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nh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现。污染源主要表现为生活和农业生产垃圾以及外源污染;针对农村环境问题表现为立法及公众关注少,环境执法难以及地方政府在污染防治等方面投入不足。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立法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环境执法,增加在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以及提高公民的环保法律意识。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污染防治;法律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6;F205;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7-0242-0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转型,我国对环境问题关注显著增强,环境问题屡屡被公众提及,立法也给与了相当的回应,环境立法迅速、全面发展。其中,城市环境问题尤为引人关注,城市环境污染话题经常为公众所谈及,在此背景下,城市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与此相对,公众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关注明显偏低,几乎处于被遗忘的边缘。而事实上农村环境问题却时有发生。本文拟以川北某区为探究对象,揭示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原因,并尝试着提出解决对策。一、农村环境污染基本现状
  根据笔者对该区调查,其污染主要有,生活垃圾污染、农业生产污染、以及外源污染。分析如下:
  其一是生活垃圾。近年来,农村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数量快速增长;长期以来对这些垃圾随意扔弃;其名目繁多,大部分难为环境所降解。该区的农村生活垃圾中塑料制品比例较大,多直接扔弃于低洼处,未做任何处理。除此之外,生活污水也是采直接排放的方式。这些生活垃圾对该地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其二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广泛的使用农膜、农药、化肥等。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农膜、农药残留于田间、土壤。残留的农膜会危害土壤环境甚至农作物生长,农药残留则可能造成土壤、大气、水体等污染。收获期间对秸秆的直接焚烧也成为大气污染源。
  其三是外源污染。即城镇污染物转移到农村,这一点在乡镇身上尤为明显,由于大多数乡镇并未建立完备的垃圾处理设施,多采用于农村荒处堆放。其中垃圾液体会渗入地下水系统中,而在该区农村的绝大部分地区,饮用水依靠自掘水井,饮用水质量堪忧。这些垃圾还会产生恶臭,滋生蚊虫等。外源污染在农村环境污染中有逐渐成为主要污染源的趋势,尤其应慎重对待。二、该镇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农村环境污染的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如下:
  其一是长期以来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关注较少。如前所述,长期以来关注的重心在城镇而对农村较少关注,这不仅表现在环境立法对农村环境污染关注少,无专门的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也表现为公众对农村环境的过少关注。正是因为如此,农村地区往往遭致外源污染:城镇环境为公众关注的重点不能随意堆放垃圾,而农村环境由于缺乏公众关注则成为不二之选。
  其二是农村地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健全。《环境保护法》明确規定了各级政府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方面的投入。但在笔者调查的该镇农村,对于固体垃圾处理兴建只有为数不多的垃圾池,由于数量少再加之农村地区住户分布呈分散状态,其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其三是农村自身条件限制以及农民环保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广大农村地区虽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人们主要关心的仍是如何增加收入,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自然较低。除此之外,由于农村居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加之环保宣传多流于形式,造成了其环保意识以及环保法律意识淡薄。
  其四是对农村环境问题的监管不力,环境执法难度大。这首先体现在环保部门人手不足,对于监管广大的农村地区环境则显得捉襟见肘;且农村远离城市,环境监管执法难度大。其次是对农村地区监管取证困难,环境污染追责困难。三、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对策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在于立法以及公众对其关注不够;地方政府在环保方面财政投入不足;农村居民环保法律意识不高以及环境监管、执法等存在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对此,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应对之法。
  其一是要加大立法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关注度,面对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要更新立法观念,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视。对此新《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包括乡村,体现了立法对农村环境的关注;其二是农村环保方面的基础设施不健全造成了农村地区难以消化内源污染而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而健全基础设施则要依靠政府的行政给付义务的履行,新《环境保护法》也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地方政府应当为改善农村环境而增加在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其三是在执法层面应作到强化执法力度,对污染农村环境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同时也要健全问责机制,增强地方政府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对此新《环境保护法》明确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除此之外,由于环境保护部门人力资源有限且对农村地区环境执法难度大,对于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防治要发挥好基层组织的辅助作用。其四是要培养公民积极关注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问题,长期以来公众关注的重心在城市,农村环境问题很少进入公众视野。而那些进入公众视野的农村环境污染事件往往已是相当严重了,如“癌症村”。因此,要明确公民的环境权,注重提高公众环保法律意识,强调公众参与。[参考文献]
  [1]高晓露.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J].当代法学,2009(02).
