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一些教师习惯于埋头教书,认为德育是政治教师、班主任甚至只是学校领导的事情。但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德育在各科教学中教师永恒的主题,它将影响学生的思想、意志、性格和品行。笔者认为,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教育外,还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增加初中生的爱国热情。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应着重进行以下多方面的教育:
一、加强学生爱国的思想、情感的教育
地理教学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具有独到之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表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通过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克服自卑感,增强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例如在讲授“中国的疆域”一节时,先重点介绍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然后通过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等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则重点强调台湾、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学生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而在讲到高中地理第九章第四节“我国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时,可以利用录像对比建国前后工业生产的状况,学生很容易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旧中国工业生产存在依赖性、片面性和落后性;而新中国的工业生产仅仅走过五十多个春秋,却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通过实际材料的对比,自然产生了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强烈感情。
二、进入爱国主义教育
教会学生做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做人之根本,首先是爱国。地理课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有辽阔的领土、壮丽的山河、丰富的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灿烂的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交通事业、现代化的国防、不断增长的国力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从而达到由爱国到报效祖国的教育目的。
三、进行国情国策教育
初中中国地理部分,要求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我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很大等地理国情,懂得应按自然规律和经济办事的道理,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根据国情进行国家的基本国策和法令教育,可加深学生对国策的理解、宣传和贯彻的自觉性,从而激励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增强正视现实、脚踏实地为社会主义祖国美好未来艰苦奋斗的紧迫感、使命感。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国情、乡情教育
国情教育实际上就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的利益统一起来。国情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意识,并将忧患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危机感和改变现实的紧迫感。例如在讲授“中国的人口”一节时,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在2005年1月6日已经突破13亿,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因为人口一多,衣、食、住、行都紧张了,年青人升学、就业也困难了。过去我们总是把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当作我们的优势来讲,我国国民经济的多种指标也的确在世界处于前列,但当被我国众多人口的这个分母平均以后,我们的人均指标还赶不上某些发展中国家。学生们了解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同样,在谈到我国的资源、粮食、环境等问题时,也应该指导学生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去思考、去分析.使学生明确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是难免的,但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建国后我国在各行各业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学习中讲授、展示这些真实的情况,更能让学生了解国情,深知目前国家还并不富裕,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同时又要让学生明确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学习,早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由于讲的都是身边的事,无半点娇揉造作,丝丝人扣,人情人理,学生们都乐于接受,并且回家后能积极向亲戚朋友进行宣传。爱不爱自己的家乡,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爱国程度,热爱家乡与报效祖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讲授乡土地理教材时,一定要强调本地的地理优越性,激发他们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要通过具体的数字、实例谈当地的优点,也要横向选择一些基本条件相似的地区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找出差距,激励学生毕业后为改变家乡面貌奋发学习,无私奉献。
一、加强学生爱国的思想、情感的教育
地理教学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具有独到之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表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通过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克服自卑感,增强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例如在讲授“中国的疆域”一节时,先重点介绍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然后通过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等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则重点强调台湾、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学生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而在讲到高中地理第九章第四节“我国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时,可以利用录像对比建国前后工业生产的状况,学生很容易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旧中国工业生产存在依赖性、片面性和落后性;而新中国的工业生产仅仅走过五十多个春秋,却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通过实际材料的对比,自然产生了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强烈感情。
二、进入爱国主义教育
教会学生做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做人之根本,首先是爱国。地理课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有辽阔的领土、壮丽的山河、丰富的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灿烂的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交通事业、现代化的国防、不断增长的国力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从而达到由爱国到报效祖国的教育目的。
三、进行国情国策教育
初中中国地理部分,要求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我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很大等地理国情,懂得应按自然规律和经济办事的道理,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根据国情进行国家的基本国策和法令教育,可加深学生对国策的理解、宣传和贯彻的自觉性,从而激励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增强正视现实、脚踏实地为社会主义祖国美好未来艰苦奋斗的紧迫感、使命感。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国情、乡情教育
国情教育实际上就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的利益统一起来。国情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意识,并将忧患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危机感和改变现实的紧迫感。例如在讲授“中国的人口”一节时,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在2005年1月6日已经突破13亿,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因为人口一多,衣、食、住、行都紧张了,年青人升学、就业也困难了。过去我们总是把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当作我们的优势来讲,我国国民经济的多种指标也的确在世界处于前列,但当被我国众多人口的这个分母平均以后,我们的人均指标还赶不上某些发展中国家。学生们了解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同样,在谈到我国的资源、粮食、环境等问题时,也应该指导学生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去思考、去分析.使学生明确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是难免的,但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建国后我国在各行各业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学习中讲授、展示这些真实的情况,更能让学生了解国情,深知目前国家还并不富裕,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同时又要让学生明确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学习,早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由于讲的都是身边的事,无半点娇揉造作,丝丝人扣,人情人理,学生们都乐于接受,并且回家后能积极向亲戚朋友进行宣传。爱不爱自己的家乡,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爱国程度,热爱家乡与报效祖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讲授乡土地理教材时,一定要强调本地的地理优越性,激发他们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要通过具体的数字、实例谈当地的优点,也要横向选择一些基本条件相似的地区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找出差距,激励学生毕业后为改变家乡面貌奋发学习,无私奉献。