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公司的员工和股东最担心的莫过于乔布斯离开苹果,苹果不能没有乔布斯;雅虎公司的员工和股东所担心的事情可能恰恰相反,雅虎早就需要杨致远离开
2008年12月10日,雅虎进行了公司创建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总共1500人丢掉了饭碗。而在此之前的11月17日,雅虎CEO杨致远已经宣布辞职。杨致远在这一位置上坐了17个月,最终在这1500名员工之前丢掉了饭碗。
杨致远和乔布斯两人都是辍学创办公司,都因此而少年得志,但在两人成名后,却各自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1996年,雅虎上市。同一年,杨致远选择了一种悠闲的生活。他与有着日本血统的哥斯达黎加女子山崎晶子结婚,同时自创了一个在雅虎公司的职务:Chief Yahoo,意为“雅虎酋长”。功成身退的他甘居幕后,一时被传为佳话。
从1996年的“隐退”到2007年的复出,11年间,杨致远一直在幕后,从战略、公共关系、文化的角度影响着公司的发展。把日常经营交予了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尽享作为“雅虎酋长”的自由。上世纪90年代,他曾两次拒绝其他公司想将雅虎收归旗下的合作协议,那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雅虎肯定会一统互联网江湖。
被杨致远选定作为CEO推向前台的塞梅尔对雅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将其从一家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公司成功转型为以内容和广告驱动的媒体公司。2001-2003年,这种策略使雅虎在网络低迷期的盈利获得大幅度增长,成功将雅虎从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阴霾下拯救出来。
塞梅尔的决策现在看来存在很多失误之处,也正是从2003年后,雅虎开始渐露疲态,走了下坡路。不过雅虎仍在成长,杨致远依然享受着藏在幕后的乐趣。直到2007年,由于雅虎面临的困境加剧,杨致远不得不将塞梅尔炒掉,重新出来掌权。
我们把时光定位到2006年,这个时候谁都可以看出雅虎的老态。首先,其广告系统的升级几度推迟,而Google在搜索市场和广告业务领域却高歌猛进。其次,雅虎在社交网络媒体领域动作迟缓,相比之下,人气暴涨的社交网络MySpace和YouTube却相继被新闻集团和Google收购。
虽然塞梅尔曾用网络广告力挽雅虎于危难中,但后来频失良机,致使雅虎作为互联网公司的领导地位逐渐被谷歌取代。2002年,雅虎本有机会收购谷歌。但塞梅尔认为谷歌50亿美元的报价过高。塞梅尔放虎归山的举动造就了雅虎今天的“掘墓人”。三年后,谷歌身价比雅虎高出四倍。另外,当年雅虎在收购精于广告业务的互联网广告公司DoubleClick时犹豫不决,被谷歌捷足先登,在那之后,谷歌大大缩小了和雅虎的差距。
2007年6月19日,在接任雅虎CTO一职10多天后,杨致远又接替了黯然离去的塞梅尔,担任雅虎CEO。在当时,这一任命不但合情合理,而且众望所归。
从上任到离任的17个月中,杨致远做了三个重大决策:一是推出广告平台Apex项目,二是拒绝被微软并购,三是与Google结盟。不幸的是,这三个重大决定都被人们认为是败笔。
而真正让人们开始重新评价杨致远的是,他连续拒绝了微软的天价收购计划。早在2007年5月就有报道称,微软正在与雅虎进行收购谈判,但后来谈判取消。而杨致远重新出山时,也有人建议他应该考虑卖掉雅虎,或者与其他竞争媒体和科技公司合并。而杨致远却表示,雅虎董事会认为公司应当继续保持独立,而不是被其他公司收购或并购。
2008年1月,微软正式向雅虎提出了以31美元每股,总价高达446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计划。这个出价比当时雅虎的市值高出60%,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个较为理想的出路。但杨致远以微软的出价“严重低估”了雅虎的价值而拒绝了。即使在微软将价格提到475亿美元时,杨致远依然不低头,导致微软撤回收购提议。现在,雅虎的股价一度跌穿10美元,已不到当初微软提价的三分之一。
在拒绝微软收购的同时,杨致远在寻求通过与谷歌进行合作的方式来提高雅虎的收入。2008年6月,微软刚宣布终止收购,谷歌CEO施密特就与杨致远签署了一份内容庞大的搜索广告合作协议。如果这份协议能实施,雅虎每年可获得至少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
但10月29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如果谷歌和雅虎不取消这份协议,将以反垄断为由提起诉讼。11月5日,谷歌主动宣布中止与雅虎的广告合作,断了杨致远最后的希望,也让投资者愤怒无比。杨致远不得不选择黯然离开。
杨致远为什么没能成为乔布斯?
