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曰:
嘉德竹卷刘力上,夏卿赝本大风堂。
古来多少丹青手,摹元仿宋费品量。
话说9月13日嘉德四季拍卖有一刘力上《竹石图卷》(899号),为“俞致贞、刘力上珍藏”专题之一件。刘力上乃当代名家,画也是真画,但坦白说此卷作品在拍卖上并不是什么太惹眼的作品。笔者之所以翻图录时即注意到它,是因为它让我想到张大干旧藏的一件明代夏昶的手卷。刘力上是大风堂得意弟子,刘卷虽只在画幅左下钤一“刘力上”小印,并无一言半语题识。然细审之下,此卷恰是从乃师张大干大风堂所藏夏昶《湘江风雨图卷》临出。夏昶此卷影印于《大风堂名迹第一集》,徐邦达先生《古书画伪讹考辨》断为赝品。
该卷款题“……时正统丙寅岁(即正统十年,公元1446年)秋七月望后一日,东吴夏昶仲昭识”,钤朱文“东吴夏昶仲昭图书印”、“太常卿图书”等印。徐邦达先生称还在北京文博研究所见一卷,与张氏藏本完全一样,“细看两卷画笔均欠沉着,款字略有文徵明法派,完全是一手所作”,而且指出夏昶官太常卿要到天顺至成化五年己丑(约1457-1469年),不可能正统中已用“太常卿图书”的印章,“这两卷多是明代中期人凭空仿造的伪本”。
张大干是近世公认的大画家,也是一代大藏家。这一点他自己亦是颇自负的。他在“甲午(1954)九月”于“三巴之摩诘城”为《大风堂名迹》所作序中也说得毫不客气:“……世尝推吾画为五百年所无,抑知吾之精鉴,足使墨林推诚、清标却步、仪周敛手、虚斋降心,五百年间又岂有第二人哉!”此时的大千先生虽客居巴西,刚刚安顿,仍是一如既往地豪情万丈,项、梁、安、庞诸大藏家皆不在话下。绘画上的“五百年来一大干”是徐悲鸿先生所推赞;鉴藏上的“五百年来一大干”似乎是张氏自领了。
虽是如此,此夏昶卷还是明明白白的赝本无疑。夏昶作品存世尚多,此类巨幅长卷,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天津艺术博物馆亦是颇藏有几卷的,两相参较,不难辨识。正如徐邦达先生所说:“夏昶真迹,用笔厚重过于王孟端,石法全学孟端,从元人吴镇得法,略参倪瓒侧笔,极晚稍有变化,但相去也不太远。伪本《潇湘风雨》两卷,石皴有仿宋人‘斧劈法’,竹叶用笔比较轻薄,每笔不送至笔端,毫锋散漫,和夏氏画法全不相同,即使不考履历年岁,从笔墨上也能决定它都不是真迹。”如果说“竹叶用笔”、“毫锋散漫”之类还需要仔细体会比较的话,那么石的皴法的差别,则是一目了然的——夏昶承王绂、吴镇,石皴用笔秀润,张氏藏本刚斫方硬,完全不是一路。
当然我们并非因为这一卷夏昶,就怀疑张大干的鉴力,藏品中有伪本也不影响张是伟大的收藏家。古往今来任何大藏家都不可能杜绝伪本。况且古代以至民国藏家,没有我们现在这样方便的条件,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可查,可参较。近年市场极度追捧的石渠宝笈、清宫旧藏,也有不少伪作。“清宫日藏”的大老板乾隆皇帝的鉴力,历来为人所诟病。但乾隆在对两本《洛神赋》的辨析上,还有些见地,被徐邦达先生称为“愚者一得”。而这件夏昶风雨竹卷也可算是张大干的“智者一失”吧。
回过头来再说刘力上的《竹石图卷》。此次嘉德四季上拍刘先生多件作品,这件作品前一号,即898号拍品也是他的一件《竹石图卷》,笔者愚见应该也是临夏昶作品,而且临的是件夏昶的真笔。两件《竹石图卷》两相比较,虽出一手,不难看出差别。
再从另一角度看刘氏临夏昶赝本这件事。前人学画,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方便,各种画册,甚至原大复制品,应有尽有。想学哪一家,临摹哪一家。而且古人收藏,讲究所谓“秘藏”,不似现在的博物馆,时有展览,公之于众。所以前人学画看到古代名家原作的机会是不多的,往往是学生跟着老师学,像刘力上先生这样作为大风堂弟子,还能欣赏临摹大风堂的丰富藏品,算是莫大的福分了。每见画史称某氏学画,于某藏家见到什么名家之作,有所启发,豁然开朗,风格大变,卓然成家之类的话,当非虚言。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这一方面见古人的专心,另一方面也见古人学书学画得一范本的不易。明清以来画家,不管大名头抑或小角色,画上动辄题日“仿董仿巨”、“临宋临元”,“大痴笔意”、“山樵笔法”,又有几人真见过董巨黄王的真迹。大多不过是扯个堂皇的旗号,找个好看的由头,当不得真的。也许只是从时人的临仿之作或者以前的仿本赝本中“想见古人”,揣摩荆关董巨、李刘马夏,直如所谓照猫画虎,优孟衣冠,亦如孔子之梦周公,不知隔了几层。
