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β防御素3干预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的研究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ingmanz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重组人β防御素3(recombinant human betadefensin3, rhBD3)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的干预作用。

方法

采用人工喂养联合缺氧及冷刺激方法制备新生SD大鼠NEC模型。实验分组:A组为正常组(12只),B组为正常rhBD3干预组(12只),C组为NEC模型组(20只),D组为NEC模型rhBD3干预组(24只)。收集肠管和血液标本。

结果

① rhBD3对正常新生大鼠无明显影响,但能够维持NEC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出生后第四天,P=0.015),降低NEC发病率(P=0.039),提高生存率(P<0.001),改善NEC疾病的严重程度(P=0.01); ② rhBD3可以降低肠壁和血清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③ rhBD3增加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的水平,并增加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

结论

经胃管给予rhBD3对新生大鼠NEC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肠壁组织中炎症水平以及保持肠壁黏膜完整性有关。

其他文献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然而单纯的淋巴结转移状态(即有或无淋巴结转移)并不能反映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程度。淋巴结转移率即阳性淋巴结数目除以淋巴结检出数目,既反映了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又兼顾了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影响,因而在辅助分期、指导治疗和预测预后等各方面都比单纯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更准确。然而由于受淋巴结检出数目和界值不确定性的影响,淋巴结转移率尚无法取代淋巴结转移状态在胰腺癌中的地位,
期刊
@@
期刊
@@
期刊
@@
期刊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手术干预时机和预后,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手术指征。从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江苏和安徽地区5家新生儿医疗中心以出现腹腔游离气体、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包块、肠鸣音消失等症状之一作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指征(后5年组),与这5家新生儿医疗中心从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以腹腔出现游离气体为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64例病例中,手术72例,因肠管坏死广泛自动出院17例,占23.61%;肠造瘘41例,占56.94%,其中自动出院6例,占14.63%(4/41);因近端肠管短不适于肠造瘘而直接肠吻合14例,其中因吻合口瘘等原因自动出院5例,占35.71%(5/14)。保守治疗9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