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员本身的精英特点决定中国高端培训不能是简单的知识讲授型培训;原有的以“名校、名师、名课程”等为优势和重点的讲授型培训,必须向着重提供学习、交友等多功能高端生活平台的服务型培训转型。要顺利实现这个转型,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创新:课程开发体系创新、学员俱乐部管理模式创新以及最根本的培训体制机制创新,等等。本文从北大高端培训的实践出发,对如何促进中国高端培训从讲授型培训向服务型培训转型做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端培训;新思路转型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清华等高校开始改变原有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兴起,中国的高端培训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争抢巨大培训市场的诱惑下,国内主要高校纷纷进行以做大培训收入为目标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甚至连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也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高端培训市场布局。这些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不少高校的培训规模实现了逐年大幅增长。
虽然从总体上看各高校的培训规模大都实现了大幅增长,但是从项目种类以及课程模块来看,近几年高端培训的项目产品拓展却远不如市场规模拓展得那么快。基本上都扎堆在国学、工商管理、私募等几类所谓的热门项目内。以“私募”类培训为例,尽管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浙大等高校甚至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都在密集地打广告招生,但课程模块的设计几乎同出一辙,甚至连授课师资也大量重合。这种同质化的竞争使得当前高端培训的竞争成了单纯的高校品牌竞争及依靠“返点”争夺市场渠道的竞争。不以产品竞争而以同行恶性竞争来求得发展的状况,必将导致整个培训行业的“共输”。
当前培训开发、管理与服务的市场化运作已是大势所趋,为了实现市场化生存,不少高端培训项目开始注意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名校、名师、名课”之外开始强调“名服务”的新竞争点,甚至将“名服务”细化为人脉圈、交友圈和项目资源对接平台。还有不少项目开始进行后延伸服务,建立各种学员俱乐部,给学员提供进一步的培训信息和集体活动支持,并通过老学员做新市场。
随着师资、课程资源的逐渐社会化,名师、名课已不再专属于某一个高校,而是成为社会和市场上价高者得的“公共资源”,将来的高端培训竞争将不再是单纯师资、课程的竞争,将更重要的表现为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竞争。这个竞争的胜负,将取决于谁拥有能更好满足学员需求的培训产品和后续服务。因此,从学员的需求出发重新构造培训项目内容,进而从时代发展潮流出发主动引导学员需求,将成为各高校和培训机构在下一阶段赢得竞争的关键。
高端培训学员的特点决定了应该量身打造适合的培训模式和内容。在学习已成为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时代背景下,培训工作者要努力使高端培训成为高端学员的学习圈、交友圈和生活圈,从而成为学员在学习型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为此,原有的以“名校、名师、名课程”等为优势和重点的讲授型培训,必须向着重提供学习、交友等多功能高端生活平台的服务型培训转型。为了实现这个转型,必须进行包括培训体制机制创新、课程开发体系创新、学员俱乐部管理模式创新在内的一系列创新。
一、体制机制创新
体制是管权力分配的,机制是管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创新是创新的总枢纽,引领着其他各项创新。尽管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使得高端培训的市场化运作遇到了体制障碍,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已经通过与社会机构和公司合作的方式在实现培训运作市场化的“曲线前进”。在这种前进中,招生、服务等必须要市场化运作的工作被高校委托给了公司和社会机构来进行,高校自己只负责课程设计和师资安排。即使是这种高校仅守授课本分的现状,也由于培训招生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而逐渐被打破。为了更好地根据学员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定制课程,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参与课程开发及师资安排工作,并且发挥他们的社会能量,将社会师资、国外师资不断引入高校培训。在当前的很多高端培训项目中,高校往往只是贡献了自己名校的品牌和少部分师资,除此以外的其他工作几乎全由合作机构和公司一手包揽。这种情况必然导致高校逐渐丧失对培训项目的主导权和控制权,而仅凭自己的学校品牌分得一部分的培训利润。
从全国教科文卫行业的改革情况来看,教科文卫这些性质相近的国家事业领域,科技的体制机制改革已在进行,文化的改革更是进行了十年之久,医疗卫生改革的方案在专家和公共舆论的层面上几经讨论已在某些地区试点和推行,教育是改革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但也正处在改革的前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正式吹响了教育改革的号角,虽然纲要尚未触及教育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未对将来的改革思路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但是既然需要进行改革的共同意愿已经达成,在具体措施上共识的达成也就是迟早的事。
文化部部长蔡武曾说:“文化体制改革过去十年最重要的成就,是一个理论研究成果,就是形成了双轮驱动、比翼齐飞的一个改革理论,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比翼齐飞。”对于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需求来说,国民教育系列的需求显然需要通过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来满足,但是职业教育系列和生存生活教育系列的需求,则因其属于提高自身能力和丰富自身生活的个体需求,应该由面向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教育产业来满足。
二、课程体系创新
