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构思谋篇”例说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在恰切地掌握了命题倾向后,据此命意便需要驰骋思绪,确立符合自己思考特点的方法和附生的表达方式。我们不能匍匐于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这样的命题下不能超越,而要用心用脑,用独特超迈的理性和灵感去发现生活,认识生活并且解释生活。这便是写作的构思谋篇阶段。
  “构思谋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严密的逻辑论证,如对概念理解是否清晰,话题间因果承递关系是否确实存在,能否做一番剖析。一是充实的材料作证,为论证找到有足够依据的事实来进行逻辑演绎,有时,材料也能激活思维。
  二
  举一次作文训练为例: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怎样做到善于构思谋篇呢?
  首先,可以多角度审视话题。怎样做到多角度审视呢可以运用“以问领想”的方法。例如:“什么是距离?”“距离的分类?”“距离产生的原因?”“距离会有什么消极的作用?”“如何保持适度的距离?”等等。也可以用“组词”的方法。例如:“空间距离”“时间距离”“个人距离”“群体距离”“改变距离”“保持适度距离”等等。
  【例一】距离的含义:指(两物体)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或相隔的长度。
  距离的分类:1.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脆弱如苇草,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不同的思想造就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追求。) 2.人与自己的距离(人与自己的追求之间的距离即梦想与现实距离。)3.其他距离(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等方面的差距;地区间的距离:东西部地区间的贫富差距;意识形态间的差距。)
  距离产生的原因:缺少沟通;现代人价值观念的不同;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客观上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不太注重面对面交流的现象……
  距离造成的消极作用:产生隔阂;阻碍物质、文化的交流;人情关系变得淡薄……
  适度的距离:距离产生美;距离产生希望;距离催人奋进;距离使人自省。
  其次,要善于“化意为象”。话题“距离”仅仅是一个概念,我们既要理解概念,更要把概念化为具体可感得形象。例如,可以想一想身边的距离,可以想一想报刊上的距离,可以想一想影视上的距离……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得到启发,选写自己有所触发的距离。
  【例二】冬天,刺猬们感到寒冷,便互相靠近取暖。近了,便扎得疼;远了,又冷……只有找到合适的距离,才能既不扎疼,又能取暖。
  欣赏油画的要领是,眼睛离作品要有适当的一段距离,只有这样,那些各个独立的色块才能互相融合,画作所要表达的感情便在朦朦胧胧、亦真亦幻的空间里充分地展现出来,尽显其风格。美是需要一点神秘的,而这份神秘正是来自于无法抹去的距离。
  天各一方的牛郎与织女的美不仅源于凄美的故事本身,更源于人们对美好的故事结局的渴望——也正是这份对美好的渴望,善良的人们搭建了一座鹊桥试图来抹去天各一方的距离。
  监狱的高墙隔绝了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间真爱,这种隔绝的苦痛迫人反省,使人改过自新。
  最后,我们允许漫无边际地去想,但又要保证文章立意集中。一篇800字的作文不可能解决很多现实问题,所以要善于选择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或最容易突破的问题来写,避免文意分散。
  三
  因此,“构思谋篇”要求写作者善于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话题内在的关系,体现自己对话题的思辨。如此,文题既可以为我所用而我又不逾绳墨。当然无论写作者的阅历,器识还是篇幅要求,可能都不足以也不必完成整体的美或整体的透彻的任务,倒可以从小处入眼,藏尺伸寸,以一叶知秋,滴水藏海更为充分。
其他文献
在议论文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不善或不会说理,导致议论文写得简单肤浅。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说理方法并在方法的指导下去训练进而形成说理能力。说理能力是写议论文必备的重要的思维能力,没有说理能力就失去议论文的深刻性和说服力。因此在掌握议论文论证角度的情况还必须拥有较强的说理能力。那么要培养说理能力有哪些说理方法可以采用呢?   一、具体展开说理法   即将文章的分论点的内涵具体充分地
期刊
综观高考命题,诗歌鉴赏依循《考试说明》,一般是从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考查,概括地说,是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入手检测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整体空间,还是在局部层面,甚或是在个别字、词处设问,这些选项均指向对读物的整体理解,在采点时突出了鉴赏的整体性。  首先说内容理解。   第一,就整体欣赏读物而言,诗歌的意境、主旨、感情基调等,需要考生着眼全诗整体揣度。例如,19
期刊
作文训练既是练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更是培养思维能力,情感能力,思想素质。  这样我们就发现作文训练的重点由“文”内转向了“人”本身。就像陆游说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当然,这个“外”指的是生活。  既然是展示,就像照相一样,要照自己最美的一面,作文应该把自己最佳“形象”展示出来。也就是说作文要展示自己的优点。  在考场内用自己最纯熟的文体,最高明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展示出自己最优美动人的情
期刊
果园里种了两大片梨树。  到了金秋时节,左边那片梨树的梨子结的又大又多,并且口感很好,咬一口水汪汪的,甜入心脾,而右边那片梨树,梨子结的少且不说,吃起来还干硬涩口,难以下咽。  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气候条件下,为什么会结出迥然不同的梨子,我大惑不解。  带着这个困惑,我请教了果林的主人。主人告诉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梨树的根系发达与否。左边的那些梨树在它根须成长期,恰逢连续几年的干旱,梨树为了
期刊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这样说。生活是语文的根本,语文则是生活的再现。语文如果脱离生活就失去了立足之本,同样,生活如果远离了语文也就变得索然无味。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生活资源的渗透呢?   一、找“共通点”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但由于学生的生活范畴有限,因而无法展开更为有效的学习。因而,对于有些课文,我们可以找出与学生生
期刊
在现代文学史上,冯至先生被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作为一个天才的沉思者,他又是极少数能从深刻的精神层面颖悟到现代性困境的中国知识分子之一。他在《十四行诗》里面,歌咏孤独,寂寞与忍耐,沉思生命,成为他无法言表的内伤,这一切令人为之感佩,为之叹惋。   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存在主义哲学把孤独看作是把握存在寻求超越的前提。冯至的思想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这使他的诗歌与存在主义构成了某种契合。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强化科学和人文精神,并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能力。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这里只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基本理论,文章学、阅
期刊
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还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有人说,没有哈佛就没有美国,没有斯坦福大学,就没有硅谷。强大的美国发展源来自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象牙塔。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结合考题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启发心智,强化意识  教育是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历史……生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就是一道道精彩的美味,它们散发着芳香,让我们尽情地享受。如何开发语文学科中的德育资源,让我们获得生活上的趣味,获取前进的动力?   一、利用语文这块沃土,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语文教材中有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资源,我常常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期刊
汉乐府《长歌行》和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浣溪沙》,其表达的思想内容不同,作者写作背景不同,描写景物不同,诗歌的体裁形式也不同,可进行反差阅读。   一、思想观点的反差比较   汉乐府《长歌行》为: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