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军骨子里有一股少年气。
1994年,学霸雷军受求伯君赏识,25岁就当上了金山公司的总经理。“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再往前追溯,他大学三年级时就成为百万富翁,凭帮人开发软件赚到了“第一桶金”。少年成名,春风得意。雷军有时会流露出一些理想主义,“我一定要去试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创办一家世界级的技术公司,做一件造福世界上每一个人的事情”。他选择的对手都是顶级的,只是在小米之前,总是觉得欠些运气,始终缺了“临门一脚”。
雷军对“顺势而为”尤其感慨,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势”,那就是移动互联网。之后他的名言:“台风来了,猪都会飞起来。你是否会飞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台风。”一度成为互联网金句。
2010年,不惑之年的雷军重新出发,站在风口上成立了小米。小米成为全球商业史上成长速度最快的企业,创立短短三年后估值达到了100亿美元。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小米是迅捷的。“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快”,自带少年属性。雷军用六个月组建了团队,给自己在小米的定位是产品经理。小米把互联网研发模型引入到手机系统的研发,并保证在研发过程中有非常敏锐的开发率。同时,小米以周为时间周期进行产品新颁布、听取客户意见。微博作为“米粉大本营”,雷军对小米的微博客服管理有个硬规定:15分钟快速响应。小米还专门开发了一个客服平台。不管是用户建议还是吐槽,都有小米专员进行快速回复和解答。不仅如此,连雷军自己都会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回复微博评论。所以当听到小米的营销神话,6分05秒售出10万台小米手机时,感受到的是一种锐不可当的朝气。
少年的一个特点是赤诚。当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雷军说:“我就是要改变大家这么多年来‘便宜没好货’的观点,小米一直会这么坚持下去。”小米成为搅动手机市场的那条鲇鱼,理念是“做感动人心的产品,定诚实厚道的价格”。甚至在一开始,小米卖一部手机要往里面贴几百块钱。杰里米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说,“互联网通过整合博弈场所改变了这场游戏的本质,通过网络将百万生产者和卖家在虚拟空间中连接起来几乎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此后,经过成本不断的削减和规模的扩大,小米手机进入正向循环。
以资本和技术作为“补贴”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东西,只要超过了用户预期,就能获得用户的心。这一思路是雷军的互联网思维的体现。正如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说的那样,小米模式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其新的空间观,也就是基于网络空间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核心不在于产品的销售数量本身,而在于如何长期经营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群体。实时互动的用户群体成为整个商业模式的重中之重。
少年的眼中有光,他的内心是热情的。且不说雷军本人,倘若没有一股激情的支撑,何以每天上班十几个小时,以公司为家,甚至小米的团队也是如此,一天12个小时,做六休一。Ninebot 创始人高禄峰说:“小米内部有一个小黑屋,发布会之前,这帮人基本上是废寝忘食地在小黑屋里关着,门口贴张纸,上面写着‘疯人院’,把人逼疯为止。”这种“拼”劲就是一股少年气,没法想象拼命三郎老态龙钟吧?当然,小米的用户群也相对年轻(集中于18~35岁),也有一股火一般的热情。所以才有“发烧友”之谓,才有狂热的粉丝行为。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小米在雷军的母校武汉大学召开新品发布会前夕,雷军在微博里发了这句话。他喜欢用这句话来形容跟着自己一起努力的团队,而他自己,当然也很适合。
小米生态链是一片竹林
互联网的下半场里,人们在谈论流量红利的消逝,新零售已是当下热词。不经意间,开遍全国的小米之家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小米的野蛮生长,也看到了雷军“小米生态链”的布局野心。雷军早已瞄到智能硬件和万物互联组成的物联网将是未来风口,那时起就定下了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小米用“实业+金融”双轮驱动的方式,避免小米成为一家大公司,而是一个联合舰队。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说,小米生态链的投资,就像是在寻找竹笋。这种公司更有具灵活性,自身就能完成新陈代谢,所以更安全。这片竹林的根就是可复制的小米模式,它们是传统家电业的“搅局者”。此时的雷军,谋求的是产业影响力,他的口号从“为发烧而生”,变成了“让所有人享受科技的乐趣”。
目前,小米生態链企业已经形成了“四大独角兽”,估值均超过10亿美元,分别是生产小米手环的华米科技、生产小米空气净化器的智米科技、生产电动平衡车的Ninebot以及生产小米移动电源的紫米科技。不难想象,小米已经开始成长为一个以产品为纽带,以资本为助力的新型商业组团。这种新物种正是雷军谋定而后动的布局,或许小米生态链航空母舰终于可以承载他的世界级公司梦想了。
