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人生的旅者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2621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小小的诗集《旅者》,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诗人名叫柳青,是一个已经遗憾辞世的青年女子。柳青生前还没有诗名,但在她短暂的生命旅途中,可以说无处不诗:青葱的诗、悲凉的诗、思考的诗和愁绪的诗,构成了她生命旅途的主要部分。
  仔细而又不平静地读完这本诗集,我感觉到这位在字里行间时隐时现的女诗人,是一个感觉细腻、思维敏锐、富有想象力并主要在精神世界中生活的诗人。这部诗集,是这个诗意旅者的内心自述。
  柳青童年时随父母迁居澳大利亚,少年失母,聪明而又内心丰富的她在学业上不用父亲操心。大学本科时学的是建筑专业,柳青却与诗歌有不解之缘:随时会有诗情诗意忽然间从她脑子里跳出来,并随手在笔记本上、电脑里写下来。她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读的是电影导演专业,为了完成研究生课程的作业,她导演拍摄了《Until the end》《Soon》这两部电影短片。
  我主要从这本诗集中了解这位青年女诗人,她给我的感觉正如前面所说,她的这些诗歌倾向以及鲜明的个性体现在她的诗作中。诗歌《写给你》写道:“试管里插的花早已干枯/我却认为/那比盛开时好看/我可以/把鲜花变成干花/却只能把你变成故事/盼望着有一天/你会从某处看到或听到/那熟悉的情节/然后心里偷偷一笑/想起曾经/还有一个我。”
  这是写初恋的感觉,非常甜蜜,让人回味。她知道这种感觉会渐渐淡去,但又希望将这样美妙的感觉变成可以永久保存的“干花”,可以静悄悄地回忆,让鲜活的情感定格、静止。
  《影响力》写的是爱恋的迷人魅力:“回想起/我们刚刚/相遇的日子/我想起了/那时候/你在我身边/坐下后/我忘记了/如何打字。”这种奇妙的情思引起身体机能的微妙变化,是一种因爱痴迷才有的独特心理体验,整个人傻掉了,完全短路了,失控失灵了。作者对爱情的精细体会,可谓传神,惟妙惟肖。类似的诗意表述还有《候补员》:“假若爱可以排队/我愿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你的候补名单上。”少女的单相思叙事,入木三分。对于新生代来说,能够在前人众多的爱情诗作之后,再在自己的笔下表现出如此清晰纯粹的相思,需要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柳青在内心世界里有无限的情思空间,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将自己封闭起来。她似乎更加渴望那种情思上的依依相恋,而不是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式的相爱。在《秘密》中,她写道:“她背着沉沉的秘密/来到了山顶上/她看着远方/她想着/想着秘密/想着自己。”她是孤独的、寂寞的,找不到可以倾诉衷肠的人,找不到可以表露心灵深处的人,只能把秘密深藏在心中,最终郁闷积压成为心理负担。
  阅读这些诗作,人们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柳青内心的纠结和焦虑,以及这些纠结和焦虑所构成的奇妙特异的意象。《怀旧》里说:“庆幸的是影子没有随你而去/留在屋檐下的雨滴里。”影子当然不会留在雨滴里,而是留在诗人柳青的脑际里,“雨滴”只不过是表达那种惆怅的意象。紧接着,她写道“所剩下的伤痛/被我拿着金槌花的那只手/紧紧地攥着”。人走了,伤痛留下了,这是内心的相思被分离所析出的伤痛。《离别》中则这样表述“所剩的时间不多/钟摆摇错了方向”——“钟摆摇错了方向”这样的意象,只有逻辑思维尚未形成的幼童才有可能的表达,这类意象却在诗人柳青的作品中天真、纯粹地呈现,随处可见。
