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西南部的中条山,依黄河而行,山势狭长,
它的北侧是运城盆地,南侧是中原大地,如同一道磅礴的天然门户。
这是古时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一条分割线。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经是富足天下的盐矿的拱卫屏障。
上世纪五十年代,丰富的铜矿资源使得这里成为新生共和国亟待开发的工业重地!
一条特殊的铁路线就这样诞生了,在忙碌了42年后,
44.4公里的铁路线被废弃,辉煌散去,一切又归于平静。
每天上下班,康辉都会路过山西省垣曲县火车站那几条早已废弃的铁路。闲暇之时,也会顺路溜达到站台,看一看那曾经载满了他关于火车记忆的地方。如今站台的寂静、残破和冷清,让他忽然思考起来,这条曾经为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礼元——垣曲铁路线,它的前世今生都是咋回事?
康辉今年52岁,父母从东北老家来到中条山工作,1963年出生在这里。他小时候经常会随父母坐这趟列车省亲。在礼元倒车、候车更是必须的。加上父亲从前经常出差,小时候经常去接站的缘故,康辉对这条铁路的感情很深。
2015年3月,康辉和一帮影友带着怀旧的心情,沿着335省道横(水)济(源)公路,逐个地寻找和探访了当年那几个小火车站,追溯当年的生活记忆。
说起这条铁路,就必须先从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的建设开始。陕西省西南部的中条山脉南麓蕴藏着大量的铜矿,自东汉时期,就进行过铜的开采。这里距离战国时代的晋国古都——新田(即今天的侯马市)约70公里。在中条山腹地,至今还有古人开采铜矿之后所遗留的洞穴、冶炼炉渣等。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956年4月15日,经国家计划委员会立项、报国务院批准,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成立,当时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
中条山公司就设立在山西省垣曲县境内,由于地处晋南,这里当时和外界的交通只有一横(水)济(源)线。公司成立之初,只有270余名职工,到1960年左右,陆续从祖国各地调来人员后增加到了1800人。为了保障公司的建设及产品的向外运输,这才修建了这条铁路。
礼垣铁路支线(礼元——垣曲),建于1958-1964年。1965年2月14日开站通车。线路自南同蒲线上的礼元站向东南引出,经横水镇,越横岭关,过马家窑,最终抵达垣曲,全长44.4公里。系铁道部第三设计院专门为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而设计的四等支线铁路。开始是由中铁工程局第四工程处负责施工,后又交给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建设,直到竣工。可以想象在那个三年困难时期,国家能够斥巨资为企业修建专用铁路,足以想象中条山公司的重要战略地位。
垣曲火车站,坐落于垣曲县北部、八一路以西一公里处,最早还被叫做古堆火车站。开站伊始,每天都会载着到中条山工作的有志之士,从礼元站坐着货运的车皮,进入垣曲,直到后来又开通了只有三节半的客运绿皮火车。40多公里的距离,需要运行两个多小时。当年只要是坐着那绿皮火车去中条山时,还没到冶炼厂,大家就开始收拾东西,往车门口挤,虽然垣曲就是终点站,大家也还是希望第一个下车,然后再乘坐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或家里。有趣的是,当火车已经快到了车站时,却必须要先减速、再停车,然后再缓缓地开进垣曲站。那种两边见车不见人的等待,康辉至今记忆犹新。原来,这条铁路的弯度和坡度大而多,其上坡坡度为30度,为国内少见,所以不减速就会有安全隐患,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这列火车的客运只能有三节半车厢的缘故吧!
