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是育人成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作为民办高校,如何把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主题和主旋律等问题是摆在校领导,各级党组织和教育工作者一个全新而重大的课题。本文围绕民办高校开展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民办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结合该校学生的价值观特点进行论述与探讨。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18-02
高校是育人成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主阵地就必须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而唱响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也给高校育人工作赋予了新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民办高校,如何把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主题和主旋律?如何从实际出发,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同核心价值观内涵紧密结合起来,这无疑是摆在校领导,各级党组织和教育工作者一个全新而重大的课题。
下面,本文围绕民办高校开展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民办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结合该校学生的价值观特点进行论述与探讨。
一、培育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一)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就郑重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而党的十八大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办高校,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应走在全社会的前面,坚持从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让立德树人、成才报国的主旋律教育,深入人心,占领校园。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办高校实现育人为本培养目标的重要工程。高校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胡锦涛讲过:“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因此高民办高校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即通过深化主旋律教育,不断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全面发展,璞玉成器的动力和责任感;也应把握机遇,努力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先行军。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解决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倾向的迫切需要。当今,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完全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已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不少冲击。如民办高校的部分同学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不足、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知行脱节等问题。所以,民办高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正适应了社会转型期,修正大学生价值观偏向的内在要求,能起到强基固本,扶正祛邪的效果。
(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成才规律。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他们面对各种诱惑,缺少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活动,根据大学生的成长需求,成长环境和成长规律来进行。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性的特点和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增强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也才能乐于接受,入心入脑。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目前,高校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已普遍引起重视,有的已取得很好的经验和成果,但是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还缺乏权威的,统一的归纳和概括。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要求,结合高校培养目标及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教育管理规律,特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表述,初步研究概括为以下七个个方面。即:爱国、诚信守法、学习观、感恩观、团结互助、成才观、社会责任感。
(一)爱国价值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只有坚定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关注改革开放事业,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才能做到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只有把个人理想与追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人生才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特别对大学生来说,坚定理想就是要坚定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人生的志向与追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当代大学生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二)诚信守法价值观。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行为、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切实划清是与非,善与恶和美与丑的界限。确保上不碰法律红线,下不越做人底线。坚持做到行不违规,考不作弊,言出守信,理智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绝不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傻事。只有树立诚信守法观念,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三)学习价值观。“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人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3]因此做为一名大学生,不论将来是为了展现个人的抱负和前程,还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都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把学习当作一种使命和责任;建立勤奋笃学的学习观念,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主要手段,也是大学生由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的重要准备阶段。
(四)感恩价值观。感恩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做人的准则。要通过感恩教育,呼唤起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对父母的养育常怀感恩之心;对师长的教诲常思感恩之意;对社会和他人的救助常存感恩之情;对党和国家培育常图报恩之举。知道感恩的人才是有道德、讲诚信的人,才是值得信任和受到尊重的人。教育引导大学生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把感恩当做一种责任、一种自尊和一种境界来追求。让同学们懂得,最真诚最实际的感恩,就是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回馈社会,报效国家,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五)团结互助价值观。团结协作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核心体现。在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民办大学教育应倡导在宽容的人文精神的土壤中培养团结互助精神。通过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科技、信息网络的全球化、一体化,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的差异和冲突,通过对大学生学会对话,学会在两极中寻找平衡和张力,学会在共同的价值底线上的相互宽容,实现集体主义教育的效果。
(六)成才价值观。励志是成才的前提,成才是励志的目的,勤奋学习,勇于实践,磨练意志,提高能力素质,是成才的基础。要提高学习研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立自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考研考证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大学生不仅要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更要有强国之才。勇于实践,勇于锻炼,勇于吃苦,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要胸怀大志,不懈追求。勇于创新,不断开拓,在各自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七)社会责任价值观。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开拓未来,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必须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不仅对自己和家庭负责任,更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事业负责。一个没有责任感,不想挑重担的大学生,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只有把责任意识做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来看待,来践行,才能不断激发大学生献身国家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代大学生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应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总之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和确立,起着决定和支配的作用,是每个大学生的重要精神支柱。民办高校应该通过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使他们“达到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共处;有感恩之心、有博大胸怀、有吃苦精神、有创新意识和有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3 年。