嘉德竹卷刘力上,夏卿赝本大风堂。
古来多少丹青手,摹元仿宋费品量。
话说9月13日嘉德四季拍卖有一刘力上《竹石图卷》(899号),为“俞致贞、刘力上珍藏”专题之一件。刘力上乃当代名家,画也是真画,但坦白说此卷作品在拍卖上并不是什么太惹眼的作品。笔者之所以翻图录时即注意到它,是因为它让我想到张大干旧藏的一件明代夏昶的手卷。刘力上是大风堂得意弟子,刘卷虽只在画幅左下钤一“刘力上”小印,并无一言半语题识。然细审之下,此卷恰是从乃师张大干大风堂所藏夏昶《湘江风雨图卷》临出。夏昶此卷影印于《大风堂名迹第一集》,徐邦达先生《古书画伪讹考辨》断为赝品。
该卷款题“……时正统丙寅岁(即正统十年,公元1446年)秋七月望后一日,东吴夏昶仲昭识”,钤朱文“东吴夏昶仲昭图书印”、“太常卿图书”等印。徐邦达先生称还在北京文博研究所见一卷,与张氏藏本完全一样,“细看两卷画笔均欠沉着,款字略有文徵明法派,完全是一手所作”,而且指出夏昶官太常卿要到天顺至成化五年己丑(约1457-1469年),不可能正统中已用“太常卿图书”的印章,“这两卷多是明代中期人凭空仿造的伪本”。
张大干是近世公认的大画家,也是一代大藏家。这一点他自己亦是颇自负的。他在“甲午(1954)九月”于“三巴之摩诘城”为《大风堂名迹》所作序中也说得毫不客气:“……世尝推吾画为五百年所无,抑知吾之精鉴,足使墨林推诚、清标却步、仪周敛手、虚斋降心,五百年间又岂有第二人哉!”此时的大千先生虽客居巴西,刚刚安顿,仍是一如既往地豪情万丈,项、梁、安、庞诸大藏家皆不在话下。绘画上的“五百年来一大干”是徐悲鸿先生所推赞;鉴藏上的“五百年来一大干”似乎是张氏自领了。
虽是如此,此夏昶卷还是明明白白的赝本无疑。夏昶作品存世尚多,此类巨幅长卷,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天津艺术博物馆亦是颇藏有几卷的,两相参较,不难辨识。正如徐邦达先生所说:“夏昶真迹,用笔厚重过于王孟端,石法全学孟端,从元人吴镇得法,略参倪瓒侧笔,极晚稍有变化,但相去也不太远。伪本《潇湘风雨》两卷,石皴有仿宋人‘斧劈法’,竹叶用笔比较轻薄,每笔不送至笔端,毫锋散漫,和夏氏画法全不相同,即使不考履历年岁,从笔墨上也能决定它都不是真迹。”如果说“竹叶用笔”、“毫锋散漫”之类还需要仔细体会比较的话,那么石的皴法的差别,则是一目了然的——夏昶承王绂、吴镇,石皴用笔秀润,张氏藏本刚斫方硬,完全不是一路。
当然我们并非因为这一卷夏昶,就怀疑张大干的鉴力,藏品中有伪本也不影响张是伟大的收藏家。古往今来任何大藏家都不可能杜绝伪本。况且古代以至民国藏家,没有我们现在这样方便的条件,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可查,可参较。近年市场极度追捧的石渠宝笈、清宫旧藏,也有不少伪作。“清宫日藏”的大老板乾隆皇帝的鉴力,历来为人所诟病。但乾隆在对两本《洛神赋》的辨析上,还有些见地,被徐邦达先生称为“愚者一得”。而这件夏昶风雨竹卷也可算是张大干的“智者一失”吧。
回过头来再说刘力上的《竹石图卷》。此次嘉德四季上拍刘先生多件作品,这件作品前一号,即898号拍品也是他的一件《竹石图卷》,笔者愚见应该也是临夏昶作品,而且临的是件夏昶的真笔。两件《竹石图卷》两相比较,虽出一手,不难看出差别。
再从另一角度看刘氏临夏昶赝本这件事。前人学画,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方便,各种画册,甚至原大复制品,应有尽有。想学哪一家,临摹哪一家。而且古人收藏,讲究所谓“秘藏”,不似现在的博物馆,时有展览,公之于众。所以前人学画看到古代名家原作的机会是不多的,往往是学生跟着老师学,像刘力上先生这样作为大风堂弟子,还能欣赏临摹大风堂的丰富藏品,算是莫大的福分了。每见画史称某氏学画,于某藏家见到什么名家之作,有所启发,豁然开朗,风格大变,卓然成家之类的话,当非虚言。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这一方面见古人的专心,另一方面也见古人学书学画得一范本的不易。明清以来画家,不管大名头抑或小角色,画上动辄题日“仿董仿巨”、“临宋临元”,“大痴笔意”、“山樵笔法”,又有几人真见过董巨黄王的真迹。大多不过是扯个堂皇的旗号,找个好看的由头,当不得真的。也许只是从时人的临仿之作或者以前的仿本赝本中“想见古人”,揣摩荆关董巨、李刘马夏,直如所谓照猫画虎,优孟衣冠,亦如孔子之梦周公,不知隔了几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