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导学到位,学生才会踊跃展示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踊跃展示”是对“限时讲授、合作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让学生个体积极性得到释放的方式,是对学生的尊重,对智慧的激发,对潜能的释放。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拥有平等交流的权利。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和观点,相信会有不同的精彩……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将唤起学生踊跃展示的动力融于分层次设计的导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思考,有所探究,有所进步。这是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灵魂的解放。
  一、激情激趣:让学生兴味盎然地投身于文本的初阅读之中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要想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爱上阅读,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就要多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揣摩学生当前认知所处的位置,设计恰当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在活动导学中,笔者注意丰富相关知识的链接,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导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笔者在初读环节中设计了如下的导学活动:(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章延桦先生在访俄期间曾被一个关于天鹅的故事深深打动,到底是什么打动了他?你知道吗?(2)同桌交流课文里打动作者的地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伴展示。
  在明确的活动目标指引下,学生能迅速进入到课堂阅读中来,全神贯注地进行文本阅读和思考。但很明显,这样直白的布置任务式活动,学生的学是被动的,阅读也是直接指向教师的问题,因此,一些学生容易蜻蜓点水,稍有收获便停滞不前,思维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掘和锻炼。于是,笔者采用了星级闯关的方式重新设计了导学活动:(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章延桦先生在访俄期间曾被一个关于天鹅的故事深深打动,到底是什么打动了他?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最多。(我给自己的思考打星:☆☆☆☆☆)(2)同桌交流课文里打动作者的地方,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桌展示。(推荐几种展示方式:A.有感情地读一读。B.在相关语句旁边写下你的感受。C. 想想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感情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我给自己的表现打星:☆☆☆☆☆)
  在这样的激励性暗示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他们凭借教师给予的方法,仔细阅读,搜集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形成判断,悟出情感。并且,不肯服输的天性又促使他们不断转换认知的角度,在类似头脑风暴的交流中,思维不断碰撞、认同、启发、再悟,让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交流中,学生不光从老天鹅用血肉之躯全力破冰的描述中体会到动物的灵性,从一群天鹅在老天鹅的感召下齐心破冰感受到团结一致的无穷力量,还从出现在课文收尾的“挂在”“挂到”“挂着”体会到斯杰潘老人为天鹅的精神所震撼、为过去伤害鸟儿而愧疚的复杂心情,进而体会到作者章延桦先生对保护生命、敬畏生命的呼唤。
  二、关注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作为有所收获
  理想的课堂氛围是“人人都愿意展示”“人人都有所展示”“人人都能够展示”,这样的成果交流与思想碰撞,既是润物无声的自我纠正,又是能力的挑战、锻炼、提升。无论是从提高学习质量还是培养学生信心、交往能力的角度来看,踊跃展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对于活动内容,教师也应做到面向全体,做到让学生既有基本能力的展示,又有挑战性项目展示,以适合不同认知、不同性格的学生。如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学活动:
  1.根据阅读,选择你所关注的一个话题探究学习:(1)我觉得___________这是一座___________的园子,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2)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一个___________的长辈,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尝试挑战自己:(1)我还觉得这是一座___________的园子,因为___________。(2)我喜欢文中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我也能写一句表达我___________的心情:___________。
  这样的半开放式阅读,学生可以有方向地进行思考,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形成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层面的发现,这些发现无所谓对错,有利于唤起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形成多角度的思维。例如在对“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的主题阅读探究中,大多学生的直觉是“美丽”,他们列举了生活中各种类型的动物、植物,通过丰富的动物、植物来说明作者对园子的爱。继而有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一个充满自由的园子,因为动物可以自由飞翔,植物可以自由生长,‘我’可以自由活动。”在这样的启发下,一些学生又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一个幸福、温馨的园子……谁都可以说上几句,谁都有充分的理由。这样积极、踊跃的展示,正是教师所期盼的百花齐放、争妍斗艳的课堂。
  三、过程调控:及时发现学生认知的偏向并主动调整其节奏
