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成为造林人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meng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军骨子里有一股少年气。
  1994年,学霸雷军受求伯君赏识,25岁就当上了金山公司的总经理。“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再往前追溯,他大学三年级时就成为百万富翁,凭帮人开发软件赚到了“第一桶金”。少年成名,春风得意。雷军有时会流露出一些理想主义,“我一定要去试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创办一家世界级的技术公司,做一件造福世界上每一个人的事情”。他选择的对手都是顶级的,只是在小米之前,总是觉得欠些运气,始终缺了“临门一脚”。
  雷军对“顺势而为”尤其感慨,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势”,那就是移动互联网。之后他的名言:“台风来了,猪都会飞起来。你是否会飞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台风。”一度成为互联网金句。
  2010年,不惑之年的雷军重新出发,站在风口上成立了小米。小米成为全球商业史上成长速度最快的企业,创立短短三年后估值达到了100亿美元。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小米是迅捷的。“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快”,自带少年属性。雷军用六个月组建了团队,给自己在小米的定位是产品经理。小米把互联网研发模型引入到手机系统的研发,并保证在研发过程中有非常敏锐的开发率。同时,小米以周为时间周期进行产品新颁布、听取客户意见。微博作为“米粉大本营”,雷军对小米的微博客服管理有个硬规定:15分钟快速响应。小米还专门开发了一个客服平台。不管是用户建议还是吐槽,都有小米专员进行快速回复和解答。不仅如此,连雷军自己都会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回复微博评论。所以当听到小米的营销神话,6分05秒售出10万台小米手机时,感受到的是一种锐不可当的朝气。
  少年的一个特点是赤诚。当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雷军说:“我就是要改变大家这么多年来‘便宜没好货’的观点,小米一直会这么坚持下去。”小米成为搅动手机市场的那条鲇鱼,理念是“做感动人心的产品,定诚实厚道的价格”。甚至在一开始,小米卖一部手机要往里面贴几百块钱。杰里米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说,“互联网通过整合博弈场所改变了这场游戏的本质,通过网络将百万生产者和卖家在虚拟空间中连接起来几乎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此后,经过成本不断的削减和规模的扩大,小米手机进入正向循环。


  以资本和技术作为“补贴”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东西,只要超过了用户预期,就能获得用户的心。这一思路是雷军的互联网思维的体现。正如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说的那样,小米模式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其新的空间观,也就是基于网络空间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核心不在于产品的销售数量本身,而在于如何长期经营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群体。实时互动的用户群体成为整个商业模式的重中之重。
  少年的眼中有光,他的内心是热情的。且不说雷军本人,倘若没有一股激情的支撑,何以每天上班十几个小时,以公司为家,甚至小米的团队也是如此,一天12个小时,做六休一。Ninebot 创始人高禄峰说:“小米内部有一个小黑屋,发布会之前,这帮人基本上是废寝忘食地在小黑屋里关着,门口贴张纸,上面写着‘疯人院’,把人逼疯为止。”这种“拼”劲就是一股少年气,没法想象拼命三郎老态龙钟吧?当然,小米的用户群也相对年轻(集中于18~35岁),也有一股火一般的热情。所以才有“发烧友”之谓,才有狂热的粉丝行为。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小米在雷军的母校武汉大学召开新品发布会前夕,雷军在微博里发了这句话。他喜欢用这句话来形容跟着自己一起努力的团队,而他自己,当然也很适合。
  小米生态链是一片竹林
  互联网的下半场里,人们在谈论流量红利的消逝,新零售已是当下热词。不经意间,开遍全国的小米之家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小米的野蛮生长,也看到了雷军“小米生态链”的布局野心。雷军早已瞄到智能硬件和万物互联组成的物联网将是未来风口,那时起就定下了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小米用“实业+金融”双轮驱动的方式,避免小米成为一家大公司,而是一个联合舰队。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说,小米生态链的投资,就像是在寻找竹笋。这种公司更有具灵活性,自身就能完成新陈代谢,所以更安全。这片竹林的根就是可复制的小米模式,它们是传统家电业的“搅局者”。此时的雷军,谋求的是产业影响力,他的口号从“为发烧而生”,变成了“让所有人享受科技的乐趣”。


