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的听课、评课、导课经历,让我摸索出一套衡量好课的标准。由于个人能力、知识水平有限,观点可能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此写出来与幼教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是否以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一节课的成与败,要看幼儿在这节教育活动中充当的是什么角色,是主角还是配角,教师在这样一出戏中是“导演”,还是“演员”。我评价一节课,最先要看幼儿的融入状态,幼儿的情绪是不是投入了,喜怒哀乐是不是完全体验了,情绪是不是高涨了,是不是意犹末尽,是不是满足了,是不是带着期盼离开的。教师看幼儿的眼睛,看他们的眼睛通过这一节教育活动是不是变得更亮了;教师听幼儿的声音,听他们的声音是不是传达着快乐。教育活动就是要让幼儿掌握知识、获得技能,这一过程是以欢乐为前提的,教师要有这样的本领,鼓励幼儿、诱导幼儿,就像一位魔术师,使天真可爱的幼儿在课堂上都变成精灵。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模仿”“教师表演,幼儿观看”等做法,把幼儿的主动活动、积极活动放在首位,使他们的主动意识、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培养。
二、是否以游戏为实现手段
游戏充满了幼儿生活,幼儿离不开游戏,游戏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最佳方式。这不仅是因为幼儿最喜欢游戏,更重要的是游戏最适合幼儿发展,最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能最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纲要》提出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必然要求彻底改变过去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仅要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还要求教师认识到应该通过游戏去实现教育目标,认识到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就是游戏的过程。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问问自己:活动中幼儿玩了吗?导课时,教师不要老想着是在教幼儿,而要想着是在同幼儿玩,幼儿不是在学知识,而是在玩知识,在玩中学。教师不要急于给幼儿答案,不要刻意让幼儿沿着教师铺好的路走,不要让幼儿束缚在教师所设的无形的牢笼中。教师要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知识,要善于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例如:幼儿常常在观看大屏幕教学时,被自己在屏幕上的影子吸引住,或者被另外的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吸引,教师往往把这部分“溜号”的幼儿拉回了事,做法就很不当。我提倡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千万不要紧紧抓着灌输式教学不放。多年的听课经验让我认识到:灌输式是思想懒惰的教师喜欢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幼儿、没有考虑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是不可取的。为什么很多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抱着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不放,因为他们教熟了,一二年级的知识比较单一,教师给3~5岁的幼儿教授小学课程,要求幼儿反复写、反复算,只为追求家长看得见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这样的教师是极不负责任的。
三、新型的师生关系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大人蹲着与幼儿说话。在《幼儿教育》杂志上也有过一篇文章,倡议幼儿教师蹲下来给幼儿上课。蹲下来,其实就是要让幼儿感受到他与教师是平等的,他可以和教师沟通、交流。不要让幼儿产生仰视教师的错觉,要让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为什么有些教师不能经常这样做?因为,这些教师没有真正地去爱幼儿,在潜意识里,信奉教师是绝对的权威,会自觉不自觉地像只大老虎似的在幼儿面前晃来晃去。其实,爱不是做出来的。我去听课时,曾经见过有的教师为了表示她有多么爱幼儿,又叫宝宝又摸头,可是,他们的眼神却是空洞的,让人看不到爱的光芒。
在导课中,教师要扪心自问一下:这节教育活动过程中,自己是不是很紧张,担心幼儿出乱子?是不是时时都在小心翼翼地操控着幼儿?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还是局外人——裁判?监督大员?导演?教师的心态决定了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其实幼儿永远都欢迎教师以玩伴的身份参加他们的游戏,而不是旁观者。有一天,我的女儿突然感慨地说希望她班教师变年轻,当时我还感动地以为女儿与教师的感情多么深厚。可是一追问,原来是另一班年轻的教师与她班幼儿一起玩了打沙袋的游戏,其他班的幼儿看到了都眼馋了,渴望自己班也能有个充满活力、愿意同他们玩游戏的教师。
总之,创造、创新、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我提倡师生平等、关系融洽,让幼儿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让幼儿大胆地探索、大胆地创造、大胆地表达,这是一个幼儿教育教研员面对每一节教育活动最经常使用的衡量标准,这就是我心中的那杆秤。
