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G633.3
六月的空气里不尽是花香,更多的是太阳炽烈的味道,但如果是在四五月的春天,路过湖南的某处山野,扑面而来的就是生命的绽放、花开的馨香!
其实在“三生课堂”的践行中,我绝不是做得最好的,我只是一直在思索和努力。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这个话题。
“三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行为实践的一个过程,因此,在“三生课堂”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
理论性的东西大家比我更清楚,我想具体拿两个教学案例谈谈“三生理念”深入课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月份,我们初一语文组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当选定上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时,我就有点发怵了。这是一篇宣扬爱国主义的名篇,与现今的孩子距离远,而且内容繁杂。如果上得不好,会上成一堂枯燥的政治课。在我反复阅读文本后,确定了上课的方向:通过平凡人物,凸显文章主题。我决定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只通过分析人物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来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但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来?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分析人物小弗郎士时,想了很多。总共有过三种设计:第一种问题太大,覆盖面太广,学生学起来肯定吃力;我改用第二种,结果又觉得问题太有指向性,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失去了主动性。晚上辗转反侧,忽然想起自己曾经教授《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篇课文来,我那时不是采用找关键词展开词作教学的吗?孩子们课堂反应很不错,有过一个成功的案例,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方法呢?我茅塞顿开,描写人物小弗朗士最主要的手法是心理描写,何不要孩子们找出几个表现小弗郎士心理变化、思想成长的词语?任务马上变得非常简单,孩子们轻而易举便可从原文中找到,找词语的过程就是感受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将找到的词语用文中相关内容,按句式说话。通过说话训练,既引导学生揣摩体味文中细节之处的描写,又理解了小弗郎士改变的原因。经过上课实践,这个环节相当精彩,效果极好。可以说处处闪动着孩子们的灵气。赢得了听课老师们的掌声,孩子们也不自觉地为自己的语出惊人鼓掌!我似乎听到了春天花开的声音,师生都沉浸思想碰撞之后的愉悦中,尽享生命的芬芳!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三生课堂”就是生命之间的平等与和谐!看来我又向教育的最高境界迈进了一步!
其次,分析人物韩麦尔先生的个人情感,就明白了本文宣扬爱国的主题。对韩麦尔先生的分析,我也想了很多。也有过两种设计,思考之后我将小组发言内容直接确定为:把韩麦尔先生让你印象深刻的举动找出来一起分享。找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进行人物性格的概括。通过阅读,很多同学选择了课文第24段到29段的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幕写字的动作。这个特写对分析人物非常重要,在我所任教的另一个班级中试课,孩子们很有表达的欲望,七嘴八舌,对先生的动作、语言评头品足。我灵机一动,趁机叫了个孩子上来表演韩麦尔先生最后一幕。稚嫩的脸庞,稚嫩的动作,尽管那孩子表演得很认真,但还是惹来了一片笑声。而语文课堂通过营造意境来进行情感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招,而这哄笑就将师生营造的严肃甚至悲凉的气氛搅乱,没法达到震撼心灵的教育效果。但课后转念一想,表演这个创意还是不错的,曾经上《项羽之死》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也取得过很好的效果。但不能让孩子们演,当然也没法请到专业演员,何不自己上,表演虽有漏洞,但学生指正错误的过程就是分析人物的过程啊,有时课堂也需要大胆颠覆传统的模式,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需要。这环的设计果然效果好,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纠正我表演上的漏洞。记得当时有位同学说,书写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时,速度要放慢,要有力,字字千钧啊!我问为什么,那孩子说,每一个字都凝聚着老师对祖国的热爱和不舍,一个深沉爱着自己祖国的人,即将告别站了40年的讲台,怎能如此从容书写祖国万岁这样深沉的字眼。另一个孩子站起来给我纠正了散学时先生的一个手势。我在孩子们的指引下,很听话的又表演了一次。说真的,没有一个孩子发笑,他们被眼前的韩麦尔先生感动了,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感动了。那么本文的主题就不言自明了,有时语言在表演艺术面前显得多么苍白。“三生课堂”我认为不是简单地先生教学生学,也不是机械地先生启学生发,而是不着痕迹地给学生暗设一个个“扶手”,让他们去攀登知识的高峰。
就这样,关注孩子们的生命需求,尊重孩子们的认知规律,课堂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处处涌动着生命的气息,老师和孩子都沉醉在课堂里,感动着或被感动着,自觉一簇簇生命之花在山野田间尽情绽放,美好而又自然!
