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发着伊犁河谷沃土的芬芳,伴随着西北戈壁劲风的刚烈,带着挫折的泪水和成功的笑容,黄云青一路走来!走艺术之路,是云青自己独立的选择。
“艺海无涯苦作舟。”她从西北边陲小城伊犁到乌鲁木齐,到甘肃兰州,再到首都北京,一路磕磕绊绊、步履维艰……但是,她倔强地前行,怀揣着一个绚烂的艺术之梦。
黄云青,1983年农历10月出生在新疆伊犁河谷。虽然不久前她才吹熄23支红蜡烛,可是在她酸甜苦辣人生百味里已然一个“跨世纪”的人。或许,日记本里这样一首小诗最能表达她妙龄岁月的心绪:思想的世界里/有一座坟墓/偏偏把真爱埋藏/城市的霓虹/掩饰了无数人的忧伤/唯用笑/强迫无助的泪不再流淌/刚强的男儿/总想找一个有母亲般怀抱的女人/倦了时偎在胸口安心地入眠/怕黑的女子/总想依靠结实的肩膀/谛听着夜/慢慢的寂静下去/绝望中让自己变得坚强。读着这首小诗,能够感觉到她的心“苍老”了,这与她少女的面庞和灿烂的笑容不甚协调,不由让人为之心酸。
新疆是有名的歌舞之乡,云青的父亲曾是兰州铁路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母亲是当地有名的大家的“慈善妈妈”。她是妈妈最小的贴心小棉袄,哥哥姐姐们都能歌善舞。她出生在这样幸福又充满艺术氛围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都是班级里的文艺骨干。凭着曼妙的歌喉与优美的舞姿,经常主持全校性的文艺演出,以娴熟、从容的仪态博得老师和同学们一次次的喝彩。
也许,从那时起,伴着热烈的掌声和眩目的奖状,“星光大道”开始在她的梦中萌芽、铺展。高中毕业,她考取了师范学院。然而,当“孩子王”不是她奔放的理想。忽然有一天她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家人,只有她最贴心的三姐才知晓她的去向。几个月后,当父母知道确切消息——她已经成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和节目主持专业的一名新生时,内心的欢喜与忧伤早已写在他们的脸上。为了实现考取的目标,这个勇闯京城的西北小姑娘费尽周折,品尝了同龄人无法经历的辛酸。譬如,在那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她跑着拽着主考老师的自行车后座不放,她的执着感动了“主考官”,并以优异的成就赢得赞誉。那是2002年的3月,正是家乡伊犁河谷山花烂漫的季节。
虽然北京的天空没有伊犁的蔚蓝,北京的空气没有伊犁的清新,可是沉浸在求学成功喜悦中的云青,迷恋着北京的文艺氛围。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她发奋吸取着知识的乳汁,滋补着饥渴的心田。她努力学习专业技艺,除了自己拿手的唱歌、跳舞外,还学会了骑马、舞剑、车俩驾驶等。另外,在表演、主持以外,她对写作情有独钟。她在写作方面过人之处,在中小学时期就崭露锋芒,拿了许多散文诗歌比赛的大奖,不少都在书刊杂志上发表。到北京之后,对于文学和写作的热情丝毫没有削减,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抱着膝盖,依在床头久久思索,然后铺开稿纸记载下心灵的点点滴滴:《星星》、《当代纯情诗粹100家》、《青春梦痕》、《尘缘》、《北京文学》等都曾发表过她的作品。
诚然,阳光并非总是灿烂,大都市的学习和生活对“京漂族”的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省钱,她住地下室,吃馅饼,泡方便面;为了自筹学费,她以北京电影学院为圆点,几乎踏遍了5公里半径内的店铺,几次“中暑”晕倒在打工现场。云青在一首《不要说》的诗中写道:不要说黎明的枝头总有鸟鸣/不要说花开的时候谁也没有听到她的声音/不要说孤苦的岁月里总仰望流星/一万个无眠/一万颗泪水/一万次祈祷/与自己交个朋友吧/心底的话儿/悄悄地说/悄悄地藏……曾经,她在心力憔悴时也气馁过,然而心中绚丽的梦想会让她再次充满斗志,还有家人的支持和一些爱她喜欢她的人们默默的鼓励与期望。“生活难做人难艺路更难/怕天黑怕无眠怕志不坚/春草绿夏花鲜秋冬心寒/父母心姊妹情累又何言?/要坚持要努力誓梦实现/!”