课程是培训产品最基础的部分,是一种培训产品区别于另外一种培训产品的根本。将来的高端培训应该由讲授型为主向服务型为主转型,绝不是要否认课程的基础地位和基本功能,而是指要逐渐以服务的意识改造现在的课程体系。
以服务的意识改造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课程体系创新,要以学员的需求为中心。这种需求既包括学员的现实需求,也包括学员的未来需求和潜在需求,研究未来的潜在学员的需求。对现在高端培训班的精英学员来说,为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知识上他们往往需要补充前沿知识和改善结构,在职业指导上需要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来帮助突破瓶颈。因此,高端培训的课程内容应在讲授前沿知识和改善学员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的启发和引导,更加注重宏观层面、长远角度的分析和把握。为此,就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以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为主,以案例式、沙盘式、体验式教学为主,以注重沟通与反馈的教学为主,以注重针对性与灵活性的教学为主。
此外,还应加大课程体系的定制功能,并开展菜单式选学。在原有的研修班开班模式之外,发展公开课和内训课模式,以及发展培训外包、拓展训练、参观考察、共建企业商学院、移动商学院、认证咨询、管理咨询、课程包等业务。对于北大等一些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高校来说,还可以善加利用校园丰富多彩的讲座和论坛活动,开展第二课堂(即隐性课堂)教学。
三、学员俱乐部管理模式创新
已故的苹果教父乔布斯曾说过:凡是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成功的。这句话对高端培训学员俱乐部的建设很有指导意义。“学习改变生活,学习改变命运”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对高端培训来说,必须将其打造为终身学习(学习型生活)全面解决方案,使高端培训成为新时代生活模式和精英学习休闲的第一站,成为精英学员的学习圈、生活圈和交友圈,才会实现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成功转型和升级。
为此,必须做高端培训项目的后延伸,即建立学员俱乐部并开展相关后续服务和增值服务。一个高端培训项目的结束,就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校友服务的开始。要通过经常的信息支持和集体活动,继续将学员凝聚在一个熟悉的学习群体和交往群体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不同班级的学员之间的交流与拓展,进而将学员俱乐部打造成具有联络感情、扩大交际、获取信息、整合资源、促成项目的多功能平台。在学员俱乐部的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开展学员俱乐部的管理模式创新,将高校、培训机构、学员自身的管理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学校搭台、培训机构和学员唱戏,既注重学校统一规划、统一指导,又实现俱乐部下面班级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
适应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重要生活内容的时代发展趋势,还可以通过编辑高端培训手机报,建立高端培训人人网(含手机客户端)等现代联络和交流方式,为高端培训学员提供紧贴他们工作和生活的信息服务和其他服务。
参考文献
[1]郑学益,继续教育在学习型社会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郭延彬】
关键词:高端培训;新思路转型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清华等高校开始改变原有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兴起,中国的高端培训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争抢巨大培训市场的诱惑下,国内主要高校纷纷进行以做大培训收入为目标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甚至连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也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高端培训市场布局。这些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不少高校的培训规模实现了逐年大幅增长。
虽然从总体上看各高校的培训规模大都实现了大幅增长,但是从项目种类以及课程模块来看,近几年高端培训的项目产品拓展却远不如市场规模拓展得那么快。基本上都扎堆在国学、工商管理、私募等几类所谓的热门项目内。以“私募”类培训为例,尽管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浙大等高校甚至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都在密集地打广告招生,但课程模块的设计几乎同出一辙,甚至连授课师资也大量重合。这种同质化的竞争使得当前高端培训的竞争成了单纯的高校品牌竞争及依靠“返点”争夺市场渠道的竞争。不以产品竞争而以同行恶性竞争来求得发展的状况,必将导致整个培训行业的“共输”。
当前培训开发、管理与服务的市场化运作已是大势所趋,为了实现市场化生存,不少高端培训项目开始注意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名校、名师、名课”之外开始强调“名服务”的新竞争点,甚至将“名服务”细化为人脉圈、交友圈和项目资源对接平台。还有不少项目开始进行后延伸服务,建立各种学员俱乐部,给学员提供进一步的培训信息和集体活动支持,并通过老学员做新市场。
随着师资、课程资源的逐渐社会化,名师、名课已不再专属于某一个高校,而是成为社会和市场上价高者得的“公共资源”,将来的高端培训竞争将不再是单纯师资、课程的竞争,将更重要的表现为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竞争。这个竞争的胜负,将取决于谁拥有能更好满足学员需求的培训产品和后续服务。因此,从学员的需求出发重新构造培训项目内容,进而从时代发展潮流出发主动引导学员需求,将成为各高校和培训机构在下一阶段赢得竞争的关键。
高端培训学员的特点决定了应该量身打造适合的培训模式和内容。在学习已成为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时代背景下,培训工作者要努力使高端培训成为高端学员的学习圈、交友圈和生活圈,从而成为学员在学习型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为此,原有的以“名校、名师、名课程”等为优势和重点的讲授型培训,必须向着重提供学习、交友等多功能高端生活平台的服务型培训转型。为了实现这个转型,必须进行包括培训体制机制创新、课程开发体系创新、学员俱乐部管理模式创新在内的一系列创新。
