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函数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条主线,同时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函数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量化地描述运动变化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它刻画了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文以一次函数教学为例来研究函数,把握函数的本质概念,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对以后研究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至关重要,同时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打下基础。
【关键词】一次函数;数形结合;类比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28-01
函数在数学这门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初中到高中,简单函数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到超越函数,显函数到隐函数等,同时函数还和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函数的重要性非同一般。一次函数是学习其它各类函数的起步阶段,一次函数的学习基础没有夯实,那么后面的函数学习会遇到各种困境。本文就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函数的概念学习
函数概念是初中学生首次遇到的用数学关系给出的定义,与以往数学概念的定义不一样,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笔者通过教学发现,中学生学习函数困难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函数自身的抽象性。
北师大版教材是这样给出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内涵深刻又外延丰富,很多同学表面上理解以为函数就是简单的一个数,其实不然,函数是刻画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要抓住概念的核心词,把概念给学生讲透,要舍得在这里花时间。很多老师在讲函数起始课时,不注重概念的教学,对概念没有深入的研究,单纯地教学生函数就是一个变量依赖于另外一个变量。深入研究函数的概念,要想让变量y成为变量x的函数,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在同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②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单值对应”是函数概念的关键词,是函数概念的核心所在。
中学生学习函数困难在于难以概括出“一个变量的值的确定导致另一个变量取值的唯一确定”这一函数概念的核心特征,当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另一个变量怎样才算“唯一确定”?学生容易误以为函数关系中的“唯一确定”仅仅是可以通过式子求出的唯一值,对不能用式子求出值的单值对应关系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函数的本质属性,剥离“用式子表示变量关系”這一非本质属性。
2.中学生认知的局限性。
中学生思维认知的局限性,对于函数的本质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尽管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不断发展,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发挥着主要作用。对他们而言,函数这样具有抽象性的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如果函数的教学时间过长,又没有具体的函数做支撑,会加大学生对函数的认知负荷。由于上述已经给出函数概念,但是常量、变量的描述容易造成歧义,比如:2016年北京地铁票价统一为2元,那么票价与站数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函数关系呢?这对于刚刚接触函数概念的中学生来说,存在认知的困惑。
二、一次函数的教学思考
教师要想把一次函数教好,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反馈优化自己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提高一次函数的教学效果。笔者更多关注的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了?还是只是习惯了传统的“双基”教学?只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向以及角度?
笔者根据本班孩子的学清,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定了符合学清的教学目标[2]。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一次函数的抽象过程,能够区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根据两点能够画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能够辨析一次函数y=kx+b和正比例函数y=kx的位置关系。
2.能够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一次函数中的益处,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总结、归纳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根据图象分析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领会一般和特殊的辩证关系。
4.通过一次函数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积极思考问题的数学学习习惯。
怎样实施教学呢?
笔者认为数学应该与生活息息相关,根据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引入新课的时候,这样设计问题: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油100L,汽车每行驶50千米耗油9L。根据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这样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对于一次函数的学习就会有好奇心。一开始设计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发散,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问题生成。开放性问题不同于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各个层次的孩子都参与进来,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本开放性问题与学生的平时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会很感兴趣,这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片段教学实录】
根据刚刚的问题,你能提出哪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
生1:汽车行驶100千米,耗油多少升?
生2:汽车行驶的路程可以无限远吗?
生3:油箱剩余的油量和汽车行驶的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4:当油箱中的油量全部用完时,汽车能够行驶多远?
……
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笔者及时抓住学生提的问题,重点选择学生3的问题,与全部同学一起研究探讨,其余问题留给学生自己研究。
此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去走访一下超市、打出租车、了解一下收费站收费情况,观察一下自己周边的这些事物是否有函数有关呢?如果有关,是存在怎样的一种函数关系呢?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让学生感受到函数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让学生感受到函数的应用价值,体会到函数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增加学生学习函数的信心。 三、类比法教学
本节课,采用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对比教学。让学生从图像上观察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正比例函数y=kx,经过原点(0,0)。当k>0时,函数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函数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由于增减性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笔者通过举例,给出两个点(x1,y1),(x2,y2),在正比例函数y=kx上,当x1y2,正比例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呢?通过具体的例子,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增减性。
类比正比例函数,研究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性质。笔者抛出两个问题:
一次函数一定过某个点吗?