随着国家的发展,公路设施的增加(闻垣高速北连大运高速、南衔二广、连霍高速),这条运行了近半个世纪的铁路,最终没有赶上时代的速度,客运人数越来越少,很多时候都是列车在空跑,无奈于1992年的春天,经国务院批准,最终停止了客运。而货运,也在2007年9月12日停了下来。这条铁路就此彻底结束了它的时代。
如今的垣曲站候车室,已经变成了一个被改造了的汽车驾校,站台上很多围栏都被锯掉卖了废铁。遗留在轨道外面的唯一的一节车厢,只剩下一具锈迹斑斑的空壳,不知道被什么人在两头胡乱地锁着,里面堆放着很多杂物。
现在要寻找马家窑火车站,可是颇费体力。虽然它距离下面的公路只有不到2公里,但是必须要两次穿过已于2010年12月8日建成通车的闻垣高速公路的高架桥,再披荆斩棘般地爬上近40度的陡坡才能到达。这里早已荒芜,只有残垣断壁上还有“马家窑”三个字,让人们还能感受到当年的火车,“呼哧、呼哧”地持续爬坡坡后似乎在做暂短的歇息,而这才是出中条山的第一站。
放眼望去,除了两根铁轨隐隐约约的躺在在两山之间几近一人高的杂草中外,连个人影也没有。沿着铁路继续前行是困难的,康辉他们只好原路下撤到刘庄,继续上车出发,逶迤前行15公里左右,来到了铁路、公路的交接处——横岭关隧道。
横岭关海拔相对较高,每到冬天大雪封山,汽车到这里是最难通过的,铁路也是曲曲折折,当年火车进入约一公里的隧道之前,男人们都会赶紧用双手把窗户拉下来,以免那隆隆的声音和车头的煤灰进来。关窗户还得会平衡,否则一旦斜了,就会卡住了关不上。一出隧道,就到了第二站——横岭关车站。
因为车站的附近一直有百姓居住,横岭关车站后期也无奈地将这里交给当地农民无偿使用了。当年的候车室如今成了住家,旁边的铁路职工宿舍,也住进了一户居民。而铁路则叫村民用围栏分段围了起来,养起了黄牛。
顺着铁路行进,渐渐地,山势平缓,到了烟庄。铁路、公路基本上处于上下两条平行线了。烟庄火车站目前只有一户李姓人家居住,他的两个孩子都是在这里出生的,行车调度室的墙上,挂的是他家已故老人的照片。
康辉依稀记得自己的少年时代,曾经和玩伴儿,坐早上的火车到这里下车,再去下面的供销社买运动鞋,然后吃碗面条,就一直等待再坐下午的火车返回家。
沿铁路终于出山了,前面是横水站。横水镇不大,但不断扩张的高层建筑还是已经都建到了铁路边,货运仓库的墙壁上到处都是拙劣的涂鸦。侯车室也不知道何时变成了乒乓球俱乐部,里面有两个球桌。从毛巾、杯具等环境的摆布看,主人的管理还不错。站长室现在的主人是位姓马的妇女,她免费住在这里,条件是负责看护这里的这几栋房子。 横水的羊汤很好,背包客可以在这里就着酥饼吃午餐。铁路从这里延伸,经过闻喜县的郝庄,到达终点站——礼元火车站。
礼元站建于1935年。它离太原站348公里,华山站180公里,从前隶属北京铁路局临汾铁路分局管辖。现为太原铁路局侯马车务段,三等站,只有整车货运货物过往。经过沟通,史站长为康辉打开小门,再三叮嘱他们注意安全之后,他们在站台附近拍了一些照片。
印象中的礼元火车站,只有一个大厅,售票、进站和出站都在这里完成。如今,车站还有约四十名职工。大厅几易主人,变成了聚龙大酒店,在室内已经找不到任何火车站的影子,只有在墙外的火车隆隆驶过,震动着铝合金窗户时,康辉才能想起小时候的冬天,大家都拥挤在这里,围在中央的煤炉子周围,大人们一边抽烟,一边拽着孩子,等候着自己或长或短的下一个行程的到来。
说到礼元,上世纪60年代,中条山公司为了方便企业职工在此中转时休息,用1000元的价格,购置了2.6亩的土地,建成了中条山公司礼元办事处,后期改为了招待所。如今,中条山集团公司依然拥有这里的土地使用权,只是让一直在此工作、现已退休的职工任淑萍进行承包管理和自主经营。她个人投资200万元改造了君悦大酒店,迎接南来北往的客人。康辉记得小时候跟父母回东北探亲,候车时所歇息的里面是大通铺,上面是铺着凉席的小平房,早已没了踪影。现在的院子里干净、整洁,门窗上还有前几天主人为她当公务员的儿子办过喜事的痕迹。主人无奈的说,交通的便利、铁路客运的终结,使得中条山职工多年以前就不再到这里吃饭和休息了。
沧海桑田,时代的飞速变迁也在改变着中条山。从前,进出中条山是艰难的。同时,当年的车票也便宜,0.8元。如今走高速到太原400多公里,开车近4个小时即可到达,但是,仅高速费用、加油费用就要近400元。
