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语文学习主要以专题复习为主,需要更为丰富而又系统的知识理论构架才能达到考纲要求。即使这样,仍然不能忽略德育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高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依托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是高中生获得良好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高三、语问教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时刻把立德树人教育作为根本目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够成材,更能够成人。我们的德育教育增强了学生面对高考的信心,使他们能够更加平静、从容地参加高考。提高学习效率,真正收获到课程学习中的喜悦。在实际的高三语文教学中,我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一、深刻解读文言文,促使学生产生文化自信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三语文课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利用文言文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学生产生文化自信。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不仅单纯地进行文言知识的系统梳理,更加注重文言文的历史背景教学。目的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历史知识,文化再现,从而对民族文化产生由衷的自豪感。
例如在文言文解读的过程中,就根据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言文写作特点与历史事实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解读。比如先秦时期的文言文创作风格自由,形式不拘一格表现了我国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特点;汉代的文言文,最为注重形式规整,体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晋代的文言文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崇尚隐逸之风的特点,体现了我国晋代官场的黑暗;唐代的文言文体现出一种豪迈壮丽的特点,表现了我国唐代国力的强盛等等。学生接受这些教育之后对我国历史各阶段的文言文特点认识更加明确,对本来枯燥的文言体也有了情感,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见证了我国古代文化历史的发展轨迹,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他们产生了文化自信,德育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开来。
二、做好课外阅读工作,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道德感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包含着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学任务。我们要利用好课外阅读这一契机,为学生发展健康的德育提供机会。具体来说,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本,获得有效的道德提升。
例如,我们在对学生阅读《水浒传》的时候进行的指导,就对他们的德育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阅读《水浒传》中,教师告诉学生对待《水浒传》原著的阅读,要注意梁山的108将不全是杀富济贫的好汉,他们其中很多人都是有十足的恶习,梁山起义则暴露了我国传统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学生们领会了教师的用意之后,在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开始留意“好汉”的恶行,思考《水浒传》写作的用意,最后进行集中讨论。教师为学生总结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是为了揭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在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应分清什么是“义举”,什么是“恶行”,强化道德意识,审视自身行为。
三、组织传统道德写作训练,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
我国的传统文化最独特的体现,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具备一套完整的传统道德理论体系。我们在高三的写作训练中,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大学》《中庸》等传统道德题材文章,之后让学生以这些文章为题材进行写作。我们的学生对这些传统道德的名篇十分敬仰,纷纷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阅读,之后将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例如有位学生写得文章《读<大学>有感》,里边阐述了他对“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条目的理解。他认为《大学》中以修身为本的人生理念十分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观,我们社會中的每个人如果都能认真进行修身,那么就能获得长治久安。之后的齐家和治国,也是十分符合中国梦的框架,是我们国家昌盛的良好愿景。类似的学生作品还有很多,他们吸取传统道德名篇中的精华,通过结合当代的价值观进行思考,总结出了在当代社会可学、可用的道德实践方法。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传统道德名篇并进行写作训练,使他们的道德修养完全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将我国的传统道德在自己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可以说这是一种极其有益的尝试。
总之,高三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与他们学习水平发展同等重要。我们在高三阶段进行的语文课程道德教育尝试,使学生在有效发展了语文学习水平的同时,也有效发展了他们的道德品质修养。为了让学生更加敬畏生命,更加重视经典文化,更具有责任感,作文语文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德育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高三、语问教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时刻把立德树人教育作为根本目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够成材,更能够成人。我们的德育教育增强了学生面对高考的信心,使他们能够更加平静、从容地参加高考。提高学习效率,真正收获到课程学习中的喜悦。在实际的高三语文教学中,我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一、深刻解读文言文,促使学生产生文化自信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三语文课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利用文言文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学生产生文化自信。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不仅单纯地进行文言知识的系统梳理,更加注重文言文的历史背景教学。目的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历史知识,文化再现,从而对民族文化产生由衷的自豪感。
例如在文言文解读的过程中,就根据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言文写作特点与历史事实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解读。比如先秦时期的文言文创作风格自由,形式不拘一格表现了我国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特点;汉代的文言文,最为注重形式规整,体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晋代的文言文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崇尚隐逸之风的特点,体现了我国晋代官场的黑暗;唐代的文言文体现出一种豪迈壮丽的特点,表现了我国唐代国力的强盛等等。学生接受这些教育之后对我国历史各阶段的文言文特点认识更加明确,对本来枯燥的文言体也有了情感,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见证了我国古代文化历史的发展轨迹,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他们产生了文化自信,德育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开来。
二、做好课外阅读工作,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道德感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包含着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学任务。我们要利用好课外阅读这一契机,为学生发展健康的德育提供机会。具体来说,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本,获得有效的道德提升。
例如,我们在对学生阅读《水浒传》的时候进行的指导,就对他们的德育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阅读《水浒传》中,教师告诉学生对待《水浒传》原著的阅读,要注意梁山的108将不全是杀富济贫的好汉,他们其中很多人都是有十足的恶习,梁山起义则暴露了我国传统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学生们领会了教师的用意之后,在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开始留意“好汉”的恶行,思考《水浒传》写作的用意,最后进行集中讨论。教师为学生总结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是为了揭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在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应分清什么是“义举”,什么是“恶行”,强化道德意识,审视自身行为。
三、组织传统道德写作训练,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
我国的传统文化最独特的体现,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具备一套完整的传统道德理论体系。我们在高三的写作训练中,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大学》《中庸》等传统道德题材文章,之后让学生以这些文章为题材进行写作。我们的学生对这些传统道德的名篇十分敬仰,纷纷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阅读,之后将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例如有位学生写得文章《读<大学>有感》,里边阐述了他对“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条目的理解。他认为《大学》中以修身为本的人生理念十分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观,我们社會中的每个人如果都能认真进行修身,那么就能获得长治久安。之后的齐家和治国,也是十分符合中国梦的框架,是我们国家昌盛的良好愿景。类似的学生作品还有很多,他们吸取传统道德名篇中的精华,通过结合当代的价值观进行思考,总结出了在当代社会可学、可用的道德实践方法。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传统道德名篇并进行写作训练,使他们的道德修养完全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将我国的传统道德在自己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可以说这是一种极其有益的尝试。
总之,高三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与他们学习水平发展同等重要。我们在高三阶段进行的语文课程道德教育尝试,使学生在有效发展了语文学习水平的同时,也有效发展了他们的道德品质修养。为了让学生更加敬畏生命,更加重视经典文化,更具有责任感,作文语文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德育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