能不能类比正比例函数的方法来研究一次函数?
通过类比正比例函数的研究过程,可以得到一次函数的一些性质:一次函数y=kx+b是经过(0,b)和(-b/k,0)的一條直线,y=kx+b可以由y=kx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得到。在推导一次函数的性质时,笔者完全放开给学生自己探究,小组合作,虽然花费的时间比教师讲解的时间耗费要长,但是结论是学生自己推导出来的,学生会记忆的更加深刻。本环节,笔者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完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小组讨论、总结规律得到一次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笔者认为这个时间花费的是很有价值,一次函数的教学是重中之重,培养了学生能够深入探究一次函数性质的能力,那对于后面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打下了夯实的根基!
四、数形结合分析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学习最主要是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不能仅仅拘泥于方程上,还要让函数体现在图象上。让学生体会将“数”转化为“形”的过程。为了让学生灵活感受一次函数数形结合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笔者出示一道例题。
例1如下图,一次函数的图象在y轴上经过点A,并与正比例函数y=-1/2x相交于B点,求一次函数y=kx+b的解析式。
此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到A点的坐标为(0,3),B点横坐标为-2且在函数y=-1/2x上,因此纵坐标为1,由此得出B点坐标为(-2,1)。借助A,B两点的坐标求解析式,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加直观的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因此,笔者通过执教一次函数这节课,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基础,尤为重要的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1]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节课就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里提到的几何直观核心关键词,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提高。
在教本节课时,笔者带着教学目标出发,心中有大框架,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问题碰撞,产生共鸣!尤其是函数的概念教学,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理清新旧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及认知特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数学概念[3]。如果教师每节课都有精心的教学设计,那么我们的课堂效果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建军.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教学设计及思考——以一次函数为例图象教学为例[J].陕西教育,2012(11):31-32.
[3]林日福.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徐晓光,男,汉族,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初级,研究生学历,毕业于重庆大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关键词】一次函数;数形结合;类比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28-01
函数在数学这门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初中到高中,简单函数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到超越函数,显函数到隐函数等,同时函数还和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函数的重要性非同一般。一次函数是学习其它各类函数的起步阶段,一次函数的学习基础没有夯实,那么后面的函数学习会遇到各种困境。本文就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函数的概念学习
函数概念是初中学生首次遇到的用数学关系给出的定义,与以往数学概念的定义不一样,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笔者通过教学发现,中学生学习函数困难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函数自身的抽象性。
北师大版教材是这样给出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内涵深刻又外延丰富,很多同学表面上理解以为函数就是简单的一个数,其实不然,函数是刻画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要抓住概念的核心词,把概念给学生讲透,要舍得在这里花时间。很多老师在讲函数起始课时,不注重概念的教学,对概念没有深入的研究,单纯地教学生函数就是一个变量依赖于另外一个变量。深入研究函数的概念,要想让变量y成为变量x的函数,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在同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②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单值对应”是函数概念的关键词,是函数概念的核心所在。
中学生学习函数困难在于难以概括出“一个变量的值的确定导致另一个变量取值的唯一确定”这一函数概念的核心特征,当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另一个变量怎样才算“唯一确定”?学生容易误以为函数关系中的“唯一确定”仅仅是可以通过式子求出的唯一值,对不能用式子求出值的单值对应关系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函数的本质属性,剥离“用式子表示变量关系”這一非本质属性。
2.中学生认知的局限性。
中学生思维认知的局限性,对于函数的本质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尽管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不断发展,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发挥着主要作用。对他们而言,函数这样具有抽象性的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如果函数的教学时间过长,又没有具体的函数做支撑,会加大学生对函数的认知负荷。由于上述已经给出函数概念,但是常量、变量的描述容易造成歧义,比如:2016年北京地铁票价统一为2元,那么票价与站数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函数关系呢?这对于刚刚接触函数概念的中学生来说,存在认知的困惑。
二、一次函数的教学思考
教师要想把一次函数教好,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反馈优化自己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提高一次函数的教学效果。笔者更多关注的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了?还是只是习惯了传统的“双基”教学?只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向以及角度?
