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设计解放做家务的手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qiq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昏暗,破旧,杂乱无章……火炉旁,一个妇女在油烟和水汽中准备一家人的食物,屋角不时传来孩子的哭声。没有厨房,不分卧室,整个房间一览无余,走进维也纳一户又一户工人家庭,玛格丽特·舒特-里奥茨基看到的情景毫无二致。
  正是一战时期,整个欧洲陷入混乱,妇女们身挑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恶劣的居住环境让她们苦不堪言。走访过后,玛格丽特决心为妇女改善家居环境。那时,她是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的学生。“在1916年,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女人会去盖房子,即使是我自己。”多年后,她这样回忆。
  1897年,玛格丽特出生于维也纳一个中产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艺术天赋逐渐显露。18岁时,她成为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第一位女学生,师从奥斯卡·斯特兰德。斯特兰德致力于为工人阶级设计经济适用房。受老师影响,玛格丽特也开始关注底层人们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她成为奥地利第一位获得建筑师资格的女性。
  一战结束后,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梅来维也纳参观,玛格丽特向他介绍了自己一系列研究成果,梅大为赞赏。1926年,受梅邀请,玛格丽特前往德国参与“新法兰克福”项目。她是团队中唯一的女性成员。
  当时,混乱和动荡已过去,人口迅速增长,工人们的居住条件却极差,流行疾病对人们虎视眈眈。房屋建设成为当务之急,玛格丽特负责房屋中的厨房设计。然而,资金短缺,厨房面积狭小,设计并非易事。
  为了体会妇女的生活状况,玛格丽特多次穿梭于一个个工人家庭,一边仔细了解妇女日常做饭的流程,一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受工厂车间和火车餐车的启发,标准化厨房在她脑海中初具模型。在1.9米宽、3.4米长的空间里,她用秒表精确测量完成每个劳作步骤的时间;在无数张图纸上,她结合人体工程学,一遍遍演示人在厨房的移动情况,“我希望用设计为妇女在忙碌生活中争取宝贵时间。
  就这样,现代厨房的鼻祖——法兰克福厨房诞生了!贴了标签的内置储物柜、可拆卸的抽屉,既方便又节省了空间;香料架就安装在炉子旁边,伸手可及;面粉容器用防虫的橡木打造,工作台是抗刀痕抗染色的山毛榉材质。玛格丽特还设置了可调节高度的座椅,让妇女可以坐着备餐。
  “女性将时间花在日常家务中,并不意味着她们就低人一等,家务活也是专业的,因此也需要跟其他工作一样被科学严谨地对待。”每一处设计,无不体现着专业与巧思,比起男性建筑师的凭空想象,玛格丽特用亲身体验将科学与日常相融合。
  简约、整洁、光線充足,法兰克福厨房出现于上万个家庭中,成为上世纪现代整体厨房设计的典范。在男性主导的行业里,玛格丽特打破了社会对女性设计师固有的偏见和质疑。
  在法兰克福的工作结束后,玛格丽特辗转多个城市,关注女性权益,公开反对战争和纳粹,参与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晚年时,她相继获得“和平奖章”“抵抗纳粹荣誉徽章” “维也纳市建筑奖”。
  2000年,玛格丽特辞世。直到现在,在多个国家的建筑设计展馆里,法兰克福厨房都在证明着:用专业改善日常,勾勒美好生活的理念永不过时。
  玛格丽特·舒特-里奥茨基(1897-2000年):奥地利第一位女建筑师,法兰克福厨房设计者。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很多人认为,家事审判庭接触的都是一些“小案子”,事实上,这些案件的审理结果和质量高低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终生利益,乃至数代人的恩怨。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家事庭副庭长王峻说:“我不想简单地判决孰是孰非,我更想帮助当事人回归生活的常态。”  创新方法,真情办案  2012年贾汪法院成立了全国首个独立编制的“家事审判庭”,2016年贾汪法院被确定为全国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法院,王峻成了改革
期刊