一、是否以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一节课的成与败,要看幼儿在这节教育活动中充当的是什么角色,是主角还是配角,教师在这样一出戏中是“导演”,还是“演员”。我评价一节课,最先要看幼儿的融入状态,幼儿的情绪是不是投入了,喜怒哀乐是不是完全体验了,情绪是不是高涨了,是不是意犹末尽,是不是满足了,是不是带着期盼离开的。教师看幼儿的眼睛,看他们的眼睛通过这一节教育活动是不是变得更亮了;教师听幼儿的声音,听他们的声音是不是传达着快乐。教育活动就是要让幼儿掌握知识、获得技能,这一过程是以欢乐为前提的,教师要有这样的本领,鼓励幼儿、诱导幼儿,就像一位魔术师,使天真可爱的幼儿在课堂上都变成精灵。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模仿”“教师表演,幼儿观看”等做法,把幼儿的主动活动、积极活动放在首位,使他们的主动意识、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培养。
二、是否以游戏为实现手段
游戏充满了幼儿生活,幼儿离不开游戏,游戏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最佳方式。这不仅是因为幼儿最喜欢游戏,更重要的是游戏最适合幼儿发展,最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能最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纲要》提出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必然要求彻底改变过去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仅要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还要求教师认识到应该通过游戏去实现教育目标,认识到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就是游戏的过程。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问问自己:活动中幼儿玩了吗?导课时,教师不要老想着是在教幼儿,而要想着是在同幼儿玩,幼儿不是在学知识,而是在玩知识,在玩中学。教师不要急于给幼儿答案,不要刻意让幼儿沿着教师铺好的路走,不要让幼儿束缚在教师所设的无形的牢笼中。教师要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知识,要善于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例如:幼儿常常在观看大屏幕教学时,被自己在屏幕上的影子吸引住,或者被另外的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吸引,教师往往把这部分“溜号”的幼儿拉回了事,做法就很不当。我提倡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千万不要紧紧抓着灌输式教学不放。多年的听课经验让我认识到:灌输式是思想懒惰的教师喜欢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幼儿、没有考虑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是不可取的。为什么很多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抱着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不放,因为他们教熟了,一二年级的知识比较单一,教师给3~5岁的幼儿教授小学课程,要求幼儿反复写、反复算,只为追求家长看得见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这样的教师是极不负责任的。
三、新型的师生关系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大人蹲着与幼儿说话。在《幼儿教育》杂志上也有过一篇文章,倡议幼儿教师蹲下来给幼儿上课。蹲下来,其实就是要让幼儿感受到他与教师是平等的,他可以和教师沟通、交流。不要让幼儿产生仰视教师的错觉,要让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为什么有些教师不能经常这样做?因为,这些教师没有真正地去爱幼儿,在潜意识里,信奉教师是绝对的权威,会自觉不自觉地像只大老虎似的在幼儿面前晃来晃去。其实,爱不是做出来的。我去听课时,曾经见过有的教师为了表示她有多么爱幼儿,又叫宝宝又摸头,可是,他们的眼神却是空洞的,让人看不到爱的光芒。
在导课中,教师要扪心自问一下:这节教育活动过程中,自己是不是很紧张,担心幼儿出乱子?是不是时时都在小心翼翼地操控着幼儿?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还是局外人——裁判?监督大员?导演?教师的心态决定了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其实幼儿永远都欢迎教师以玩伴的身份参加他们的游戏,而不是旁观者。有一天,我的女儿突然感慨地说希望她班教师变年轻,当时我还感动地以为女儿与教师的感情多么深厚。可是一追问,原来是另一班年轻的教师与她班幼儿一起玩了打沙袋的游戏,其他班的幼儿看到了都眼馋了,渴望自己班也能有个充满活力、愿意同他们玩游戏的教师。
总之,创造、创新、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我提倡师生平等、关系融洽,让幼儿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让幼儿大胆地探索、大胆地创造、大胆地表达,这是一个幼儿教育教研员面对每一节教育活动最经常使用的衡量标准,这就是我心中的那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