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凉州区以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全面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营销模式,设施农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总体规模迅速扩大,生产效益稳步提高,特色林果业打破多年来徘徊不前的局面,呈现出强劲、快速的发展势头,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虽然特色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快速推进,规模和发展质量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有效破解了农民增收的难题,但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为凉州区农业发展增收取得更好的成效,就目前特色农业主体生产模式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生产效益
一、特色农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技术推广慢,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一些先进新技术,主要在一些示范园区(场)推广应用。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依然存在,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不到位,农户在生产中追求产量最大化,不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等生产投入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二)机械化程度低,设备配套不完善。日光温室生产上小型作业机具和设备配套率较低,生产仍以人力为主,日光温室每亩年均用工在260个以上,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微滴灌等节水设施配套率、使用率不高。部分日光温室生产条件较差,水、电、路还没有配套建设。部分养殖场环境控制设备、畜禽疫病防治、粪便处理、秸秆饲料化利用等机械不配套。特色林果种植、管理、果品采摘机械化水平低,影响规模经营和效益发挥。
(三)品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虽然全区种植的品种多,但我们自身的良种培育跟不上,蔬菜制种业、林果苗木繁育体系没有相应地发展起来,多数品种都是从外地购进,这与设施蔬菜、林果大区的地位不相适应。
(四)设施养殖资金投入不足。发展设施畜牧业投入大,投资成本回收周期较长,按照当前设施养殖建造成本和收入计算,养殖暖棚亩均建造成本22240元,最少需7年才可全部收回建设投入。近年来随着畜种、建筑材料、人工费用等不断上涨,养殖暖棚建造成本逐年增加,虽然“双业”贷款、“双联”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惠农信贷政策,一定程度解决了设施农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总体上资金缺乏仍是制约设施养殖发展的瓶颈。
(五)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蔬菜产品产后处理环节薄弱,包装及营销手段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收购没有分等定级,不能体现优质优价,运输车辆不具备保鲜,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市场竞争力不强。净菜清洗加工、包装进超市,还没有破题;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养、加、销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特色林果储藏加工龙头企业培育滞后,基地建设与加工能力、市场开拓不同步,产、供、销环节脱节。
二、关于凉州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凉州区主体生产模式已经达到了较大的规模,设施农牧业实现了户均两亩棚,特色林果2015年将达到人均一亩林,今后发展的方向应该走“稳定发展规模、靠质量取胜”的路子,以提质增效为突破口,主攻标准化生产,提升科技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化水平,全面提高主体生产模式综合效益。
(一)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提升产业科技水平。设施农牧业是科技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科技增效的空间大;特色林果发展时间短,规模扩大快,技术储备不足。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求突破:在设施蔬菜上:一是引进、推广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特别要重视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繁育体系建设。二是引进、研发有利于机械化、智能化、规模化生产的新型日光温室棚型和覆盖材料,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设施环境调控能力;三是高度重视蔬菜产品产后处理。研究制定主要蔬菜产品质量标准,开展采后处理技术、加工运销技术研究,开发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在特色林果上,一是引进、示范和推广名优品种,加强林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建立与林果规模相适应的种苗繁育体系;二是引进推广机械化、智能化设备,改善果园管理条件,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加强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工等关键技术应用推广。依靠科技提高产量,提升质量,增加收入。
(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品牌培育上要打造统一的“凉州牌”,在蔬菜上,引导支持发放、祁连等瓜菜运销企业、运销大户、蔬菜收购经纪人、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单位组建全区蔬菜产销合作联社,通过成员共同协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通过制定产品分级收购标准,推行分级收购,分级包装,优质优价销售,打造“凉州蔬菜”统一品牌。在养殖上,推行无公害绿色生产和循环健康养殖,积极培育肉牛、肉羊等牧业品牌,打造统一的“凉州黑牛”、“凉州羊羔肉”“”等品牌。
(三)着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健全特色产业体系。大力推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营销模式。一是积极扶持发展蔬菜加工企业和流通组织,建设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加强恒温储藏、包装预冷和冷藏运输等设施建设。强化鲜菜产品产后的商品化处理,对鲜菜进行分级、清洗、包装、预冷等处理,引导蔬菜运销公司实行分级收购,设计使用专用包装,推行优质优价,推进产品质量优化升级。二是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在抓好现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的同时,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回报率高、附加值高的加工企业,建设屠宰分割、分级包装、熟肉制品、皮革加工生产线,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三是扶持林果龙头企业发展,推动林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扶持3-5家果品深加工企业。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促进产加销有效对接。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动力。积极探索建立以项目、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信贷资本为依托、农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市区财政加大对主体生产模式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质量认证、品牌培育等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二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相关部门资金扶持,扩大担保金容量,壮大兴农信用担保中心平台,解决主体模式建立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健全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探索设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基金,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探索农业保险与各类农业补贴政策、信贷、专业合作社发展相结合的机制,依靠政策推动,提高农民的投保积极性。
