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教多学”还是“多教少学”这一问题摆在当今教育面前。说到教育,从古至今都在教师方面思考,那就是教师如何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教师要解决学生如何去学习的问题。当前,我们基础教育存在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中職教育阶段不会学习。由此可见“少教多学”不光是解决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比重问题,更重要的一个就是解决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一个问题。“少教多学”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线,同时也是教学的一个理念与目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得语文课程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新课标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者积极思考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一、“少教多学”理念实施的意义
“少教多学”这个理念既古老又新鲜。早在1632年,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开篇就提出“少教多学”这一种教学理想,“著作中提出,寻求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校园里因此可以少些抱怨、吵闹和无益的劳苦,多点悠闲、快乐和坚实的进步。”现如今,在我们国家很多基层学校里已经渐渐开始在尝试着做,虽然谈不上将其作为很系统的实验或说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总体上,将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或者说以学生为本,是我们国家从整个教育目标这个高度提出来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点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提出来的。“少教多学”的内涵与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中心和主体。其次就是“少教多学”符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能够办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我们现在最高的目标。何谓高质量,不仅学生要高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要高质量,不仅包括数量上的提高,质量也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第三,教师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育的改革发展的要求。怎样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毫无疑问,少教多学这是一种更优,更可行的方式。因此,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用于文言文的教学更为凸显。
二、“少教多学”理念的核心
教育要发展,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得到发展,学生发展了,反过来也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恰如此,“少教多学”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此为发展的标准。教师的“少教”,并不是传统中任务量的少教,任何课程的教学,都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更应该重视教材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元性等入手。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少教多学”这种教学理念的实施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少教”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由并任其发展,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的提升文言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另一层面又通过“少教”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以此促进学生“多学”,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的品质为“专家型教师”,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和高效率的工作,而且还需要有创造性的洞察力,并且要能通过反省式思维判断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并进一步完善。因此,“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提质增效,通过“少教多学”此种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让学生和老师都获得一个较好的提升,课堂成为师生共学、共成长的一个平台,教学相长也是我们教学的一种思想境界。
三、“少教多学”应注意的问题
1.指导思想方面。“少教多学”的指导思想是实施的旗帜、纲领、灵魂。课改前,学生负担重,在学习文言文时只顾着对于文字的学习掌握和背诵;教学模式陈旧,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文言文的讲解也没有透过本质实施教学,致使教学效果不高。在这个时代,我们倡导的是个性发展,也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少教多学”的这种教学模式顺理成章成为改革的潮流,此理念注重的是减少教学内容的数量,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增强师生两者之间互动的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能力。
2.教学设计方面。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一堂课程应该如何教,怎么教这都是教师应该之前做好充分准备的。在“课改”之前,教师的教学设计大多是针对传统课堂填鸭式教学来进行的课程设计,方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局限,教师更注重的是教于学生,而在某些互动环节与学生交流的有所欠缺。所以“课改”之后,更加得注重“少教多学”这种模式,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方式也多元化,利用的工具也比较多。使学生的束缚少了,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
3.课堂教学方面。长期以来,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与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台下听讲学习。这俨然已经形成传统教育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例如文言文的教学,教师在台上对文言文的每一个字词句向学生们进行解释,学生们对其加以记忆,有些情况下理解的都不是很透彻就对其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通病。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形式进行变动。让学生加强自我阅读,可以根据正读——译读——品读——理读——背读——移读等层次进行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引导到译读或者品读层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空间,渐渐的从理读到背读再到移读等最高层次,这就大大加强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能力。
总之,课改的其中之一就是对课堂教学方式的一个改革——“少教多学”。让学生发挥更大的主动性,不光是让学生理解教学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122400)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得语文课程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新课标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者积极思考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一、“少教多学”理念实施的意义
“少教多学”这个理念既古老又新鲜。早在1632年,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开篇就提出“少教多学”这一种教学理想,“著作中提出,寻求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校园里因此可以少些抱怨、吵闹和无益的劳苦,多点悠闲、快乐和坚实的进步。”现如今,在我们国家很多基层学校里已经渐渐开始在尝试着做,虽然谈不上将其作为很系统的实验或说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总体上,将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或者说以学生为本,是我们国家从整个教育目标这个高度提出来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点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提出来的。“少教多学”的内涵与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中心和主体。其次就是“少教多学”符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能够办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我们现在最高的目标。何谓高质量,不仅学生要高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要高质量,不仅包括数量上的提高,质量也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第三,教师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育的改革发展的要求。怎样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毫无疑问,少教多学这是一种更优,更可行的方式。因此,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用于文言文的教学更为凸显。
二、“少教多学”理念的核心
教育要发展,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得到发展,学生发展了,反过来也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恰如此,“少教多学”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此为发展的标准。教师的“少教”,并不是传统中任务量的少教,任何课程的教学,都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更应该重视教材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元性等入手。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少教多学”这种教学理念的实施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少教”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由并任其发展,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的提升文言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另一层面又通过“少教”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以此促进学生“多学”,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的品质为“专家型教师”,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和高效率的工作,而且还需要有创造性的洞察力,并且要能通过反省式思维判断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并进一步完善。因此,“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提质增效,通过“少教多学”此种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让学生和老师都获得一个较好的提升,课堂成为师生共学、共成长的一个平台,教学相长也是我们教学的一种思想境界。
三、“少教多学”应注意的问题
1.指导思想方面。“少教多学”的指导思想是实施的旗帜、纲领、灵魂。课改前,学生负担重,在学习文言文时只顾着对于文字的学习掌握和背诵;教学模式陈旧,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文言文的讲解也没有透过本质实施教学,致使教学效果不高。在这个时代,我们倡导的是个性发展,也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少教多学”的这种教学模式顺理成章成为改革的潮流,此理念注重的是减少教学内容的数量,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增强师生两者之间互动的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能力。
2.教学设计方面。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一堂课程应该如何教,怎么教这都是教师应该之前做好充分准备的。在“课改”之前,教师的教学设计大多是针对传统课堂填鸭式教学来进行的课程设计,方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局限,教师更注重的是教于学生,而在某些互动环节与学生交流的有所欠缺。所以“课改”之后,更加得注重“少教多学”这种模式,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方式也多元化,利用的工具也比较多。使学生的束缚少了,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
3.课堂教学方面。长期以来,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与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台下听讲学习。这俨然已经形成传统教育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例如文言文的教学,教师在台上对文言文的每一个字词句向学生们进行解释,学生们对其加以记忆,有些情况下理解的都不是很透彻就对其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通病。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形式进行变动。让学生加强自我阅读,可以根据正读——译读——品读——理读——背读——移读等层次进行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引导到译读或者品读层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空间,渐渐的从理读到背读再到移读等最高层次,这就大大加强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能力。
总之,课改的其中之一就是对课堂教学方式的一个改革——“少教多学”。让学生发挥更大的主动性,不光是让学生理解教学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1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