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影》到《三峡》,教学理念的重构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u12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有幸参加了几堂省市教研部门举办的观摩教学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亲切指导。作为年轻教师,这次完成的每一节课,让我在如何驾驭课堂教学方面有了新的领悟和感知。
  一、教学难点的确立,应积极寻求学生情感认知水平与文本思想内容的结合点。
  我在课授名篇《背影》时的情景,至今令人难以忘怀。课前我作了精心的构思准备。上课伊始,从作者简介到文段赏析,从“四次背影”到“四次眼泪”逐一解读文章。加之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字里行间包含的深情,做的可谓是环节齐全、面面俱到。可越往后越发现,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这般感人的文章面前,大多时候表现出的是冷漠与不合作,学习过程非常被动,我不禁汗颜。课后,教科所朱老师提醒我——教案中教学难点的设立早已为沉闷的课堂气氛埋下了阴影。因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脱离了当代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朱自清笔下父亲的再三叮嘱在今天大多数孩子的心中会视为烦人的唠叨,父亲不辞艰辛地去买橘在他们心中会认为理应如此,面对“背影”“我”忍不住流下的泪水他们更会视为不屑。文章中把“背影”作为叙述主体并从其间传出父亲爱儿子的一股深情学生是感受不到的,要实现情感的共鸣更是不易,而这又不能怪罪于学生。所以教师在授予这篇课文时应如何寻求学生情感认知水平与文本思想内容的结合点就显得十分重要。课文写得非常坦诚,作者的心理前后不同,跌宕起伏,变化之大。起初对父爱不理解,相反觉得父亲说话不大漂亮,甚至暗笑他的迂,及到看见爬月台的背影,这才良心发现。那一回后的八年间,父子关系也不是很好,也有波折。朱自清坦诚的告诉读者,在对待父亲的行为方式上,他有许多后悔的地方。他叙述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就是要说,作为儿子,在父亲面前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深入体会“我”的心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进而产生心灵的共鸣。
  二、教师要相信学生,尽力开展语言文理学习的实践活动。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引导学生认识空间顺序的课文,堪称说明文之经典。可是,一些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学习是不感兴趣的。如何让这篇课文的教学不失情趣呢?教师用书中“《故宫博物院》原是一篇广播稿”的介绍和荧幕上天安门夜空灿烂的烟花让我灵感突现,何不设计一堂“参观”课呢。课前,我将同学们依课文内容分为“院长组”、“太和殿组”等八个小组,让他们熟读自己小组所分的课文内容,并搜集、整理、制作相关资料等。第二天,学生们在课堂上以导游的身份井然有序的展示了预习结果。与之或画、或说、或舞,参与激情高涨、语言表述流畅、内容解读到位、文理融会贯通,课堂教学进行的顺利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在最后空出的五分钟里,我即兴安排他们以“欢迎朋友到我班”为题,现场作文,学生都有不俗的表现,课堂显得异彩纷呈。这使我联想到以前设计的几节活动课,教师的精心准备是重要的。也就是说,教师如果能从文本特色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放手让学生主动、全面的参与融入到教学中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正所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已经远远超出课本之外,语文能力的训练也已经远远超出课堂范围。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泛化,给中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智力背景,使他们语文知识的学习有了一部无比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语文能力的训练有了一个“用武”之地。不过,在这一类活动课中,教师既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又应特别关注活动的实效性。
  三、学会取舍,才能真正驾驭课堂。
  从教以来,感觉在课堂上最难处理的当属文言文教学了,总不免先通译再分析的窠臼。如果是要求在一节课内完成,课堂运行往往让人觉得急促。郦道元《三峡》一课的教学我想突破那种模式。课前设计时,我由黄河四季之景引入新课,进而图说三峡引出《三峡》,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积极激发学生情趣。接着分小组通译课文板书关键词语,师生品析文章语言特色,贯穿始终的是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多媒体辅助下的参与式教学形式。可以说在设计初,我在缓解学生学习古文的枯燥情绪、展示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上做足了文章,自认为会是一节很好的展示课。可在授课时,由于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字词环节用时过多,最后挤占了突破难点的时间,当我“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下来后,且不说前紧后松,光是超时很多已是苦尽难来,适得其反。这种现象已不偶现,为什么会这样呢?反思之后认为:
  1.备课时要学会取舍。每一位教师都有感受,在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挖掘的、悉数欲之学生的东西很多。但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把它们都呈现给学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一节课里,应有很强的目标性,能突破一点就好,不能贪图环节的“完整性”而忽视了教学的“人文性”。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优秀的文章,是供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也就是供教学所利用的一个“模俱”而已。既然只是一个材料,那么就需要教师对此进行再创造。这个创造,就是能够灵活处理教材,对一篇同样的课文,可以当作写作的范例,也可以当作训练学生筛选、整合思维能力的范例,也可当作训练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范例。
  2.上课时要敢于取舍。有时因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课堂运行过程会与我们的预期设计有较大差距,若一味按照设计一板一眼进行下去,很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枯糙无味,降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该如何提升课堂的实效性呢?就应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学会“察言观色”,或放大学生表现出的“闪光点”,或挖掘学生表现出的“困惑点”来重构课堂,“再造河山”。保证学生每节课学有所得。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博览群书,厚积薄发。