首先,杨致远太过理想主义。他所自创的chief Yahoo是一个有点“精神领袖”意味的职位,但杨致远乐在其中。他在2007年担任CEO时表示:“现在这个时刻,雅虎正需要一个真正了解公司与客户的领袖,而我认为自己正是这样的人,我认为自己是带领雅虎走过动荡时期的最佳人选。”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
杨致远过分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坚持雅虎的独立性,这和他的创始人情结不无关系。他过分理想地认为,他所创办的雅虎能够像在90年代拒绝被收购后继续保持成长一样,在拒绝被微软收购后同样能创造辉煌。
反观乔布斯则不然。乔布斯成名后的境遇比杨致远要惨很多,但他在1985年被迫离开苹果公司后,马上另立门户,踏踏实实地做事,最终东山再起,收复了失地。从乔布斯后来的作为来看,在重回苹果后,他应该已经在心里有了一个特征鲜明的振兴苹果的计划,不过他并没有像杨致远那样高调。从一开始,他就做出非常不情愿接手的样子,半推半就地成为了公司的“过渡CEO”。
随后,乔布斯大规模缩减了产品线,当时被科技业视为重要创新的PDA“牛顿”就在这轮业务裁剪中走入了历史。最终,乔布斯让收入缩水15%至59亿美元,比1995年时的销售额还少了一半有余。很显然,面对公司所陷入的困境,乔布斯比杨致远更务实和理性。
其次,杨致远“忘了本”。雅虎在崛起时被贴上了创新和科技的标签,但是后来却没有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而是选择成为一个过分倚重营销的商业公司。虽然这一转变表面上看是由塞梅尔主导的,但是没有作为“雅虎酋长”的杨致远的支持,该计划断然难以推进下去。想一想卡尔·伊坎费尽心机都没能赶走杨致远,就知道他在雅虎的话语权是多么大了。
杨致远在2007年担任CEO之初,人们认为,雅虎将重归技术创新的道路。然而,在就职后,杨致远缺乏扭转局面的激进策略。他重拾往日观点,即雅虎应成为用户登录互联网的 “起点”。 雅虎过分追求商业化,而忽视了技术创新,其结果就是被后起之秀谷歌超越。
乔布斯显然对于形势看得更清楚,并且将苹果引到了目前看来仍是正确的道路上,那就是——坚持创新。在乔布斯的主持下,苹果公司成为了“创新”的代名词,苹果和乔布斯几乎被世人神化。
不过,与乔布斯相比,杨致远仍有他的优势:年龄。2009年杨致远才刚到40岁,而乔布斯已经54岁了。杨致远有14年的时间来达到乔布斯今天的高度。杨致远不是乔布斯,或许他能在未来超越乔布斯。谁敢说不可能呢?。
2008年12月10日,雅虎进行了公司创建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总共1500人丢掉了饭碗。而在此之前的11月17日,雅虎CEO杨致远已经宣布辞职。杨致远在这一位置上坐了17个月,最终在这1500名员工之前丢掉了饭碗。
杨致远和乔布斯两人都是辍学创办公司,都因此而少年得志,但在两人成名后,却各自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1996年,雅虎上市。同一年,杨致远选择了一种悠闲的生活。他与有着日本血统的哥斯达黎加女子山崎晶子结婚,同时自创了一个在雅虎公司的职务:Chief Yahoo,意为“雅虎酋长”。功成身退的他甘居幕后,一时被传为佳话。
从1996年的“隐退”到2007年的复出,11年间,杨致远一直在幕后,从战略、公共关系、文化的角度影响着公司的发展。把日常经营交予了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尽享作为“雅虎酋长”的自由。上世纪90年代,他曾两次拒绝其他公司想将雅虎收归旗下的合作协议,那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雅虎肯定会一统互联网江湖。
被杨致远选定作为CEO推向前台的塞梅尔对雅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将其从一家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公司成功转型为以内容和广告驱动的媒体公司。2001-2003年,这种策略使雅虎在网络低迷期的盈利获得大幅度增长,成功将雅虎从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阴霾下拯救出来。
塞梅尔的决策现在看来存在很多失误之处,也正是从2003年后,雅虎开始渐露疲态,走了下坡路。不过雅虎仍在成长,杨致远依然享受着藏在幕后的乐趣。直到2007年,由于雅虎面临的困境加剧,杨致远不得不将塞梅尔炒掉,重新出来掌权。
我们把时光定位到2006年,这个时候谁都可以看出雅虎的老态。首先,其广告系统的升级几度推迟,而Google在搜索市场和广告业务领域却高歌猛进。其次,雅虎在社交网络媒体领域动作迟缓,相比之下,人气暴涨的社交网络MySpace和YouTube却相继被新闻集团和Google收购。