关键词: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生产效益
一、特色农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技术推广慢,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一些先进新技术,主要在一些示范园区(场)推广应用。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依然存在,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不到位,农户在生产中追求产量最大化,不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等生产投入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二)机械化程度低,设备配套不完善。日光温室生产上小型作业机具和设备配套率较低,生产仍以人力为主,日光温室每亩年均用工在260个以上,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微滴灌等节水设施配套率、使用率不高。部分日光温室生产条件较差,水、电、路还没有配套建设。部分养殖场环境控制设备、畜禽疫病防治、粪便处理、秸秆饲料化利用等机械不配套。特色林果种植、管理、果品采摘机械化水平低,影响规模经营和效益发挥。
(三)品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虽然全区种植的品种多,但我们自身的良种培育跟不上,蔬菜制种业、林果苗木繁育体系没有相应地发展起来,多数品种都是从外地购进,这与设施蔬菜、林果大区的地位不相适应。
(四)设施养殖资金投入不足。发展设施畜牧业投入大,投资成本回收周期较长,按照当前设施养殖建造成本和收入计算,养殖暖棚亩均建造成本22240元,最少需7年才可全部收回建设投入。近年来随着畜种、建筑材料、人工费用等不断上涨,养殖暖棚建造成本逐年增加,虽然“双业”贷款、“双联”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惠农信贷政策,一定程度解决了设施农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总体上资金缺乏仍是制约设施养殖发展的瓶颈。
(五)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蔬菜产品产后处理环节薄弱,包装及营销手段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收购没有分等定级,不能体现优质优价,运输车辆不具备保鲜,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市场竞争力不强。净菜清洗加工、包装进超市,还没有破题;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养、加、销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特色林果储藏加工龙头企业培育滞后,基地建设与加工能力、市场开拓不同步,产、供、销环节脱节。
二、关于凉州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凉州区主体生产模式已经达到了较大的规模,设施农牧业实现了户均两亩棚,特色林果2015年将达到人均一亩林,今后发展的方向应该走“稳定发展规模、靠质量取胜”的路子,以提质增效为突破口,主攻标准化生产,提升科技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化水平,全面提高主体生产模式综合效益。
(一)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提升产业科技水平。设施农牧业是科技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科技增效的空间大;特色林果发展时间短,规模扩大快,技术储备不足。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求突破:在设施蔬菜上:一是引进、推广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特别要重视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繁育体系建设。二是引进、研发有利于机械化、智能化、规模化生产的新型日光温室棚型和覆盖材料,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设施环境调控能力;三是高度重视蔬菜产品产后处理。研究制定主要蔬菜产品质量标准,开展采后处理技术、加工运销技术研究,开发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在特色林果上,一是引进、示范和推广名优品种,加强林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建立与林果规模相适应的种苗繁育体系;二是引进推广机械化、智能化设备,改善果园管理条件,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加强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工等关键技术应用推广。依靠科技提高产量,提升质量,增加收入。
(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品牌培育上要打造统一的“凉州牌”,在蔬菜上,引导支持发放、祁连等瓜菜运销企业、运销大户、蔬菜收购经纪人、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单位组建全区蔬菜产销合作联社,通过成员共同协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通过制定产品分级收购标准,推行分级收购,分级包装,优质优价销售,打造“凉州蔬菜”统一品牌。在养殖上,推行无公害绿色生产和循环健康养殖,积极培育肉牛、肉羊等牧业品牌,打造统一的“凉州黑牛”、“凉州羊羔肉”“”等品牌。
(三)着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健全特色产业体系。大力推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营销模式。一是积极扶持发展蔬菜加工企业和流通组织,建设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加强恒温储藏、包装预冷和冷藏运输等设施建设。强化鲜菜产品产后的商品化处理,对鲜菜进行分级、清洗、包装、预冷等处理,引导蔬菜运销公司实行分级收购,设计使用专用包装,推行优质优价,推进产品质量优化升级。二是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在抓好现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的同时,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回报率高、附加值高的加工企业,建设屠宰分割、分级包装、熟肉制品、皮革加工生产线,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三是扶持林果龙头企业发展,推动林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扶持3-5家果品深加工企业。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促进产加销有效对接。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动力。积极探索建立以项目、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信贷资本为依托、农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市区财政加大对主体生产模式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质量认证、品牌培育等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二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相关部门资金扶持,扩大担保金容量,壮大兴农信用担保中心平台,解决主体模式建立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健全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探索设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基金,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探索农业保险与各类农业补贴政策、信贷、专业合作社发展相结合的机制,依靠政策推动,提高农民的投保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