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是指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思想品德的有关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思想品德课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应用意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生活化的课堂?笔者认为应有“五多”。
一、学生的参与多
课堂教学需要提倡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课堂。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内心才会有感悟,对事物才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样,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反之,如果课堂上满堂灌,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因而,生活化课堂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至少不能少于1/2。
二、师生的沟通多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敞开心扉与学生倾心交流,聆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同呼吸、共欢乐。教师和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课堂里,既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又使整个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三、教学的形式多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此时的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产生灵感,生成问题,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采用学生阅读和展示、学生议和练、学生演讲和辩论、师生对话等多种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这样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与生活的联系多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相贴近,强调对“生活的回归”,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使知识不再是零散的,不再孤立地与生活隔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实例,以典型实例为引导,让学生分析、评论所列举的实例。在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激发其思维,提高其认识。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汲取生活养料,在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
五、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多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上,教师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已远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得到较好的体现。这样的课堂气氛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整合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只有把教材、教学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实际结合起来,让我们的课堂走人生活、走入社会,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具活力、更具生命力。
一、学生的参与多
课堂教学需要提倡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课堂。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内心才会有感悟,对事物才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样,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反之,如果课堂上满堂灌,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因而,生活化课堂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至少不能少于1/2。
二、师生的沟通多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敞开心扉与学生倾心交流,聆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同呼吸、共欢乐。教师和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课堂里,既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又使整个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三、教学的形式多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此时的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产生灵感,生成问题,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采用学生阅读和展示、学生议和练、学生演讲和辩论、师生对话等多种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这样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与生活的联系多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相贴近,强调对“生活的回归”,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使知识不再是零散的,不再孤立地与生活隔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实例,以典型实例为引导,让学生分析、评论所列举的实例。在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激发其思维,提高其认识。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汲取生活养料,在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
五、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多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上,教师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已远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得到较好的体现。这样的课堂气氛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整合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只有把教材、教学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实际结合起来,让我们的课堂走人生活、走入社会,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具活力、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