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疑是促进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问题情境是联结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中,创造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就等于开好了一堂课的前奏。教师用巧妙诙谐的引言,生动幽默的开头既能吸引学生,使之全神贯注,又能启迪思维,使之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而且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从本人多年教学的体会来看,问题情境既要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要有数学价值,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创设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还需参照社会环境特征,思维活动水平和数学教学的条件。数学问题的提出及规律的发现离不开实际问题背景,研究、学习数学最终是为了应用数学。在教学中問题情境的创设越来越值得深究,但事实上结果常不尽人意。比如,有些问题过于简单粗糙,创设情境流于形式,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或者几个情景停留在同一知识水平,没有形成思维递进的层次,课堂活动平淡无奇。那么课堂上“问题情境”的创设究竟应注意些什么?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商榷。
一、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已非常贴近生活,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有意识地把知识与相关联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同学们的生活现象入手,介绍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引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重要性。例如,“函数”是个抽象而有重要的概念,教学时,我首先从太阳底下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影子入手,说明一一对应关系,再出示两个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揭示问题中的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并说明X的变化,会引起Y的变化,最后顺理成章引出“函数”概念,学生就能理解“函数”概念的实质。
二、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升华出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设置须具备一定的数学价值,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有利于认识数学概念是如何被提出,发现,抽象和概括的,有利于认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建立数学模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能设计蕴涵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情境,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在上“代数式”一课时,引入如下一段:通常表示鞋子大小的单位是厘米,但民间也有用“码”来表示的习惯;“码”与厘米之间有如下关系:厘米数的两倍与10的差即为“码”数;如果用X表示厘米数,那么这鞋的码数是多少?你知道自己脚上的鞋是多少码?利用生活中的小常识引入一个很有数学价值的问题情境,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及其实际意义,同时渗透了其中蕴涵的有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在学生的年龄特征中寻找出问题情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逻辑思维逐步形成,学习动机逐渐由兴趣型向信念型过渡,但初中阶段还是以兴趣为主要特征。因此,初中阶段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考虑教学的新颖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发现热情。如:在-教学“数轴”时,展示不同读数的温度计,先让学生读出各个温度计的读数后,提问:你们能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吗?利用学生熟悉的温度计作比较,既有可比性,又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如教学“一定能摸到红球吗?”时设置了几组游戏——掷硬币、转动转盘、摸球等,采用游戏场景的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
四、在现代的社会环境特征中体会出问题情境
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所处的环境好,而有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这样所具备的数学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也各异。例如城里学生有其优势的东西,而农村学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教学中要关注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所教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并考虑当地学校数学教学条件,创设适合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思维训练并切合实际的问题情境,搞好数学教学。如:教学“平行”一节时,课本是通过滑雪引入的,我是引导学生回忆上体育课时的情景:高低杆,双杆,100M跑道等,然后利用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并提出问题,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节新课。
五、用爱的思想渗透出问题情境
教育离不开爱,同样创设问题情境也要体现在爱上。这种爱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社会之间。学生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正确处理对待自己和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共事,对群体和社会有责任感,这也是新课程的最终目标。例如,一个人如果在刷牙时不关水龙头,那么刷一次牙浪费7杯水,请你计算你们班级一天会浪费多少水?全校的同学一天浪费多少水?全国一天浪费多少水?创设结合自然,科技等学科,收集我国人口、环境、资源、科技发展等有关数据的教学情境,既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利用数学典故或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课堂中的故事可以包括数学史及一些名人轶事,或一些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的有趣的民间故事等等。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史,提高数学素养。在数学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讲一段故事给学生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中,创造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就等于开好了一堂课的前奏。教师用巧妙诙谐的引言,生动幽默的开头既能吸引学生,使之全神贯注,又能启迪思维,使之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而且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从本人多年教学的体会来看,问题情境既要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要有数学价值,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创设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还需参照社会环境特征,思维活动水平和数学教学的条件。数学问题的提出及规律的发现离不开实际问题背景,研究、学习数学最终是为了应用数学。在教学中問题情境的创设越来越值得深究,但事实上结果常不尽人意。比如,有些问题过于简单粗糙,创设情境流于形式,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或者几个情景停留在同一知识水平,没有形成思维递进的层次,课堂活动平淡无奇。那么课堂上“问题情境”的创设究竟应注意些什么?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商榷。
一、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已非常贴近生活,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有意识地把知识与相关联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同学们的生活现象入手,介绍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引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重要性。例如,“函数”是个抽象而有重要的概念,教学时,我首先从太阳底下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影子入手,说明一一对应关系,再出示两个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揭示问题中的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并说明X的变化,会引起Y的变化,最后顺理成章引出“函数”概念,学生就能理解“函数”概念的实质。
二、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升华出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设置须具备一定的数学价值,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有利于认识数学概念是如何被提出,发现,抽象和概括的,有利于认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建立数学模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能设计蕴涵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情境,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在上“代数式”一课时,引入如下一段:通常表示鞋子大小的单位是厘米,但民间也有用“码”来表示的习惯;“码”与厘米之间有如下关系:厘米数的两倍与10的差即为“码”数;如果用X表示厘米数,那么这鞋的码数是多少?你知道自己脚上的鞋是多少码?利用生活中的小常识引入一个很有数学价值的问题情境,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及其实际意义,同时渗透了其中蕴涵的有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在学生的年龄特征中寻找出问题情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逻辑思维逐步形成,学习动机逐渐由兴趣型向信念型过渡,但初中阶段还是以兴趣为主要特征。因此,初中阶段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考虑教学的新颖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发现热情。如:在-教学“数轴”时,展示不同读数的温度计,先让学生读出各个温度计的读数后,提问:你们能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吗?利用学生熟悉的温度计作比较,既有可比性,又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如教学“一定能摸到红球吗?”时设置了几组游戏——掷硬币、转动转盘、摸球等,采用游戏场景的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
四、在现代的社会环境特征中体会出问题情境
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所处的环境好,而有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这样所具备的数学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也各异。例如城里学生有其优势的东西,而农村学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教学中要关注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所教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并考虑当地学校数学教学条件,创设适合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思维训练并切合实际的问题情境,搞好数学教学。如:教学“平行”一节时,课本是通过滑雪引入的,我是引导学生回忆上体育课时的情景:高低杆,双杆,100M跑道等,然后利用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并提出问题,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节新课。
五、用爱的思想渗透出问题情境
教育离不开爱,同样创设问题情境也要体现在爱上。这种爱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社会之间。学生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正确处理对待自己和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共事,对群体和社会有责任感,这也是新课程的最终目标。例如,一个人如果在刷牙时不关水龙头,那么刷一次牙浪费7杯水,请你计算你们班级一天会浪费多少水?全校的同学一天浪费多少水?全国一天浪费多少水?创设结合自然,科技等学科,收集我国人口、环境、资源、科技发展等有关数据的教学情境,既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利用数学典故或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课堂中的故事可以包括数学史及一些名人轶事,或一些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的有趣的民间故事等等。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史,提高数学素养。在数学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讲一段故事给学生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