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浮山,山峰相连,层岚积翠。山中悬崖怪壑,乱石丛林,溪水道道,古洞幽深。这不仅是华南著名的游览胜地,同时还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东晋“药圣”葛洪,早在1600年前就在此隐居,并留下“洗药池”等大批文物古迹。
进山入境
夜读北宋诗人苏轼在罗浮山写下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总是让人心向往之。罗浮山位于惠州东部的博罗县境内,以其山地广大、奇峭、峻拔称雄;以飞瀑、流泉、密林、薄雾称秀,是一座著名的仙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
这里处处风景如画,四季鸟语花香。车子从博罗县城开出,在山路上颠簸约半个多小时,山坳间传来了隐隐约约的流水声,夹着流水声,鸟在天空飞翔鸣叫,仿佛成了一曲和谐的大自然交响乐。
抬头遥望,此时的罗浮山既不是连绵不绝,也不是孤傲峻立,而是温和地、恬静地、羞涩地翩翩起舞于云雾之中。没有郁郁葱葱,没有青翠欲滴,就像一块凝固了的翡翠,是那样的深遂,那样的饱满。难怪多情的诗人看到此,总是忍不住吟诵道:“要闲终是不曾闲,猛歇当头名利关。揩洗一双清净眼,稻花雨里看浮山。”
罗浮山得名颇为传奇,相传古时只有罗山,后浮山从东海浮来,以铁桥峰与罗山相连。登上罗浮山,拾级而上,便会发现一座单拱石桥,面为青麻石条砌成,柱头均雕有花纹承四方体,其取名为“会仙桥”。
相传绍圣元年,苏东坡到罗浮山,酒后巧遇一个村姑,诗兴起,吟到“寻幽探胜入罗浮,乘醉策杖觅归途。雨后山花香更美,村姑回眸胜仙姑”的打油诗。村姑见其放肆,回敬道:“东坡游罢过西湖,举杯邀月作狂徒。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无。”东坡顿时心头一惊,知遇仙姑,待回头去寻找时,却突然倾盆大雨,溪水暴涨冲走了回去的木桥。正遇铁拐李路过,把铁拐变成一座桥让苏东坡过了溪。后人为纪念苏东坡与何仙姑、铁拐李相遇而建此桥以作纪念。桥板正中所刻“会仙桥”三字,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于清宣统三年所书,亲眼所见,才惊觉这真是一座有“仙气”缭绕的奇山。
穿过山脚下白莲湖蜿蜒曲折的桥廊,我们首先来到了罗浮山七大洞天之一的朱明洞旅游区,洞天景色是罗浮山的一大特色,这里的洞是指洞天,即由几座山环抱而成的小天地,洞中泉水淙淙,古木森森,鸟语花香,山色非常迷人。朱明洞天是罗浮山最佳的洞天景色,它由象山、狮山、梅花山、马山环抱而成。这里松林古老苍劲,古观寺院众多,是块清静幽雅、超尘脱俗的风水宝地,素有“神仙洞府”之说。
我们一行慕名来到冲虚观内观光,冲虚观千古流芳,名扬海外,是著名的华南道教胜地。冲虚观的古老建筑宏伟堂皇,古色古香,殿内金碧辉煌,观宇屋顶双龙戏珠,走廊石柱上题的诗歌,读来趣味无穷,耐人寻味。
走上山间小路,让人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充满花香、草香、泥土芬香的空气。此时,只见参天的古树就长在山涧两边,一些树干上长满了青苔,流苏似的从上面披挂下来,像一位慈祥的老翁下雨天身上披的蓑衣。
然而,在罗浮山古林中,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古藤。很难想象,古林中的不少大树和在林中编织绿色巨网的,几乎全是藤类植物。它们盘根错节,巨藤缠绕,青须如织,把整个古林织成了一个碧绿的藤萝世界。巨藤径直往高大的树木攀延,从树根爬到树身,然后倒垂下来,再绕树枝至树梢,分不清哪是藤尾。
羽化为蝶
罗浮山冲虚观三清宝殿东侧有葛仙祠,供奉有葛洪与妻子鲍姑的塑像。“药圣”葛洪的成长与罗浮山结下了不解的渊源。葛洪隐居罗浮山时,常常采集草药救死扶伤,深受罗浮山一带民众爱戴,他在山上撰写的《抱朴子·内篇》,极大地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同时,他编著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医疗“急救手册”——《肘后备急方》,也是在民间普及中医中药知识最早的教科书。
