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中有不少古代诗歌,在教学中,发现分段与标点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教于编者及同行。
一、诗歌合理分段便于内容理解
叙事诗分段确有必要,便于把握情节发展,便于更好理解内容。《孔雀东南飞》的合理分段编排,给教学带来许多便利,铺陈排比、人物对话、概括叙述、景物描写,层次清楚,情节发展过程昭然若揭。有些诗虽非纯叙事诗,但合理分段能更好地反映诗歌内容与作者思路。《琵琶行》和《梦游天姥吟留别》在编入高中第三册时合理分段,使叙事写景、描写抒情及情节发展过程易于把握,方便内容理解,给中学教学带来了便利。
尽管在古代诗歌并无我们今人所要求的这种分段,但在作为教材时,合理分段是有好处的。试想,《石壕吏》在编入初中教材时,如不分段乃至也不分行,从“暮投”到“天明”的时间推移阶段就不清楚;《白马篇》在编入高中教材时不是分为两段,把写少年的装束外在美表现其飒爽英姿之“勇”与征战戍边之“忠”在形式上区分开来,那么在阅读上是否也会带来内容理解的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归园田居》分段不利于内容理解
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在编入高中第三册时,分段方面我们认为不合理,且教材与教参意见相左。
前六句,即“少无适俗韵”到“池鱼思故渊”当为第一段(节),写归园田之缘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头两句表明了自己的天性,喜欢自然,而厌恶世俗生活;“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更是充分地表明了陶渊明对卑污官场的厌恶之情,把它视为尘世罗网,而出仕则是错误地陷落于“尘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形象地表达了陶渊明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的急迫心境。正因为有强烈的厌恶之情,所以诗人才会急迫地渴求摆脱官场生活,回归田园。所以这六句应分为一段,它们有共同的特点:语言概括,情感一致,表达方式都属于议论。虽然,五、六两句看似有启下的作用,“旧林”、“故渊”为下面的写景张本,但这两句与前面构成因果关系,从逻辑上讲,与上面四句的关系更为密切。
从“开荒南野际”到“虚室有余闲”,中间12句应该是本诗的核心部分。这一层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这里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沁人心脾,悦人耳目。整幅画面应是幽雅、恬适的。“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应还是以写景与叙事为主。诗人由室外写到室内,由户外劳动、赏景写到户内环境、休憩。如果要分段,这二句似在第二段为好。
最后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用抒情明志来收束全文,是一层。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何以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
如此看来,我们认为教材与教参的意见对内容理解不利,聊备一说,以就教于方家。
三、与分段相关的问题还有标点
我们不能不承认,《孔雀东南飞》的标点尤其是用引号区分清楚人物对话,这给今天的学生——以阅读为主理解思想内容——带来了极大方便。应该说,叙事诗,分段加标点,人物对话与叙述议论清楚区分。如果只分行不分段(节),则不适宜加入冒号引号区分对话描写。还以《石壕吏》为例,新教材初中二册在编排形式上对其分行而不分段(节),人物对话有冒号而无引号,如此不利于初一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石壕吏》能否分段加引号以体现时间发展,区分人物对话更利于中学教学!
教材中的古诗文,分段和标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新教材“重视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全套教科书编排的古诗文,约占课文总数的40%……”理应在分段与标点上给予重视,趋于合理,利于教学。《鸿门宴》本无标点,(沛公曰)“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爽直鲁莽的项羽没等刘邦话讲完,抢白供出己方间谍,而攻于心计的刘邦则不露声色,直到“至军”,才“立诛杀曹无伤”!这个省略号对表现鸿门宴上双方主帅的性格特点是何等传神,读者无不为当初编者这个省略号引号拍案叫绝。纵使太史公再世,怕也叫好于今人的“再创作”吧!谁能说这个省略号之作用可以用文字描写去替代?
(作者单位:214125江苏省无锡市太湖高级中学)
一、诗歌合理分段便于内容理解
叙事诗分段确有必要,便于把握情节发展,便于更好理解内容。《孔雀东南飞》的合理分段编排,给教学带来许多便利,铺陈排比、人物对话、概括叙述、景物描写,层次清楚,情节发展过程昭然若揭。有些诗虽非纯叙事诗,但合理分段能更好地反映诗歌内容与作者思路。《琵琶行》和《梦游天姥吟留别》在编入高中第三册时合理分段,使叙事写景、描写抒情及情节发展过程易于把握,方便内容理解,给中学教学带来了便利。
尽管在古代诗歌并无我们今人所要求的这种分段,但在作为教材时,合理分段是有好处的。试想,《石壕吏》在编入初中教材时,如不分段乃至也不分行,从“暮投”到“天明”的时间推移阶段就不清楚;《白马篇》在编入高中教材时不是分为两段,把写少年的装束外在美表现其飒爽英姿之“勇”与征战戍边之“忠”在形式上区分开来,那么在阅读上是否也会带来内容理解的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归园田居》分段不利于内容理解
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在编入高中第三册时,分段方面我们认为不合理,且教材与教参意见相左。
前六句,即“少无适俗韵”到“池鱼思故渊”当为第一段(节),写归园田之缘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头两句表明了自己的天性,喜欢自然,而厌恶世俗生活;“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更是充分地表明了陶渊明对卑污官场的厌恶之情,把它视为尘世罗网,而出仕则是错误地陷落于“尘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形象地表达了陶渊明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的急迫心境。正因为有强烈的厌恶之情,所以诗人才会急迫地渴求摆脱官场生活,回归田园。所以这六句应分为一段,它们有共同的特点:语言概括,情感一致,表达方式都属于议论。虽然,五、六两句看似有启下的作用,“旧林”、“故渊”为下面的写景张本,但这两句与前面构成因果关系,从逻辑上讲,与上面四句的关系更为密切。
从“开荒南野际”到“虚室有余闲”,中间12句应该是本诗的核心部分。这一层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这里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沁人心脾,悦人耳目。整幅画面应是幽雅、恬适的。“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应还是以写景与叙事为主。诗人由室外写到室内,由户外劳动、赏景写到户内环境、休憩。如果要分段,这二句似在第二段为好。
最后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用抒情明志来收束全文,是一层。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何以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
如此看来,我们认为教材与教参的意见对内容理解不利,聊备一说,以就教于方家。
三、与分段相关的问题还有标点
我们不能不承认,《孔雀东南飞》的标点尤其是用引号区分清楚人物对话,这给今天的学生——以阅读为主理解思想内容——带来了极大方便。应该说,叙事诗,分段加标点,人物对话与叙述议论清楚区分。如果只分行不分段(节),则不适宜加入冒号引号区分对话描写。还以《石壕吏》为例,新教材初中二册在编排形式上对其分行而不分段(节),人物对话有冒号而无引号,如此不利于初一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石壕吏》能否分段加引号以体现时间发展,区分人物对话更利于中学教学!
教材中的古诗文,分段和标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新教材“重视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全套教科书编排的古诗文,约占课文总数的40%……”理应在分段与标点上给予重视,趋于合理,利于教学。《鸿门宴》本无标点,(沛公曰)“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爽直鲁莽的项羽没等刘邦话讲完,抢白供出己方间谍,而攻于心计的刘邦则不露声色,直到“至军”,才“立诛杀曹无伤”!这个省略号对表现鸿门宴上双方主帅的性格特点是何等传神,读者无不为当初编者这个省略号引号拍案叫绝。纵使太史公再世,怕也叫好于今人的“再创作”吧!谁能说这个省略号之作用可以用文字描写去替代?
(作者单位:214125江苏省无锡市太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