一、体制机制创新
体制是管权力分配的,机制是管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创新是创新的总枢纽,引领着其他各项创新。尽管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使得高端培训的市场化运作遇到了体制障碍,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已经通过与社会机构和公司合作的方式在实现培训运作市场化的“曲线前进”。在这种前进中,招生、服务等必须要市场化运作的工作被高校委托给了公司和社会机构来进行,高校自己只负责课程设计和师资安排。即使是这种高校仅守授课本分的现状,也由于培训招生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而逐渐被打破。为了更好地根据学员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定制课程,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参与课程开发及师资安排工作,并且发挥他们的社会能量,将社会师资、国外师资不断引入高校培训。在当前的很多高端培训项目中,高校往往只是贡献了自己名校的品牌和少部分师资,除此以外的其他工作几乎全由合作机构和公司一手包揽。这种情况必然导致高校逐渐丧失对培训项目的主导权和控制权,而仅凭自己的学校品牌分得一部分的培训利润。
从全国教科文卫行业的改革情况来看,教科文卫这些性质相近的国家事业领域,科技的体制机制改革已在进行,文化的改革更是进行了十年之久,医疗卫生改革的方案在专家和公共舆论的层面上几经讨论已在某些地区试点和推行,教育是改革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但也正处在改革的前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正式吹响了教育改革的号角,虽然纲要尚未触及教育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未对将来的改革思路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但是既然需要进行改革的共同意愿已经达成,在具体措施上共识的达成也就是迟早的事。
文化部部长蔡武曾说:“文化体制改革过去十年最重要的成就,是一个理论研究成果,就是形成了双轮驱动、比翼齐飞的一个改革理论,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比翼齐飞。”对于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需求来说,国民教育系列的需求显然需要通过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来满足,但是职业教育系列和生存生活教育系列的需求,则因其属于提高自身能力和丰富自身生活的个体需求,应该由面向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教育产业来满足。
二、课程体系创新
课程是培训产品最基础的部分,是一种培训产品区别于另外一种培训产品的根本。将来的高端培训应该由讲授型为主向服务型为主转型,绝不是要否认课程的基础地位和基本功能,而是指要逐渐以服务的意识改造现在的课程体系。
以服务的意识改造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课程体系创新,要以学员的需求为中心。这种需求既包括学员的现实需求,也包括学员的未来需求和潜在需求,研究未来的潜在学员的需求。对现在高端培训班的精英学员来说,为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知识上他们往往需要补充前沿知识和改善结构,在职业指导上需要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来帮助突破瓶颈。因此,高端培训的课程内容应在讲授前沿知识和改善学员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的启发和引导,更加注重宏观层面、长远角度的分析和把握。为此,就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以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为主,以案例式、沙盘式、体验式教学为主,以注重沟通与反馈的教学为主,以注重针对性与灵活性的教学为主。
此外,还应加大课程体系的定制功能,并开展菜单式选学。在原有的研修班开班模式之外,发展公开课和内训课模式,以及发展培训外包、拓展训练、参观考察、共建企业商学院、移动商学院、认证咨询、管理咨询、课程包等业务。对于北大等一些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高校来说,还可以善加利用校园丰富多彩的讲座和论坛活动,开展第二课堂(即隐性课堂)教学。
三、学员俱乐部管理模式创新
已故的苹果教父乔布斯曾说过:凡是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成功的。这句话对高端培训学员俱乐部的建设很有指导意义。“学习改变生活,学习改变命运”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对高端培训来说,必须将其打造为终身学习(学习型生活)全面解决方案,使高端培训成为新时代生活模式和精英学习休闲的第一站,成为精英学员的学习圈、生活圈和交友圈,才会实现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成功转型和升级。
为此,必须做高端培训项目的后延伸,即建立学员俱乐部并开展相关后续服务和增值服务。一个高端培训项目的结束,就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校友服务的开始。要通过经常的信息支持和集体活动,继续将学员凝聚在一个熟悉的学习群体和交往群体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不同班级的学员之间的交流与拓展,进而将学员俱乐部打造成具有联络感情、扩大交际、获取信息、整合资源、促成项目的多功能平台。在学员俱乐部的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开展学员俱乐部的管理模式创新,将高校、培训机构、学员自身的管理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学校搭台、培训机构和学员唱戏,既注重学校统一规划、统一指导,又实现俱乐部下面班级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
适应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重要生活内容的时代发展趋势,还可以通过编辑高端培训手机报,建立高端培训人人网(含手机客户端)等现代联络和交流方式,为高端培训学员提供紧贴他们工作和生活的信息服务和其他服务。
参考文献
[1]郑学益,继续教育在学习型社会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郭延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