据专家介绍,由于罗浮山在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据统计,山上有植物三千余种,而药用植物便有一千多种,是一个天然的医药宝库。民间曾传说:“罗浮十八面,面面有珍宝,若然无菖蒲,也产黄莲与甘草。”葛洪就是被罗浮山得天独厚的中药资源和自然环境吸引,隐居山上,采集罗浮山近百种道地药材炼丹。丹药没炼成,却意外炼得一种芳香液体,经葛洪亲身使用后,发现对岭南地区的瘟病时疫、疠瘴之气,以及寒热肿痛、无名肿痛等岭南常见疾患具有疗效,即在岭南一带广为传颂的“百草药油”。
罗浮山上,最具传奇和浪漫色彩的地方莫过于蝴蝶洞。传说葛洪80岁时,一天,他把众弟子召集在一起,将自己多年来炼丹修道而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及几部著作一一传授给了他们,又给好友邓岳写信说自己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师父。邓岳接到葛洪的来信之后,马不停蹄地赶到罗浮山与他相见。当邓岳来到罗浮山的时候,却见葛洪沐浴薰香后,衣冠整洁地走出庵门,来到朱明洞旁的朝斗坛上,手仗宝剑,口诵真经,席地盘坐。时至日中,他和妻子鲍姑同服自炼金丹,双双羽化成仙而去。百姓得知他仙逝,纷纷到来悼念,只见葛洪遗留的道袍,霎时化成碎片,变成许多大大小小色彩斑斓的蝴蝶盘旋而起,聚于一个天然石洞中,后来人们便将此洞称为蝴蝶洞。
清代光绪年间吏部主事、惠州人江逢辰亦有《题葛仙衣冠冢》诗:“何处葬神仙?朱明洞里边。遗衣化蝴蝶,五色似霞鲜。”但据《罗浮山志》中记载:“葛洪羽化时面色如生,身体柔软,举尸入棺,身轻如衣。”世人遂认为他羽化登仙了。如今罗浮山的葛洪墓为衣冠冢,墓里没有尸骨,仅有葛洪的道袍鞋帽。
位于云峰岩下的蝴蝶洞全长三百多米,每年夏秋季节,罗浮山蝴蝶漫山飞舞,以此洞为最多。洞从山腰处穿插而过,当我们出来时,豁然开朗时已是身在另一天地。洞内野藤缠蔓,溪水潺潺,洞外树木葱笼,花草飘香,每年春夏之交,洞内洞外,大小彩蝶,成千上万,翩翩飞舞,溢光泛彩,缤纷迷目。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进山入境
夜读北宋诗人苏轼在罗浮山写下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总是让人心向往之。罗浮山位于惠州东部的博罗县境内,以其山地广大、奇峭、峻拔称雄;以飞瀑、流泉、密林、薄雾称秀,是一座著名的仙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
这里处处风景如画,四季鸟语花香。车子从博罗县城开出,在山路上颠簸约半个多小时,山坳间传来了隐隐约约的流水声,夹着流水声,鸟在天空飞翔鸣叫,仿佛成了一曲和谐的大自然交响乐。
抬头遥望,此时的罗浮山既不是连绵不绝,也不是孤傲峻立,而是温和地、恬静地、羞涩地翩翩起舞于云雾之中。没有郁郁葱葱,没有青翠欲滴,就像一块凝固了的翡翠,是那样的深遂,那样的饱满。难怪多情的诗人看到此,总是忍不住吟诵道:“要闲终是不曾闲,猛歇当头名利关。揩洗一双清净眼,稻花雨里看浮山。”
罗浮山得名颇为传奇,相传古时只有罗山,后浮山从东海浮来,以铁桥峰与罗山相连。登上罗浮山,拾级而上,便会发现一座单拱石桥,面为青麻石条砌成,柱头均雕有花纹承四方体,其取名为“会仙桥”。
相传绍圣元年,苏东坡到罗浮山,酒后巧遇一个村姑,诗兴起,吟到“寻幽探胜入罗浮,乘醉策杖觅归途。雨后山花香更美,村姑回眸胜仙姑”的打油诗。村姑见其放肆,回敬道:“东坡游罢过西湖,举杯邀月作狂徒。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无。”东坡顿时心头一惊,知遇仙姑,待回头去寻找时,却突然倾盆大雨,溪水暴涨冲走了回去的木桥。正遇铁拐李路过,把铁拐变成一座桥让苏东坡过了溪。后人为纪念苏东坡与何仙姑、铁拐李相遇而建此桥以作纪念。桥板正中所刻“会仙桥”三字,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于清宣统三年所书,亲眼所见,才惊觉这真是一座有“仙气”缭绕的奇山。