1994年,学霸雷军受求伯君赏识,25岁就当上了金山公司的总经理。“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再往前追溯,他大学三年级时就成为百万富翁,凭帮人开发软件赚到了“第一桶金”。少年成名,春风得意。雷军有时会流露出一些理想主义,“我一定要去试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创办一家世界级的技术公司,做一件造福世界上每一个人的事情”。他选择的对手都是顶级的,只是在小米之前,总是觉得欠些运气,始终缺了“临门一脚”。
雷军对“顺势而为”尤其感慨,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势”,那就是移动互联网。之后他的名言:“台风来了,猪都会飞起来。你是否会飞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台风。”一度成为互联网金句。
2010年,不惑之年的雷军重新出发,站在风口上成立了小米。小米成为全球商业史上成长速度最快的企业,创立短短三年后估值达到了100亿美元。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小米是迅捷的。“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快”,自带少年属性。雷军用六个月组建了团队,给自己在小米的定位是产品经理。小米把互联网研发模型引入到手机系统的研发,并保证在研发过程中有非常敏锐的开发率。同时,小米以周为时间周期进行产品新颁布、听取客户意见。微博作为“米粉大本营”,雷军对小米的微博客服管理有个硬规定:15分钟快速响应。小米还专门开发了一个客服平台。不管是用户建议还是吐槽,都有小米专员进行快速回复和解答。不仅如此,连雷军自己都会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回复微博评论。所以当听到小米的营销神话,6分05秒售出10万台小米手机时,感受到的是一种锐不可当的朝气。
少年的一个特点是赤诚。当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雷军说:“我就是要改变大家这么多年来‘便宜没好货’的观点,小米一直会这么坚持下去。”小米成为搅动手机市场的那条鲇鱼,理念是“做感动人心的产品,定诚实厚道的价格”。甚至在一开始,小米卖一部手机要往里面贴几百块钱。杰里米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说,“互联网通过整合博弈场所改变了这场游戏的本质,通过网络将百万生产者和卖家在虚拟空间中连接起来几乎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此后,经过成本不断的削减和规模的扩大,小米手机进入正向循环。
以资本和技术作为“补贴”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东西,只要超过了用户预期,就能获得用户的心。这一思路是雷军的互联网思维的体现。正如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说的那样,小米模式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其新的空间观,也就是基于网络空间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核心不在于产品的销售数量本身,而在于如何长期经营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群体。实时互动的用户群体成为整个商业模式的重中之重。
少年的眼中有光,他的内心是热情的。且不说雷军本人,倘若没有一股激情的支撑,何以每天上班十几个小时,以公司为家,甚至小米的团队也是如此,一天12个小时,做六休一。Ninebot 创始人高禄峰说:“小米内部有一个小黑屋,发布会之前,这帮人基本上是废寝忘食地在小黑屋里关着,门口贴张纸,上面写着‘疯人院’,把人逼疯为止。”这种“拼”劲就是一股少年气,没法想象拼命三郎老态龙钟吧?当然,小米的用户群也相对年轻(集中于18~35岁),也有一股火一般的热情。所以才有“发烧友”之谓,才有狂热的粉丝行为。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小米在雷军的母校武汉大学召开新品发布会前夕,雷军在微博里发了这句话。他喜欢用这句话来形容跟着自己一起努力的团队,而他自己,当然也很适合。
小米生态链是一片竹林
互联网的下半场里,人们在谈论流量红利的消逝,新零售已是当下热词。不经意间,开遍全国的小米之家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小米的野蛮生长,也看到了雷军“小米生态链”的布局野心。雷军早已瞄到智能硬件和万物互联组成的物联网将是未来风口,那时起就定下了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小米用“实业+金融”双轮驱动的方式,避免小米成为一家大公司,而是一个联合舰队。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说,小米生态链的投资,就像是在寻找竹笋。这种公司更有具灵活性,自身就能完成新陈代谢,所以更安全。这片竹林的根就是可复制的小米模式,它们是传统家电业的“搅局者”。此时的雷军,谋求的是产业影响力,他的口号从“为发烧而生”,变成了“让所有人享受科技的乐趣”。
目前,小米生態链企业已经形成了“四大独角兽”,估值均超过10亿美元,分别是生产小米手环的华米科技、生产小米空气净化器的智米科技、生产电动平衡车的Ninebot以及生产小米移动电源的紫米科技。不难想象,小米已经开始成长为一个以产品为纽带,以资本为助力的新型商业组团。这种新物种正是雷军谋定而后动的布局,或许小米生态链航空母舰终于可以承载他的世界级公司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