  她敏感地感受到许多纠结,或者说,面对现实生活和世故人生中一些可能无足轻重的小矛盾,敏感的她放大地体验了,加倍地感受了,然后在这些纠结面前徘徊、犹豫,绕来绕去,却一直没有绕过去。她为这些纠结苦闷,且实在摆不脱这些苦闷。与此同时,她似乎也没有什么办法去挣开这些纠结的罗网,只好在纠结中消磨,在消磨中凄美。众所周知,苦闷经过诗人,尤其经过年轻女诗人的表征,会潜移默化地转换,变得更加微妙,更加哀艳,更加感人至深。于是,展示内心中的万千愁绪,往往成为她的诗眼。她的诗集名为《旅者》,在内心深处产生的纠结面前徜徉、迟疑,成为她人生路途心花开放的雨露,她这个诗意旅者的旅途起始于此,并且终结于此。“在内心里重复着/那无法再重复的一切”(《悄悄话》),昭示着她难以走出自己内在无法释怀的心理樊篱。
  《等》这首诗充分地折射出柳青内心的焦虑:“没有吃完的雪人雪糕/随着时间/渐渐地融化了/旋转门不等人/就好像/时间不等雪糕/而如果你不等我/我的心也会同样地/在旋转中融化。”
  这些柳青笔下的“你”,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物原型吗?我并不知晓这个问题。我在阅读中将这些“你”当作一个抽象的寄托物,柳青只是在抒发内心情思时将“你”作为可以思念、表达、反问的对象,犹如天真单纯的孩子对着一个布娃娃或者一只小猫说话一般,并不要求对方回答或者做出反应,她只是借此叙述和表达自己的内心。
  当然,柳青在她短暂的生命中是爱过的。哪怕这“爱”未必客观真实,因为这并不太重要,但是那份情感一定是真实的,一定是真挚、纯净的。诗集中唯一的长诗《初恋》,或者是写现实中的,或者是写心理上的,但无论如何,它显然表达了少女的初恋情怀,“在爱的顶点分离/才是真正的爱”,虽然在字面上很豁达,实质上却把初恋分别的伤悲写得非常传神。“以致当我们分离的时候/它熨平了你脸上所有的表情”,恐怕只有在美妙的初恋刚刚破灭时,才能有这种表达!“与分离分开/停止在静止”,是一种类似于让休克的瞬间变成永恒的渴望。
  坦率地说,这位年轻女诗人的心智还未完全长大成熟,她的诗作所体现出来的,是诗人正从“本己性”走向“常人性”的阶段,甚至还没有完成“常人性”的塑造,更不用说实现“超我性”的觉醒。她的一切心绪、语言、意象,都是非常个人化的、桃花源般的、理想国似的、乌托邦式的,这就应了那个至今仍在激烈争论的议题,到底是她有问题,还是你我大家也有问题,抑或是整个社会都有问题。话题太大,姑且不论。话说回来,这使得她的诗只能是她本己性的诗,而不是常人性的诗。她的诗可以将读者带进她内心世界的深处,却无法让读者从这些诗行中感受到大多数人在世俗里接地气的呼吸。“在白水里/滴一滴黑墨水”“孤独的稻草人/有一天也将会找到自己的伴侣”(《另一半》)都是非常自我的写照。“一半风景/一半空白/在雾中”“像字母/像空格/一样重要”,这既是诗人柳青的迷茫,也是她的清醒。“最痛苦的/不是/找不到通往门的那条路/而是/走到门前却被拒之门外”,所以“后悔当初没有迷路”,这种与诗人年龄不相称的刻心銘骨的痛楚,往往不全是社会生活的赐予,而很有可能是诗人身体健康状况在语言中的自然流露。
  为了研究这位年轻女诗人,我很认真地观看了她所导演的两部微电影《Until the end》(直至结束)和《Soon》(瞬间),这两部电影的情节都很简单,前者是一部黑白片,讲述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关于死亡的对话,后者通篇只有一个女人,以及一个男人在录音机里所说的话,即画面中的女子与录音机里的男子构成整个情节。这两部片子如简笔画一般,把生活场景都诗歌化,与诗人柳青的诗集《旅者》一般,同样也是诗歌,是诗歌形态的电影叙事,里面没有多少社会生活,主题单一。两部片名构成一组矛盾,是这位诗人兼导演内心世界的思索与煎熬的慢慢宣泄。这两部电影和这一部诗集都证明:诗人柳青并不是生活在一个人流汹涌的物欲化世界中,而是生活在一个内心独处、为情所困的主观世界里。诗人对情感的感受与对生命的体验,充满了她丰富而又单薄的一生,她的内心空间再也装不下其他,如果还有其他的东西非要挤进来,她只有告别这个世界。
  柳青的笔——还包括键盘和镜头——是充满柔情的,她的情思细腻,笔触精致,构思也常有独特之处。让人叹息的是,她没有从自我中走出来。死亡哲学告诉我们,柳青已经到这个人世间走了一趟,虽然她已经匆匆地走了,过早地走了,她的物质生命已经消亡,但是只要她的诗作还在,还被读者阅读并传播下去,还被评论家解读与阐释,她的精神生命就还活着,纯粹地活着。
  (桂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其他文献