康辉还访问了1954年就参加铁路工作、曾任垣曲火车站第二任站长的陈明勋。老人将近80高龄,精神饱满,记忆力很好。他拿出了许多过去的老照片,和当年的同事杨泉林和郑王林一起分享。他俩曾经担任过垣曲车站的铁路公安,后来分别在闻喜和侯马退休。在一张他们当年在垣曲站前的四人合影里,还有一位叫郭定国的老人,已经于2013年去世了。
回忆起当年垣曲火车站的繁荣与鼎盛,几位老人的情绪几度激动。那时的车站职工超过50人,医院、公安、货运、列检……一应俱全。繁忙的时候,一度成为仅次于运城火车站的运输能力。每个月会有超过320个车皮的货物到达,而中条山公司所生产的电解铜、硫酸、精矿粉等,更是有950?1000个车皮,从这里驶往礼元,在那里分组后,再运往祖国各地。这条铁路线上,运行过日本的5、国产的解放、建设、胜利、前进等多种蒸汽机机车。每当春节前后,因为乘坐火车的人太多,还动用过马家窑的驻军来维持铁路的秩序。
这条礼垣铁路支线,承载了中条山人太多的记忆!1956年,新生的共和国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一大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中条山。中条山公司就像一条大河,融入了国内采矿、冶炼、选矿、运输、建筑、医疗、教育等各行行业的精英,是他们的不懈努力,使中条山变得不断发展和日益强大。
如今的中条山集团公司,在侯马高村重新规划了自己的铁路专用线,并且通过依靠早已极大丰富的社会库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生产所需大宗物料的储备。中条山集团公司已经成为一家拥有固定资产12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150亿元、职工1.2万人的大型国有企业,正在完成着企业升级转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前行。
中条山几代人的青春年华和这条铁路的交集,已经不是岁月所能够磨灭的。那些寂寞的铁轨,就是共和国几代人挥洒青春和热血的苦难和我们今天幸福的缩影。
它的北侧是运城盆地,南侧是中原大地,如同一道磅礴的天然门户。
这是古时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一条分割线。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经是富足天下的盐矿的拱卫屏障。
上世纪五十年代,丰富的铜矿资源使得这里成为新生共和国亟待开发的工业重地!
一条特殊的铁路线就这样诞生了,在忙碌了42年后,
44.4公里的铁路线被废弃,辉煌散去,一切又归于平静。
每天上下班,康辉都会路过山西省垣曲县火车站那几条早已废弃的铁路。闲暇之时,也会顺路溜达到站台,看一看那曾经载满了他关于火车记忆的地方。如今站台的寂静、残破和冷清,让他忽然思考起来,这条曾经为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礼元——垣曲铁路线,它的前世今生都是咋回事?
康辉今年52岁,父母从东北老家来到中条山工作,1963年出生在这里。他小时候经常会随父母坐这趟列车省亲。在礼元倒车、候车更是必须的。加上父亲从前经常出差,小时候经常去接站的缘故,康辉对这条铁路的感情很深。
2015年3月,康辉和一帮影友带着怀旧的心情,沿着335省道横(水)济(源)公路,逐个地寻找和探访了当年那几个小火车站,追溯当年的生活记忆。
说起这条铁路,就必须先从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的建设开始。陕西省西南部的中条山脉南麓蕴藏着大量的铜矿,自东汉时期,就进行过铜的开采。这里距离战国时代的晋国古都——新田(即今天的侯马市)约70公里。在中条山腹地,至今还有古人开采铜矿之后所遗留的洞穴、冶炼炉渣等。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956年4月15日,经国家计划委员会立项、报国务院批准,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成立,当时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