  目前,小米生態链企业已经形成了“四大独角兽”,估值均超过10亿美元,分别是生产小米手环的华米科技、生产小米空气净化器的智米科技、生产电动平衡车的Ninebot以及生产小米移动电源的紫米科技。不难想象,小米已经开始成长为一个以产品为纽带,以资本为助力的新型商业组团。这种新物种正是雷军谋定而后动的布局,或许小米生态链航空母舰终于可以承载他的世界级公司梦想了。
其他文献
腾讯今日之强大,礼貌点形容是生态,蛮横点形容叫帝国——市值5 000亿美元,跻身全球上市公司前五;微信月活跃用户突破10亿人,加上QQ、门户及新闻客户端、视频等老牌业务,成了不折不扣的流量分发机;去年全年净利润突破700亿人民币,除了游戏业务日进斗金以外,腾讯也开始展现出恐怖的投资能力,强势入局京东、滴滴、美团点评等一线互联网公司。如果把腾讯这几年在国内外一二级市场投资并购的战绩以公允价值衡量,市
期刊
万科从来不缺赞美——稳健经营超过30年的民营企业、长盛不衰的地产龙头、把优秀当成习惯的高管团队,每个角度都让人艳羡。但万科也有烦恼,而且这种烦恼与生俱来,当创始人王石在1988年股改时决定放弃控制权的那一刻,万科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就此注定,职业经理人文化深深地在万科留下烙印。  “我选择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不通过股权控制这个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王石当年极具情怀的宣言赢得掌声无数,他也的确以
期刊
曾经有一本美国版《管理学》教材开篇就引用史蒂夫 · 乔布斯被董事会放逐,十年后又重掌苹果的例子,用来说明懂管理是如何重要。这种“浪子回头”式的说法只能证明冬烘先生不分中外。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则相对准确地意识到了乔布斯与商业精英们的不同,他在知乎上回答“乔布斯是不是独裁者”这个问题时表示:“乔布斯是绝对的独裁者,但是除非你有他的天才,千万不可向他学习。乔布斯违背了所有管理手册里的教条。
期刊
名创优品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争议不断,无论是支撑其扩张的买断加盟模式还是在产品设计及产地上打的“擦边球”,都存在暧昧不明之处。但不管怎样,这家自2013年9月成立后已在全球开出2 000多家实体店铺、年销售额达到120亿元的企业是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存在,它所代表的模式对传统零售链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触动。  “名创优品撕掉了最后的一层纸,即零售终端价格的虚高,一是渠道的陈旧与沉重,二是品牌商对价格的贪
期刊
因为砸冰箱出名的张瑞敏自2005年起又开始“砸厂子”,提出“人单合一”,从此带领海尔走上了一条艰苦卓绝的自我革命之路。即便时常被认为是步履放缓的老牌企业,海尔在过去这个波谲云诡的十年依然表现出众:收入从300亿元迈入1 500亿元,净利润更是翻了10倍。为何海尔依然如此有危机感,不停地想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调整姿态?  张瑞敏有句名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基业长青”“百年老店”之
期刊
以淘品牌起家的山东电商企业韩都衣舍因独创的“小组制”一举成名,取经者甚众,折射出某种带有时代性的管理焦虑。  “这不是一个老板炒员工的时代,而是员工选择团队的时代。一旦大家觉得在一个团队里实现不了自身价值,就会离开。他们不希望被控制、被命令,而是希望成为合作伙伴。”韩都衣舍联合创始人吴振涛在2016年4月中欧“颠覆式创新”私享会上说出这段话时,韩都衣舍已有2 500名员工,平均年龄25.5岁,70
期刊
在资本市场的追逐下,电影行业俨然成了“热钱”的新宠、冒险家的乐园。一些人因为投资电影一夜暴富,但更多的投资人是血本无归。2017年,全国生产电影970部,但在影院上映的新片数量,包括进口片在内,总计483部。约一半的国产片无法进入影院,而上映的影片也不一定就有好运:《健忘村》成本(本文的成本指制作加宣发成本)8 000万元,票房只有1 604.8万元;《上海王》成本6 000万元,票房只有1 36
期刊
对于这十年,我们从“立言”的角度选出了十位有代表性的企业家,他们也是这十年间企业英雄的代表,或多或少地提出了基于某种情境的管理思想。探寻这些企业代表的内在动因,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去经营企业。  电商之于未来是相对确定的情境,对应的是一个“列宁”式人物,高举观念和执行两把利刃,横空出世,攻城略地,他便是马云。而社交产品的未来总是变动不居,只有以“自下而上”方式处理问题的人才能走过
期刊
在2017年出版的新作《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吴晓波曾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1978~2008)与近十年(2008~2018)做过一个对比:前三十年类似希腊神话中诸神诞生的时期,打破枷锁、背叛现状是主流,商业发展野蛮粗放却不无快意;最近十年则更接近新世界重建前嘈杂混乱的诸神黄昏时期,商业回归世俗的本意,戏剧性的体制突破被模式创新、资本驱动等其他关键词取代。  尽管少了些许英雄色彩,“凡间的战争”在
期刊
埃隆 · 马斯克说他是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问题的。  作为一个每次都能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埃隆 · 马斯克创办过的公司包括:Zip2、X.com,Paypal、SpaceX、Tesla、SolarCity、Hyperloop。他1999年卖掉的Zip2,是一家罗列企业信息的网站,犹如原始版的阿里巴巴。X.com则是在线支付的先驱。X.com后与Paypal合并,马斯克和彼得 · 蒂尔两位天才犹如一山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