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路径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bagg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类学科,主要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基本结构,还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格外关注实验教学的实施,极力发挥出实验的功能,带领学生在实验中学习与探索物理学的奥秘,让他们掌握的更为牢固.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11-0056-02
  作者简介:樊沈娟(1985.1-),女,江苏省启东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实验教学本身就属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与理论知识的讲授相互促进与发展,两者不可割裂开来,可以还原与再现物理原理,让学生直观感知和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其在实验辅助下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效率更高,推动他们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要认真对待实验教学环节,辅助学生清晰的理解与记忆物理知识,并锻炼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
  一、利用实验导入新课,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无论在任何教育阶段、任何学科的任何一节课教学中,新课导入都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关系到整节课的质量与成败.具体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来说,新课导入环节同样十分关键,为更好的实施实验教学,教师可利用实验导入新课,先围绕教学主题精心设计与之对应的小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在展开“声音是什么”教学时,教师先播放一组常见的声音,如:锣鼓声、琴声、歌声、雷声和鸟鸣等,引导性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与看法,然后演示小实验: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及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指导他们分析和总结,使其得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顺利导入新课主题.接着,教师操作实验: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震动,借势提问:还有什么办法能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如何验证?带领学生继续结合实验来探究.
  如此,教师利用小实验揭示新课内容,让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使其全身心的参与到观察、分析、比较和探索当中,辅助他们认识千差万别的声音,且知道声音产生的原理.
  二、精心设计趣味实验,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初中生比较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物理知识虽然相对抽象、难懂,不过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来呈现,而且有的實验过程、现象或结果比较有趣,能据此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与方式,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知识主题精心设计一系列趣味性实验,为物理课堂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踊跃探索物理的神奇与奥秘.
  以“静电现象”教学为例,教师和学生操作同步以下有趣的小实验:将塑料尺在自己的头发上多摩擦几下后靠近小纸屑,使其说出看到的现象,即为塑料尺能把小纸屑吸附起来,引领他们总结出摩擦起电的概念.接着,师生继续同步操作趣味实验: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要求学生分别说出看到的现象,得出两种不一样的电荷,教师指出丝绸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使其尝试解释前面实验中的静电现象,并罗列一些生活中的类似实例.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围绕“静电”进行设计一些有趣的物理小实验,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得知通过摩擦的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辅助他们掌握有关电荷的知识.
  三、注重演示实验操作,易于学生理解知识
  众所周知,实验教学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对理论教学很好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把文字性的物理理论通过直观化、动态化的实验形式来呈现,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演示实验的操作环节,辅助理论知识的讲解,易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实施“水循环”教学时,教师谈话导入:水、冰雪、冰晶、水蒸气,它们都属于水的三态,它们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循环,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认识这一系统——水循环.同步利于信息技术手段播放模拟“水循环”实验的视频,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水循环示意图”讨论问题: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规律?如果水的三态变化停止,水循环还能进行吗?自然界的气候将会怎样?如果水循环停止,人类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水循环中能量是怎么转移的?鼓励他们自由讨论和分享个人见识,使其认识到水循环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水资源就是巨大的能源,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上述案例,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演示物理实验,转变知识的呈现样式,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其直观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让他们总结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四、巧妙设计生活实验,改善学生学习成效
  物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科目,尤其是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属于物理教学的基础阶段,教材中选编的内容大多都同生活关系密切,而且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物理现象,及物理知识的应用.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一些生活化常见的器材或物品带到课堂上,巧妙设计生活化实验,为学生带来一定的熟悉感,改善他们的学习成效.
  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教师先把生活中常见的碗、筷子和水带到课堂上,操作一个生活小实验:把碗放在桌面上,缓缓倒入适量的水,再将筷子插入水中,引出问题:碗的深度有什么变化?从侧面观察筷子在水面处发生怎样的变化?组织学生学生认真观察与讨论,使其发现盛水的碗看上去变浅,插入水中的筷子则好像变弯,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接着,教师继续演示生活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光又从什么射入什么?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使其结合两个实验现象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不发生变化,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变化,即为光的折射.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合理利用生活资源设计物理小实验,拉近物理课堂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一定的熟悉感与亲切感,使他们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与规律.
  五、赋予更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真正发挥出实验教学应用的作用和价值,实验操作不能完成由教师进行和完成,还要赋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锻炼与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初中物理教师需指导学生精心设计、操作与完成实验,使其认真分析实验过程与结果,让他们亲身经历整个探索流程,对物理知识的记忆更为深刻与牢固.
  比如,在“力 弹力”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导语:有人认为力是由人的肌肉紧张所引起,那么没有生命的物体能否也会产生力呢?指引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做推、拉、举、挤、揉、压等小实验,感知力的存在与作用,然后让他们想办法改变橡皮筋、弹簧与气球的形状,使其交流亲身感受,结合自己的实验现象探讨什么是形变,初步认识弹力.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自主设计与操作实验:给塑料尺施加向下不同的压力,观察弯曲程度;给弹簧施加不同的拉力;给弹簧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弹簧伸长与缩短情况,使其提出猜想: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作用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大,随后组织他们继续通过实验展开深入探究.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几乎把操作实验的机会都交给学生,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推动实验教学的实施,使其亲身感受物体形状与体积的变化,建立物体的形变概念,初步认识弹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格外关注实验教学的实施,做到同理论教学的相互搭配与促进,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实验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与知识呈现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探究的乐趣,使其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进而升华整体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甘艺锋.“活力课堂”如何激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科技风,2020(12):40+49.
  [2]李赛男.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06):76.
  [责任编辑:李 璟]
其他文献
The static re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low-alloy steel Q345B during double-pass hot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tests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高中数学在知识难度、教学要求、育人目标上有着更高定位,且旨在切实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而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开展,则必须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
摘 要:教育改革在当今信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已经成为今后国家教育发展的关键举措,初中是国家基础教育中的重要阶段,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需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才能使培养的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微课是一种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基于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式教学模式,近年来各地的研究发现利用微课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同构法是一个重要的数学解题方法.2020年高考中有些难题可以使用这个方法突破.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解答、评析,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大家注意,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这个方法,提
体育经济是指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把大众的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来发展。体育的经济表现,在于通过提供体育服务产品,起到拉
处理含参数的最值问题、恒成立问题,在无法分离参数时通常需要分类讨论,但往往讨论及其繁琐.本文通过实例阐述如何做到快捷高效的分类讨论,以便学生以后遇到此类问题时可以省
早春,一個和暖的下午,我走在校园的操场上,看到迎面有两个女孩儿从图书室里走出来。那个瘦瘦的女孩儿说:“你想不想也去研学?”“当然啦!出去研学,肯定特别有意思!”另一个女孩儿满怀向往地回答。她们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本书。  自从希乐舅舅的《研学故事,行走的风景》这本书走进校园,研学故事让孩子们津津乐道,“研学旅行”成了孩子们的热门话题。孩子们的热情驱使着我,走进图书室,和正在上阅读课的孩子们聊了起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和“三贴近”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结合时政教育,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The reform of the new curriculu
对于多数首次接触地理的初中生而言,教学重点在于如何直观加深学生对地理的印象,并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地理来对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证明,
摘 要:构造函数法是指通过一定方式,设计并构造一个与有待解答问题相关的函数,通过观察分析,借助函数本身的性质,如单调性或利用运算结果,解决原问题的方法.构造函数法解题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过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在运用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构造,始终“盯住”要解决的目标.  关键词:构造函数;导数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10-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