相反,不关注孩子们的生命存在,你再怎么精心备课也是徒劳。记得上次重庆市铜陵巴川中学的老师来访,在我班听了一堂课《斑羚飞渡》,尽管老师们出于礼貌表扬了我和我的孩子们,但我却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一堂好课是要带给老师和孩子们快乐的,是一种如鱼得水的快乐和成就。但在那堂课上,我没有感觉到轻松和快乐,孩子们的课堂反应也很迟钝,师生之间为何没有了以前课堂的默契?出什么问题了?我觉得我在备课之先过于功利,而脱离了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因为我们学生常有在课间玩耍时,举止粗率,将花瓶打碎,花草弄死的现象,我想利用这节课让他们敬畏生命,敬畏任何看似卑微的生命。我找来了很多素材,甚至截下了《泰坦尼克号》下沉前逃生的视频。想法很不错,我也以为这堂课会很精彩,但却事与愿违了。孩子们没有类似的生活体验,也没有对这个话题进行过思考,更没有面对过生死的抉择,文本又不熟悉,话题太生疏与深奥,怎么可能产生共鸣?其实设置情境,引领着孩子精心品读文本后,再进入主题的探讨,播放《泰坦尼克号》视频,让孩子们从看到的视频内容中思索,迈特发现埃斯梅逃跑,为什么沒有阻止?杰克为什么问他的情敌“有安排吗?”他、他们都是生命啊,谁不想活下去?迈特是对的,敬畏那些你看似卑微的生命!自然而然会得出敬畏生命的主题,引起孩子们的共鸣。急功近利,生命之花如遇七月烈阳,悄然凋零!
前几天有位年轻老师对课堂很困惑,她问我,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我几乎是脱口而出:“三生课堂”啊!是的,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自然而不脱离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课堂就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我一直毫不怀疑“三生课堂”的先进性和可行性。但是,我也有困惑,根据我实践的经验得出不花时间是备不出一堂好课的,目前觉得备课的时间还不够。但我又想,只要有先进的理念做指引的航灯,我们再发挥集体备课的效应,生命化课堂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四季的车轮缓缓行走在炎炎的夏季,但“三生课堂”的春天里花开正盛!各位同仁,让我们将脚步停驻在春天,用心去培育春花,去感受生命之美。
六月的空气里不尽是花香,更多的是太阳炽烈的味道,但如果是在四五月的春天,路过湖南的某处山野,扑面而来的就是生命的绽放、花开的馨香!
其实在“三生课堂”的践行中,我绝不是做得最好的,我只是一直在思索和努力。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这个话题。
“三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行为实践的一个过程,因此,在“三生课堂”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
理论性的东西大家比我更清楚,我想具体拿两个教学案例谈谈“三生理念”深入课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月份,我们初一语文组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当选定上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时,我就有点发怵了。这是一篇宣扬爱国主义的名篇,与现今的孩子距离远,而且内容繁杂。如果上得不好,会上成一堂枯燥的政治课。在我反复阅读文本后,确定了上课的方向:通过平凡人物,凸显文章主题。我决定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只通过分析人物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来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但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来?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分析人物小弗郎士时,想了很多。总共有过三种设计:第一种问题太大,覆盖面太广,学生学起来肯定吃力;我改用第二种,结果又觉得问题太有指向性,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失去了主动性。晚上辗转反侧,忽然想起自己曾经教授《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篇课文来,我那时不是采用找关键词展开词作教学的吗?孩子们课堂反应很不错,有过一个成功的案例,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方法呢?我茅塞顿开,描写人物小弗朗士最主要的手法是心理描写,何不要孩子们找出几个表现小弗郎士心理变化、思想成长的词语?任务马上变得非常简单,孩子们轻而易举便可从原文中找到,找词语的过程就是感受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将找到的词语用文中相关内容,按句式说话。通过说话训练,既引导学生揣摩体味文中细节之处的描写,又理解了小弗郎士改变的原因。经过上课实践,这个环节相当精彩,效果极好。可以说处处闪动着孩子们的灵气。赢得了听课老师们的掌声,孩子们也不自觉地为自己的语出惊人鼓掌!我似乎听到了春天花开的声音,师生都沉浸思想碰撞之后的愉悦中,尽享生命的芬芳!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三生课堂”就是生命之间的平等与和谐!看来我又向教育的最高境界迈进了一步!