其他文献
汉字书写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也就是说教师能够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的正楷字,尤其是文科教师的板书更要求规范,对学生的规范书写汉字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学教师努力加强板书的规范书写,切身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当务之急。我以为目前教师书写粉笔字还存在下列问题:  一、汉字的笔顺出错  例如:“万”(3画)第一画为一横,第二画为横折竖弯钩,第三画为一撇。书写时易出现将第三画写成第二画,
期刊
各市(州)教育局:  为了巩固全省“两基”成果,提高全省义务教育水平,确保我省“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根据《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1]51号)文件的目标和要求,现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目标和任务  (一)普及程度。小学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净入学率达到95%以上;城市流动人口子女都能按时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以上。小
期刊
1前言  银镜反应是醛类化合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反应,常用于鉴定含有结构的物质。甲酸是一种有机酸,属于羧酸类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甲酸的结构特殊,分子中的羧基和氢原子相连,它既有羧基的结构,又有醛基的结构,因此甲酸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笔者根据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六章乙醛银镜反应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却总是做不出银镜。为此曾查阅了大量资料,资料显示:在银氨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控制反应液的pH在1
期刊
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有着很强的实验性,可以说实验就是生物学的灵魂,如果离开实验的支撑,生物学就会失去源泉。因此,实验教学一直是高中生物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验的重要性,一定会在高考中有更多体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并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1.态度问题,很多学生对待实验课的态度不端正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难写,对作文失去信心,以至于怕写作文。我觉得这与教师的指导有关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喜欢作文,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摒弃形式,激发欲望,唤来“想写”  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学生没有欲望和兴趣;其次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
期刊
英语是一种语调语音,英语语调在表达语句内容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语调的句法功能谈起,阐述了影响我国现阶段外语教学水平的原因之一,并对语调的运用及外语教学的要求做了浅显的分析。  一、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外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在当今社会,掌握一门外语是当代人应具备的一种素质。然而,从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对外语的重视程度很高,但实际教学效果很差,中学六年,花费900多课时,大
期刊
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为学生今后从事现代化建设,在市场经济的交际、合作、竞争中表情达意奠定基础,作文教学要渗透素质教育。  一读:古人说“写好文章无它术,唯勤读书多为之。”读是写的基础,要使学生作文有材料可写,就必须广泛阅读,除了读好课本,还必须扩大阅读范围,在报刊杂志、名家名篇中汲取营养,既做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风土人情”,又学习作者认识事物和写作表达的方法,丰富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
期刊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与客观境遇的结合体,应该既体现着学生的幸福,也包含着教师的幸福,是师生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统一。幸福教学,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幸福的教学应该追求学生当下的幸福,尊重学生人格。让中学体育教学走向幸福,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平等的对话,分享彼此的智慧,谋求共同发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
期刊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一、抓住文眼?读中品味  在课堂上,
期刊
一些农村小学,学生不愿学习、缺课逃学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这对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是极不为不利的,认真客观地分析农村小学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找准症结所在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在农村,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正逐步转变,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尚未完全转变,比如怎样正确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考试分数衡量学生好坏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