笔者根据本班孩子的学清,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定了符合学清的教学目标[2]。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一次函数的抽象过程,能够区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根据两点能够画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能够辨析一次函数y=kx+b和正比例函数y=kx的位置关系。
2.能够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一次函数中的益处,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总结、归纳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根据图象分析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领会一般和特殊的辩证关系。
4.通过一次函数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积极思考问题的数学学习习惯。
怎样实施教学呢?
笔者认为数学应该与生活息息相关,根据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引入新课的时候,这样设计问题: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油100L,汽车每行驶50千米耗油9L。根据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这样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对于一次函数的学习就会有好奇心。一开始设计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发散,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问题生成。开放性问题不同于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各个层次的孩子都参与进来,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本开放性问题与学生的平时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会很感兴趣,这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片段教学实录】
根据刚刚的问题,你能提出哪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
生1:汽车行驶100千米,耗油多少升?
生2:汽车行驶的路程可以无限远吗?
生3:油箱剩余的油量和汽车行驶的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4:当油箱中的油量全部用完时,汽车能够行驶多远?
……
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笔者及时抓住学生提的问题,重点选择学生3的问题,与全部同学一起研究探讨,其余问题留给学生自己研究。
此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去走访一下超市、打出租车、了解一下收费站收费情况,观察一下自己周边的这些事物是否有函数有关呢?如果有关,是存在怎样的一种函数关系呢?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让学生感受到函数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让学生感受到函数的应用价值,体会到函数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增加学生学习函数的信心。 三、类比法教学
本节课,采用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对比教学。让学生从图像上观察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正比例函数y=kx,经过原点(0,0)。当k>0时,函数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函数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由于增减性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笔者通过举例,给出两个点(x1,y1),(x2,y2),在正比例函数y=kx上,当x1
类比正比例函数,研究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性质。笔者抛出两个问题:
一次函数一定过某个点吗?
能不能类比正比例函数的方法来研究一次函数?
通过类比正比例函数的研究过程,可以得到一次函数的一些性质:一次函数y=kx+b是经过(0,b)和(-b/k,0)的一條直线,y=kx+b可以由y=kx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得到。在推导一次函数的性质时,笔者完全放开给学生自己探究,小组合作,虽然花费的时间比教师讲解的时间耗费要长,但是结论是学生自己推导出来的,学生会记忆的更加深刻。本环节,笔者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完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小组讨论、总结规律得到一次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笔者认为这个时间花费的是很有价值,一次函数的教学是重中之重,培养了学生能够深入探究一次函数性质的能力,那对于后面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打下了夯实的根基!
四、数形结合分析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学习最主要是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不能仅仅拘泥于方程上,还要让函数体现在图象上。让学生体会将“数”转化为“形”的过程。为了让学生灵活感受一次函数数形结合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笔者出示一道例题。
例1如下图,一次函数的图象在y轴上经过点A,并与正比例函数y=-1/2x相交于B点,求一次函数y=kx+b的解析式。
此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到A点的坐标为(0,3),B点横坐标为-2且在函数y=-1/2x上,因此纵坐标为1,由此得出B点坐标为(-2,1)。借助A,B两点的坐标求解析式,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加直观的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因此,笔者通过执教一次函数这节课,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基础,尤为重要的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1]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节课就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里提到的几何直观核心关键词,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提高。
在教本节课时,笔者带着教学目标出发,心中有大框架,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问题碰撞,产生共鸣!尤其是函数的概念教学,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理清新旧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及认知特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数学概念[3]。如果教师每节课都有精心的教学设计,那么我们的课堂效果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建军.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教学设计及思考——以一次函数为例图象教学为例[J].陕西教育,2012(11):31-32.
[3]林日福.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徐晓光,男,汉族,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初级,研究生学历,毕业于重庆大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