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一新生在很多方面要学会调整自己,做好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准备,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本文从人生目标定位、学习兴趣培养、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调节自己,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39-01
一、新生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
1.环境适应方面。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大部分新生来说,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是造成许多生活适应困难的关键,加上自身心理防御能力差,遇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产生某种过激行为,如果不及时引导,就会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
2.自我意识方面。面对新环境,都有重新认识的过程,也包括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尤其是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思想认知方面就容易出现偏差。孤独感、压抑感、人际交往障碍等情况的出现,基本都是由不良的自我认识引起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精神质反应。
3.人际交往方面。由于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方式各不相同等原因,人际交往方式也就不一样,就使这些学生与人相处时反面态度居多,如果长时间持续保持这些不良情绪的情感,就会引发各种生心疾病,甚至会危害社会和他人。
4.现实落差方面。刚走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在经过短暂的兴之后,部分同学就会觉得现实中的大学,不全是自己想要的,也并非自己想像的那么完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部分同学情绪低落,甚至有的新生会觉得前途渺茫、无所适从,而形成了失落心理。
5.奋斗目标方面。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后,很多同学以一个成功者的心态,总是沾沾自喜,自以为是,认为进入大学就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之苦。由此就失去了奋斗目标和学习动力,没有了以往学习的冲劲和干劲,出现了徘徊和迷茫心理。
二、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一)正确定位人生目标。
一是进行自我评估。对自己过去、现在、将来进行科学、全面、彻底的解剖,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线,才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目标作出最佳抉择。二是确立目标。在大学生活规划中正确确立大学期间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是取得成果的关键。新生入学后要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结合自己情况,重新确立并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奋斗目标。只有准确确立了远大的理想,并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三是制定方案。在确立了在校期间的发展目标后,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把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一一的去实现,阶段性地朝着目标奋斗才容易取得成功。
(二)正确培养学习兴趣。
一是懂得学习的意义。大学生应该意识到现实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的残酷性,如不珍惜大学期间的学习机会,不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将来在工作上就会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也无法真正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二是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设定目标后,要努力朝着目标奋斗,并设法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同时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来调整目标,使理想与现实日趋接近。三是培养学习兴趣。大学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还要加强综合能力的兴趣培养,掌握多种特长,提高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一是克服人际羞怯。害羞其实就是自我防卫心理过强的结果,过分的害羞,就会导致精神压抑、孤独、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人际关系。要在实际生活、学习中,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检查来认识自己,特别是认识自己性格上的优缺点,树立自信心,使自己能更好地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把人生定位在自己最有把握、最有前途的领域,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朝目标努力,就最容易取得成功。二是调整人际期望。有的同学在与人交往时,要知道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有自己的爱好、追求、性格、甚至缺点。不要以己之好去要求别人也好之,不能以己之恶要求别人也恶之,要容忍对方有不同于己的性格。三是克服以别人或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中,有些同学为了维持友谊,太在意对方的感受,不能大胆说不,不能把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真实想法有效地表达出来,会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紧张和冲突。但有些学生想问题、做事情,总是从“我”出发,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盛气凌人,不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更不允许批评。这就难以被他人接纳,难于与同学和谐相处,就会经常体验到负性情绪,从而留下心理创伤或生理伤害。
(四)正确开展自我调节。
对刚入校的大学新生而言,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中断、学习方式的改变,甚至有的面临经济压力、语言障碍、饮食习惯的改变、气候的不适应等,累积的各种事无巨细的生活事件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这就需要学会自我调节来缓解压力。一是调整比较的标准。大学前是以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进入大学后,并非以单一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人的标准,综合能力、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等也成了衡量的重要因素,要学会从多方面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二是坦然面对优势与不足。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能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也不能因为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就片面的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要客观对待别人的优势,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三是善于自我调节。大学生活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个人的未来都靠自己来掌所致,谁都可能成功,谁都可能遇到逆境,只有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才能使一切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面对新的人生问题,我们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与同学探讨,更重要的是自己独立思考;面对挫折,应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把一切愁苦留给自己,把欢笑留给别人,也可以向朋友倾诉,寻求理解。