  课堂上学生学习、探究、反思、总结,形成认知建构、情感体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的预设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有所得,而不是限制他们的学习。因此,在预设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好应对的策略。在教学中若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教师更要善于隨机应变,引导学生生成积极的认知。对于学生认知上的偏差,教师更要静心思考出现这种偏差的原因,从根本上去纠正,而不是生硬打压损伤学生踊跃展示的积极性。如教学《夹竹桃》一课时,笔者在组织学生讨论季老先生运用对比、想象和联想来写植物的方法时,有学生突然发问:“我们读过很多写植物的文章,也写过很多关于植物的习作,如果我们也像课文这样,不写外形,不写生长特点,老师您肯定会给我们不及格吧?”课堂上一片哄笑声,学生纷纷抬起头等待答复。笔者看着他们略带疑惑但更多充满期待的眼神,稍作思索后,反问:“那你们认为,一篇好的状物作文,应该达到什么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从色、香、味上来写植物的花儿、叶子。”“有果实的还可以写一写果实的形状、颜色、味道、功用。”“运用优美的词句,可以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写的植物如果有某些精神、品质,也可以写一写。”“如果它四季生长的特点鲜明,我们也可以按照季节来写生长特点。”笔者充分肯定了学生敢于质疑教材、挑战大师的精神,并继续鼓励:“现在,我们就来给它改一改,使课文达到我们的要求。”学生得到了鼓励,更加积极了,对着插图有板有眼地写起了花、叶、枝。当大家根据各自的见解给予修改后,他们发现文章意趣全无,更不要说新颖别致了。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学生从自以为是中走了出来,对文本新颖的表达方式多了一层理解,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
  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自己的成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教师应当走下讲台,在一旁做引导、鼓励、喝彩的人,给学生最大的尊重和主动权。这样,学生才乐意展示,踊跃展示,愿意把自己的学习历程充分呈现出来,让成功再一次激励自己走得更远、更畅快!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珍珠鸟》主要记叙了胆小怕人的珍珠鸟在作者的细心照料和呵护下,由害怕到亲近,最后到信赖的过程,谱写了一曲人与鸟的爱的赞歌。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只有信赖学生,才能在课堂中创设出美好的境界,才能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理解感悟,进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真正积累学习经验,提升学习能力。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段落或者内容进行阅读,并想想自己为什么对这部分比较感兴趣。  
一、读一读,了解故事情节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九色鹿》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先来看几组词语,你能读好吗?  课件依次出示三组词语:  洁白如雪、毛色鲜艳、纵身救人、不要回报  叩头感谢、郑重起誓、进宫告密、背信弃义  重金悬赏、调集军队、非常惭愧  (1)指名读。  (2)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3)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读。  (4)同学们读得非常棒,不但每个字都读清楚、读准确了
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书画家们为使整个作品的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会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从而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使得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其实我们的教学也常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  一、内容“留白”,丰富想象  教学应是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
说明文作为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状态、揭示对象特征、展现事物本质。入选教材的说明文语言简练、文脉清晰、特点鲜明、方法突出。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说明文的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笔者以《秦兵马俑》为例,浅谈自己运用表格教学说明文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依循整体感知,运用表格初读导序  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应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
《数星星的孩子》是以“走近科学,发现科学”为单元主题的课文,是一篇以人叙事、以事说理的文章。编者选编此篇课文入教材的主要原因是让学生通过对张衡言行的描写,学习张衡善于观察、善于研究的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决心。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人物对话分明,科学意味浓厚,是值得读者细细品味的佳作。下面笔者主要对这篇课文进行解读。  一、聚焦“星空”,感受张衡的“专注认真,坚持不懈”  这篇课文题目
习作课堂上,执教者极尽所能,想提高教学效率,不外乎声、光、电齐上场,创设画面情境让学生们说,说完就写,写完就评,评完就誊。纵观整节课堂,学生们虽口头上“能说会道”, 但下笔时却“句枯词穷”。究其原因,执教者注重的是“给米”(内容),却没有“给柴”(语言),即注重的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本文运用“六色思维”突围,以求建构“语用型”习作课堂。  一、何为“六色思维”
统编本教材中的插图精美,学生很喜欢。在低年级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因素,教师应极力挖掘出插图中有价值的因素,针对插图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一、图文结合,互促学习  统编本低年级教材中配备了许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亮丽,画面上的人物生动形象。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形象思维出发,引导学生由图入文,由文入图,从而使课堂教学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纯粹地传授习作技巧,更不可能直接放手让学生去写。特别是中年级学生,没有多么深厚的语言积累,也不会恰当表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指导他们仿写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有些课文不仅文字本身优美,还在写法上极富特色,也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学此类课文时,我往往会与学生一起提炼写法,进行片段仿写。  一、句式仿写  
快乐的圣诞节
“妈妈,我走了,今天,我一定要找到一个朋友!”早晨,小鼹鼠班几拿着小铲出门去了。  “去吧!希望你好运哦。”妈妈对班几挥着手说。  班几拿着小铲这儿挖挖,那儿铲铲,一只蚂蚁出现在班几的面前。班几说:“你好,小蚂蚁,你可以做我的朋友吗?”  小蚂蚁说:“当然可以啦!不过,我现在就得跟伙伴们一起到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去了。”说完,小蚂蚁头也不回地又钻入土里,匆匆走掉了。  班几继续向前挖着,不一会,他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