吴小华专访  《莫愁》:2015年以来,改革成为妇联组织最重要的关键词。常州妇联是如何结合本地特色,推进改革之路的?  吴小华:近年来,常州市妇联始终坚持“强三性”、“去四化”,聚焦制约自身发展最突出的矛盾,聚焦妇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在改革中奋勇前行,取得了明显变化。一是织密“一张网”。全面完成了“会改联”、大力推动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和机关事业单位妇女组织建设,一大批优秀女性加入妇联队伍。我们
期刊
◎幸福常常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平常事物就会变得非凡、美好、庄严了;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  ◎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  ◎这位老师教我们用汉字来记住英文单词,“土堆”就是today(今天),“也是土堆”是yesterday(昨天),而tomorrow(明天)就理所应当地变成了“土马路
期刊
说起对潘虹的印象,周围人的评价都是“热爱奋斗”“热衷公益”。这也是她二十年律师执业生涯的主旋律。  越坚持,越美好  晚上八九点,在淮安市钵池山公园的步道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奔跑着的娇小身影。这个人就是潘虹。跑步,她已坚持了4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潘虹觉得身体状况明显下降,这让习惯激情奋斗的潘虹难以接受。如何才能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她觉得,好的身体是基础。于是,她开始练习跑步。从刚开始跑一两百米都
期刊
她用手中的剪刀,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村女性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描绘出好一派田园风光。她就是徐州新沂市农民剪纸艺术家王桂英。 ? ? ?  拿起剪刀便着了魔  “一把剪刀多有用,能剪龙,能剪凤,剪个老鼠生儿去打洞;能剪山,能剪水,剪个鸭子扁扁嘴;能剪鸡,能剪鹅,剪个鲤鱼跳天河……”这是王桂英自编自唱的歌谣《剪纸歌》,编得随性,唱得也质朴。在苏北农村土生土长的王桂英,从小就迷上了剪纸,一剪就是六十多年。  
期刊
这家店不打烊  张晓蕾是北京人。2005年,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的她来到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凭着精明干练的作风,很快升职为公司总监。她还是同事公认的时尚达人,走到哪里都是人群中的焦点。  2009年,张晓蕾的事业进入瓶颈期,她想尽办法也难以突破,内心无比痛苦,最终决定辞职,换个全新的活法。“开个服装店吧,你这么会打扮。”朋友的话让她动了心。  三个月后,张晓蕾的服装店正式开业。新店只有100平方米
期刊
她是七个孩子的母亲  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出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她的父亲恩斯特·阿尔布雷希特是德国著名的政治家,做过14年萨克森州州长,曾在欧盟委员会担任要职,在德国人的心目中威望很高。冯德莱恩从小深受父母宠爱,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父亲亲昵地称她“小玫瑰”。她时常跟随父亲出席一些活动。父亲沉稳的形象和侃侃而谈的风度,深深印刻在她的脑海里,成为她日后走上从政道路的榜样。  冯德莱恩从小就表现出学霸
期刊
做帽子既不需要宽敞的工作室,也不需要先进的机器。在上世纪的木头帽模上,套上已经被蒸汽蒸得很柔软的兔毛帽胚,蒸汽一开,眼前的景象朦胧起来,很难看清自己要做的工作。高级礼帽设计师丁钰洁说,这时她总会想起师傅说过的话,要用手摸,而不是用眼睛看。从独立创作走向开放合作  在接触高级定制礼帽之前,南京姑娘丁钰洁做过很多尝试,设计服装、设计鞋子、针织、时尚摄影。每一次尝试,丁钰洁都会迷恋一阵子,然后很快失去热
期刊
他叫吴贵生,她叫解一香,他们是重庆市云阳县龙缸风景区的一对悬崖保洁工夫妻。在一根白色绳索的牵引下,吴贵生在崖下捡拾垃圾,解一香在崖顶保障他的安全。这份危险重重的工作,夫妻俩已干了7年。吴贵生说:“我不怕,媳妇在上面拉着我呢!”解一香说:“只有亲手拉着他的绳索,我才放心。”风风雨雨,不离不弃  “贵生,有没有受伤?”吴贵生刚刚回到崖顶,身上的绳索还没解下,解一香便一个箭步冲到他面前,拉着他的胳膊左看
期刊
兰卉随丈夫回河南农村老家时,心里很忐忑。她生长于武汉,是英语培训教师,已经习惯了做美甲、染烫头发、出门要化妆。她在学生中广受好评,除了教学水平高、对学生认真负责外,颜值也是因素之一。  然而,要怎样在丈夫的家乡扮演一个传统媳妇?兰卉实在没有经验。为此,她还特意洗掉了指甲油,卸了妆,买了一件彰显温柔气质的印花连衣裙,唯一没法掩饰的是她那头染过的卷发,黑色的发根虽已长出两寸长,耳朵以下的头发,依旧闪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