我是驼队的一员,走在最前面  我向北,駝队决不向南  时间牵着我,我牵着驼队  行走的影子像一条沙漠上的拉链  天地一开一合,梦一明一暗  心中的湖泊,一直在高处蔚蓝  雾里看画  浓墨的树都在眼前  躁动之影是焦墨一团  几滴鸟从树上甩出  向心力源于巢中卵  雾的画纸铺向天边  雨中的山越远越淡  轻风不急于染色  灰天外有梦之蓝
期刊
宅,蜗牛偏爱的一个动词  回到家,这个词属于我  雨夜,宅在梦的蜗壳里  一直不愿出来,越宅  越拥有湿漉漉的忧伤  秋风越带不走  心中孤舟般的一片楓叶
期刊
扑不灭的是火焰山  融不完的是天上雪  在額尔齐斯河畔  一半是胡杨轰轰烈烈的  爱,一半是毛白杨  淅淅沥沥的泪痕  水中秋影告诉我  今生有燃不尽的云霞  来生有烘不干的雨林
期刊
在渝黔界碑  山与山相接  水与水相连  在渝黔界碑  你分不清風  是贵州的  还是重庆的  在渝黔界碑  你可以脚踏两只船  一只船来自贵州  一只船来自重庆  在渝黔界碑宿一晚  一个翻身就到了贵州  一个翻身就到了重庆  你在重庆与贵州之间  辗转难眠
期刊
斯芬克斯是一只夏末初秋的蝴蝶  优美地代替最原始的黑蛇  这是一个形式下的伟大仪式  打薄一纸轻逸,剩余柔韧  化成熵变对抗一成不变的轨迹  在犄角困顿处扶摇直上  嘲諷大风,无力滑行  一切动作都是匮乏,无法驾驭  翻墙越狱,找一个最短距离  在悬崖边上寻一条生路  打开最敏捷的速度,抓一个空洞  抓一个边缘幻想  这是一种自主的生命疑虑  来来回回  幽灵般走走停停  在两个翅膀之间戏弄世界
期刊
当代电影的女性意识在它发展的初期,以抹杀差异性来寻求平等,“花木兰”式的女人成为当时主流意识形态中女性的最为重要的镜像。新时期电影女性形象的复归,却未能跳出传统妇女观念的藩篱。在当前的电影商业化发展趋势下,女性电影形象被扭曲,人们从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电影镜像中可洞见到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生存状况,其中折射出较多的女性生存问题。从某种意义而言,电影世界也是现实社会最为真实的反映。  回首中国近百年的
期刊
月亮未圆的时候  我向天空  借一把弯刀  砍去身后的野草  我怕它们  越长越多,越长越高  我怕  回家的那条路  被它们埋沒
期刊
电影《简·奥斯丁》改编自同名传记。电影基本只是抽取了传记中短短几页的简与汤姆的爱情故事,然后充分发挥想象,打造了一个简单化、庸俗化的爱情悲剧,以迎合现代读者与观众探寻几百年前名人私生活的好奇心。至于传记中与简的创作历程相关的部分,电影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总体上偏离了传记的正轨。  一、与同名传记的貌合神离  乔·亨利·斯宾塞所著的传记《成为简·奥斯丁》出版于2003年,这部厚重的作品以其翔实的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欣赏教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一节好的欣赏课可以让学生真正听懂音乐,走进音乐,能够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理解、表现和评价等能力。而音乐欣赏课素材的选择、教材的挖掘、教学环节的设计、活动的组织等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民乐合奏曲《赶花会》为例,浅谈如何有效开展欣赏教学。  一、正确解读教材、把握作品风格  在课前解读教材时,教师要准确
期刊
沈靖,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理事,信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病脚》入选《中国小说家代表作》,获中国小说学会颁发的“中国当代小说奖”。著有9部长篇小说,发表近百万字的中、短篇小说、小小说。  一  李金鳳十八岁生日那夜做了一个梦,醒后就有了心事——不管是走路还是吃饭都晕乎乎的,山里人叫“丢魂”。要是孩子,定会在夜半三更到十字路口“叫魂”,把魂儿呼唤回来。人的一生,魂魄是大事。没有魂魄的人,就等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