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方法的掌握,探究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的旧模式,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设计并实施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
  探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1.换位思考、探究从备课开始
  
  进行自主性探究教学,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在备课时应首先进入探究的角色,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备课时我们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备课,根据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我们的备课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意依据知识呈现的方式设计探究的过程,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二是注意学生能力发展,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三是注意探究的方式,可依据教学内容,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备课时应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要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要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我们设计的“细胞增殖”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的部分片断。如:(1)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2)情景铺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
  这种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以学生认知结构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生物事实材料,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境。学生一般能从问题出发,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乎情意的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2.巧妙导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如在学习“矿质营养”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①“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②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郊区蔬菜或花卉基地了解“无土栽培技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3.恰当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究始于问题,课堂教学中要设计有启发性的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要适“度”,即学生通过思维能够解决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应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不要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其厌学;但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4.适时调控,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探究
  
  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不偏离学习目标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能真正实现“自主探究”。
  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并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如果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应巧妙地引导,将问题留到课外继续讨论,使学生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外,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启发,降低问题的难度,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5.小结应做到归纳与发散并举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生物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学习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其他文献
中医对肾系病证候的认识始于《内经》,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关肾系病证候的临床研究,已取得一定成绩。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
目的:建立厚朴及其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所含的6个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Inert-sil ODS-3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检测肺癌患者血浆中吉非替尼和奥希替尼的血药浓度.方法:色谱柱:Waters X-bridge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5 mmol·L-1磷酸二氢钾(pH 4.
摘要: 在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有一些方面尤其值得注意,例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知识的应用、学法等。  关键词: 新课程 实验教学 情境 应用 和谐    物理这门学科具有其它学科所共有的一些特征,也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在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    一、实验教学应处于更突出的地位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彰显其个性与品质,切中普通百姓关心身边事和娱乐化的收视心理,在与传统新闻理念的博弈中以纵向差异获得了认同。但成功的同时也引发
上完山东科学出版社出版《物理1》(必修)P107“牛顿第二定律”后,一个学生问:“老师,教材通过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得出‘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即 = = =……或a∝F;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相同时,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m a =m a =m a ……或a∝ ;最后得出,F=ma’的结论。但我们只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是否会和其它的物理量有关
期刊
摘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及时察觉并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种种思维方法,要注重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本文就物理电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做了一些研究,主要分析了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等效替代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 电学 思维 发散 类比    电学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本身的传授,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思维的对象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序列的完整网
目的:制备枸橼酸西地拉非(SC)阴道泡腾片,并对其体外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酸、碱分开制粒法制备SC阴道泡腾片,并对其pH、发泡量、崩解时限、含量均匀度、稳定性、体外溶出
目的:探析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在尿毒症钙磷代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尿毒症患者的80例病例予以随机抽取,病例均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入院收治,应用数字分法随机均分
探讨临床药师在脑出血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药物治疗中的作用.临床药师对降压药物、抗凝药物使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全程实施药学监护,向医师提出合理建议,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