中条山公司就设立在山西省垣曲县境内,由于地处晋南,这里当时和外界的交通只有一横(水)济(源)线。公司成立之初,只有270余名职工,到1960年左右,陆续从祖国各地调来人员后增加到了1800人。为了保障公司的建设及产品的向外运输,这才修建了这条铁路。
礼垣铁路支线(礼元——垣曲),建于1958-1964年。1965年2月14日开站通车。线路自南同蒲线上的礼元站向东南引出,经横水镇,越横岭关,过马家窑,最终抵达垣曲,全长44.4公里。系铁道部第三设计院专门为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而设计的四等支线铁路。开始是由中铁工程局第四工程处负责施工,后又交给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建设,直到竣工。可以想象在那个三年困难时期,国家能够斥巨资为企业修建专用铁路,足以想象中条山公司的重要战略地位。
垣曲火车站,坐落于垣曲县北部、八一路以西一公里处,最早还被叫做古堆火车站。开站伊始,每天都会载着到中条山工作的有志之士,从礼元站坐着货运的车皮,进入垣曲,直到后来又开通了只有三节半的客运绿皮火车。40多公里的距离,需要运行两个多小时。当年只要是坐着那绿皮火车去中条山时,还没到冶炼厂,大家就开始收拾东西,往车门口挤,虽然垣曲就是终点站,大家也还是希望第一个下车,然后再乘坐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或家里。有趣的是,当火车已经快到了车站时,却必须要先减速、再停车,然后再缓缓地开进垣曲站。那种两边见车不见人的等待,康辉至今记忆犹新。原来,这条铁路的弯度和坡度大而多,其上坡坡度为30度,为国内少见,所以不减速就会有安全隐患,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这列火车的客运只能有三节半车厢的缘故吧!
随着国家的发展,公路设施的增加(闻垣高速北连大运高速、南衔二广、连霍高速),这条运行了近半个世纪的铁路,最终没有赶上时代的速度,客运人数越来越少,很多时候都是列车在空跑,无奈于1992年的春天,经国务院批准,最终停止了客运。而货运,也在2007年9月12日停了下来。这条铁路就此彻底结束了它的时代。
如今的垣曲站候车室,已经变成了一个被改造了的汽车驾校,站台上很多围栏都被锯掉卖了废铁。遗留在轨道外面的唯一的一节车厢,只剩下一具锈迹斑斑的空壳,不知道被什么人在两头胡乱地锁着,里面堆放着很多杂物。
现在要寻找马家窑火车站,可是颇费体力。虽然它距离下面的公路只有不到2公里,但是必须要两次穿过已于2010年12月8日建成通车的闻垣高速公路的高架桥,再披荆斩棘般地爬上近40度的陡坡才能到达。这里早已荒芜,只有残垣断壁上还有“马家窑”三个字,让人们还能感受到当年的火车,“呼哧、呼哧”地持续爬坡坡后似乎在做暂短的歇息,而这才是出中条山的第一站。
放眼望去,除了两根铁轨隐隐约约的躺在在两山之间几近一人高的杂草中外,连个人影也没有。沿着铁路继续前行是困难的,康辉他们只好原路下撤到刘庄,继续上车出发,逶迤前行15公里左右,来到了铁路、公路的交接处——横岭关隧道。
横岭关海拔相对较高,每到冬天大雪封山,汽车到这里是最难通过的,铁路也是曲曲折折,当年火车进入约一公里的隧道之前,男人们都会赶紧用双手把窗户拉下来,以免那隆隆的声音和车头的煤灰进来。关窗户还得会平衡,否则一旦斜了,就会卡住了关不上。一出隧道,就到了第二站——横岭关车站。
因为车站的附近一直有百姓居住,横岭关车站后期也无奈地将这里交给当地农民无偿使用了。当年的候车室如今成了住家,旁边的铁路职工宿舍,也住进了一户居民。而铁路则叫村民用围栏分段围了起来,养起了黄牛。
顺着铁路行进,渐渐地,山势平缓,到了烟庄。铁路、公路基本上处于上下两条平行线了。烟庄火车站目前只有一户李姓人家居住,他的两个孩子都是在这里出生的,行车调度室的墙上,挂的是他家已故老人的照片。
康辉依稀记得自己的少年时代,曾经和玩伴儿,坐早上的火车到这里下车,再去下面的供销社买运动鞋,然后吃碗面条,就一直等待再坐下午的火车返回家。