[2]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4-24。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2014-05-06。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18-02
高校是育人成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主阵地就必须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而唱响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也给高校育人工作赋予了新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民办高校,如何把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主题和主旋律?如何从实际出发,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同核心价值观内涵紧密结合起来,这无疑是摆在校领导,各级党组织和教育工作者一个全新而重大的课题。
下面,本文围绕民办高校开展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民办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结合该校学生的价值观特点进行论述与探讨。
一、培育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一)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就郑重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而党的十八大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办高校,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应走在全社会的前面,坚持从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让立德树人、成才报国的主旋律教育,深入人心,占领校园。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办高校实现育人为本培养目标的重要工程。高校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胡锦涛讲过:“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因此高民办高校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即通过深化主旋律教育,不断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全面发展,璞玉成器的动力和责任感;也应把握机遇,努力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先行军。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解决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倾向的迫切需要。当今,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完全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已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不少冲击。如民办高校的部分同学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不足、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知行脱节等问题。所以,民办高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正适应了社会转型期,修正大学生价值观偏向的内在要求,能起到强基固本,扶正祛邪的效果。
(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成才规律。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他们面对各种诱惑,缺少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活动,根据大学生的成长需求,成长环境和成长规律来进行。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性的特点和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增强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也才能乐于接受,入心入脑。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目前,高校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已普遍引起重视,有的已取得很好的经验和成果,但是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还缺乏权威的,统一的归纳和概括。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要求,结合高校培养目标及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教育管理规律,特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表述,初步研究概括为以下七个个方面。即:爱国、诚信守法、学习观、感恩观、团结互助、成才观、社会责任感。
(一)爱国价值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只有坚定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关注改革开放事业,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才能做到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只有把个人理想与追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人生才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特别对大学生来说,坚定理想就是要坚定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人生的志向与追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当代大学生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二)诚信守法价值观。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行为、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切实划清是与非,善与恶和美与丑的界限。确保上不碰法律红线,下不越做人底线。坚持做到行不违规,考不作弊,言出守信,理智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绝不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傻事。只有树立诚信守法观念,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三)学习价值观。“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人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3]因此做为一名大学生,不论将来是为了展现个人的抱负和前程,还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都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把学习当作一种使命和责任;建立勤奋笃学的学习观念,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主要手段,也是大学生由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的重要准备阶段。
(四)感恩价值观。感恩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做人的准则。要通过感恩教育,呼唤起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对父母的养育常怀感恩之心;对师长的教诲常思感恩之意;对社会和他人的救助常存感恩之情;对党和国家培育常图报恩之举。知道感恩的人才是有道德、讲诚信的人,才是值得信任和受到尊重的人。教育引导大学生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把感恩当做一种责任、一种自尊和一种境界来追求。让同学们懂得,最真诚最实际的感恩,就是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回馈社会,报效国家,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五)团结互助价值观。团结协作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核心体现。在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民办大学教育应倡导在宽容的人文精神的土壤中培养团结互助精神。通过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科技、信息网络的全球化、一体化,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的差异和冲突,通过对大学生学会对话,学会在两极中寻找平衡和张力,学会在共同的价值底线上的相互宽容,实现集体主义教育的效果。
(六)成才价值观。励志是成才的前提,成才是励志的目的,勤奋学习,勇于实践,磨练意志,提高能力素质,是成才的基础。要提高学习研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立自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考研考证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大学生不仅要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更要有强国之才。勇于实践,勇于锻炼,勇于吃苦,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要胸怀大志,不懈追求。勇于创新,不断开拓,在各自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七)社会责任价值观。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开拓未来,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必须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不仅对自己和家庭负责任,更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事业负责。一个没有责任感,不想挑重担的大学生,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只有把责任意识做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来看待,来践行,才能不断激发大学生献身国家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代大学生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应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总之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和确立,起着决定和支配的作用,是每个大学生的重要精神支柱。民办高校应该通过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使他们“达到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共处;有感恩之心、有博大胸怀、有吃苦精神、有创新意识和有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3 年。
[2]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4-24。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20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