白驹过隙,乌飞兔走。2005年7月,云青圆满结束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学习生活。在毕业前的实习期间,她先后成为甘肃兰州电视台和新疆伊犁广播电视局新闻会客厅的一名记者和编导。在兰州电视台期间她和同事们共同策划、采编制作的《零距离——1218新观察》栏目成为台里的拳头产品;她主导策划、摄制的反映甘肃天水地区老年歌唱团的专题片《农人放歌新生活》、反映人伦亲情的《亲情无限》等社会片,播出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小荷才露尖尖角,初出茅庐的云青不甘平庸,独立编剧电影、电视剧是她心中更高的梦想。如今,在她的笔记本电脑的硬盘里存放着两个“秘密工程”:电视剧本《父辈的沧海桑田》和电影剧本《大学梦》。历经风雨雪霜,她变得更加成熟、坚强。虽洞悉世事的艰难,却下定决心留在北京,在这个人才济济的都市文化空间里践行着自己的艺术梦想。她从不放过向前辈艺术家们学习的机会,受到虹云、曹灿、王凤江、郑舰初、王庆祥、潘长江等知名艺术家精心的调教与指导。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期间,就拜在中央民族乐团张秀琴老师的门下学习声乐。毕业之后,旋风般的考进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系攻读研究生。她更不放过到影视一线实践的机会,作为一个只身异乡、名不见经传的小编导、小演员,她需要锻炼、需要谋生。在2005年10月,她有幸在著名导演乌兰塔娜、于伟杰执导的电影《小时候》当导助和制片工作。初冬的山东烟台外景地已是寒霜一片,她每天奔波在拍摄现场,常常忙碌得汗水满额、手酸腰疼,但她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
她铭记着艺术前辈们的教诲:在表演艺术的殿堂里,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先学会做人再来做事,踏踏实实地走艺术这条艰辛却荣耀的路!走出校门的她还没有获得在名导大片里出演女一号之类的殊荣,这是憾事?在了解她实力的朋友常常为之抱不平时,她只是莞尔一笑:“天生我材必有用”!继续有滋有味的当配角,搞客串。在《爸爸的爱》、《电影学院的日子》、《泪蛋蛋》、《周恩来万隆会议》、《还珠格格(三)》、《ROSE—玫瑰》等电影、电视和音乐片中已有她的角色身影。2006年3月,她成立了自己的“云青华艺知心影视文化工作室”。
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雪莲放清香。云青的勤奋和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宛如一朵天山上绽放的雪莲花,一位德高望重的良师益友曾经感慨地赋句:晨曦彩云美,山高翠青丽。
“深夜思亲独试泪,艺路残零心不悔”。品味云青这句诗词,回想着她的艺术经历,我想对这个在艺术道路中执著而艰难跋涉的伊犁女孩说:告别眼泪迎接欢笑吧!尽管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人生舞台上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机会总会眷顾辛勤耕耘的人们!“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祝愿云青用自己的才华和不懈努力,最终踏上一席华灯闪烁的红地毯!
(责任编辑 赵忠范)
“艺海无涯苦作舟。”她从西北边陲小城伊犁到乌鲁木齐,到甘肃兰州,再到首都北京,一路磕磕绊绊、步履维艰……但是,她倔强地前行,怀揣着一个绚烂的艺术之梦。
黄云青,1983年农历10月出生在新疆伊犁河谷。虽然不久前她才吹熄23支红蜡烛,可是在她酸甜苦辣人生百味里已然一个“跨世纪”的人。或许,日记本里这样一首小诗最能表达她妙龄岁月的心绪:思想的世界里/有一座坟墓/偏偏把真爱埋藏/城市的霓虹/掩饰了无数人的忧伤/唯用笑/强迫无助的泪不再流淌/刚强的男儿/总想找一个有母亲般怀抱的女人/倦了时偎在胸口安心地入眠/怕黑的女子/总想依靠结实的肩膀/谛听着夜/慢慢的寂静下去/绝望中让自己变得坚强。读着这首小诗,能够感觉到她的心“苍老”了,这与她少女的面庞和灿烂的笑容不甚协调,不由让人为之心酸。
新疆是有名的歌舞之乡,云青的父亲曾是兰州铁路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母亲是当地有名的大家的“慈善妈妈”。她是妈妈最小的贴心小棉袄,哥哥姐姐们都能歌善舞。她出生在这样幸福又充满艺术氛围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都是班级里的文艺骨干。凭着曼妙的歌喉与优美的舞姿,经常主持全校性的文艺演出,以娴熟、从容的仪态博得老师和同学们一次次的喝彩。
也许,从那时起,伴着热烈的掌声和眩目的奖状,“星光大道”开始在她的梦中萌芽、铺展。高中毕业,她考取了师范学院。然而,当“孩子王”不是她奔放的理想。忽然有一天她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家人,只有她最贴心的三姐才知晓她的去向。几个月后,当父母知道确切消息——她已经成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和节目主持专业的一名新生时,内心的欢喜与忧伤早已写在他们的脸上。为了实现考取的目标,这个勇闯京城的西北小姑娘费尽周折,品尝了同龄人无法经历的辛酸。譬如,在那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她跑着拽着主考老师的自行车后座不放,她的执着感动了“主考官”,并以优异的成就赢得赞誉。那是2002年的3月,正是家乡伊犁河谷山花烂漫的季节。