  [2]彭小燕,贾欢.论环境公平视野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3]胡敬.环境公平视野下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J].商,2013(18).
其他文献
摘 要: 2003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死亡赔偿金进行规定,社会大众对“同命不同价”议论纷纷。死亡赔偿金不是对死者本人的赔偿,而是对死者近亲属的一种精神抚慰和财产损失赔偿。城乡二元结构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不平等,但差别是一定存在的,是对平等的一种修正,只有形式上的平等和实质上的平等相统一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明确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完善侵权损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严重社会问题,对于处于经济发展中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近年越发突出。由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各国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审判制度相比于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我国也不例外。近几年新疆暴恐事件发生较为频繁,但大多是以宗教为掩护,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其中不乏一些未成年人或受到诱惑或是被胁迫参与暴恐。对于参与暴恐案的未成年人来讲因为其仍有可塑性,虽然会受到国家的惩
摘要:婚姻聘礼作为传统婚姻前置程序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然而其在运作中却非议诸多,纠纷不断。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婚俗习惯多种多样,解决婚姻聘礼纠纷就是普及法治的同时做好民族工作。本文从聘礼的由来和现状以及聘礼的性质、聘礼纠纷的解决机制等方面展开论述,着重讨论贵州地区多民族环境下聘礼纠纷的处置机制,就合法解决农村婚姻聘礼纠纷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婚姻聘礼;纠纷;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法律问题 
摘 要:案件评查是检察机关履行内部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办案质量、提高执法公信力的重要措施。在司法责任制深入推进的进程中,如何加强对检察权运行的监督制约,以实现现代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案件评查无疑是必选项之一。  关键词:案件评查;特点;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32-0138-02  作者简介:徐裕芬,女,湖北省鄂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始终把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推进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等方面,各级社会工作组织和社会工作者要发挥优势,大力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促进民族社会工作的更好发展。本文从优势视角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广西桂林J村回族村落的实地调研为例,对该地区民族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发展策略,以推进民
摘 要: 法官老张轶事系列电影是通过案例的形式,讲述基层法院在司法实务中的遇到的一系列实际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反映出一系列实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观看了影片《法官老张轶事之养老树》之后,对基层法院在审判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拙见。  关键词: 司法资源;法官中立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3
摘 要:随着隐名出资商事纠纷数量的增多,作为公司债权人的第三人权利保护日渐缺乏依据,“股权善意取得”制度和“法人人格否认”案件涉及隐名出资人时,有关股东地位确认区分内、外部法律关系的“折中说”通说在实践中受到了挑战。本文主张将股权登记的对抗效力和股权受让主体均限制在善意主体内,并倾向于在“法人人格否认”案件中直接认定隐名出资人同显名股东、公司一同对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  关键词:隐名出资;债权人保
摘 要:电信服务合同是联系电信用户、电信运营商双方的法律桥梁,在手机用户被不明扣费问题渐趋激化的现今环境下,电信服务合同纠纷中的隐藏问题日益突显。本文通过审视电信服务合同纠纷中的“潜在性”问题,探知其中弊病,深挖问题根源,从而进一步从立法、司法、行政三方面寻求治理之策。  关键词:不明扣费;电信服务合同纠纷;权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2.2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
摘要:《刑法》第12条规定了刑法适用中的“从旧兼从轻”原则,该条款所体现出来的“有利于嫌疑人”的精神为有限度地“有利于嫌疑人”。从旧兼从轻原则是对每一个具体法条的选择,在对某个行为进行刑法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法律选择的过程。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当完整地适用该条文,而不能将不同效力阶段的法条的要素进行糅合,进行选择性地适用。  关键词:从旧兼从轻;刑法稳定性;有利于嫌疑人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
摘 要:网络违法犯罪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强调违法犯罪发生的特殊环境和手段——网络,是一般网络行政违法和网络犯罪的统称。网络在现实社会之外营造了一个虚拟社会,虚拟社会反映现实社会但不局限于现实社会。网络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于传统违法犯罪而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网络违法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违法犯罪的主体上、方法上、违法犯罪过程之中以及之后的社会危害性上,已经到来非治不可的地步。综合治理,虽然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