作者简介:付胜兰(1981.10-),女,汉族,重庆,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关键词: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39-01
一、新生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
1.环境适应方面。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大部分新生来说,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是造成许多生活适应困难的关键,加上自身心理防御能力差,遇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产生某种过激行为,如果不及时引导,就会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
2.自我意识方面。面对新环境,都有重新认识的过程,也包括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尤其是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思想认知方面就容易出现偏差。孤独感、压抑感、人际交往障碍等情况的出现,基本都是由不良的自我认识引起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精神质反应。
3.人际交往方面。由于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方式各不相同等原因,人际交往方式也就不一样,就使这些学生与人相处时反面态度居多,如果长时间持续保持这些不良情绪的情感,就会引发各种生心疾病,甚至会危害社会和他人。
4.现实落差方面。刚走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在经过短暂的兴之后,部分同学就会觉得现实中的大学,不全是自己想要的,也并非自己想像的那么完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部分同学情绪低落,甚至有的新生会觉得前途渺茫、无所适从,而形成了失落心理。
5.奋斗目标方面。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后,很多同学以一个成功者的心态,总是沾沾自喜,自以为是,认为进入大学就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之苦。由此就失去了奋斗目标和学习动力,没有了以往学习的冲劲和干劲,出现了徘徊和迷茫心理。
二、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一)正确定位人生目标。
一是进行自我评估。对自己过去、现在、将来进行科学、全面、彻底的解剖,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线,才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目标作出最佳抉择。二是确立目标。在大学生活规划中正确确立大学期间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是取得成果的关键。新生入学后要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结合自己情况,重新确立并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奋斗目标。只有准确确立了远大的理想,并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三是制定方案。在确立了在校期间的发展目标后,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把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一一的去实现,阶段性地朝着目标奋斗才容易取得成功。
(二)正确培养学习兴趣。
一是懂得学习的意义。大学生应该意识到现实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的残酷性,如不珍惜大学期间的学习机会,不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将来在工作上就会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也无法真正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二是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设定目标后,要努力朝着目标奋斗,并设法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同时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来调整目标,使理想与现实日趋接近。三是培养学习兴趣。大学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还要加强综合能力的兴趣培养,掌握多种特长,提高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一是克服人际羞怯。害羞其实就是自我防卫心理过强的结果,过分的害羞,就会导致精神压抑、孤独、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人际关系。要在实际生活、学习中,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检查来认识自己,特别是认识自己性格上的优缺点,树立自信心,使自己能更好地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把人生定位在自己最有把握、最有前途的领域,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朝目标努力,就最容易取得成功。二是调整人际期望。有的同学在与人交往时,要知道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有自己的爱好、追求、性格、甚至缺点。不要以己之好去要求别人也好之,不能以己之恶要求别人也恶之,要容忍对方有不同于己的性格。三是克服以别人或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中,有些同学为了维持友谊,太在意对方的感受,不能大胆说不,不能把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真实想法有效地表达出来,会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紧张和冲突。但有些学生想问题、做事情,总是从“我”出发,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盛气凌人,不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更不允许批评。这就难以被他人接纳,难于与同学和谐相处,就会经常体验到负性情绪,从而留下心理创伤或生理伤害。
(四)正确开展自我调节。
对刚入校的大学新生而言,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中断、学习方式的改变,甚至有的面临经济压力、语言障碍、饮食习惯的改变、气候的不适应等,累积的各种事无巨细的生活事件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这就需要学会自我调节来缓解压力。一是调整比较的标准。大学前是以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进入大学后,并非以单一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人的标准,综合能力、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等也成了衡量的重要因素,要学会从多方面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二是坦然面对优势与不足。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能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也不能因为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就片面的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要客观对待别人的优势,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三是善于自我调节。大学生活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个人的未来都靠自己来掌所致,谁都可能成功,谁都可能遇到逆境,只有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才能使一切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面对新的人生问题,我们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与同学探讨,更重要的是自己独立思考;面对挫折,应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把一切愁苦留给自己,把欢笑留给别人,也可以向朋友倾诉,寻求理解。
作者简介:付胜兰(1981.10-),女,汉族,重庆,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