虽然北京的天空没有伊犁的蔚蓝,北京的空气没有伊犁的清新,可是沉浸在求学成功喜悦中的云青,迷恋着北京的文艺氛围。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她发奋吸取着知识的乳汁,滋补着饥渴的心田。她努力学习专业技艺,除了自己拿手的唱歌、跳舞外,还学会了骑马、舞剑、车俩驾驶等。另外,在表演、主持以外,她对写作情有独钟。她在写作方面过人之处,在中小学时期就崭露锋芒,拿了许多散文诗歌比赛的大奖,不少都在书刊杂志上发表。到北京之后,对于文学和写作的热情丝毫没有削减,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抱着膝盖,依在床头久久思索,然后铺开稿纸记载下心灵的点点滴滴:《星星》、《当代纯情诗粹100家》、《青春梦痕》、《尘缘》、《北京文学》等都曾发表过她的作品。
诚然,阳光并非总是灿烂,大都市的学习和生活对“京漂族”的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省钱,她住地下室,吃馅饼,泡方便面;为了自筹学费,她以北京电影学院为圆点,几乎踏遍了5公里半径内的店铺,几次“中暑”晕倒在打工现场。云青在一首《不要说》的诗中写道:不要说黎明的枝头总有鸟鸣/不要说花开的时候谁也没有听到她的声音/不要说孤苦的岁月里总仰望流星/一万个无眠/一万颗泪水/一万次祈祷/与自己交个朋友吧/心底的话儿/悄悄地说/悄悄地藏……曾经,她在心力憔悴时也气馁过,然而心中绚丽的梦想会让她再次充满斗志,还有家人的支持和一些爱她喜欢她的人们默默的鼓励与期望。“生活难做人难艺路更难/怕天黑怕无眠怕志不坚/春草绿夏花鲜秋冬心寒/父母心姊妹情累又何言?/要坚持要努力誓梦实现/!”
白驹过隙,乌飞兔走。2005年7月,云青圆满结束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学习生活。在毕业前的实习期间,她先后成为甘肃兰州电视台和新疆伊犁广播电视局新闻会客厅的一名记者和编导。在兰州电视台期间她和同事们共同策划、采编制作的《零距离——1218新观察》栏目成为台里的拳头产品;她主导策划、摄制的反映甘肃天水地区老年歌唱团的专题片《农人放歌新生活》、反映人伦亲情的《亲情无限》等社会片,播出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小荷才露尖尖角,初出茅庐的云青不甘平庸,独立编剧电影、电视剧是她心中更高的梦想。如今,在她的笔记本电脑的硬盘里存放着两个“秘密工程”:电视剧本《父辈的沧海桑田》和电影剧本《大学梦》。历经风雨雪霜,她变得更加成熟、坚强。虽洞悉世事的艰难,却下定决心留在北京,在这个人才济济的都市文化空间里践行着自己的艺术梦想。她从不放过向前辈艺术家们学习的机会,受到虹云、曹灿、王凤江、郑舰初、王庆祥、潘长江等知名艺术家精心的调教与指导。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期间,就拜在中央民族乐团张秀琴老师的门下学习声乐。毕业之后,旋风般的考进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系攻读研究生。她更不放过到影视一线实践的机会,作为一个只身异乡、名不见经传的小编导、小演员,她需要锻炼、需要谋生。在2005年10月,她有幸在著名导演乌兰塔娜、于伟杰执导的电影《小时候》当导助和制片工作。初冬的山东烟台外景地已是寒霜一片,她每天奔波在拍摄现场,常常忙碌得汗水满额、手酸腰疼,但她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
她铭记着艺术前辈们的教诲:在表演艺术的殿堂里,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先学会做人再来做事,踏踏实实地走艺术这条艰辛却荣耀的路!走出校门的她还没有获得在名导大片里出演女一号之类的殊荣,这是憾事?在了解她实力的朋友常常为之抱不平时,她只是莞尔一笑:“天生我材必有用”!继续有滋有味的当配角,搞客串。在《爸爸的爱》、《电影学院的日子》、《泪蛋蛋》、《周恩来万隆会议》、《还珠格格(三)》、《ROSE—玫瑰》等电影、电视和音乐片中已有她的角色身影。2006年3月,她成立了自己的“云青华艺知心影视文化工作室”。
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雪莲放清香。云青的勤奋和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宛如一朵天山上绽放的雪莲花,一位德高望重的良师益友曾经感慨地赋句:晨曦彩云美,山高翠青丽。
“深夜思亲独试泪,艺路残零心不悔”。品味云青这句诗词,回想着她的艺术经历,我想对这个在艺术道路中执著而艰难跋涉的伊犁女孩说:告别眼泪迎接欢笑吧!尽管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人生舞台上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机会总会眷顾辛勤耕耘的人们!“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祝愿云青用自己的才华和不懈努力,最终踏上一席华灯闪烁的红地毯!
(责任编辑 赵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