沿铁路终于出山了,前面是横水站。横水镇不大,但不断扩张的高层建筑还是已经都建到了铁路边,货运仓库的墙壁上到处都是拙劣的涂鸦。侯车室也不知道何时变成了乒乓球俱乐部,里面有两个球桌。从毛巾、杯具等环境的摆布看,主人的管理还不错。站长室现在的主人是位姓马的妇女,她免费住在这里,条件是负责看护这里的这几栋房子。 横水的羊汤很好,背包客可以在这里就着酥饼吃午餐。铁路从这里延伸,经过闻喜县的郝庄,到达终点站——礼元火车站。
礼元站建于1935年。它离太原站348公里,华山站180公里,从前隶属北京铁路局临汾铁路分局管辖。现为太原铁路局侯马车务段,三等站,只有整车货运货物过往。经过沟通,史站长为康辉打开小门,再三叮嘱他们注意安全之后,他们在站台附近拍了一些照片。
印象中的礼元火车站,只有一个大厅,售票、进站和出站都在这里完成。如今,车站还有约四十名职工。大厅几易主人,变成了聚龙大酒店,在室内已经找不到任何火车站的影子,只有在墙外的火车隆隆驶过,震动着铝合金窗户时,康辉才能想起小时候的冬天,大家都拥挤在这里,围在中央的煤炉子周围,大人们一边抽烟,一边拽着孩子,等候着自己或长或短的下一个行程的到来。
说到礼元,上世纪60年代,中条山公司为了方便企业职工在此中转时休息,用1000元的价格,购置了2.6亩的土地,建成了中条山公司礼元办事处,后期改为了招待所。如今,中条山集团公司依然拥有这里的土地使用权,只是让一直在此工作、现已退休的职工任淑萍进行承包管理和自主经营。她个人投资200万元改造了君悦大酒店,迎接南来北往的客人。康辉记得小时候跟父母回东北探亲,候车时所歇息的里面是大通铺,上面是铺着凉席的小平房,早已没了踪影。现在的院子里干净、整洁,门窗上还有前几天主人为她当公务员的儿子办过喜事的痕迹。主人无奈的说,交通的便利、铁路客运的终结,使得中条山职工多年以前就不再到这里吃饭和休息了。
沧海桑田,时代的飞速变迁也在改变着中条山。从前,进出中条山是艰难的。同时,当年的车票也便宜,0.8元。如今走高速到太原400多公里,开车近4个小时即可到达,但是,仅高速费用、加油费用就要近400元。
康辉还访问了1954年就参加铁路工作、曾任垣曲火车站第二任站长的陈明勋。老人将近80高龄,精神饱满,记忆力很好。他拿出了许多过去的老照片,和当年的同事杨泉林和郑王林一起分享。他俩曾经担任过垣曲车站的铁路公安,后来分别在闻喜和侯马退休。在一张他们当年在垣曲站前的四人合影里,还有一位叫郭定国的老人,已经于2013年去世了。
回忆起当年垣曲火车站的繁荣与鼎盛,几位老人的情绪几度激动。那时的车站职工超过50人,医院、公安、货运、列检……一应俱全。繁忙的时候,一度成为仅次于运城火车站的运输能力。每个月会有超过320个车皮的货物到达,而中条山公司所生产的电解铜、硫酸、精矿粉等,更是有950?1000个车皮,从这里驶往礼元,在那里分组后,再运往祖国各地。这条铁路线上,运行过日本的5、国产的解放、建设、胜利、前进等多种蒸汽机机车。每当春节前后,因为乘坐火车的人太多,还动用过马家窑的驻军来维持铁路的秩序。
这条礼垣铁路支线,承载了中条山人太多的记忆!1956年,新生的共和国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一大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中条山。中条山公司就像一条大河,融入了国内采矿、冶炼、选矿、运输、建筑、医疗、教育等各行行业的精英,是他们的不懈努力,使中条山变得不断发展和日益强大。
如今的中条山集团公司,在侯马高村重新规划了自己的铁路专用线,并且通过依靠早已极大丰富的社会库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生产所需大宗物料的储备。中条山集团公司已经成为一家拥有固定资产12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150亿元、职工1.2万人的大型国有企业,正在完成着企业升级转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前行。
中条山几代人的青春年华和这条铁路的交集,已经不是岁月所能够磨灭的。那些寂寞的铁轨,就是共和国几代人挥洒青春和热血的苦难和我们今天幸福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