间互相敬礼还礼。各行政人员待人接物要使用文明用语,讲求文明礼貌。教师要体现文明教态,讲求文明礼貌。将《弟子规》学习成果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和言行举止之中。创造温馨的人文环境。
三、借助国学经典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班会课,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增强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及为社会服务意识;通过《德育小故事》等对全体师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从师生互相敬礼、鞠躬开始,通过这些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礼仪习惯。通过这些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四、借助国学经典文化,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由文本学习走向生活实践,发挥经典的育人、化人功能,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进行道德素养教育,开展微笑、感恩、合作、 承诺、节约行动等主题活动。
1.“百善孝为先”感恩行动——围绕“每日为父母做件事,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等好习惯展开。结合实际开展“孝”的教育、“礼仪之星”等,使学生敬重父母,关爱别人。
2.“次谨信”承诺行动——规范自己的言行,结合实际开展人人争当“诚信之星”活动,使学生从小就懂得诚实、守信的做人基本准则。
3.启动“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暨十佳工程”活动,激发养成教育兴趣。 2006年11月,学校向全体学生发出“今天养成好习惯,明天成就大未来”的倡议,公布了校园“十佳”标兵评选条件。全体学生在启动仪式上高举右手,庄严宣誓,在写有“养成好习惯,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横幅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此项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培养好习惯,争当校园“十佳”的信心。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馨教室布置比赛。
5.“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
6.经典美文诵读比赛。通过经典美文诵读比赛,让全体师生从经典美文中学习“养德小事”,在激发广大师生崇尚美德、践行美德,陶冶语言美情操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校园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国学经典 小学生 思想品质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此阶段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国学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成为他一生的文化根基。为补充当前小学语文教材和近现代白话读物之不足,我班系统地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从故事、情境、事理、生活中领悟内涵,获得心灵启示与道德勇气,从而内化为自我的道德行为。根据我班的情况,我谈谈如何借助国学经典文化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一、借助国学经典文化,实现养成教育系统化、常态化、持久化。“以传统文化育世纪新人”开展养成教育, 把“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养成教育突破口,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以《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养成教育校本教材为载体,使学生知道要养成哪些好习惯;以“红领巾好习惯银行”为评价手段,以评选校园“十佳”为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知、情、意、行相统一,实现养成教育系统化、常态化、持久化,探索出“抓好养成教育,夯实做人基础”的特色办学之路。2006年,我校启动了“经典诵读国学启蒙教育工程”,并以“国学启蒙为载体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这一科研课题为切入点,在小学一二年级开设了国学课,把《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国传统文化引进课堂。为保证诵读效果,我们坚持“四有四结合”的原则,“四有”即有专业教师指导、有时间保证、有创新方法、有奖励机制;“四结合”即: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家庭和社会相结合、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与做人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从《大学》《孟子》《论语》《中庸》中选取名篇名句编成《四书》“经典”导读教材,分为中、高两册,供中高年级学生使用。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注重明理导行,学一句,做一句,通过古圣先贤的故事感染学生,用传统文化的圣贤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修心修志,明事理知礼仪,从点滴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内化、传承和创造。
二、借助国学经典文化,制定出教师文明用语和文明教态规范。师生之间互相敬礼还礼。各行政人员待人接物要使用文明用语,讲求文明礼貌。教师要体现文明教态,讲求文明礼貌。将《弟子规》学习成果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和言行举止之中。创造温馨的人文环境。
三、借助国学经典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班会课,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增强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及为社会服务意识;通过《德育小故事》等对全体师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从师生互相敬礼、鞠躬开始,通过这些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礼仪习惯。通过这些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四、借助国学经典文化,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由文本学习走向生活实践,发挥经典的育人、化人功能,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进行道德素养教育,开展微笑、感恩、合作、 承诺、节约行动等主题活动。
1.“百善孝为先”感恩行动——围绕“每日为父母做件事,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等好习惯展开。结合实际开展“孝”的教育、“礼仪之星”等,使学生敬重父母,关爱别人。
2.“次谨信”承诺行动——规范自己的言行,结合实际开展人人争当“诚信之星”活动,使学生从小就懂得诚实、守信的做人基本准则。
3.启动“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暨十佳工程”活动,激发养成教育兴趣。 2006年11月,学校向全体学生发出“今天养成好习惯,明天成就大未来”的倡议,公布了校园“十佳”标兵评选条件。全体学生在启动仪式上高举右手,庄严宣誓,在写有“养成好习惯,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横幅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此项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培养好习惯,争当校园“十佳”的信心。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馨教室布置比赛。
5.“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
6.经典美文诵读比赛。通过经典美文诵读比赛,让全体师生从经典美文中学习“养德小事”,在激发广大师生崇尚美德、践行美德,陶冶语言美情操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校园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