穿过山脚下白莲湖蜿蜒曲折的桥廊,我们首先来到了罗浮山七大洞天之一的朱明洞旅游区,洞天景色是罗浮山的一大特色,这里的洞是指洞天,即由几座山环抱而成的小天地,洞中泉水淙淙,古木森森,鸟语花香,山色非常迷人。朱明洞天是罗浮山最佳的洞天景色,它由象山、狮山、梅花山、马山环抱而成。这里松林古老苍劲,古观寺院众多,是块清静幽雅、超尘脱俗的风水宝地,素有“神仙洞府”之说。
我们一行慕名来到冲虚观内观光,冲虚观千古流芳,名扬海外,是著名的华南道教胜地。冲虚观的古老建筑宏伟堂皇,古色古香,殿内金碧辉煌,观宇屋顶双龙戏珠,走廊石柱上题的诗歌,读来趣味无穷,耐人寻味。
走上山间小路,让人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充满花香、草香、泥土芬香的空气。此时,只见参天的古树就长在山涧两边,一些树干上长满了青苔,流苏似的从上面披挂下来,像一位慈祥的老翁下雨天身上披的蓑衣。
然而,在罗浮山古林中,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古藤。很难想象,古林中的不少大树和在林中编织绿色巨网的,几乎全是藤类植物。它们盘根错节,巨藤缠绕,青须如织,把整个古林织成了一个碧绿的藤萝世界。巨藤径直往高大的树木攀延,从树根爬到树身,然后倒垂下来,再绕树枝至树梢,分不清哪是藤尾。
羽化为蝶
罗浮山冲虚观三清宝殿东侧有葛仙祠,供奉有葛洪与妻子鲍姑的塑像。“药圣”葛洪的成长与罗浮山结下了不解的渊源。葛洪隐居罗浮山时,常常采集草药救死扶伤,深受罗浮山一带民众爱戴,他在山上撰写的《抱朴子·内篇》,极大地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同时,他编著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医疗“急救手册”——《肘后备急方》,也是在民间普及中医中药知识最早的教科书。
据专家介绍,由于罗浮山在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据统计,山上有植物三千余种,而药用植物便有一千多种,是一个天然的医药宝库。民间曾传说:“罗浮十八面,面面有珍宝,若然无菖蒲,也产黄莲与甘草。”葛洪就是被罗浮山得天独厚的中药资源和自然环境吸引,隐居山上,采集罗浮山近百种道地药材炼丹。丹药没炼成,却意外炼得一种芳香液体,经葛洪亲身使用后,发现对岭南地区的瘟病时疫、疠瘴之气,以及寒热肿痛、无名肿痛等岭南常见疾患具有疗效,即在岭南一带广为传颂的“百草药油”。
罗浮山上,最具传奇和浪漫色彩的地方莫过于蝴蝶洞。传说葛洪80岁时,一天,他把众弟子召集在一起,将自己多年来炼丹修道而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及几部著作一一传授给了他们,又给好友邓岳写信说自己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师父。邓岳接到葛洪的来信之后,马不停蹄地赶到罗浮山与他相见。当邓岳来到罗浮山的时候,却见葛洪沐浴薰香后,衣冠整洁地走出庵门,来到朱明洞旁的朝斗坛上,手仗宝剑,口诵真经,席地盘坐。时至日中,他和妻子鲍姑同服自炼金丹,双双羽化成仙而去。百姓得知他仙逝,纷纷到来悼念,只见葛洪遗留的道袍,霎时化成碎片,变成许多大大小小色彩斑斓的蝴蝶盘旋而起,聚于一个天然石洞中,后来人们便将此洞称为蝴蝶洞。
清代光绪年间吏部主事、惠州人江逢辰亦有《题葛仙衣冠冢》诗:“何处葬神仙?朱明洞里边。遗衣化蝴蝶,五色似霞鲜。”但据《罗浮山志》中记载:“葛洪羽化时面色如生,身体柔软,举尸入棺,身轻如衣。”世人遂认为他羽化登仙了。如今罗浮山的葛洪墓为衣冠冢,墓里没有尸骨,仅有葛洪的道袍鞋帽。
位于云峰岩下的蝴蝶洞全长三百多米,每年夏秋季节,罗浮山蝴蝶漫山飞舞,以此洞为最多。洞从山腰处穿插而过,当我们出来时,豁然开朗时已是身在另一天地。洞内野藤缠蔓,溪水潺潺,洞外树木葱笼,花草飘香,每年春夏之交,洞内洞外,大小彩蝶,成千上万,翩翩飞舞,溢光泛彩,缤纷迷目。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