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展,各级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愈加重视。我们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其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本文以教育家杜威的德育理论为基础,对初中德育进行了探究,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杜威;德育方法;初中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0-003
初中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当前,我国初中德育工作的总体效果良好,但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从我国初中目前的实际出发,寻找解决办法;另一方面,更需要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本文通过对杜威德育方法论的分析与研究,找出其中可供我们借鉴之处。
一、当前我国初中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初中德育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教育。另外,德育方法也比较单一,忽视了其他因素的渗透作用。
1.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目前,我国的初中德育在方法上仍然侧重课堂灌输法,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然而真正活跃有效的课堂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的,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只会使课堂陷入一潭死水,奏不出悦耳动听的音乐。德育是做人的工作,影响和改造的是受教育者的主观世界,因而更需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2.没有充分发挥其他因素的渗透作用
目前我国的初中德育过分依赖相关德育教材的教学,通过德育教材向学生传达德育的内容与精神,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初中生德育工作的重任。然而,思想政治教师更多的也只是把相关道德规范、法律要求、品德约束等直接灌输给学生们。虽然很多初中生了解并理解了很多有关德育的知识和信息,但是他们其中很多都没有付诸实践,始终没有摆脱纸上谈兵的困境。初中德育不仅仅只能依靠德育教材的教授、思想政治教师以及班主任的教诲,还应该充分挖掘其他资源开展德育工作。这些其他因素包括:各学科的教学、校内外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社会各界力量等等。
二、杜威的德育方法對我国初中德育的启示
1.更新德育理念,丰富德育方法
当前我国的初中德育理念仍然比较落后,没有真正地做到坚持以学生为本。在道德教育中,杜威一直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他明确地指出,如果学生个体内部的需要遭到了无情的忽视,那么其道德行为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模仿与盲从。所以,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更加具有任性化,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德育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德育效果的理想程度,目前我国的初中德育方法仍然以灌输为主,缺乏实践教育。杜威一贯反对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他认为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国的初中德育课堂也要积极摆脱枯燥无味的灌输,多加尝试采用探究式、研究式的学习方法。另外,初中要积极组织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道德行为的训练。
2.深挖德育资源,注重隐性渗透
在杜威看来,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只包含在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中,还应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进行渗透。在美国的教学体系中,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注重各学科的道德渗透作用。实践表明,美国的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的。我国的初中德育,也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德育渗透作用。事实上,单纯的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关键在于怎样挖掘其中的德育内容,这就要求各学科课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具备超高的道德人格素养。另外,教育过程不仅仅发生在学校和课堂,还发生在众多不同的环境中。无论是校园、宿舍、食堂、运动场等有形硬环境,还是校风、学风、班风、学校的优良传统等无形软环境无不渗透着初中德育教学的内容。初中的德育教育,不仅应该注重思想政治课、班会课、法制教育课等显性课程的建设,还应该注重校内外各种隐性课程的建设,做到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设施,整合一切教育资源,形成最大的德育合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自我教育的价值
自我教育是德育的最高境界,因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都是靠自我教育来完成的。教育者只有巧妙地把对学生的教育转化成学生内在的自我教育,德育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毫无实际意义。正如杜威所指出的:“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另外,他还说学生:“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研究周围的世界,而且仔细研究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可见,苏霍姆林斯基充分认识到了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在对个人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杜威的德育方法对于指导我国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初中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杜威德育理论的研究,并合理地运用于初中德育工作中,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乐芳,徐西伟.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
[2]方本升,陆云娟,杨焕周.新时期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7(22)
关键词:杜威;德育方法;初中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0-003
初中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当前,我国初中德育工作的总体效果良好,但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从我国初中目前的实际出发,寻找解决办法;另一方面,更需要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本文通过对杜威德育方法论的分析与研究,找出其中可供我们借鉴之处。
一、当前我国初中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初中德育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教育。另外,德育方法也比较单一,忽视了其他因素的渗透作用。
1.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目前,我国的初中德育在方法上仍然侧重课堂灌输法,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然而真正活跃有效的课堂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的,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只会使课堂陷入一潭死水,奏不出悦耳动听的音乐。德育是做人的工作,影响和改造的是受教育者的主观世界,因而更需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2.没有充分发挥其他因素的渗透作用
目前我国的初中德育过分依赖相关德育教材的教学,通过德育教材向学生传达德育的内容与精神,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初中生德育工作的重任。然而,思想政治教师更多的也只是把相关道德规范、法律要求、品德约束等直接灌输给学生们。虽然很多初中生了解并理解了很多有关德育的知识和信息,但是他们其中很多都没有付诸实践,始终没有摆脱纸上谈兵的困境。初中德育不仅仅只能依靠德育教材的教授、思想政治教师以及班主任的教诲,还应该充分挖掘其他资源开展德育工作。这些其他因素包括:各学科的教学、校内外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社会各界力量等等。
二、杜威的德育方法對我国初中德育的启示
1.更新德育理念,丰富德育方法
当前我国的初中德育理念仍然比较落后,没有真正地做到坚持以学生为本。在道德教育中,杜威一直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他明确地指出,如果学生个体内部的需要遭到了无情的忽视,那么其道德行为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模仿与盲从。所以,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更加具有任性化,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德育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德育效果的理想程度,目前我国的初中德育方法仍然以灌输为主,缺乏实践教育。杜威一贯反对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他认为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国的初中德育课堂也要积极摆脱枯燥无味的灌输,多加尝试采用探究式、研究式的学习方法。另外,初中要积极组织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道德行为的训练。
2.深挖德育资源,注重隐性渗透
在杜威看来,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只包含在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中,还应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进行渗透。在美国的教学体系中,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注重各学科的道德渗透作用。实践表明,美国的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的。我国的初中德育,也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德育渗透作用。事实上,单纯的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关键在于怎样挖掘其中的德育内容,这就要求各学科课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具备超高的道德人格素养。另外,教育过程不仅仅发生在学校和课堂,还发生在众多不同的环境中。无论是校园、宿舍、食堂、运动场等有形硬环境,还是校风、学风、班风、学校的优良传统等无形软环境无不渗透着初中德育教学的内容。初中的德育教育,不仅应该注重思想政治课、班会课、法制教育课等显性课程的建设,还应该注重校内外各种隐性课程的建设,做到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设施,整合一切教育资源,形成最大的德育合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自我教育的价值
自我教育是德育的最高境界,因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都是靠自我教育来完成的。教育者只有巧妙地把对学生的教育转化成学生内在的自我教育,德育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毫无实际意义。正如杜威所指出的:“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另外,他还说学生:“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研究周围的世界,而且仔细研究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可见,苏霍姆林斯基充分认识到了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在对个人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杜威的德育方法对于指导我国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初中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杜威德育理论的研究,并合理地运用于初中德育工作中,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乐芳,徐西伟.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
[2]方本升,陆云娟,杨焕周.新时期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