虽然塞梅尔曾用网络广告力挽雅虎于危难中,但后来频失良机,致使雅虎作为互联网公司的领导地位逐渐被谷歌取代。2002年,雅虎本有机会收购谷歌。但塞梅尔认为谷歌50亿美元的报价过高。塞梅尔放虎归山的举动造就了雅虎今天的“掘墓人”。三年后,谷歌身价比雅虎高出四倍。另外,当年雅虎在收购精于广告业务的互联网广告公司DoubleClick时犹豫不决,被谷歌捷足先登,在那之后,谷歌大大缩小了和雅虎的差距。
2007年6月19日,在接任雅虎CTO一职10多天后,杨致远又接替了黯然离去的塞梅尔,担任雅虎CEO。在当时,这一任命不但合情合理,而且众望所归。
从上任到离任的17个月中,杨致远做了三个重大决策:一是推出广告平台Apex项目,二是拒绝被微软并购,三是与Google结盟。不幸的是,这三个重大决定都被人们认为是败笔。
而真正让人们开始重新评价杨致远的是,他连续拒绝了微软的天价收购计划。早在2007年5月就有报道称,微软正在与雅虎进行收购谈判,但后来谈判取消。而杨致远重新出山时,也有人建议他应该考虑卖掉雅虎,或者与其他竞争媒体和科技公司合并。而杨致远却表示,雅虎董事会认为公司应当继续保持独立,而不是被其他公司收购或并购。
2008年1月,微软正式向雅虎提出了以31美元每股,总价高达446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计划。这个出价比当时雅虎的市值高出60%,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个较为理想的出路。但杨致远以微软的出价“严重低估”了雅虎的价值而拒绝了。即使在微软将价格提到475亿美元时,杨致远依然不低头,导致微软撤回收购提议。现在,雅虎的股价一度跌穿10美元,已不到当初微软提价的三分之一。
在拒绝微软收购的同时,杨致远在寻求通过与谷歌进行合作的方式来提高雅虎的收入。2008年6月,微软刚宣布终止收购,谷歌CEO施密特就与杨致远签署了一份内容庞大的搜索广告合作协议。如果这份协议能实施,雅虎每年可获得至少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
但10月29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如果谷歌和雅虎不取消这份协议,将以反垄断为由提起诉讼。11月5日,谷歌主动宣布中止与雅虎的广告合作,断了杨致远最后的希望,也让投资者愤怒无比。杨致远不得不选择黯然离开。
杨致远为什么没能成为乔布斯?
首先,杨致远太过理想主义。他所自创的chief Yahoo是一个有点“精神领袖”意味的职位,但杨致远乐在其中。他在2007年担任CEO时表示:“现在这个时刻,雅虎正需要一个真正了解公司与客户的领袖,而我认为自己正是这样的人,我认为自己是带领雅虎走过动荡时期的最佳人选。”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
杨致远过分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坚持雅虎的独立性,这和他的创始人情结不无关系。他过分理想地认为,他所创办的雅虎能够像在90年代拒绝被收购后继续保持成长一样,在拒绝被微软收购后同样能创造辉煌。
反观乔布斯则不然。乔布斯成名后的境遇比杨致远要惨很多,但他在1985年被迫离开苹果公司后,马上另立门户,踏踏实实地做事,最终东山再起,收复了失地。从乔布斯后来的作为来看,在重回苹果后,他应该已经在心里有了一个特征鲜明的振兴苹果的计划,不过他并没有像杨致远那样高调。从一开始,他就做出非常不情愿接手的样子,半推半就地成为了公司的“过渡CEO”。
随后,乔布斯大规模缩减了产品线,当时被科技业视为重要创新的PDA“牛顿”就在这轮业务裁剪中走入了历史。最终,乔布斯让收入缩水15%至59亿美元,比1995年时的销售额还少了一半有余。很显然,面对公司所陷入的困境,乔布斯比杨致远更务实和理性。
其次,杨致远“忘了本”。雅虎在崛起时被贴上了创新和科技的标签,但是后来却没有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而是选择成为一个过分倚重营销的商业公司。虽然这一转变表面上看是由塞梅尔主导的,但是没有作为“雅虎酋长”的杨致远的支持,该计划断然难以推进下去。想一想卡尔·伊坎费尽心机都没能赶走杨致远,就知道他在雅虎的话语权是多么大了。
杨致远在2007年担任CEO之初,人们认为,雅虎将重归技术创新的道路。然而,在就职后,杨致远缺乏扭转局面的激进策略。他重拾往日观点,即雅虎应成为用户登录互联网的 “起点”。 雅虎过分追求商业化,而忽视了技术创新,其结果就是被后起之秀谷歌超越。
乔布斯显然对于形势看得更清楚,并且将苹果引到了目前看来仍是正确的道路上,那就是——坚持创新。在乔布斯的主持下,苹果公司成为了“创新”的代名词,苹果和乔布斯几乎被世人神化。
不过,与乔布斯相比,杨致远仍有他的优势:年龄。2009年杨致远才刚到40岁,而乔布斯已经54岁了。杨致远有14年的时间来达到乔布斯今天的高度。杨致远不是乔布斯,或许他能在未来超越乔布斯。谁敢说不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