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施继承了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等传统客观解释学的观点,在其1967年出版的《解释的有效性》中,提出了保卫作者的口号,认为作者对于文本意义的阐释有着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求回到作者的意图。文章指出,赫施把文本的意义区分为意义和意味,虽然易于操作,但是有流于简单的嫌疑,忽视了对文学形而上层面的追问,没有看到语言除了具有透明的指称一面,还有遮蔽和伪指性,需要读者的质询、批判和探索。文学文本具有类似对话的思辨结构,它召唤着读者与它进行不断的对话,作者、文本、读者共处在一个相互理解和对话的共同体中,文学意义在对话中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