其次,分析人物韩麦尔先生的个人情感,就明白了本文宣扬爱国的主题。对韩麦尔先生的分析,我也想了很多。也有过两种设计,思考之后我将小组发言内容直接确定为:把韩麦尔先生让你印象深刻的举动找出来一起分享。找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进行人物性格的概括。通过阅读,很多同学选择了课文第24段到29段的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幕写字的动作。这个特写对分析人物非常重要,在我所任教的另一个班级中试课,孩子们很有表达的欲望,七嘴八舌,对先生的动作、语言评头品足。我灵机一动,趁机叫了个孩子上来表演韩麦尔先生最后一幕。稚嫩的脸庞,稚嫩的动作,尽管那孩子表演得很认真,但还是惹来了一片笑声。而语文课堂通过营造意境来进行情感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招,而这哄笑就将师生营造的严肃甚至悲凉的气氛搅乱,没法达到震撼心灵的教育效果。但课后转念一想,表演这个创意还是不错的,曾经上《项羽之死》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也取得过很好的效果。但不能让孩子们演,当然也没法请到专业演员,何不自己上,表演虽有漏洞,但学生指正错误的过程就是分析人物的过程啊,有时课堂也需要大胆颠覆传统的模式,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需要。这环的设计果然效果好,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纠正我表演上的漏洞。记得当时有位同学说,书写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时,速度要放慢,要有力,字字千钧啊!我问为什么,那孩子说,每一个字都凝聚着老师对祖国的热爱和不舍,一个深沉爱着自己祖国的人,即将告别站了40年的讲台,怎能如此从容书写祖国万岁这样深沉的字眼。另一个孩子站起来给我纠正了散学时先生的一个手势。我在孩子们的指引下,很听话的又表演了一次。说真的,没有一个孩子发笑,他们被眼前的韩麦尔先生感动了,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感动了。那么本文的主题就不言自明了,有时语言在表演艺术面前显得多么苍白。“三生课堂”我认为不是简单地先生教学生学,也不是机械地先生启学生发,而是不着痕迹地给学生暗设一个个“扶手”,让他们去攀登知识的高峰。
就这样,关注孩子们的生命需求,尊重孩子们的认知规律,课堂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处处涌动着生命的气息,老师和孩子都沉醉在课堂里,感动着或被感动着,自觉一簇簇生命之花在山野田间尽情绽放,美好而又自然!
相反,不关注孩子们的生命存在,你再怎么精心备课也是徒劳。记得上次重庆市铜陵巴川中学的老师来访,在我班听了一堂课《斑羚飞渡》,尽管老师们出于礼貌表扬了我和我的孩子们,但我却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一堂好课是要带给老师和孩子们快乐的,是一种如鱼得水的快乐和成就。但在那堂课上,我没有感觉到轻松和快乐,孩子们的课堂反应也很迟钝,师生之间为何没有了以前课堂的默契?出什么问题了?我觉得我在备课之先过于功利,而脱离了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因为我们学生常有在课间玩耍时,举止粗率,将花瓶打碎,花草弄死的现象,我想利用这节课让他们敬畏生命,敬畏任何看似卑微的生命。我找来了很多素材,甚至截下了《泰坦尼克号》下沉前逃生的视频。想法很不错,我也以为这堂课会很精彩,但却事与愿违了。孩子们没有类似的生活体验,也没有对这个话题进行过思考,更没有面对过生死的抉择,文本又不熟悉,话题太生疏与深奥,怎么可能产生共鸣?其实设置情境,引领着孩子精心品读文本后,再进入主题的探讨,播放《泰坦尼克号》视频,让孩子们从看到的视频内容中思索,迈特发现埃斯梅逃跑,为什么沒有阻止?杰克为什么问他的情敌“有安排吗?”他、他们都是生命啊,谁不想活下去?迈特是对的,敬畏那些你看似卑微的生命!自然而然会得出敬畏生命的主题,引起孩子们的共鸣。急功近利,生命之花如遇七月烈阳,悄然凋零!
前几天有位年轻老师对课堂很困惑,她问我,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我几乎是脱口而出:“三生课堂”啊!是的,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自然而不脱离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课堂就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我一直毫不怀疑“三生课堂”的先进性和可行性。但是,我也有困惑,根据我实践的经验得出不花时间是备不出一堂好课的,目前觉得备课的时间还不够。但我又想,只要有先进的理念做指引的航灯,我们再发挥集体备课的效应,生命化课堂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四季的车轮缓缓行走在炎炎的夏季,但“三生课堂”的春天里花开正盛!各位同仁,让我们将脚步停驻在春天,用心去培育春花,去感受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